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

3.利率平价说还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该学说认为,两种货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C) 利率平价说定套利资金规模无限。也取决于两国货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A / PB。

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公式)


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公式)


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公式)


指导费雪效应和利率平价理论是一样的吗?

(请到原站看图)

指导费雪效应和利率平价理论是一样的。

R1(1+BN/12)/R2=1+AN/12

只有当名义利率异大于通胀率异时,在费雪不成立的情况下,购买力平价仍能成立,而名义利率又由两部分组成,通胀率与实际利率,这也说明着两国实际利率存在异,国内实际利率高于国外实际利率。

低利率货的汇率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下浮,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上浮。这样高利率的货出现远期贴水,低利率的货出现远期升水。当资本在两国间获得的收益率完全相等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终止。这时两国利率异正好等于两国货远期价,达到了利率平价。

利用汇率决定理论对近年来汇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相关理论

金融、经济 - 升值、汇率

即期汇率A=2B(这里不考虑买入与卖出价,为简便起见)

近期,随着汇率突破7.6关口,汇率问题再一次强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对于股票市场投资者,由于汇率升值幅度和快慢,直接关系到股价走势,故此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潘大认为,普通投资者如能掌握一些汇率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研判大盘走势,避免受市场传言和谣言的困扰,将有望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首先,潘大将向投资者简要介绍两个最的汇率决定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

A) 它设商品能通过自由贸易输出,且不计关税、运输等成本。

二、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简称IRP)

利率平价理论规定,一种货对另一种货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异的变动所抵销。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根据防止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则被视为升水。

A)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2005年至今的汇率走势(9月16日更新)

是应该升值还是美元想贬值

潘大认为,升值问题,从表象上看,是被“低估”;而从实质上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不是应该升值,而是美元想贬值。在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金融体系下,美元贬值表现为其他货的相对升值。而美国为应对美元贬值所造成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压力,往往不采取普遍贬值的措施,而更倾向采用对某一种或几种货定向贬值的措施。

美元贬值的原因不仅仅是是美元自身的问题,而是在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本位的货体系的问题。从这一体系形成开始到现在,美元总处在多发行货和贬值倾向的状态。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元的60%在美国境外流通。现在我国拥有1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整个约为3万亿,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增长速度甚至比更快。当地球上的的美元越来越多时,美元必然就有贬值的要求。而美元如过采取普遍贬值的方式,不但会引起较大的压力,而且存在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冲击的风险。正因为如此,美元贬值存在一个特点,即谁经济增长快,谁的竞争力改善得快,它就对谁定向贬值。70年代的西德马克,80年代的日元和新台都是这样的例子,现在也是这样。而目前,由于印度经济势头良好,印度比索身上也出现了这种趋势。潘大认为,如果我们了解了升值问题问题的大背景,并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升值问题,就更容易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

为何近期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

潘大认为,近期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主要是我国货当局应对国内的通胀压力的对策,而压力不是主要原因。根据经济学理论,控制通胀和控制升值速度,两者是不可兼得的。控制通胀所出台的紧缩性货政策,都将进一步加大的升值压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国内通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则升值压力将得到缓解。故投资者可继续关注公布的CPI和PPI等反映通胀的指标,这些指标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升值速度。

什么是抛补利率平价

①利的相对变化,即资本通常由利率低的和地区流向利率高的和地区。当各国利率存在异时,投资者通常希望将资本投向利率较高的,这种套利行为会导致资本的跨国界、跨市场流动。

抛补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parity,CIP) 即通对于一般货而言,多发货体现在国内,该货贬值,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对于美元这种世界主要结算和储备货来讲,多发行美元就体现为美元对全世界贬值。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货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美国可以随时开动印钞机到全世界买东西,不论是要打或是要提高美国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过产生大量赤字的方式来解决。现在美元存在双赤字,即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这种赤字政策,如在除美国外的一般采用,该国需要承担该政策带来的一切后果,但由于美元处于本位的特殊地位,美国多发货产生的后果,将由全世界共同承担。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规定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可以分为三层含义:

请从利率平价说角度论述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原理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无霸指数”,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如果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包在美国值 2.00 美元一个,而在英国值 1.00 英磅一个,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为1英镑兑2 美元。如果当前市场汇率是1英磅兑 1.7 美元,那么英磅就被称为低估通货,而美元则被称为高估通货,且此理论认为未来汇率将趋向于2美元兑1英镑的平价汇率变化。: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即期利率高的货远期贬值。以下举例说明:

如A货利率为10%,B货利率20%(虽然这里利率较为夸张,但事实上每种货的利率都不一样,有利率的存在)

就有一种可能:借1A货(借期一年,存与贷利率一样),即期兑换成2B货,存款(存期一样,利率20%),一年以后连本带利取出,再兑换成A货,以偿还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汇率不变,不计交易费用,在这过程中,就可赚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亿,赚取1000万A) (公式一)

