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在的开国上将 健在的开国上将夫人有哪些
2008年还健在的开国将军
张秀川 张秀龙 张国传 张铚秀 陈 波 陈 浩 陈茂辉 陈张宜步 张实杰 张耀祠 陈绍昆 国林之 周建平 宗凤洲 胡立信金钰2008年还健在的开国将军:
健在的开国上将 健在的开国上将夫人有哪些
健在的开国上将 健在的开国上将夫人有哪些
10、饶守坤(15)江西德兴人
上将2人:吕正 肖克
因名单太长省略。
中将13人,少将103人 上将2人
现在开国的将军谁在健在?
我国健在的开国将帅还有邹衍少将、詹大南少将、杨永松少将、黎光目前我国近代的开国将帅已经没人在世了。他们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我们要将他们铭记于心。少将、张力少将、王扶之少将、文击少将、涂通今少将等8位开国将帅。中将(5人)
1、 方 强(11)湖南平江人
2、 张 震(14)湖南平江人(1955年前后授衔的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都已经谢世。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3、 范朝利(14)河南新县人
4、曾思玉(11)江西信丰人
5、黄志勇(14)江西省崇义县人
1955年--1965年授衔的少将(1360人,健在108人)
1955年少将(55授衔802人,57、58年各补授2人,健在39人)
王 直 王贵德 方 槐 方子翼 任 荣 向守志 刘中华 刘居英 关盛志 李中权 李布德 李耀文 杨永松 吴瑞山 邹 衍 宋景华 张 瑞 张秀龙
陈 浩 陈茂辉 欧阳平 罗维道 胡定千 胡继成 钟炳昌 桂绍彬 贾若瑜 盛治华 彭富九 曾 美 谢振华 詹大南 裴周玉 廖鼎琳 漆远渥 谭右铭 熊兆仁 黎 光 魏天禄
1961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21人
王 晓 王定烈 王砚泉 朱士焕 刘耀宗 江鸿海 孙干卿 李 静 杨思禄 肖荣昌 张力雄 林 真 胡 炜
姜 钟 殷国洪 高 锐 曹中南 程 明 雷 钦 魏国运
1962年授予3人,晋升9人( 无人健在 )
刘西尧
1964年少将授予1人,晋升320人,健在47人
丁 钊 王 展 王文英 王扶之 王茂全 王淮湘 韦统泰 文 击 方 震 白 云 伍生荣 华 楠 刘自双 刘春山 刘振华 阳自碧
苏克之 苏宏道 李孔亮 李丕功 李树荣 杨斯德 肖友明 肖选进
何云峰 辛国治 汪运祖 沙 风 张 英 张 翼 张中如 张玉华 张志勇 张实杰 周建平 胡立信 赵华青 姜林东 贺 明 贾乾瑞 顾 鸿 高先贵 涂通今 常 勇 颜文斌 颜吉连 瞿道文
都已
目前我国健在的开国将帅还有谁存活于世?
江鸿海(13)周建平(19)江苏吴县人湖北麻城人黎光、少将军衔 。如今已经106岁的黎老将军已经退居二线,享受副军级待遇,在南京安度晚年。
目前我国开3、洪学智(13)安徽金寨人(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国将帅中还健在的有邹衍,杨永松,黎光,张力雄,王扶之,文击,涂通今。祝老将军们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开国的将帅 革命家 还有几个了
1955年--1965年授衔的少将(1360人,健在249人)截止到2012年2月12日,健在的开国将军共99,其中中将3位、少将96位。
