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解释

第9首是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千花树 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的是什么节日东风夜放千花树 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的是什么节日


东风夜放千花树 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的是什么节日


创作背景:

原文: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万千颗树上闪着红亮的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晨星灿烂。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火树银花不夜天”。开篇词人就描绘出了一幅灿烂缤纷的元夕画面。

“宝马雕车香满路”:载着达官显贵和家眷的装饰华丽的车子,由一匹匹的骏马拉着,一路香风四溢,这是一片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乐曲悠扬,凤箫声声,伴随着皎洁的明月的运行,通宵达旦的人们举着鱼形、龙形的灯笼载歌载舞。

这是一首着力运用反衬的绝妙好词。上阕主要渲染元宵节之夜的热闹繁华,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气氛醉人。下阕前两句,又重笔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盈盈的景象。而这一切都不是本词的主题所在,而只是为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做陪衬。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在这繁华热闹、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的元夜观灯的女人们,像阵阵清风,带着盈盈笑语,缕缕幽香,欢天喜地朝前奔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在那众多的游人中一一辩认,千遍万遍的地寻觅着那个人儿。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却站立在灯火零落稀疏没有礼花飘落的幽僻地方!

翻译:元宵佳节的晚上,仿佛一阵东风吹来,催开了树茂花繁,原来是焰火流光,在夜空中绽放千重繁华,又纷纷被风吹落,象一场不期而来的流星雨。宝贵的名马,华丽的雕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香气弥漫了整条街。萧声如歌,明月皎洁,时光悄悄流转,整晚上花灯(鱼灯、龙灯)都在绽放光华,美不胜收。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们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可是,她们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

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既写出了元夕之夜亲人意外相逢的喜悦,又表现出对心中美人的追求。原诗是: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简要评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本词描绘出无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欣赏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万千颗树上闪着红亮的灯光,晶莹耀眼,千家万户门前红灯高照,晨星灿烂。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火树银花不夜天”。开篇词人就描绘出了一幅灿烂缤纷的元夕画面。

“宝马雕车香满路”:载着达官显贵和家眷的装饰华丽的车子,由一匹匹的骏马拉着,一路香风四溢,这是一片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乐曲悠扬,凤箫声声,伴随着皎洁的明月的运行,通宵达旦的人们举着鱼形、龙形的灯笼载歌载舞。

这是一首着力运用反衬的绝妙好词。上阕主要渲染元宵节之夜的热闹繁华,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气氛醉人。下阕前两句,又重笔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盈盈的景象。而这一切都不是本词的主题所在,而只是为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做陪衬。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在这繁华热闹、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的元夜观灯的女人们,像阵阵清风,带着盈盈笑语,缕缕幽香,欢天喜地朝前奔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在那众多的游人中一一辩认,千遍万遍的地寻觅着那个人儿。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却站立在灯火零落稀疏没有礼花飘落的幽僻地方!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不是诗..这是词谢谢

关于东风的诗词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6二月二日天涯流落思无穷!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7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意象分析:

1代表春意元夕》,生机,活力。

2代表离愁、忧怨、伤感.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如第4,5,7句

首是

钗头凤———陆游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二首是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第三首是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宋·苏轼《新城道中>>

第4首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第5首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青玉案

第6首是

东风枝(咏春雪)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第7首是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第8首是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第10首是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第11首是

东风轻扇春寒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锁窗寒(春思)

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疏疏过雨,洗尽满阶芳片.数东风、二十四番,几番误了西园宴.认小帘朱户,不如飞去,旧巢双燕.

曾见.双蛾浅.自别后,多应黛痕不展.扑蝶花阴,怕看题诗团扇.试凭他、流水寄情,溯红不到春更远.但无聊、病酒厌厌,夜月荼

院.

第13首是

锁窗寒(春寒)

料峭东风,廉纤细雨,落梅飞尽.单衣恻恻,再整金猊香烬.误千红、试妆较迟,故园不似清明近.但满庭柳色,柔丝羞舞,淡黄犹凝.

芳景.还重省.向薄晓窥帘,欹枕.桐花渐老,已做一番风信.又看看、绿遍西湖,早催塞北归雁影.等归时、为带将归,并带江南恨.

第14首是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第16首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第17首

一萼红·红梅

占芳菲.趁东风妩媚,重拂淡燕支.青凤衔丹,琼奴试酒,惊换玉质冰姿.

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飞.藓佩萧疏.茜裙零乱,山意霏霏.

空惹别愁无数,照珊瑚海影,冷月枯(一作孤)枝.

吴艳离魂,蜀妖浥泪,孤负多少心期.

岁寒事、无人共省,破丹雾、应有鹤归时.可惜鲛绡碎剪,不寄相思.

