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代谢率计算器 基础代谢率计算器公式
特发性面神经瘫痪
5.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目录 1 拼音 2 疾病别名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6 疾病描述 7 症状体征 8 疾病病因 9 病理生理 10 诊断检查 11 鉴别诊断 12 治疗方案 13 并发症 14 预后及预防 15 流行病学 附: 1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瘫痪的穴位 1 拼音 tè fā xìng miàn shén jīng tān huàn
基础代谢率计算器 基础代谢率计算器公式
基础代谢率计算器 基础代谢率计算器公式
2 疾病别名
Bell 麻痹,面神经炎,膝状神经节综合征,贝耳氏麻痹,贝耳麻痹,Bell’s palsy,facial neuritis
3 疾病代码
ICD:G51.8
4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5 疾病概述
特发性面神经瘫痪,即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又称Bell 麻痹(Bell’spalsy),系指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主要为Bell 麻痹及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综合征)两种类型。
本病可累及任何年龄,但略微多见于30~50 岁者。年发病率随年龄而变化,每增加10 岁发病率相应增加,60 岁后达到30/10 万~35/10 万。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但是在10~19 岁年龄段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是男性的2 倍。40 岁后,男性更常见,是女性的1.5 倍。在妊娠期,Bell 发病率在分娩时。
6 疾病描述
特发性面神经瘫痪,即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又称Bell 麻痹(Bell’spalsy),系指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主要为Bell 麻痹及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综合征)两种类型。
Bell 病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是趋向认为是由一种嗜毒引起。Ramsay Hunt 综合征由带状疱疹引起。
7 症状体征
上组面肌瘫痪导致病侧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方转动而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 现象)。因眼轮匝肌瘫痪,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渗出眼外。下组面肌瘫痪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由于颊肌瘫痪,咀嚼时易咬伤颊黏膜,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损伤者,面肌麻痹显著,甚至见于面部休息时。病人下半部面部肌肉松弛、面纹消失,颈阔肌裂隙较正常宽,面肌和颈阔肌随意和协同运动完全性消失。当病人试图微笑时,下半部面肌拉向对侧,造成伸舌或张口时出现偏斜的象。唾液和食物聚集在瘫痪侧,病人不能闭眼,随闭眼动作可见眼球向上、并略向内转动。当病变位于周围神经至神经节时,泪腺神经失去作用,不能通过眼睑运动将眼泪压进鼻泪管,导致结合膜囊内眼泪聚集过多。因上眼睑麻痹,角膜反射消失,通过眨动另—侧眼睑才表明存在角膜感觉和角膜反射的传入部分。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可有同侧舌前2/3 味觉减退或消失。若镫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除味觉障碍外,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尽管面神经也许传导来自面肌的本体感觉和来自耳翼、外耳道小范围的皮肤感觉,但是很少发觉这些感觉缺失。
面神经部分损伤引起上半面部和下半面部无力,偶尔下半面部比上半面部受累更为。对侧很少受累。面肌 恢复取决于病变的性,如果神经已被切断,功能完全、甚至部分性恢复的机会均很小,多数面神经 病人可部分或完全性恢复功能,完全性恢复者在休息或运动时,两侧面部表情无区别;部分性恢复者在瘫痪侧出现“挛缩”的改变,表面检查似乎显示正常侧肌肉无力,随病人微笑或试图运动面肌,此不正确印象更加明显。
若膝状神经节受累(多为带状疱疹感染),除面瘫、舌前2/3 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还有同侧唾液、泪液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郭出现疱疹,称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1907 年Ramsay Hunt首先描述了膝神经节疱疹综合征,包括面神经麻痹,耳部疼痛及典型的耳部疱疹叁联征。1977 年Djupesland、Degre 及Stien 根据组织学及免疫学结果,提出Ramsay Hunt 综合征为多发性变。
1.面神经麻痹耳痛、耳廓及外耳道疱疹。口咽症状:味觉障碍或味觉缺失、咽炎、口腔水泡及溃疡。
2.眼症状 流泪减少、结膜炎、泪溢。瞳孔收缩、眼色素层炎、视觉障碍医学百科,马上计算!及上睑下垂。
3.听力/前庭症状 音响及听觉过敏,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耳鸣,眩晕及眼球震颤。
4.中枢、颈部及远端症状 发热及不适。伴有面部或身体疱疹,叁叉神经感觉异常;局部淋巴结病;患侧面部无汗症;脑炎;交感神经节受累,包括Horner综合征;颈段感觉受损;肢体运动受累。
8 疾病病因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有关。面神经管乃是一狭窄的骨性管道,正常人宽约2~3mm,长约30mm。当巖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而成为面神经容易受累的内在因素。
另外,因面神经在面部所处的位置浅表且与咽部相处甚近,易受冷风侵袭或急性咽部感染等的影响,而易导致面神经的局部营养血管痉挛,缺血、缺氧及水肿,而成为面神经容易受累的外在因素。
目前所知Bell 诱因主要有两个: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后出现面神经麻痹。如乘车受冷风吹或睡眠后耳部受冷风或电风扇吹等。显然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引起面神经 诱因之一。但Bell 麻痹真正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趋向认为是由引起的变,或是一种单纯性疱疹型神经炎。