开国中将(3人):张震(14)湖南平江人。范朝利(14)河南新县人。曾思玉(11)江西信丰人。
开国少将 1955年-1965年授衔的少将1360人,健在96人。以下为1955年少将(1955授衔802人,1957、1958年各补授2人,健在34人):
王直(16)福建上杭人
王贵德(14)福建上杭人
方槐(17)江西于都人
方子翼(17)安徽金寨人
向守志(17)四川宣
刘中华(17)山东文登人
刘居英(17)吉林长春人
李中权(15)四川达县人
李布德(19)四川营山人
李耀文(18)山东荣城人
杨永松(18)广东大埔人
吴瑞山(13)安徽六安人
邹衍(15)江西兴国人
(16)江西弋阳人
宋景华(19)江西吉水人
张瑞(1909)浙江浦江人
张秀龙(15)湖北仙桃人
陈浩(14)湖南茶陵人
陈茂辉(12)福建上杭人
欧阳平(16)江西兴国人
胡继成(15)安徽金寨人
钟炳昌(15)江西兴国人
桂绍彬(16)安徽六安人
贾若瑜(15)四川合江人
盛治华(16)江西永新人
曾美(14)江西寻乌人
詹大南(14)安徽金寨人
廖鼎琳(14)江西吉安人
漆远渥(15)安徽金寨人
谭佑铭(10)四川云阳人
熊兆仁(12)福建永定人
黎光(14)四川南部人
1961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18人)
王晓(13)山西定襄人
王定烈(18)四川宣
王砚泉(17)河北雄县人
刘耀宗(18)江西兴国人
孙干卿(19)山东淄博人
张力雄(13)福建上杭人
林真(18)人
胡炜(1920)河南新蔡人
姜钟(19)四川平昌人
曹中南(14)河北景县人
萧荣昌(18)江西吉安人
雷钦(15)福建上杭人
魏国运(14)湖北监利人
1962年授予3人,晋升9人(无人健在)
1963年少将(授衔3人,健在1人)
刘西尧(16)湖南长沙人
1964年少将授予1人,晋升320人(健在43人)
丁钊(1920)山东龙口人
王文英(18)河南沁阳人
王扶之(1923)陕西延安人
王茂全(11)江西吉安人
王淮湘(1920)山贾乾瑞(16)陕西大荔人东寿光人
韦统泰(18)山东曹县人
文击(18)河北霸县人
方震(11)江西弋阳人
白云(17)人
华楠(1921)山东牟平人
刘自双(15)四川巴中人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
苏宏道(16)湖北江陵人
李孔亮(14)河北高阳人
李丕功(10)山苏克之(19)河北深县人东淄博人
李树荣(19)陕西延川人
杨斯德(1921)山东滕州人
肖友明(16)湖南攸县人
何云峰(1922)四川平昌人
辛国治(1921)河北黄骅人
汪运祖(15)湖北红安人
沙风(17)浙江新昌人
张英(16)辽宁盖平人
张翼(18)山东诸城人
张中如(19)山西原平人
张玉华(16)山东文登人
张志勇(16)湖北红安人
张实杰(1922)山东邹平人
陈绍昆(1921)江苏宿迁人
胡立信(15)河南新县人
赵华青(19)山东茌平人
姜林东(18)山东牟平人
贺明(19)陕西武功人
顾鸿(15)安徽庐江人
高先贵(12)安徽六安人
涂通今(14)福建长汀人
常勇(15)山东荣城人
颜文斌(15)江西永新人
瞿道文(19)四川达县人
开国元勋,还有那几位健在?
还在世的开国将军们
开国上将(3人):
1、吕正(1905)辽宁海城人
2、肖 克(1908)湖南嘉禾人
