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赏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2.借古典抒情.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
3.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
4.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
5.化虚为实,以实写虚.《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
6.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急求《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的专业性点评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运用化用的修辞手法,渲染深秋萧瑟的特征,与莺莺悲凉心境化而为一。
“滚绣球”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表达了 “马欲其迟而车欲其速” 一快一慢,反映二人缠绵难舍状态。
“收尾”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在的起?”运用夸张手法,将忧愁写实,化虚为实,写出莺莺心里负重。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呵呵
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及翻译
《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翻译:(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作品赏析
滚绣球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玉骢是指张生骑的青白色的马;倩,是请的意思;斜晖,指斜照的阳光。
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张生骑的马儿;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请它们挂住流逝的阳光,让时间走得慢一点。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就是慢慢的意思。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以上内容参考
元杂剧 京剧《长亭送别》鉴赏
(元杂剧)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属灰堆辙,闭口音,运用这种辙口衬托出情绪的低沉。情景描写文笔精炼,通过写景反映出莺莺惆怅的心理。
(京剧)
(反二簧散板)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回龙)北雁南翔,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总是离人泪千行。
(反二簧原板) 成就迟分别早叫人惆怅,系不住骏马儿空有这柳丝长。
驱香车与我把马儿赶上,那疏林也与我挂住了斜阳。
好叫我与张郎把知心话讲,远望那十里亭痛断人肠!
属江阳辙,张口音,京剧《西厢记》是从昆曲改编而来,词句稍有变化,使之更适合京剧演唱。改为江阳辙后突出了莺莺的失落情绪,同时运用张口音也体现出主人公对封建礼教的直接批判与强烈控诉。情绪婉转,抒情性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