9 病理生理
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
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者可出现轴索变性。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1.脱髓鞘学说 认为Bell 麻痹主要由引起。在体内如何损伤面神经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2.嵌压学说 有学者认为,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炎症引起了面神经炎,使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充血肿胀,由于面神经管是一种骨性的管道,肿胀的面神经在固定的空间内受到面神经管的挤压,引起面神经嵌压性损伤。
面神经减压术的基本理论就是从嵌顿压力中释放面神经及其血管。早期变化:神经水肿血管受压、小静脉充血,偶有小灶性、新鲜的神经内出血。神经纤维髓鞘崩溃、部分轴突消失,神经束或神经内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中、后期变化:的Wallerian 变性,轴突浆呈泡沫状,轴突浆消失,在面神经主干内血管周围可以看到淋巴细胞广泛性浸润;神经变细、萎缩,周围结缔组织增生。
10 诊断检查
诊断:诊断急性Bell 麻痹应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找不到面神经 其他病因时,作出Bell 诊断是准确的。典型的特发性(Bell) 特征是:
1.通常急性发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面神经麻痹早期的症状和体征还包括面部麻木、疼痛、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听觉不良),泪溢和流泪减少。
2.在50%的患者出现耳颞部、面部、乳突、颈或舌麻木或疼痛,疼痛一般位于耳后,但有时放射到面部、咽部或上肢。这些症状通常为一侧性,但也可以为对称性的。
3.60%的患者有感染的前驱症状。
4.较少的患者患有反复性面神经麻痹(13%)。
5.有Bell 麻痹家族史的患者占14 %。
6.可以出现患侧眼干或下颌下腺分泌减少(10%)。
7.大部分患者(90%),患侧镫骨肌反射减弱或消失,由于耳蜗神经节的抑制神经纤维受累,所以听觉过敏(听觉不良,声音)甚至出现在有完整的镫骨肌反射的患者,表示蜗神经耳蜗支功能障碍。
8.发病后头10 天,在40%患者的鼓膜可以看到鼓索充血。
9.急性面神经 患者,存在味觉障碍或听觉过敏,即足以确诊为Bell麻痹。简而言之,面神经麻痹为周围性,伴有急性发病史及感染性多发性脑神经炎,没有其他疾病,即可以作出Bell 诊断。不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
10.典型的膝神经节疱疹综合征(Ramsay Hunt 综合征),包括面神经麻痹,耳部疼痛及典型的耳部疱疹叁联征。Djupesland、Degre 及Stien 提出Ramsay Hunt 综合征为多发性变:
(1)面神经麻痹耳痛、耳郭及外耳道疱疹。口咽症状:味觉障碍或味觉缺失、咽炎、口腔水泡及溃疡。
(2)眼症状:流泪减少、结膜炎、泪溢。瞳孔收缩、眼色素层炎、视觉障碍及上睑下垂。
(3)听力/前庭症状:音响及听觉过敏,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耳鸣,眩晕及眼球震颤。
(4)中枢、颈部及远端症状:发热及不适。伴有面部或身体疱疹,叁叉神经感觉异常;局部淋巴结病;患侧面部无汗症;脑炎;交感神经节受累,包括Horner综合征;颈段感觉受损;肢体运动受累。
实验室检查:必要的有选择性的检查:
1.血常规、血电解质 一般无特异性改变,起病时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 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以下检查项目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1.脑电图、眼底检查。
2.颅底摄片。
3.CT 及MRI 等检查。
4.胸透、心电图。
11 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 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末受累,故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并常伴有该侧的偏瘫。
2.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脑神经型):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病变常为双侧,多数伴有其他脑神经损害。脑脊液可有蛋白(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高)分离现象。
(2)脑桥病变:因面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其纤维绕过展神经核。故脑桥病损除周围性面瘫外,常伴有脑桥内部邻近结构的损害,如同侧外直肌麻痹、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等。
(3)小脑脑桥角损害:多同时损害同侧第Ⅴ和Ⅷ对脑神经以及小脑和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感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表现。
(4)面神经管邻近部位的病变:如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骨骨折等,除周围性面瘫外,可有其他相应的体征和病史。
(5)茎乳孔以外的病变: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穿过腮腺支配面部表情肌,故腮腺炎症、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均可引起周围性面瘫。但除面瘫外,常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无听觉过敏及味觉障碍等。
12 治疗方案
1.急性期 以改善局部循环,消除炎症、水肿为主。
(1)激素治疗:(20~40mg)或(1.5~4.5mg)口服,1 次/d,连续10~14 天后逐渐减量,应加服钾盐。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淀粉(706 )或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 次。
(3)神经营养代谢:维生素B1(10~20mg)口服,3 次/d,维生素B12(100~500μg)、胞磷胆堿(胞二磷胆堿)(mg)肌注,1 次/d,也可用人类重组神经生长因子100~1000Bu,经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1~2ml 稀释后肌注,1 次/d,20次为一疗程。