二零一九年六月,四川仪陇的天气格外闷热。这一日,开国少将,黎光将军,在许多人的簇拥下,来到了自己儿时嬉戏的地方。黎光将军家的祖宅,依山傍水。后面靠着铁塔山,因为山上有一座铁塔而成为当地。房屋前面两百步,江水一刻不停地流淌。整整一百年前,黎光将军就出生在这条江前面。“小时候江水比这湍急多了,现在水浅得很,都能见着底。”将军一边回忆,眼角已经有些湿润了,“哎,一百年了,一百年了,时代变了。”他的双眼看着远方。开国中将(15人)
1、 方 强(11)湖南平江人
3、 刘志坚(12)湖南平江人
4、 杜义德(12)湖北黄陂人
5、 (14)江西吉安人
6、 张 震(14)湖程明(18)安徽金寨人南平江人(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7、 阿沛.(11)人
8、 范朝利(14)河南新县人
9 、罗元发(10)福建龙岩人
11、黄志勇(14)江西崇义人
12、黄新廷(13)湖北洪湖人
13、曾思玉(11)江西信丰人
14、蔡顺礼(13)江西吉安人
15、廖汉生(11)湖南桑植人
1955年少将(55授衔802人,57、58年各补授2人 健在108人)
万振西 王 直 王 屏 王兰麟 王兆相 王若杰 王诚汉 王贵德
牛书申 方 槐 方子翼 方国安 叶荫庭 卢仁灿 朱耀华 任 荣
向守志 刘 丰 刘 春 刘中华 刘华香 刘居英 刘鹤孔
刘懋功 江 文 江勇为 江腾蛟 汤光恢 关盛志 阮贤榜 李 觉
李中权 李水清 李布德 李赤然 李道之 李耀文 杨永松
肖思明 吴瑞山 何光宇 何廷一 谷广善 邹 衍 沈启贤
宋承志 宋维栻 宋景华 张 瑞 张云龙 张文碧 张汉丞
陈锐霆 陈福初 陈鹤桥 范 明 欧阳平 罗应怀 罗维道 胡定千
胡继成 钟元辉、钟明彪 钟炳昌 胥光义 贺 健 贺吉祥 桂绍彬 栗在山
贾若瑜 钱信忠 徐光华 郭林祥 高厚良 陶汉章 曹达诺夫.扎依尔
谢家祥 詹大南 裴周玉 廖鼎琳 漆远渥 谭友林 谭右铭 熊兆仁
黎 光 黎东汉 戴润生 魏天禄
1961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50人):
王 晓 王定烈 王砚泉 左 爱 叶泰清 史进前 吕 清 吕仁礼
朱士焕 朱春和 朱家胜 刘 瑄 刘月生 刘耀宗 江鸿海 孙干卿
杜 屏 李 静 李永悌 李懋之 杨思禄 肖荣昌 肖德明 吴 罡
吴纯仁 张力雄 张蕴钰 林 真 罗洪标 胡 炜 胡立声 胡鹏飞
赵晓舟 钟发生 段思英 姜 钟 桂绍忠 柴成文 殷国洪 高 锐
曹中南 康 庄 彭施鲁 程 明 曾凡有 元 雷 钦 雷起云
1962年授予3人,晋升9人( 无人健在 )
刘西尧
丁 钊 马 宁 马洪山 王 展 王 猛 王子修 王文英 王扶之
王茂全 王淮湘 韦统泰 文 击 方 震 白 云 曲竞济 朱致平
伍生荣 华 楠 刘 汉 刘世昌 刘光涛 高锐(19)山东莱阳人刘自双 刘春山 刘振华
江含章 江学彬 许志奋 阳自碧 纪亭榭 苏克之 苏宏道 苏锦章
李 元 李 健 李大清 李如洪 李孔亮 李丕功 李东野 李树荣
杨虎臣 杨斯德 肖友明 肖选进 何云峰 辛国治 汪运祖 沙 风
沈鸿林 张 英 张 翼 张中如 张水发 张玉华 张志勇 张伯祥
茹夫一 赵 峰 赵华青 赵复兴 姜林东 贺 明 袁意奋 贾乾瑞
顾 鸿 夏伯勋 铁 瑛 德 高占杰 高先贵 涂通今 常 勇
常仲连 彭 飞 程坤源 廖步云 黎 原 颜文斌 颜吉连 戴金川
魏佑铸 瞿道文
吕正(1904.1.4—2009.10.13),
萧克(1907.07.14—2008.10.24),
洪学智(13.02-2006.11),。。。。
方强 12年2月13日-----2012年2月8日。。。。。
楼上的,你啥时候的数据呀。。。。
开国元勋还在的有,反正不多了。
开国将帅还有健在的,仅剩个位数!你知道是谁吗?
