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谁题的?清华大学历任是谁?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梁启超题的。

清华大学校训是谁提的_清华大学校训谁写的?清华大学校训是谁提的_清华大学校训谁写的?


清华大学校训是谁提的_清华大学校训谁写的?


清华大学校训是谁提的_清华大学校训谁写的?


清华大学历任是唐国安、周诒春、张煜全、金邦正、曹云祥、温应星、罗家伦、吴南轩、梅贻琦、蒋南翔、高景德、张孝文、王大中、顾秉林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书?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出自《周易》。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和基本道德素养。它精辟地概括了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境界。

扩展资料:

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象传,分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小象是解释六爻辞的。这个句子,分别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比较通俗的解释(参考):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注:坤相,其义为“顺承”。

参考资料: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此文初的出处来自《易经》,乾卦的物象是天,引申出来的卦德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物象是地,引申出来的卦德是:“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蕴涵了整个乾坤,实际上是包容万物、博大精深。后来又由梁启超提出,就此一直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一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清华大学校训的由来

校训是每一个学校都要遵循的一句话,所有的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校训。清华大学身为一个百年大学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校训一直秉持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标准。这一校训一直延迟至今,这八字更被制定为校徽。

那么,本期一起了解一下清华大学校训的由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缘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登岸无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然无所芥蒂,望之俨然,此所以为厚也,此所以为君子也。”

接着,梁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清华学子,荟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促进我,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之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幸甚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要人们效法天地,在学、行各方面不断去努力。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源于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古代不少学者,能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如孔子,自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有一次在河边对学生们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激励他们效法自然,珍惜时光,努力进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地万物在刚健稳定且停息的运转,要想做个有作为的人就得效仿天体的运行,拥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阳刚秉赋;自强不息,清华人的思想精髓,它也鼓励着成千上万的清华人自强不息,生生不息;清华的祖辈就是靠着这四个字才有了清华的今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的厚实承载着万物,要想做个有作为的人也得效仿大地的宽厚,使自己拥有胸怀宽广、品德高尚的阴柔品质。“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样阴阳共济,刚柔并存,才是完善的人性。清华人就是凭着这2句话,自强不息,祖祖辈辈的清华人有了这两句的鼓励,才有了今天的清华。

【结束语】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着自己应该遵循的座右铭,即使并没有那么深奥的含义,并没有那么出色的辞藻,也依旧是自己一生的陪伴。清华的校训更是许多清华学子们的座右铭。

懂视网【kaojiazhao.COM】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谁提的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至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近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之一、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由中华直属,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训的全称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是不凡,语出《易经》,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名扬天下,遂成校训。”

有人提出,全称是: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自由思想,人格”。后面两句在1957年被省略了。

反驳的声音:

“精神,自由思想”本是陈寅恪先生对王国维先生的个人评价,用旧时士大夫的话语,那是“私谥”。事前未经清华校务委员会的委托,事后也没有得到追认。如果你,大可以将之作为座右铭,但说他是校训,则没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