(4)理疗:茎乳孔附近的超短波透热疗法或线照射等。
(5)防止暴露性角、结膜炎,可戴眼罩、点眼水等。
2.恢复期 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
(1)神经功能促进剂:可继续使用维生素B1、B12、胞磷胆堿和地巴唑等。
(2)体疗与理疗:病人可自行 瘫痪的面肌,每次10min,3~4 次/d,待面肌自主运动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面肌的随意运动。理疗可采用直流电碘离子茎乳孔处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
(3)针灸治疗:穴位的选用视病情而定,如不能抬额、蹙眉者取阳白、承我泣和瞳子髎,不能露齿者取颊车、地仓和颧髎,口角下垂者取颧髎、牵正和地仑等。亦可用维生素B12 穴位注射,每穴0.2~0.3ml,每周2~3 次,7~10 次为一疗程。
(4)手术治疗:对茎乳孔处疼痛明显者,可行茎乳孔或面神经管减压术,以减轻神经的受压。对神经功能恢复,肌电图检查呈完全失神经性改变者,可考虑面神经粘连分离术或吻合术,可取得一定疗效。有必要采用手术治疗缓解自发出现或神经损伤部分修复后的面肌抽搐。在确定痉挛部位时,可注射酒精或部分切除神经干或神经的某一分支。这些手术偶尔可缓解痉挛,但当神经再生时,痉挛通常复发。
13 并发症
并发症是面神经麻痹恢复后或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挛缩、联带运动、面肌抽搐、上睑下垂及鳄鱼泪。
面肌运动和泪腺异常可继发于面肌麻痹。病人无论何时眨眼(联带运动),都出现口唇肌轻微抽动,或者在进餐分泌唾液时,引起泪腺的过多分泌;整个面肌阵发性挛缩,看起来像局限性痫性发作(localized seizure),偶尔见于从未有明显面神经疾病的病人。这些病症的病因不清楚,一些研究者将之归结于神经纤维的不适当再生.或在神经干内发生纤维之间的冲动传导(突触传导)。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在Bell 麻痹发病早期确定变程度,对评价预后及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后一般良好,常在起病1~2 周后开始恢复,多数病人在数周内恢复。约2.7%病例可复发,复发次数越多,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小。如恢复不完时,瘫侧面肌可发生挛缩、痉挛或异常联带运动。
面神经炎后遗症及并发症,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面神经炎后遗症是面神经麻痹后随着运动功能恢复,没有恢复的部分称为后遗症。并发症是指恢复过程中出现新的症状,亦称为继发性缺陷。如挛缩、联带运动、上睑下垂及面肌抽搐(即抽搐)等。有些医务工作者把这两种症状统称为后遗症。
后遗症,主要包括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口周肌如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口轮匝肌恢复不完全。具体表现为无抬眉动作或抬眉幅度低、眼上睑松弛、鼻唇沟浅、口角偏斜、刷牙漏水、面部僵硬、食滞、流泪等症状。
总体讲Ramsay Hunt 综合征的面神经麻痹比Bell 麻痹预后,约66%的患不完全性麻痹可完全恢复,而仅10%的完全性麻痹患者恢复了正常的面部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耳部疼痛的程度、面神经麻痹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的、面神经麻痹与疱疹同时发病。
预防:
1.增强体质,注意预防面部受凉风吹袭及上呼吸道感染。
2.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
15 流行病学
本病可累及任何年龄,但略微多见于30~50 岁者。年发病率随年龄而变化,每增加10 岁发病率相应增加,60 岁后达到30/10 万~35/10 万。有Bell麻痹家族史的患者,占所有患者中约10%。
本病发病前常有面部受凉风吹袭或咽部感染史。有许多文献了病因的据。
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左右两侧的发病率大致相等。不足1%的患者是双侧面神经麻痹。复发率约10%,可以是同侧或对侧。曾两次患病的患者,第3 次发病的可能性更大,在第3 次患病的患者中50%有第4 次患病。有反复发病史的患者中,1/3 葡萄糖耐量检测结果可能异常,但是在临床上不一定是糖尿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出现Bell 麻痹是健康人的4.5 倍。Bell 麻痹中的7%及Ramsay Hunt 综合征中1.6%伴有糖尿病。另外,Bell 麻痹中14.1%及患Ramsay Hunt 综合征中的10.4%伴有高血压。40 岁以上患者中,Bell 麻痹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1.2%及23%,而Ramsay Hunt 综合征中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3%及10.4%,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患Bell 麻痹明显高于健康人。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但是在10~19 岁年龄段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是男性的2 倍。40 岁后,男性更常见,是女性的1.5 倍。这个分布提示Bell 发病率与女性月经初期和绝经期有关。在行经期的女性,发病率在月经第1天,第2 个发病高峰在月经周期的第11~17 天,可载气(高纯氮)流量:100ml/min。能与排卵有关。因此,女性在行经及排卵期特别要注意不要过于疲劳及耳部受凉。
在妊娠期,Bell 发病率在分娩时,10 万人分娩的妇女中,患病为45 人。在同一年龄组,患病的危险性妊娠期女性是非妊娠期的3.3 倍,常见于产后第3 个月。在Mark May 的研究中,诊断为Bell 18~39 岁的女性中,21%在妊娠期发病。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瘫痪的穴位 弹拨疗法
贞、曲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对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引起的肌群瘫痪病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里
积,小腹坚,小肠疝气,少腹肿痛,肠梗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惊痫,心烦,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狂...
跗阳
瘫痪,脚气,现代又多用跗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急性腰扭伤,腓肠肌痉挛,面神经...
