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常见安全生产隐患及防范措施
谈谈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管理策略
谈谈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管理策略
医院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常见安全生产隐患及防范措施
医院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常见安全生产隐患及防范措施
医院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常见安全生产隐患及防范措施
医院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常见安全生产隐患及防范措施
目前,我国的护理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全面化,提高其服务的广泛性,也体现安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护理方式,开展科学化管理活动,在科学使用安全质量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将医院护士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给予重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注重细节管理以及对检查标准和内容进行合理制定。结果通过对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护理人员自身优良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效强化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防止了护理管理工作中不良安全隐患的出现。结论在科学进行安全措施预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系统强化了护理质量。
[]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护理学科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院医疗保健以及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医院参与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个更加有效、敏锐的安全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的工作感,在科学完善的道德素养标准以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决杜绝日常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该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进一步提出相关的管理对策,以期保证医院护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之后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1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1.1.1护士自我保护以及法律意识不足
在护士实际接受的教育中,往往对如何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比较重视,而忽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比如对患者的隐私在不合适的场合进行谈论,这就侵犯了患者的保密权、隐私权;再比如在床头交接班时,一些护理人员没能考虑患者是否愿意随意暴露自己的躯体的意愿性。再加之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时,由于证据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轻视了在实际工作中对证据的收集、管理。
1.1.2规章制度认识不足
规章制度作为护理工作者日常工作流程的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相关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规章制度认识相对不足,致使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会出现工作流程不规范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一些护理内容需要在征求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身的同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若护理工作者在患者、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展护理行为,会致使患者家属的不满。
1.1.3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众所周知医院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护理工作者融入极大心、热情的工作。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工作者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对患者展开护理行为时,对患者的情感不重视,态度冷漠,同时一部分护理工作者在上班过程中,未能对定时巡查病房等工作有效地执行,工作期间在办公区域随意吃东西、与同事聊天。这样就致使在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护理工作者难以及时发现,更无法采取必要的护理治疗对策去解决问题,制约着患者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会导致更加的护理医疗的发生。
1.1.4护士业务能力欠缺
护理工作者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业务知识匮乏、合作意识不强、违反工作规程会造成作失误,从而致使护理发生,终引发护理。目前,我国的护理学科得到不断的发展,相关的医疗设备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进一步促进治疗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这就需要参与护理的工作者及时地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了解每一项护理、治疗以及相关作流程、医嘱,若是护理工作者在未具备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指导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护理工作,由于自身业务技术不熟练,可能致使护理效果不佳。
1.2物质因素
物质因素主要包括了:①物品方面,护理物品数量不够,抑或是质量不佳,均会导致护理安全性不足,往往会引发输液器出现输液输空、漏液等常见现象的出现;②设备方面,作为护理任务能顺利完成的关键工具之一,若是医院护理性能不佳、设备不足、设备不配套,抑或是相关的护理工作者对新型设备认识不足,会致使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尤其是对一些用于急救的物品设备而言,若是出现故障或是器材不到位,均会制约护理工作的稳定进行,影响治疗、抢救工作的效率,造成护理安全隐患;③品方面,相关的护理工作者对相关的品的有效期、名称不严格核对。
1.3环境因素
主要有:①病区的治安,比如避盗、避火、避免犯罪活动等;②在对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进行布局、配备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比如不适当的病室插线板的、床旁未设立护栏、抢救室光线不足、地面湿滑等;③管理危险品方面,不适当进行医用危险用品的使用、管理,再比如毒麻限剧品、氧气、高压蒸气锅炉等均为引发不安全的因素;④环境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引发不安全的因素,常见的就是由于不严格的消毒隔离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
1.4患者因素
护理其实就是一项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合作的工作,护理工作与患者能否有效配合、支持治疗工作息息相关。如今,随着患者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相关的疾病治疗知识不足,难以真正了解护患间的关系,若是患者未能达到预期护理的期望值时,极易触发医疗、护理的发生。
1.5医院因素
1.5.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完善性不足
即使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得以进步,医院对护理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依旧还存在着护理管理制度未能切实得到更新的问题,致使现存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比如护理人员配置难以真正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护理人员资源相对匮乏,致使现有的护士往往从事着超负荷、繁重的工作,精力无法保证,注意力不足,造成服务不到位,护理质量不高,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这就需要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进一步贯彻落实护理工作者的培训考核工作。
1.5.2医院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医院设施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病床没有配床套栏、医院卫生间瓷砖防滑性不高等,均是引发患者摔倒、跌伤情况发生的关键因素,影响着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2医院护理管理对策
