人教版数学初一、初二、初三课本目录(赏10分)

4、点到直线的距离

人教版新课标初一到初三数学课本目录详情内容如下

七年级数学书人教版上册(七年级数学书人教版上册电子书)七年级数学书人教版上册(七年级数学书人教版上册电子书)


七年级数学书人教版上册(七年级数学书人教版上册电子书)


3.1从算式到方程

【七年级上】

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人使用负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4.2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4.3角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七年级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观察与猜想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

5.4平移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阅读与思考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活动 小结

第七章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

7.3多变形及其内角和

阅读与思考

7.4课题学习镶嵌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阅读与思考

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教学活动

小结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阅读与思考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实验与探究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

实验与探究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教学活动

小结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八年级上】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轴对称

12.1轴对称

12.2作轴对称图形

12.3等腰三角形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实数

13.2立方根

13.3实数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4.1变量与函数

14.2一次函数

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整式的乘法

15.2乘法公式

15.3整式的除法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八年级下】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6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7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8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

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

19.3梯形

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19.4课题学习重心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9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2数据的波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0

【九年级上】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1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实验与探究

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2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阅读与思考

旋转对称性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3

第二十四章 圆

24.1 圆

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4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1 随机与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实验与探究

П的估计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5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九年级下】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

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6

第二十四章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

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位似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7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8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

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9

我是初一的 上册

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人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里数

全都是比较简单的题,什么合并同类项之类的百度地图

七年级数学课本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数学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知识点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面和 面相 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3.2 直线、射线、线段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直线桑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3 角的度量

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形。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3.4角的比较与运算

3.4.1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3.4.2余角和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 方法 :

(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一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

6.解不等式可遵循的一些同解原理

(1)不等式F(x)< G(x)与不等式 G(x)>F(x)同解。

(2)如果不等式F(x)< G(x)的定义域被解析式H(x)的定义域所包含,那么不等式 F(x)< G(x)与不等式H(x)+F(x)

(3)如果不等式F(x)< G(x)的定义域被解析式H(x)的定义域所包含,并且H(x)>0,那么不等式F(x)< G(x)与不等式H(x)F(x)0,那么不等式F(x)< G(x)与不等式H(x)F(x)>H(x)G(x)同解。

7.不等式的性质:

(1)如果x>y,那么yy;(对称性)

(2)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

(3)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则)

(4)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5)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6)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

(7)如果x>y>0,m>n>0,那么xm>yn

(8)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

8.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顺序:

(1)去分母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3)移项 (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初一下册数学辅导复习资料

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4.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5.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8.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9.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BGC=180°-1/2(180°-∠A)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0.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七年级数学课本重要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初一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七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大全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 初一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人教版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部编版

★ 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页,急急急,,,,,

4题

8、依题意,在△DAC中

∠DAC=180°-∠C-∠ADC=180°-70°-90°=20°

AE为∠BAC平分线

∴∠EAC=∠BAE=1/2∠BAC=25°

BF为∠ABC平分线

∴∠ABO=∠OBC=1/2∠ABC=1/260°=30°

在△ABO中

∠BOA=180°-∠BAE-∠ABO=180°-25°-30°=125°

9、依题意,∠B+∠C=180°-∠A=180°-100°=80°

∵∠1=∠2,∠3=∠4

∴∠2+∠4=1/2(∠B+∠C)=40°

∴∠X=180°-(∠2+∠4)=180°-40°=140°

10、依题意,BE、CF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

∴∠GBC=∠ABG=1/2∠ABC

∠GCB=∠ACG=1/2∠ACB

在△GBC中

∠BGC=180°-∠GBC-∠GCB=180°-1/2∠ABC-1/2∠ACB=180°-1/2(∠ABC+∠ACB)

∵∠A=180°-(∠ABC+∠ACB)

∴∠ABC+∠ACB=180°-∠A

∵∠BGC=180°-1/2(∠ABC+∠ACB)

=180°-90°+5、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A

=90°+∠A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书39页12至15的!急用!