附阳
瘫痪,脚气,现代又多用跗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急性腰扭伤,腓肠肌痉挛,面神经... 付阳
GBZ/T 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酯类化合物
面神经 体征分为运动、分泌和感觉叁类。常急性发病,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病侧外耳道和(或)耳后乳突区疼痛和(或)压痛。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前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TDI)和(MDI)的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 6.1 3.1 原理 6.2 3.2 仪器 6.3 3.3 试剂 6.4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6.5 3.5 分析步骤 6.6 3.6 计算 6.7 3.7 说明 7 4 (MDI)和多次甲基多苯基(PMPPI)的盐酸分光光度法 7.1 4.1 原理 7.2 4.2 仪器 7.3 4.3 试剂 7.4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7.5 4.5 分析步骤 7.6 4.6 计算 7.7 4.7 说明 8 5 (IPDI)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8.1 5.1 原理 8.2 5.2 仪器 8.3 5.3 试剂 8.4 5.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8.5 5.5 分析步骤 8.6 5.6 计算 8.7 5.7 说明 1 拼音 GBZ/T 160.67—2004 gōng zuò chǎng suǒ kōng qì yǒu dú wù zhì cè dìng yì qíng suān zhǐ lèi huà hé wù
牛蒡子(爁)6两,荆芥穗1两,甘草(炙)2两。2 英文参考
M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socyanat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ICS 13.100
C52
中华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酯类化合物》(M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socyanat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由中华于2004年05月21日发布,自2004年12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 169—1999、GB 16234—1996。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次修订。
3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酯类化合物[包括(Toluene diisocyanate,TDI)、(Diphenylmane 4,4diisocyanate,MDI)、异氟尔酮(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多次甲基多苯基(PMPPI)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 169—1999、GB 16234—1996。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所、胜利石油管理局卫生防疫站、同济医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欢永、宋景平、季道华、张一敏、张耀然和蒋芸。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酯类化合物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酯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6 3 (TDI)和(MDI)的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 6.1 3.1 原理
空气中TDI或MDI用冲击式吸收管采集,水解后,分别生成(TDA)和4,4'二苯甲烷(MDA),在堿性条件下用甲苯萃取,经酐衍生后,取甲苯溶液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6.2 3.2 仪器
3.2.1 冲击式吸收管。
3.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 L/min。
3.2.3 微量注射器,50μl。
3.2.4 具塞离心管,10ml。
3.2.5 液体快速混合器。
3.2.6 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
仪器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m,OV17:QF1:Chromosorb WAW DMCS2:1.5:100;
柱温:180℃(用于TDI)或230℃(用于MDI);
汽化室温度:270℃(用于TDI)或290℃(用于MDI);
检测室温度:270℃(用于TDI)或290℃(用于MDI);
6.3 3.3 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3.3.1 吸收液:在600ml水中加35ml盐酸(ρ201.18 g/ml)和22ml(用于TDI采集)或44ml(用于MDI采集),再用水稀释至1L,临用前配制。
3.3.2 :450g/L。
3.3.3 甲苯,色谱纯。
3.3.4 酐。
3.3.5 缓冲溶液,pH7:称取27.2g磷酸二氢钾,用200ml水溶解,用调节pH至7.0。
3.3.6 OV17和QF1,色谱固定液。
3.3.7 Chromosorb WAW DMCS,色谱担体,60~80目。
3.3.8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500g TDA或MDA(色谱纯)于25ml容量瓶中,用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为2.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甲苯稀释成0.060μg/ml TDA或0.2μg/ml MDA标准溶液。或用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4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3.4.1 样品采集:在采样点,串联2个各装有10.0ml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2 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l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进出气口,直立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避光可保存5d。
6.5 3.5 分析步骤
3.5.1 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前后管各取2.0ml吸收液,移入2支具塞离心管中,各加2ml,混匀,待冷却后,加2ml甲苯,在液体快速混匀器上振摇3min,放置10min,取甲苯层1.50ml,移人另一干燥的具塞离心管中,加25μl酐,振摇2min,放置5min,加1ml缓冲液,振摇2min,以除去过剩的酐,放置2min,将甲苯层转移入另一离心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甲苯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在5只干燥的具塞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0、0.10、0.30、1.0和2.0ml TDA标准溶液,或0.0、0.25、0.50、1.0和2.0ml MDA标准溶液,用甲苯稀释至2.0ml,配制成0.0、0.003、0.009、0.030和0.060μg/ml TDA标准系列,或0.0、0.025、0.050、0.10和0.20μg/ml MDA标准系列,各管加30μl酐,其余作同样品预处理。参照仪器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测定状态,取1.0μl甲苯层进样,测量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分别对TDA或MDA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6.6 3.6 计算
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式中:
Vo——标准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温度,℃;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TDI或MDI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TDI或MDI浓度,mg/m3;
