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相知多少?

人数很多了,三官都百是宰相,总、整个朝代共有好几度百人,仅贞观一朝就有二十多人:长孙无忌,杜如晦知,魏征,房玄龄,高士廉,李靖,萧道宇,张亮,侯君集,李绩,岑文本,杜淹,马周,刘汲,褚遂良,许敬宗,裴寂,专杨恭仁,高季辅,崔仁师,宇文士及,属于志宁,陈叔达。

唐朝没有宰相一职

唐朝十大宰相_唐朝十大宰相排名唐朝十大宰相_唐朝十大宰相排名


唐朝十大宰相_唐朝十大宰相排名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其后,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也,而“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然二名不专用,而佗官居职者犹佗名如故。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文瓘始。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

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又其甚则为延资库使。至于国史、太清宫之类,其名颇多,皆不足取法,故不著其详。+

唐高祖 裴寂

唐太宗 房玄龄

唐高宗 长孙无忌

狄仁杰

唐玄宗 张九龄

唐代宗 李泌

唐宪宗 裴度

唐武宗 李德裕

唐玄宗 白行简

唐昭宗 崔胤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中唐名将西平王李晟为唐做出何贡献?

长孙无忌:字辅机,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母亲高氏为汉族。从小该博文史。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李渊爱其才,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开国功臣,以功,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贞元九年(793年),李晟,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性疾恶,临下明,善知部下之长;敢犯言直谏,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在作战指挥上,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团结友军,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攻心与军事打击并用,因而能克复长安,立不世之功。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晟墓在今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端偏东处,即当年平定朱时之地。冢为圆锥形夯土堆,高5米,直径15米,现距渭水仅25米,部分墓道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历史上的奸臣之一。已陷落渭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字,俗称三绝碑。明代为防止碑身掉于渭水中,已迁碑于冢西北约200米处,迄今完整。墓前尚有明清时修墓冢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狮一对。

自唐朝至清朝出了四个大奸臣宰相,分别是谁

此列表包括的周朝,尽管这是否被认为唐朝的一部分是有争议的。此列表不包括被授予荣衔的地方管理者即使相。僭位者李煴和李 手下的宰相也列入,但僭位者李承宏手下的宰相不列入,因李承宏虽被记载有多名宰相,却只有于可封、霍环见于史料,且其确切职务也无载。 内史省的名称变化:内史省(618年-620年)中书省(620年-662年)西台(662年-671年)中书省(671年-684年)凤阁(684年-705年)中书省(705年-713年)紫微省(713年-717年)中书省(717年-907年)相应地,内史官在这些时期官职如下:内史令(618年-620年)中书令(620年-662年)右相(662年-671年)中书令(671年-684年)内史(684年-705年)中书令(705年-713年)紫微令(713年-717年)中书令(717年-742年)右相(742年-757年)中书令(757年-907年)担任内史官的有:萧瑀(618年-623年)窦威(618年)封德彝(620年-626年)杨恭仁(623年-626年)李世民(625年-626年)房玄龄(626年-629年)宇文士及(626年-627年)李靖(628年-630年)温彦博(630年-636年)杨师道(639年-643年、645年)岑文本(644年-645年)马周(644年-648年)长孙无忌(648年-649年)褚遂良(648年-650年)高季辅(649年-651年)柳奭(652年-654年)来济(655年-657年)崔敦礼(655年-656年)李义府(657年-658年、663年)杜正伦(657年-658年)许敬宗(658年-662年)刘祥道(664年)陆敦信(665年-666年)刘仁轨(666年-670年)阎立本(668年-673年)郝处俊(675年-679年)李敬玄(676年-680年)薛元超(681年-683年)崔知温(681年-683年)裴炎(683年-684年)骞味道(684年-685年)裴居道(685年-687年)岑长倩(686年-690年)邢文伟(690年)豆卢钦望(693年-694年)李昭德(694年)王及善(697年-699年)武三思(698年-700年)狄仁杰(700年)李峤(704年、706年-709年)杨再思(704-705年、705年-709年)崔玄暐(705年)袁恕己(705年)韦安石(705年-706年、711年)魏元忠(705年-706年)宗楚客(709年-710年)萧至忠(709年-710年、710年、713年)钟绍京(710年)韦嗣立(710年)姚崇(710年-711年、713年-716年)崔湜(712年-713年)张说(713年、年-726年)张嘉贞(720年-年)萧嵩(729年-733年)李林甫(736年-752年)杨国忠(752年-756年)崔圆(757年-758年)