2.1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本身优良的技术水平可以直接影响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程度。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训的规范化力度,保证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知识的一体化,提高护理人员培训力度,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帮助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对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作工作进行知识考核,同时动态观察护理工作者的成长情况,利于之后护理人员的个体化学习,强化护理工作者的整体能力。
2.2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
安全护理作为护理道德观基本的要求,同样也是确保护理质量关键的要求之一。鉴于此,这就需要参与护理的在具备高度的职业感的同时,也具备优良的素质水准以及一定的道德情。在实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医疗相关的卫生法律与法规进行定期的组织学习,在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帮助护理工作者树立敬业、爱岗意识,培养一个学法、懂法、知法的护理工作者,促使其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法律执行工作,使护士了解护理工作的伟大,懂得一旦出现违法该有什么后果,强化护理人员的感、使命感,让护士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能,进一步保证护理人员自身与患者的权益。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理工作者的合理调配直接决定着护理质量,鉴于此,这就需要管理工作者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护理管理工作者在充分了解每一个科室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比如护士长要切实掌握不同时间段的护理工作量情况,针对早班、中午班、夜班,进行动态调配,在医疗高峰期需要采取弹性排班制,按照排班的多样化方式处理好护理人力资源问题。
2.4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影响患者选择就医关键的标准就是护理、医疗安全质量,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是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得以降低的条件。这就需要将医院实际工作与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相关的制度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比如制定更为细致的《护理安全质控管理指标》《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报告表》等。成立相应的质控小组,对质量安全力度进行加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且切实处理。与此同时,强化夜间的查房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开展系统强化。要求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强化对证据的收集、管理力度,优化护理服务相关的证据体系。若是患者需要请外出或者需要进行一些创伤性的护理行为与关键作时,需要要求患者对相关记录进行签名,并且将关键性的告知内容有效地体现于护理记录中,以表示其知情同意。
2.5注重细节管理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重视实践、细节的连贯性,有效挖掘作行为中的细节,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多次教育的手段,对护理作行为进行优化、规范化管理,帮助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首先管理者要强化自身的安全护理意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深入至每一个科室进行观察、思考,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作中不安全的细节问题。鼓励护士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护士长要针对安全隐患切实采取措施,在安全管理护理细节的基础上,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护理。
2.6制订检查标准和内容
与其他工作所不同的是在护理质量的检查过程中需要在实施检查工作之前切实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检查标准,同时进行存档,让每一项护理作活动均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规范,尤其是在检查手段上,要进一步挖掘更为实用的护理质量的督促方式,保证护理质量检查工作的实效性,不让检查工作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在检查护理质量时,进行:①多对重点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品、器械、精密仪器等关键设备;②重点对重要的节日、特定时间进行检查,这是因为在这些节日里护理人员思想上容易放松,致使其工作精力不足;③实时检查护理人员的个性特点,护士长对护士的思想情况要及时了解,一旦护理人员产生负面思想时,就需要将不良的思想扼杀于摇篮之中;④定期全面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护士长要按照一天、一周、一月的时间段,进行检查,做到日有讲评、月有小结,促进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3讨论
目前,我国的护理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全面化,提高其服务的广泛性,也体现安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做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这就需要科学有效地分析护理安全隐患,让护理人员保持清醒的思想认识,改进行为上的缺陷,将安全性贯彻落实至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中,进一步强化护理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此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护理方式,开展科学化管理活动,在科学使用安全质量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共同努力对各个工作环节中的薄弱点进行强化,确保患者享受更加方便、满意、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6):55-57.
[2]杨姣.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的分析[C]//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3.
[3]曹炳乖.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97.
[4]申凤霞.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247.
[5]高莉.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15):3296-3297.
;
诊护理还存在哪些医疗安全隐患,如何预防
病人方面的因素:①病人法律意识和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病人的法律和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反面医疗案例的增多,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致使护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有哪些?
1、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
2、 调整班次,细化工作流程及工作制度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
3、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的有效措施。
4、 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降低护理的关键措施。
5、 陪员管理任重道远,是降低护理的迫切的任务。
护理
定义: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如心肌梗塞病人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的——亲属单位的关心;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
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
1、 潜在护患
临床护士年轻化,经验与技术不娴熟,无法做到一针见血,液体量大,人员少,更换液体不及时,容易回血堵塞输液管,拔除后又不能及时扎针,一系列因素致使患者家属对护士意见激增。一旦出现病人病情加重,将直接导致。
2、 基础护理不到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