c1、c2——测得前后吸收管中TDA或MDA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10——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K——TDA和MDA换算成TDI和MDI的系数,分别为1.43,1.26。
3.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6.7 3.7 说明
3.7.1 本法检出限:TDI为0.001μg/ml,MDI为0.0034μg/ml;检出浓度:TDI为0.0002mg/m3,MDI为0.0008m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TDI为0.001~0.06μg/ml,MDI为0.034~0.10μg/ml。相对标准偏:TDI为4.9%~6.9%,MDI为3.4%~4.2%。
3.7.2 本法前管的平均采样效率:TDI为.9%,MDI为89.3%。
3.7.3 用酐衍生时,离心管应无水;用甲苯提取应振荡充分。洗脱回收率为95.9~100.5%。
3.7.4 硅橡胶垫需用甲苯浸泡,烘干后使用。每次分析完样品,需用甲苯清洗干净微量进样器。
3.7.5 本法可使用相应的毛细管色谱柱。
7 4 (MDI)和多次甲基多苯基(PMPPI)的盐酸分光光度法 7.1 4.1 原理
空气中的MDI和PMPPI用冲击式吸收管采集,水解后生成芳香族胺,经重氮化后,与盐酸偶合生成紫红色,比色定量。
7.2 4.2 仪器
4.2.1 冲击式吸收管。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in。
4.2.3 具塞比色管,25ml。
4.2.4 分光光度计,550nm。
7.3 4.3 试剂
实验用水为重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4.3.1 盐酸,ρ201.18 g/ml。
4.3.2 吸收液:临用前在600ml水中加35ml盐酸、22ml和200ml丙酮,再用水稀释至1000ml。
4.3.3 盐酸溶液,11%(v/v)。
4.3.4 ,3.5% (v/v)。
4.3.5 -溴化钠溶液:称取3g和5g溴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置冰箱内可保存7d。
4.3.6 铵溶液,100g/L。
4.3.7 碳酸钠溶液,160g/L。
4.3.8 盐酸溶液:称取1g盐酸于50ml水中,加入1ml盐酸,盐酸溶解后,再加水至100ml。置冰箱内可保存5d。
4.3.9 标准溶液:
4.3.9.1 MDI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5ml丙酮,准确称量后,加入1~2滴MDI(色谱纯),再准确称量,用丙酮稀释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计算溶液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3μg/ml MDI标准溶液。或用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3.9.2 PMPPI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 PMPPI(色谱纯),溶于22ml中,溶解后,加入35ml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于15min内,取5.0ml此溶液,用吸收液稀释至100ml,为5μg/mlPMPPI标准溶液。或用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7.4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1 样品采集:在采样点,用装有10.0ml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2 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l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作同样品。
采样后,封闭进出气口,直立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避光可保存7d(MDI)或1d(PMPPI)。
7.5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将吸收液倒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倒入具塞比色管中,并补足至10ml,混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50、1.00、2.00、3.00、4.00和5.00mlMDI标准溶液,或0.0、0.50、1.00、2.00、4.00、6.00和8.00ml PMPPI标准溶液,然后各加吸收液至10.0ml,配成0.0、0.15、0.30、0.60、0.90、1.20和1.50μg/ml MDI标准系列,或0.0、0.25、0.50、1.0、2.0、3.0和4.0μg/ml PMPPI标准系列。向各管加0.5ml-溴化钠溶液,摇匀,放置2min;加1.0ml铵溶液,振摇30s,待气泡消失后,放置2min;(测定MDI时,需加1.0ml碳酸钠溶液,摇匀;)各加1.0ml盐酸溶液,摇匀;放置20min后,于55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MDI或PMPPI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吸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MDI或PMPPI的浓度(μg/ml)。
7.6 4.6 计算
4.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3)计算空气中或MDI或PMPPI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MDI或PMPPI浓度,mg/m3;
c——测得吸收管中MDI或PMPPI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10——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4.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7.7 4.7 说明
4.7.1 本法检出限:MDI为0.067μg/ml,PMPPI为0.4μg/ml;检出浓度:MDI为0.015mg/m3,PMPPI为0.09m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MDI为0.067~1.5μg/ml,PMPPI为0.4~4μg/ml。相对标准偏:MDI为1.6%~4.7%,PMPPI为2.8%~5.8%。
4.7.2 本法的采样效率:MDI为93.5%~99.4%。采集PMPPI时,吸收液中可不加丙酮。
4.7.3 本法显色反应后,颜色可稳定1h。
4.7.4 本法不是特异反应,芳香族胺和类化合物都干扰测定。
8 5 (IPDI)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8.1 5.1 原理
空气中的IPDI用浸渍滤纸采集,与吡啶哌嗪反应生成IPDI-脲,甲醇-乙酸铵溶液洗脱后,经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8.2 5.2 仪器
5.2.1 浸渍滤纸:在通风柜内,迅速向玻璃纤维滤纸加0.5ml吡啶哌嗪溶液,应浸透整张滤纸,放置5min略干。密闭于容器内,置4℃冰箱可保存较长时间。
5.23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2 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5.2.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5.2.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 L/min。
5.2.5 具塞刻度试管,10ml。
5.2.6 微量注射器,25μl。
5.2.7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
仪器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00mm×5mm,C18柱;
波长:310nm或254nm;
柱温:室温;
流动相:取780ml甲醇与220ml乙酸铵溶液(0.1mol/L)混匀;
流量:1ml/min。
8.3 5.3 试剂
实验用水为重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5.3.1 吡啶哌嗪溶液:称取80mg吡啶哌嗪,溶于100ml中。