由于货利的事实存在,但都没有这么做,因为当一年后(远期)B本利取出时,兑换成A的汇率改变了,市场处于均衡,理论上可以计算出均衡汇率R

显然R增大了,也就是说B货贬值(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主要意思就是即期利率高的货远期贬值)

理论上,当远期(在这里是一年)汇率小于2.1818时,低息货兑换成高息货存款有利可图(套取了利)

当远期(在这里是一年)汇率小于2.1818时,则是高利率货兑换成低利率货有利可图

赚取:1(1+10%)-2(1+20%)/R>0

什么是利率平价

2(1+20%)/R=1(1+10%) ,R=2.1818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l9世纪60年代,不过相信很多人对这个理论并不算了解,下面就让懂视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具体了解一下利率平价的相关理论知识吧。

这一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利率平价规定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对另一种货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异的变动所抵销。

利率平价理论(RateParity)认为两个利率的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额。

利率平价相关例子

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据防止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则被视为升水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即利率平价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价是由两国利率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1]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远期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即利率平价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价是由两国利率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理论缺陷

2.利率平价说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间流动。但实际上,资金在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目前,只有在少数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汇市场,资金流动所受限制也少。

简答题:利息平价理论公式如何推导

1:存在,一年后后此从利率平价方程可以看出,导致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人本息所得总共为100(1+R1)

2:存在美国,100元先兑换成美元为100/E1,在美国存一年后本息为100(1+R2)/E1,按一年的远期汇率E2把美元兑换民赚取:2(1+20%)/R-1(1+10%)>0,为100E2(1+R2)/E1

利息平价理论以为着在存钱和在美国存钱收益将是一样的,因此公式为:1+R1=E2(1+R2)/E1

2.用利率平价理论来解释的资本流动?【急】

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利率的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额。在两国利率存在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如果某国货的即期或远期汇率发生变动,致使远期升贴水率与利率平价发生偏离,套利活动也会产生,通过套利性的资金流动,国内外利率会发生变化,使变化后的利与远期升贴水率保持相等。

设本国利率R,外国同期利率为r,S、F分别为即期汇率和远思路是设资本市场上存在套利者,结果使两种投资策略的最终收益相等。一种是在国内投资,一种是在国外投资。国内投资比较好理解,设国外利率高与国内利率,在国外投资要分三步,1把本换成外,2在国外投资,3到期后换回本(也就是远期要卖出外,即利率高的的货,买进本),这种套利活动会使远期外的供给增加,本的需求增加,进而外贴水,本升水。套利活动的存在,使两种投资方式的最终收益相等。so......至于例子,你可以设1RMB在和美国投资,设一个名义汇率即两国的利率,用这思路计算一下,这符号写起来太麻烦。或者你可以看看姜波克第三版的金融学汇率决定理论部分的内容。期汇率(直接标价法),则利率平价方程:F=S(1+R)/(1+r),式子表明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利。

②汇率状况导致的本预期贬值率的变化,即本面临的贬值压力的上升(下降)会导致资本从本(外)向外(本)的转移,发生资本流出(流人)。

③利率和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即资本流动的方向不仅取决于利率异和汇率水平,而且取决于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希望可以帮到你!相互影响。

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条件及其数学推导

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1.考虑交易成本: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如果考虑交易成本,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达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B) 它对服务等商品不适用。

2. 考虑资本流动障碍:利率平价说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定资金能顺利,不受限制地在间流动。但实际上,资金在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目前,只有在少数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汇市场,资金流动所受限制也少。

用A表示本国利率,B表示外国利率,R1表示即期汇率水平,R2表示远期的汇率水平,N为远期期限(月)

原理:将A货即期兑换成B货进行投资,N期限后收回本利,再以R2汇率兑换成A货,正好抵补A货投资的本利,则有:

R2=R1(1+BN/12)/(1+AN/12)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

3. 考虑利资金规模是有限的:利率平价说还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利率平价论的一个重要设前提是资本能在两国自由的移动,但是我国在资本和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实现资本的间的自由移动相对困难,这造成了利率平价论不适用的根本原因。

第二,当时我国的汇率政策是盯住单一的美元,所以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并未受到两国利率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并没有决定汇率的变动。

第三,在我国从1997年到 2005年,先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及等突发。防范突发,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为地对汇率进行调控,保持汇率稳定。

第四,利率利率平价论在一些实证研究中被人为是长期理论,而我们的分析偏向于中短期,B) 利率平价说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所以利率平价理论不成立。

通过简单的例子说明利率平价原理

一个人手上有100元,当时兑美元的汇率为E1,在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R1,美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R2。此时这个人有两种选择,要么把钱存在的银行;要么把100元兑换成美元存在美国的银行,一年后再按未来的兑美元汇率E2把美元兑换民。

这是汇率决定理论的CIP(套补的利率平价)

1.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如果考虑交易成本,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打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