例如,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的学生则采用生配置补偿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个问题是针对C层次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该层同学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提高自信。而第二、第三个问题是对A、B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使他们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扩广探索;

12,用>,<,=,号填空

1,<,复习题14<

2,<,<

3,>,>,

4,=,=

13,题目;计算2乘1....

,不小于

理由;2乘1等于2,2乘2分之一等于1,2乘(--1)=--2,2乘(--2分之一)=--1

14,等于

(--2+3)a=6

15.(1)成立,(2)成立

规律,a=4

b分之--a

--b分之a=2

--b分之a

题目没抄了,几分之几,我打不起,你思考下吧,是这个

4、设标价为X

X90%=(1+15.2%)5、设每箱有X个产品,1台A型机器每天生产Y个产品

8X+4=5Y

11X+1=7(Y-1)6、题目不明确

这个问题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书39页12至15的!急用!,好难啊,辛辛苦苦回答了,给我个满意把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二十五页的第四题和第五题怎么做?人教版的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4.(1)(正5分之2)减(负5分之3),正5分之2+正5分之3,等于5分之5,等于1 (2)(负5分之2)减(负5分之3),等于(负5分之2)+5分之3——————草包!等于5分之1 (3)2分之1减3分之1,等于2分之1+(负3分之1),化同类项等于6分之3+(负6分之2),等于6分,1 (4)(负2分之1)减3分之1,等于(负2分之1)+(负3分之1),化同类项等于(负6分之3)+(负6分之2),等于负6分之5。 5.(1)负4.2+5.7减8.4加10,等于负4.2减8.4加5.7加10,等于负12.6加15.7,等于3.1 (2)负4分之1加6分之5加3分之2减2分之1,等于负4分之1减2分之1加6分之5加3分之2,化同类项等于负4分之1减负4分之2加6分之5加6分之4,等于负4分之3加6分之9,等于负24分之18加24分之36,等于24分之18,等于4分之3 (3)12减(负18)加(负7)减15,等于12加18加(负7)加(负15),等于30加(负22),等于30减22,等于8 (4)4.7减(负8.9)减7.5加(负6),等于4.7加8.9减7.5减6,等于13.6减13.5,等于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书111页2,3,4怎么写

4、当X为何值时,下列各 两个式子的值相等?

题目:2、列方程表示语句所表示的相等关系: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1)某地2011年9月6日的温是10 ℃,这天气温是t ℃,气温是2/3t ℃;

(2)七年级学生人数为n,其中男生占45%,女生有110人;

(3)一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a元,售价为进价的1.1倍,现每件又降价10元,现售价为每件210元;

(4)在5天中,小华共植树60棵,小明共植树x(x<60)棵,平均每天小华比小明多种2棵树..

3、解方程:

⑴4/3-8X=3-11/2X

⑵0.5X-0.7=6.5-1.3X

⑶1/6(3X-6)=2/5X-3

⑷(1-2X)/3=(3X+1)/7-3

⑴X-(X-1)/3和7-(X+3)/5

⑵2/5X+(X-1)/2和3(X-1)/2-8/5X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书73活动2、3

应用性问题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难点。很多应用性问题背景设置的情境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经历,造成学生对问题缺少最基本的感性认识,这样就会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题干的时候造成干扰。

2、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就买101本。

3∠BAC=180°-∠BAC-∠C=180°-50°-70°=60°、商场打折销售时,商品原价每个茶杯5元,买5个以上(不含5个)每个4元。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书第70页第3第4题题目,谢谢

活动二 1、会出现。比如买100本100×2.3=230元,买101本101×2.2=222.2元。

(1)(5a+4c+7b)+(5c-3b-6a) (2)(8xy-x2+y2)-(x2-y2+8xy)

(3)(2x2-2分之1+3x)-4(x-x2+2分之1)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4)3x2-[7x-(4x-3)-2x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a︱ ︱b︱。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题: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

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2、计算: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