唐朝:李林甫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穆宗:宰相十四人。韩宏。裴度。李夷简。皇甫镈。令狐楚。张宏靖。萧俯。段文昌。崔植。杜元颖。王播。元稹。李逢吉。牛僧孺。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宋朝:秦桧

明朝:严嵩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清朝:和珅

唐朝贞观年间的宰相是谁?

唐朝贞观年间的宰相是魏征,而且他也是一个特别的宰相。

唐朝贞观年间的宰相是马周,然后是房卢伶,房谋杜断的房初,三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还有杜。

当时的宰相是长孙无忌,他对朝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房玄龄。当时太宗: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李世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就是这个宰相。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特别的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唐代宰相名单

唐德宗 陆贽

高祖: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高宗:宰相四十七人。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李世绩。柳奭。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卢承庆。许圉师。上官仪。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陆敦信。戴至德。刘仁轨。杨武。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阎立本。李敬元。郝处俊。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张大安。裴炎。王德真。崔知温。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刘齐贤。

武周:宰相七十八人。刘仁轨。薛元超。郭正一。姚元崇。裴炎。袁恕己。敬晖。岑长倩。郭待举。魏元同。刘齐贤。韦宏敏。桓彦范。王德真。刘袆之。武承嗣。骞味道。崔 。李景谌。韦方质。沉君谅。裴居道。韦思谦。苏良嗣。韦待价。张光辅。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武攸宁。傅游艺。史务滋。宗秦客。格辅元。乐思诲。任知古。欧阳通。裴行本。狄仁杰。杨执柔。李游道。袁智宏。崔神基。崔元综。李昭德。姚 。李元素。王璇。娄师德。韦巨源。陆元方。豆卢钦望。苏味道。王孝杰。武什方。杨再思。杜景佺。周允元。孙元亨。李道广。王方庆。王及善。宗楚客。武三思。吉顼。李峤。张锡。韦安石。李怀远。顾琮。李迥秀。朱敬则。唐休璟。韦嗣立。崔元暐。张柬之。房融。韦承庆。

中宗朝

睿宗:宰相二十五人。平王。李峤。萧至忠。张仁亶。韦嗣立。赵彦昭。韦安石。苏瑰。唐休璟。裴谈。张锡。岑羲。崔湜。刘幽求。钟绍京。李日知。薛稷。姚元之。崔日用。宋璟。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魏知古。陆象先。

玄宗:宰相三十四人。刘幽求。韦安石。魏知古。崔湜。陆象先。窦怀贞。岑羲。萧至忠。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卢怀慎。源干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崔圆。房管。崔涣。

肃宗:宰相十六人。韦见素。崔圆。房管。裴冕。崔涣。李麟。苗晋卿。张镐。王玙。吕諲。李岘。第五琦。李揆。萧华。裴遵庆。元载。

唐朝的两个宰相?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唐朝宰相的唐朝宰相列表

房玄龄。这个人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武宗:宰相十五人。李固言。李石。杨嗣复。李?。崔郸。牛僧孺。崔珙。李德裕。陈夷行。李绅。李让夷。崔铉。杜悰。李回。郑肃。也非常的有文化,也是当时的第1个宰相。

唐玄宗在位时主要的4位宰相?