首是

钗头凤———陆游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二首是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第三首是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宋·苏轼《新城道中>>

第4首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第5首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青玉案

第6首是

东风枝(咏春雪)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第7首是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第8首是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第10首是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第11首是

东风轻扇春寒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锁窗寒(春思)

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疏疏过雨,洗尽满阶芳片.数东风、二十四番,几番误了西园宴.认小帘朱户,不如飞去,旧巢双燕.

曾见.双蛾浅.自别后,多应黛痕不展.扑蝶花阴,怕看题诗团扇.试凭他、流水寄情,溯红不到春更远.但无聊、病酒厌厌,夜月荼

院.

第13首是

锁窗寒(春寒)

料峭东风,廉纤细雨,落梅飞尽.单衣恻恻,再整金猊香烬.误千红、试妆较迟,故园不似清明近.但满庭柳色,柔丝羞舞,淡黄犹凝.

芳景.还重省.向薄晓窥帘,欹枕.桐花渐老,已做一番风信.又看看、绿遍西湖,早催塞北归雁影.等归时、为带将归,并带江南恨.

第14首是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第16首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第17首

一萼红·红梅

占芳菲.趁东风妩媚,重拂淡燕支.青凤衔丹,琼奴试酒,惊换玉质冰姿.

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飞.藓佩萧疏.茜裙零乱,山意霏霏.

空惹别愁无数,照珊瑚海影,冷月枯(一作孤)枝.

吴艳离魂,蜀妖浥泪,孤负多少心期.

岁寒事、无人共省,破丹雾、应有鹤归时.可惜鲛绡碎剪,不寄相思.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李白《江夏赠韦南凌冰》)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令狐楚《游春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东风便是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栽(黄庶《探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钱起《春郊》)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东风忽起吹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放〈方字改为分〉《雨后池上》)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

东风己有过来信,先返梅魂(王灼《丑奴儿》)

东风轻扇春寒(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吹雨细于尘(辛弃疾《浣溪沙》)

东风气力尽,不减荫山雪(于喷〈口改三点水〉《戌卒伤春》)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江淹《咏美人春游》)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郗昂谪巴中》)

东风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李白《江夏赠韦南凌冰》)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令狐楚《游春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东风便是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栽(黄庶《探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钱起《春郊》)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东风忽起吹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放〈方字改为分〉《雨后池上》)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

东风己有过来信,先返梅魂(王灼《丑奴儿》)

东风轻扇春寒(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吹雨细于尘(辛弃疾《浣溪沙》)

东风气力尽,不减荫山雪(于喷〈口改三点水〉《戌卒伤春》)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江淹《咏美人春游》)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郗昂谪巴中》)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6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7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了那几首诗?要原文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第15首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近之耳。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者也。宋道君《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二七〕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八〕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

〔二九〕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三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三一〕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旷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三七〕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三八〕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等句何如耶?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流之作者也。

〔四三〕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四四〕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四六〕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四七〕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四八〕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刘融斋谓“周旨荡而史意贪。”此二语令人解颐。

〔四九〕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迫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

〔五十〕梦窗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五一〕“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近之。

〔五二〕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三〕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五〕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五七〕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五八〕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五九〕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六十〕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六一〕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六二〕“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车感轲长苦辛。”可谓鄙之尤。然无视为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词与鄙词之病,非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六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全文完)

返回

辛弃疾的词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青玉案

第12首是

辛弃疾

作者介绍:辛 弃 疾 (1140 — 1207), 字 幼 安, 号 稼 轩, 历 城 (今 山 东 济 南) 人。 生 于 金 人 占 领 下 的 原 北 宋 地 区, 21 岁 时 在 家 乡 发 动 起 义, 抗 击 金 军, 后 投 奔 南 宋。 由 于 南 宋 统 治者 偏 安 一 隅, 他 的 抗 金 大 志 难 以 实 现, 他 只 被 安 排 做 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 晚 年 闲 居 在 江 西 长 达 二 十 余 年。 壮 志 难 酬 的 辛 弃 疾 将 满 腹 悲 愤、 一 腔 忠 勇 都 寄 托 在 词 中, 雄 浑 奔 放, 气 势 磅 薄, 继 苏 轼 之 后, 把 豪 放 词 推 向 发 展 高 峰,与苏轼并称”苏辛”。 他 的 一 些 抒 情 寓 意 的 词 作 有 时 也 写 得 委 婉 曲 折, 轻 松 流 利。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词作鉴赏

上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选自:《青玉案·元夕》

内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辛弃疾

翻译:元宵佳节的晚上,仿佛一阵东风吹来,催开了树茂花繁,原来是焰火流光,在夜空中绽放千重繁华,又纷纷被风吹落,象一场不期而来的流星雨。宝贵的名马,华丽的雕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香气弥漫了整条街。萧声如歌,明月皎洁,时光悄悄流转,整晚上花灯(鱼灯、龙灯)都在绽放光华,美不胜收。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们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可是,她们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

层意思:表明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层意思: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第三层意思: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