开国上将吕正老将军开后开国将军还有谁在世
2、 孔庆德(11)山东曲阜人开国10大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都已经。
177位开国中将,仅剩下十人:
罗元发(10-99岁)、阿沛·(10-99岁)、方强(12-97岁)、曾思玉(11-98岁)、孔庆德(11-98岁)、杜义德(12-97岁)、蔡顺礼(13-96岁)、黄志勇(14-95岁)、范朝利(14-95岁)、张震(14-95岁)
开国少将806人,健在73人
开国中将(15人)
1、 方 强(11)湖南平江人
3、 刘志坚(12)湖南平江人
4、 杜义德(12)湖北黄陂人
5、 (14)江西吉安人
6、 张 震(14)湖南平江人(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
7、 阿沛.(11)人
8、 范朝利(14)河南新县人
9 、罗元发(10)福建龙岩人
11、黄志勇(14)江西崇义人
12、黄新廷(19杨思禄(17)江西于都人13)湖北洪湖人
13、曾思玉(11)江西信丰人
14、蔡顺礼(13)江西吉安人
15、廖汉生(11)湖南桑植人
1955年少将(55授衔802人,57、58年各补授2人 健在108人)
万振西 王 直 王 屏 王兰麟 王兆相 王若杰 王诚汉 王贵德
牛书申 方 槐 方子翼 方国安 叶荫庭 卢仁灿 朱耀华 任 荣
向守志 刘 丰 刘 春 刘中华 刘华香 刘居英 刘鹤孔
刘懋功 江 文 江勇为 江腾蛟 汤光恢 关盛志 阮贤榜 李 觉
李中权 李水清 李布德 李赤然 李道之 李耀文 杨永松
肖思明 吴瑞山 何光宇 何廷一 谷广善 邹 衍 沈启贤
宋承志 宋维栻 宋景华 张 瑞 张云龙 张文碧 张汉丞
陈锐霆 陈福初 陈鹤桥 范 明 欧阳平 罗应怀 罗维道 胡定千
胡继成 钟元辉、钟明彪 钟炳昌 胥光义 贺 健 贺吉祥 桂绍彬 栗在山
贾若瑜 钱信忠 徐光华 郭林祥 高厚良 陶汉章 曹达诺夫.扎依尔
谢家祥 詹大南 裴周玉 廖鼎琳 漆远渥 谭友林 谭右铭 熊兆仁
黎 光 黎东汉 戴润生 魏天禄
1961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50人):
王 晓 王定烈 王砚泉 左 爱 叶泰清 史进前 吕 清 吕仁礼
朱士焕 朱春和 朱家胜 刘 瑄 刘月生 刘耀宗 江鸿海 孙干卿
杜 屏 李 静 李永悌 李懋之 杨思禄 肖荣昌 肖德明 吴 罡
吴纯仁 张力雄 张蕴钰 林 真 罗洪标 胡 炜 胡立声 胡鹏飞
赵晓舟 钟发生 段思英 姜 钟 桂绍忠 柴成文 殷国洪 高 锐
曹中南 康 庄 彭施鲁 程 明 曾凡有 元 雷 钦 雷起云
1962年授予3人,晋升9人( 无人健在 )
刘西尧殷国洪(11)湖北红安人
丁 钊 马 宁 马洪山 王 展 王 猛 王子修 王文英 王扶之
王茂全 王淮湘 韦统泰 文 击 方 震 白 云 曲竞济 朱致平
伍生荣 华 楠 刘 汉 刘世昌 刘光涛 刘自双 刘春山 刘振华
江含章 江学彬 许志奋 阳自碧 纪亭榭 苏克之 苏宏道 苏锦章
李 元 李 健 李大清 李如洪 李孔亮 李丕功 李东野 李树荣
杨虎臣 杨斯德 肖友明 肖选进 何云峰 辛国治 汪运祖 沙 风
沈鸿林 张 英 张 翼 张中如 张水发 张玉华 张志勇 张伯祥
茹夫一 赵 峰 赵华青 赵复兴 姜林东 贺 明 袁意奋 贾乾瑞
顾 鸿 夏伯勋 铁 瑛 德 高占杰 高先贵 涂通今 常 勇
常仲连 彭 飞 程坤源 廖步云 黎 原 颜文斌 颜吉连 戴金川
魏佑铸 瞿道文
具体的 你想知道 你就在百度百科输入其字 看看生平 就知道了
吕正逝世后,再也没有开国将军了,也就是说,吕正是一个被称作开国将军的人,他逝世了就没有开国将军了!
开过的55位上将已经都过世啦!吕正将军是一位的上将!
肖克,肖劲光都已经了。
开国中将还有哪几位在世?
阳自碧(18)四川巴中人开国中将在世的有:曾思玉(100岁)、方强(99岁)、黄志勇(97岁1964年少将授予1人,晋升320人 ( 健在90人))、范朝利(97岁)、张震(97岁)。
1955年授衔的中将175人,现在健在的只有8人:罗元发、阿沛 、曾思玉 、孔庆德、方 强、黄志勇、张 震、范朝利;
吕正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吕正是惟一一位来自东北军的开国上将。
萧克湖南省嘉禾县人。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到目前为止只1963年少将(授衔3人 健在1人)剩两位,分别是曾思玉和张震
2020年仅剩3位开国将军健在,他们是谁,现在怎么样了?