魏徵,和房玄龄。李世民还把魏徵的墓地上面的墓碑也打碎了好像。其实,当代一位说高僧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我觉得唐朝贞观年间的宰相是有很多的,例如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杨恭仁等等一些。善良的,贞观之治就是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在唐代非常有名的一部书籍《群书治要》就是李世民命令群臣著写得。

唐玄宗时期任用的四位贤相分别是谁

唐朝795年任职的宰相是谁?

按时间段算,唐朝795年任职的宰相可能是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唐朝共有宰相369人,90%时是北方籍。

唐朝宰相名单

高祖:宰来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

太宗: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李世绩。张亮。源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高宗:宰相四十七人。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李世绩。柳奭。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卢承庆。许圉师。上官仪。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陆敦信。戴至德。刘仁轨。杨武。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阎立本。李敬元。郝处俊。百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张大安。裴炎。王德真。度崔知温。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刘齐贤。

武周:宰相七十八人。刘仁轨。薛元超。郭正一。姚元崇。裴炎。袁恕己。敬晖。岑长倩。郭待举。魏元同。刘齐贤。韦宏敏。桓彦范。王德真。刘袆之。武承嗣。骞味道。

宪宗:宰相共二十九人。。贾耽。韦执谊。杜佑。杜黄裳。袁滋。郑余庆。于??。郑絪。武元衡。李吉甫。韩宏。裴洎。李藩。权德舆。李绛。张宏靖。韦贯之。裴度。李逢吉。王涯。崔群。李墉。李夷简。皇甫镈。程异。令狐楚。萧俯。段文昌。崔植。

敬宗:宰相七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岑文本,担任过中书侍郎、中书令,是为贞观朝的宰相之一。他这个人的想法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别人都是嫌官小,都想官职越大越好,或者想要官职越多越好,而岑文本却恰恰相反,他想要的官职越小越好。吉。牛僧孺。李宰相三十八人 刘景先 岑长倩 郭待举 韦弘敏 崔玄暐 杨再思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袁恕己 桓彦范 敬晖 武三思 祝钦明 魏元忠 李怀远 豆卢钦望 韦巨源 李峤 于惟谦 苏瑰 宗楚客 萧至忠 纪处讷 张仁亶 韦嗣立 崔湜 赵彦昭 韦温 郑愔 张锡 裴谈 岑羲 张嘉福程。裴度。窦易直。

文宗:宰相二十四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窦易直。裴度。韦处厚。杨嗣复。李?。路随。李宗闵。段文昌。宋申锡。李德裕。李固言。郑覃。王涯。李训。贾餗。舒元舆。李石。陈夷行。崔珙。崔郸。

宣宗:宰相二十三人。李让夷。李绅。郑肃。李回。白敏中。韦琮。崔元式。李德裕。卢商。马植。周墀。崔龟从。任铭。魏扶。令狐绹。裴休。魏??。崔慎由。郑朗。萧邺。刘瑑。夏侯孜。蒋伸。

懿宗:宰相二十一人。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置。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

僖宗:宰相二十三人。萧仿。崔彦昭。郑畋。卢携。王铎。李蔚。郑从谠。崔沆。豆卢瑑。王徽。裴澈。萧遘。韦昭度。郑昌图。杜让能。孔纬。张浚。韦保衡。赵隐。刘邺。裴坦。刘瞻。刘崇望。昭宗:宰相二十五人。韦昭度。孔纬。杜让能。张浚。刘崇望。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王抟。崔胤。李磎。陆扆。孙偓。郑綮。朱朴。崔远。裴贽。裴枢。王溥。独孤损。柳璨。陆希声。苏检。卢光启。韦贻范。

哀帝:宰相六人。裴枢。独孤损。崔远。柳璨。张文蔚。杨涉。

等。

唐朝四位宰相有哪些

唐朝贞观年间的宰相是有很多的,例如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杨恭仁 等等一些。

魏征、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

魏征:唐朝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画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房玄龄: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非常有作为的,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统治清明,重用姚崇宋景等贤臣,后期由于李隆基宠爱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杨国忠、李林甫等宰相,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