5.3.2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9880mg IPDI-脲(色谱纯),溶于流动相中,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此溶液为4μg/ml IPDI标准溶液。或用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IPDI-脲的制备:取280μl吡啶哌嗪,溶于3ml二甲亚砜;另取178μl IPDI,溶于3ml二甲亚砜,然后,边搅拌边慢慢倒入前液中。将混合液置60℃水浴中30min。缓慢加入200ml水,析出白色沉淀,用定性滤纸过滤;沉淀经真空干燥后,用3ml和200ml水重结晶,经过滤、干燥,得IPDI-脲。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8.4 5.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5.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浸渍滤纸的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5.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装好浸渍滤纸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5.4.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装好浸渍滤纸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向上,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5.4.4 样品空白:将装有浸渍滤纸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作同样品。
采样后,将滤纸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置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可保存7d。
8.5 5.5 分析步骤
5.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纸放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5.0ml流动相,封闭后,洗脱30min,并振摇几次,用定性滤纸过滤,洗脱液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流动相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5.2 标准曲线的绘制:用流动相稀释标准溶液成0、0.10、0.20、0.30和0.40μg/ml IPDI标准系列。参照仪器作条件,将高效液相色谱仪调节至测定状态,进样25.0μl,分别测定各标准管,每管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IPDI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5.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洗脱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IPDI的浓度(μg/ml)。
8.6 5.6 计算
5.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5.6.2 按式(4)计算空气中IPDI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IPDI的浓度,mg/m3;
c——测得洗脱液中IPDI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5——洗脱液的总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8.7 5.7 说明
5.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13μg/ml;检出浓度为0.004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13~0.4μg/ml。相对标准偏为1.4%~9.0%。
消毒散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外科经验方》:消毒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仙拈集》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5 《痘疹专门》卷上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御院方》卷十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8 《杂证要法》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9 《不知医必要》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0 《麻症集成》卷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1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1.5 加减 12 《儒门事亲》卷十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卫生总微》卷八引《千金》 13.1 方名 13.2 消毒散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用 13.8 各家论述 13.9 附注 14 《圣惠》卷十五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普济方》卷二七八引《圣惠》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袖珍》卷三引《圣惠》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7 《局方》卷十 17.1 方名 17.2 消毒散的别名 17.3 组成 17.4 主治 17.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7.6 制备方法 17.7 用 17.8 附注 18 《圣济总录》卷一二○ 18.1 方名 18.2 消毒散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8.7 附注 19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0.6 附注 21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医方妙选》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医学集成》卷三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3 方出《百一》卷十六引周才传,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良朋汇集》卷五引颜守乾方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直指》卷二十二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走马疳急方》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制备方法 27 《准绳·疡医》卷一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8 《石室秘录》卷四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28.6 用 28.7 各家论述 29 《外科百效》卷一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29.5 加减 29.6 制备方法 30 《洁古家珍》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31 《疡科选粹》卷三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1.5 制备方法 32 《施圆端效方》引洛州张孔目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七九)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2.5 制备方法 33 《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33.1 方名 33.2 组成 33.3 主治 3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3.5 制备方法 34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34.1 方名 34.2 组成 34.3 主治 3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5 《回春》卷五 35.1 方名 35.2 组成 35.3 主治 3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5.5 制备方法 35.6 附注 36 《古今医鉴》卷十三 36.1 方名 36.2 组成 36.3 主治 3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6.5 制备方法 37 《普济方》卷二七九 37.1 方名 37.2 组成 37.3 主治 3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8 《普济方》卷二七五 38.1 方名 38.2 组成 38.3 主治 3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8.5 制备方法 38.6 附注 39 《外科精义》卷下 39.1 方名 39.2 组成 39.3 功效 39.4 主治 39.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39.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消毒散 1 拼音 xiāo dú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