每次阅兵,电视机前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老兵方阵。从震惊中外的九八年大阅兵,到建国六十年、七十年大阅兵,每当老兵们坐着彩车,打着头阵,枯槁的左手颤抖地扶着车上的把手,右手吃力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子,坐在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无不动容。一些身体还算硬朗的老战士,会微微侧着头,行着军礼,像是在对与说: 我们完成了使命,没有辜负祖国,现在看你们了 。
上个世纪的老兵,如今在世的已经不多。从年龄看,批革命者大多数出生在十九世纪末期,大约1860年到1890年之间最多。随后出生于世纪之交的老一代们,以1900年到1920年为主。站在2020年,回首100年前,还活着的老战士越来越少,而开国将军,现在只有三位健在。他们曾经经历了什么,他们现在过得如何,有没有记住他们?
目前依然健在的位开国将军,就是 黎光 。黎光将军出生于14年,如今已经106岁。作为一名典型的老一辈战士,黎光将军有着那个年代的一切烙印。祖上世代务农,家徒四壁,口无余粮,一双草鞋从小穿到大。六岁时,、奶奶、爸爸和妹妹相继离开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黎光和母亲相依为命。
十五岁时,黎光参加了地方营的武装部队,这在当时是这个年龄段的穷人孩子的出路,能吃饱饭,有地方住,就知足了。参加营后,黎光成了一名传令兵。这是他在里的个正式职务,也是他一生最引以为豪的时光。黎光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年龄太小,啥都不懂,也啥都不怕,长官给个命令,拔腿就跑。”
1932年,年仅十八岁的黎光,因为执行任务勇敢,和战友们相处得好,被提拔为排长。对于那个年代的战士,虽然算不上殊荣,但也值得肯定。1933年,来了,黎光立即加入了队伍,成为31军师的一位年轻班长。在这个位置上,黎光完成了自己生涯早期最勇敢的一个举动。
当时活动于四川一带的土匪十分猖獗,许多土匪占山为王,欺压,甚至打劫官兵。31军当时决定为老办点实事,好好教训教训那些山大王。作为特遣班的班长,这个任务下达后,黎光毫不犹豫地立即请战。组织上认为黎光可以参与,但要服从安排,黎光却给出了自己的盛治华 阎捷三 彭富九 程世清 曾 美 曾克林 谢 斌 谢振华理由:
在黎光的坚持下,组织终于将任务交给了他,条件是他不能单枪匹马,学着张辽劝降昌豨,必须带着队伍,哪怕一人进去,都没问题。黎光领了命,立即着手准备。黎光带着十几位弟兄埋伏在山寨周围,告诫弟兄们原地待命。自己一人、一枪就走了出去。山寨土匪见黎光一个人来,挡住了他的去路,黎光非常机智,早有准备,他说自己代表部队来和山上头头谈判。当时的土匪生存艰难,一些想要归义的土匪是希望这种交流的,黎光的算盘非常明确:给这些土匪开出尽可能好的条件,不愿加入队伍的,发给钱财盘缠,散了,愿意加入队伍的,无条件吸收进来。但是如果既不愿加入队伍,又不愿离开山寨,就不要怪黎光让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黎光见到土匪头子后,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土匪头子完全不为所动。黎光是个暴脾气,一怒之下,生擒了土匪头子和一个小土匪,一手拎着一人,大踏步地往山寨外面走,嘴里对土匪头子嘀咕着说: 别喧嚷,外头都是我的人,想活命,就让周围人让开! 就这样,黎光一个人单枪匹马进入土匪营寨,生擒了土匪头目。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古代,肯定要进史书了。
因为黎光英勇的表现,他的声名和事迹立刻传到了队伍里,年仅十八岁的黎光,少年出英雄,从此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此后,黎光先后参加了抗日,解放,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进入建设时期后,黎光又在军事工程领域内发光发热,并担任了工程兵主任。晚年的黎光,希望回到老家四川生活。如今,这位堪称传奇的老战士,依然在四川老家享受着天伦之乐,享受着名副其实的坦荡。
相比黎光将军,邹衍将军更具有传奇性。邹衍将军的出生和黎光相似,他生于15年的江西赣州兴国县,年仅十三岁就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当时的儿童团负责一些危险系数较小的工作,例如运输干粮,传递信件和信息等秘密任务。邹衍的主要职责就是这些。很快,邹衍因为机灵、能干,被选拔为少先队长,小小年纪就带着其他孩子为国出力。他15岁加入赤卫队,同年加入第22军,一直跟着革命队伍转战四方。