2.1 处方
牛蒡子六两,荆芥穗一两,甘草(炙)二两。
2.2 炮制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秘涩,及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2.5 注意
如治疮疹,若利者,不宜服之。
2.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外科经验方》:消毒散
3.1 处方
青皮(去白)银花 天花粉 柴胡 僵蚕 贝母 当归(酒拌)白芷各6克
3.2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解毒消肿。治吹乳,乳痈,便毒。
3.3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3.4 摘录
《外科经验方》
4 《仙拈集》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牛蒡(微炒)4钱,荆芥1钱,甘草1钱,防风5分,犀角(镑)5分。
4.3 功效
快透消毒。
4.4 主治
痘疮毒气太盛,稠密成片,发热惊搐,舒舌瞪眼,脸赤腮肿,遍身赤痛
4.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5 《痘疹专门》卷上 5.1 方名
5.2 组成
水银2钱,轻粉2钱,石膏2钱,铅3钱,官粉3钱(煅),冰片3分(研),大珍珠1钱。
5.3 主治
痘后疮痈内陷,刀伤肉破,血流不止。
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用甘草汤洗疮口,敷,3日1换。
5.5 制备方法
先将铅化开,倾入水银,再入后,研细。
6 《御院方》卷十 6.1 方名
6.2 组成
黄芩1两,黄柏1两,大黄(生用)半两。
6.3 主治
眼赤肿,疼痛不定;兼治疮肿不消。
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生蜜水调如稀稠糊,摊在绯绢花子上,随目赤左右贴于太阳穴,如干,用温水频润。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7.1 方名
7.2 组成
车螯1个(可盛2两消者),朴消1两。
7.3 主治
发背欲结不结,四肢寒热。
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以消入车螯内,湿纸裹,黄泥固济,麻皮缠之,煅赤候冷去泥,同研如面。将绢铺地,薄摊末于上,盆盖一食久,加乳香、地龙末各1分,白僵蚕、甘草末各半分和匀。每服半两,酒调去滓服,能饮酒者多与之。其滓涂患处一食久,即转下恶物。只2服或消,或破。别服补。
8 《杂证要法》 8.1 方名
8.2 组成
薄荷1钱,白芷1钱,桔梗2钱,生甘草1钱,天花粉3钱,连翘2钱,僵蚕2钱,贝母3钱(捣碎),金银花3钱。
8.3 主治
温疫斑疹出后,余毒未尽,两腮脖项作肿而痛。
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加竹叶15片,水煎服。
9 《不知医必要》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雄黄8钱,蜈蚣2条。
9.3 主治
指头疮。
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共为末烧烟,熏23次即愈,或用猪胆汁调涂亦可。
10 《麻症集成》卷四 10.1 方名
10.2 组成
净花、尖生、赤芍、防风、力子、地丁、犀角、当归、花粉、连翘、甘草。
10.3 主治
胃火热毒。
11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1.1 方名
11.2 组成
金银花、连翘、白蒺藜、荆芥、白芷、牛蒡子、防风、白鲜皮、赤芍、甘草。
11.3 主治
遍身痒疥。
1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5 加减
疙瘩日久不愈,加何首乌;干燥,加当归;有热,加黄芩;下部多,加黄柏;涩,加木通。
12 《儒门事亲》卷十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当归、荆芥、甘草各等分。
12.3 主治
喉肿。
1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水煎,去滓,热漱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卫生总微》卷八引《千金》 13.1 方名
13.2 消毒散的别名
消毒饮、荆防消毒饮
13.3 组成
牛蒡子2两(炒,纸衬),甘草半两(锉,炒),荆芥穗1两,防风1两。
13.4 主治
外犯风寒,痘疹、麻疹出而不畅,咽喉肿痛。不通。疮发身痛。麻疹既出,1日而又没者,为风寒所冲,麻毒内攻。痘后将发痈毒。
13.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7 用
下利者,不可与服。
13.8 各家论述
《医方考》:牛蒡子疏喉中风壅之痰,荆齐穗清膈间风壅之热,生甘草缓喉中风壅之气:乃防风者,散诸风不去之邪也。
13.9 附注
消毒饮(《保婴撮要》卷十七)、荆防消毒饮(《痘疹仁端录》卷四)。
14 《圣惠》卷十五 14.1 方名
14.2 组成
大青2两,栀子仁2两,葛根(锉)2两,川朴2两。
14.3 主治
时气5日未解,壮热,心神烦躁。
1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用水1大盏入豉50粒,煎至5分.去滓,下地黄汁半合,更煎23沸,温服,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5 《普济方》卷二七八引《圣惠》 15.1 方名
15.2 组成
天南星、郁金、木鳖子(去壳)、草乌头、赤小豆、朴消(研细旋入)各等分,(并生用)。
15.3 主治
一切肿毒,及肿而疼痛者。
1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如肿赤色,用冷水调敷肿四畔,如不赤,温淡醋调敷。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6 《袖珍》卷三引《圣惠》 16.1 方名
16.2 组成
当归5钱,甘草5钱,大黄5钱,金银花少许。
16.3 主治
便毒。
16.4 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提取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TDA或MDA的浓度(μg/ml)。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酒各1盏,煎去1盏,去滓,露1宿,温服。
17 《局方》卷十 17.1 方名
17.2 消毒散的别名
消毒饮、三味消毒辣散、三味消毒饮、解毒三贤饮
17.3 组成
17.4 主治
疮诊壮热出而不快;上膈壅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小儿疮疹已出,末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秘涩,胸膈不利。小儿急惊风毒,赤紫丹瘤,九道有血妄行及遍身疮疥。牙根臭烂。
17.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用水1盏,煎7分,去滓,食后温服。
17.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7 用
若利者,不宜服之。
17.8 附注
消毒饮(《易简》)、三味消毒散(《疮疡经验全书》卷八)、三味消毒饮(《麻科活人》卷二)、解毒三贤饮(《疡医大全》卷三十三)。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必胜散”。
18 《圣济总录》卷一二○ 18.1 方名
18.2 消毒散的别名
消毒饮
18.3 组成
晚蚕蛾、五倍子、密佗僧各等分。
18.4 主治
唇口并齿龈有疮肿,疼痛臭气,及一切恶疮。两唇肿裂。
18.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掺贴。
18.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8.7 附注
消毒饮(《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19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19.1 方名
19.2 组成
皂荚子500枚(慢火炒裂),薄荷(干者)2两,槟榔(锉)半两,甘草(炙,锉)1两,连翘1两。
19.3 主治
毒气项下结核,或为瘤者。
1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水饮调下;腊茶调亦得。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20.1 方名
20.2 组成
藜芦1两,大黄(锉,炒)1两,黄柏(去粗皮)1两,黄连1两,当归1两,甘草1两。
20.3 主治
瘭疽炽甚。十指赤痛而痒。
2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至5升.去浑,浸淋疮处。即愈。
20.5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如大。