邹衍将军参加过抗日和解放,翻雪山、过草地,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但他最出彩的战绩,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之上。抗美援朝期间,邹衍主要负责制衡敌人的间谍活动。由于拥有优势和航空兵,常常向部队后方,特别是鸭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投放间谍特务,破坏交通线和通信设施,对原本就非常脆弱的后勤补给线造成了很大困扰。一九五零年年底,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敌人无法在正面战场取得大规模突破,就在后方空袭和间谍战方面大做文章。
十二月二十五日,军机在鸭绿江西岸投放了20个南朝鲜间谍,企图破坏后勤补给线。邹衍立即出动部队抓捕。这些特务十分狡猾,他们利用夜间优势行动,到了凌晨三四点时,就躲了起来。因为特务人数太少,很难被发现。邹衍决定用笨办法,他说:“咱们人多,没听说过人多的要吃亏,大家用人海战术,从战场上地毯式扫过去,我不信发现不了他们的踪迹。”就这样,邹衍亲率部队在鸭绿江沿岸排查,不到三天,就抓获了这批特务。
建国后,邹衍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除了军事生涯,邹衍将军还有一手好文笔,他在战后出版了《我的回忆》一书,系统回顾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和人生经历。进入晚年后,他平时热爱作诗,甚至出版了一部诗集和一部绘画集,分别叫《随感录》和《老兵瀚墨》。如今,他依然健在。
第三位健在的将军,是杨永松少将。他出生于19年的广东大埔县。杨永松少将1931年参加,参加时的年龄比黎光将军和邹衍将军都小,只有12岁,即便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中最小的一批战士了。杨永松将军先后参加过抗日和解放,没有参加过抗美援朝。但他最发光的,反而是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长征。
1934年10月,年仅15岁的杨永松开始了长征。在翻越雪山时鲍奇辰 魏国运,杨永松年纪虽小,却贡献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当时部队物资装备非常短缺,翻越雪山时,温度极低,一些地方温度甚至在零下二三十度。这种气温下,如果暖吃饱,人很快就不行了。然而当时许多战士共享一件大棉衣。一个人穿一会儿,再换另一个人穿,这样轮换下去,有时候一件大衣要让一百多位战士轮流穿。
在这种局面下,小小的杨永松站了出来。然而每次阅兵,同样是这群老兵队伍,又让人心头难过。一次比一次人数少了,那些胸前挂着无数勋章的老战士,这次不见了,这批老战士,胸前的勋章少了一些。时光是无情的,它不因为老战士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而为他们续上一秒,也不为电视机前泪眼朦胧的观众送去一丝慰藉。时间过了就是过了,战士老了就是老了。 但他们的精神活着 。他主动选择大衣,而且理由非常简单,他回忆说:当时我那么小,又好动,也不知道什么冷,我就给大家说,衣服你们穿,我跑着走,浑身发热,就不冷了。虽然杨永松年纪小,但主意很大,谁说也不听。大家无奈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就这样,一路上,小小年纪的杨永松,却展现出了过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艰难困苦的行军带来无数欢乐和阳光。
建国之后,杨永松一刻也没有松懈,立即投入了新的建设之中。他先后担任华北装甲兵部主任,和工程兵部主任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今天,他依然健在。
至今健在最年轻的开国上将:曾被埋地下38小时,为什么靠两只苍蝇获救?
任荣(17)四川苍溪人不是苍蝇救了他,是那位裴周玉(13)湖南平江人战士
因为当时搜寻许久仍旧无果 ,有人都提出给王扶之准备棺材了,第二天工兵连副连长刘文才突然发现有两只苍蝇从坍塌的石缝中飞出来,他欣喜若狂,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师首长: “苍蝇能活,人就能活”,政委立即决定再增派部队,加快救援速度,在经历38个小时之后,王扶之等三人获救,记者刘鸣和其他4人不幸牺牲。
洞内飞出2只苍蝇,有活的苍蝇意味着洞内还有空气,让他们觉得还有救,本来都是要放弃了中将13人,少将103人,但是因为2只苍蝇的出现让他们不放弃。
当时王扶之被埋坑道,战士们他们挖了一天也没有能够找到王扶之,就在大家准备要放弃的时候,一名工兵看到了两名苍蝇从王扶之被埋的洞中飞了出来,说明王扶之将军被埋的坑道还有空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