20.6 附注
《疮疡经验全书》无当归。
21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医方妙选》 21.1 方名
21.2 组成
川升麻半两,黄芩半两,麦门冬(去心)1分,川大黄(锉碎,微炒)1分,川朴消1分。
21.3 主治
诸丹赤流,初发甚者。
2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2 《医学集成》卷三 22.1 方名
22.2 组成
鹿霜、公英、白芷、苏梗、橘叶、丝瓜瓤(煅)、葱白、甜酒。
22.3 主治
内外吹乳。
23 方出《百一》卷十六引周才传,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赤土1皂子大,木鳖子7个(炮,去皮)。
23.3 主治
男子肾痈,妇人乳痈,一切赤肿焮毒。
2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食后热酒或米饮凋下。不动腑,不过1剂即效。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分3服。
24 《良朋汇集》卷五引颜守乾方 24.1 方名
24.2 组成
生大黄、白及各等分。
24.3 主治
无名肿毒,黄水白皮疮。
2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凉水调搽患处。
2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5 《直指》卷二十二 25.1 方名
25.2 组成
当归半两,白芷半两,甘草(生)半两,赤小豆半两,紫草茸半两,贝母1两。
25.3 主治
痈疽恶毒。
2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半,水、酒煎服,日2次。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6 《走马疳急方》 26.1 方名
26.2 组成
朴消1两,薄荷2两半,山栀1两7钱,黄芩1两半,甘草4两5钱,大黄1两3钱,连翘3两。
26.3 主治
湿毒口疳。
26.4 制备方法
上各制过,为细末。
27 《准绳·疡医》卷一 231.3 主治7.1 方名
27.2 组成
贝母(去心)。
27.3 主治
一切无名肿毒、疮疖。
27.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钱,酒调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27.5 制备消毒散方法
一半生晒,一半微炒,和匀为末。
28 《石室秘录》卷四 28.1 方名
28.2 组成
大黄1两,芙蓉叶(晒干为末)1两,麝香3分,冰片3分,五倍子1两,藤黄3钱,生矾3钱。
28.3 主治
多骨疽,痈疽疖毒。
2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米醋调成如厚糊一样,涂于多骨疽之左右四周。以围其皮肉,中留一头如豆大,以醋用鹅翎不时扫之。
28.5 制备方法
上各为末。
28.6 用
此方只宜于痈疖等阳毒,但不可施之阴症,似于多骨疽不甚相宜。
28.7 各家论述
《串雅内编选注》:方中大黄、芙蓉叶清热解毒,麝香、冰片活血散瘀止痛,五倍子、藤黄、生矾有消肿止痛之功。凡痈疽疖毒初起,红肿痛热者,用醋调局部四周,有止痛消肿功效。
29 《外科百效》卷一 29.1 方名
29.2 组成
黑五、当归、银花、贝母、连翘、白芷、乳香、没、大黄、甘草、防风、山甲、僵蚕、肉桂。
29.3 主治
背发恶疮,不问阴阳毒。
29.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8钱,入酒少许,不通再服。
29.5 加减
手毒,加木通;脚毒,加木瓜、牛膝;乳疯,加漏芦;已成者,加黄耆。
2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0 《洁古家珍》 30.1 方名
30.2 组成
丁香1钱,乳香1钱,蝉壳半两,贯仲半两,紫花地丁半两。
30.3 主治
疔疮毒气入腹,昏闷不食。
30.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温酒调下。
3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1 《疡科选粹》卷三 31.1 方名
31.2 组成
绿豆、五倍。
面疮赤肿。
31.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用醋调搽。
3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2 《施圆端效方》引洛州张孔目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七九) 32.1 方名
32.2 组成
大黄、牙消、青黛各等分。
32.3 主治
疙瘩肿毒。
32.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调,鸦翎扫。立消。
3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3 《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33.1 方名
33.2 组成
黄连5钱,地骨皮1两,朴消3两。
33.3 主治
一切恶疮赤肿,疼痛。
33.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35分,水1盏,煎至7分。去渣停冷,用鸡翎扫之。
3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4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34.1 方名
34.2 组成
归头1钱,熟地(酒洗)1钱,黄芩(酒炒)1钱,黄连(酒洗)1钱,黄柏(酒洗)、黄耆、羌活、桔梗、人参、生地、陈皮、防己、防风、泽泻、甘草、连翘。
34.3 主治
老人项疽,脉实而稍大,因忧闷生热所致。
34.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服。
35 《回春》卷五 35.1 方名
35.2 组成
南星(姜制)、半夏(姜制)、陈皮、枳实、桔梗、柴胡、前胡、黄连、连翘、赤芍、防风、独活、白附子、苏子、莪术、蔓荆子、木通、甘草。
35.3 主治
咽喉结核,肿块如桃,坚硬疼痛,颈项不回转,四腋下或有块硬如石。
35.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灯草1团,水煎服。
35.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35.6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消解散”。
36 《古今医鉴》卷十三 36.1 方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36.2 组成
白芷、郁金、大黄、天花粉、草乌、南星、贝母、木鳖子、白及、黄柏、皂刺、石灰、甘草、石膏各等分。
36.3 主治
癖毒上攻头面,腮颔肿起疼痛,及一切恶毒疮肿。
36.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同鸡子清调敷。内服犀角化毒丹12丸。
3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7 《普济方》卷二七九 37.1 方名
37.2 组成
大力子、黄芩、连翘、大黄、升麻、玄参各等分。
37.3 主治
诸疮毒肿。
每服35钱,水煎,去滓服,不拘时候。
38 《普济方》卷二七五 38.1 方名
38.2 组成
大黄半钱,黄连半钱,地骨皮1两,朴消3钱。
38.3 主治
恶疮,赤肿瘤。
38.4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3钱,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冷用,鸡翎扫于疮肿处。
3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8.6 附注
《医方类聚》引《疮科通玄论》有巴豆一两。
39 《外科精义》卷下 39.1 方名
39.2 组成
滑石1斤,黄柏2两,黄丹1两,乳香5钱,轻粉3钱。
39.3 功效
生肌止痛,消毒散肿。
39.4 主治
诸恶疮,臁疮,疥癣。
39.5 消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干掺,或烧汤。及臁疮、风湿疥癣等疮,油调涂之。
3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消毒散 《保婴撮要》:[卷二十]痘疮痛
号伤气,忍痛伤血,而变症也。若热毒盛者,用东垣消毒散,或仙方活命饮。食鸡鱼葡萄酒物者,用东垣清胃散...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
金银花陈皮(各三钱)酒一碗,煎数沸。温服。托里消毒散(二)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服之未...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一·外科]脑疽
,溃而痛不止,脉实便秘,与清凉饮二剂而痛止,更以消毒托里而愈。一老人患此症,色赤肿痛,脉数而有力,...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时毒
俱实而不解者,解表攻里,以通圣消毒散。表里俱解而不消者和之,以劫瘴消毒饮,肿甚痛者,砭去恶血,更用消... 《立斋外科发挥》:[卷二]脑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