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高密度养鱼需要什么方法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

高密度鱼群养殖(罗氏沼虾高密度养殖)高密度鱼群养殖(罗氏沼虾高密度养殖)


高密度鱼群养殖(罗氏沼虾高密度养殖)


高密度鱼群养殖(罗氏沼虾高密度养殖)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水产养殖产业在当下还是比较火热的,而鱼则是很多人目前养殖的品种,要养殖发家致富的人也是有不少的,下面为大家分享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1

在高密度养殖中,鱼的粪便排放、投料、倒藻等等环节都会造成这类有机质大量消耗溶氧,导致水质恶化。水质好,就必须从溶氧管理开始。“用氧养鱼”是高密度养殖的关健点。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多用机械少用”。例如下午投完料之后,鱼在吃完料的情况下,晚上巡塘发现塘边还有大量的料,这些都与溶氧息息相关。原因是氧分不足导致鱼在缺氧的前期出现的“吐料”现象,这样会导致鱼的生长速度下降,料比系数高,水质变化大,增加一系列成本。

池塘培育

(1)池塘准备:培育锦鲤鱼苗的池塘一般1~2亩,池深1、5米,进排水方便,在鱼苗下塘前15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清塘消毒,三天后加注新水70cm,加水时,做好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野杂鱼进入。

加注水后,每亩施肥300~400kg,培育鱼苗下塘后的适口饵料。

(2)放养密度:每亩放水花10万尾左右,放养前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

(3)投饲:每天3~4次,投喂黄豆浆,每天每亩用黄豆3kg左右,5天后增重5kg,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逐步有所增加。

(4)饲养管理:

1、在天然水体中,表层水具有较高的溶氧和水温,需要尽量引用表层流水,流水养鱼量要大,流速宜小,如果流速过大,不仅增加了鱼的体力消耗,也会给投饲带来困难、

2、草鱼池主要投喂青饲料,比如水草、陆草、南瓜叶和豆叶等,并适当补充精饲料。

3、而鲤鱼池主要投喂精饲料,比如大麦、配合饲料,流水养鱼多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一般在2左右。

4、鱼种下池的`前几天,每日投喂量按鱼体重3%计投,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增至5%-7%,白天每2小时投喂1次,鱼种下池前,鱼池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120g撒遍全池。

5、放入鱼种前,用3%食盐溶液浸种5分钟,草鱼注射进行免疫预防,并定期排污,可采取每2天1次或每天1次,同时要勤巡池,勤检查栏鱼设施,勤观察鱼吃食和生长情况。

鱼病防治

锦鲤喜爱游动,身体健壮,疾病少,所以锦鲤的疾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锦鲤的病害主要有烂鳃、肠炎、车轮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等。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2

一、高密度水产养鱼技术

1、网箱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三大类。其中粗养指的是鱼群不依靠人工投喂,而是通过自食其力的方式获得食物,以此生存下去,粗养比较适合滤食性鱼类,比如鲢、鳙等,他们就能自主的以捕获水中的微生物,漂浮物为生。

半精养指的是根据当地鱼塘附近就有的条件就地取材,比如说添加一些稻谷壳亦或是别的蛋白质含量低的农副产品,精养则与其完全相反,它需要依靠人类投以高蛋白质的原料,例如蚯蚓,蚕蛹等。但是精养和半精养都是吃食性鱼类,如草鱼、鲤鱼、鲇鱼等,而且通常他们的产量也是相对比较高的。

2、流水养鱼

此类方法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被广泛的运用,因此也造就了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养殖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流动性的鱼塘水可以灌溉农田桑树,而反过来桑树培养的蚕蛹和水稻田里的稻谷又为鱼塘的鱼群提供原料,这就大大的减少了养殖的成本,同时鱼的肉质更为可口,鱼本身也就更具营养。这类方法比较适合草鱼、鲤、罗非鱼等吃食性鱼类的养殖。

二、高密度养殖的注意事项

1、高密度养殖其实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非常多的,像水的质量,养殖地点的深度等,都是日常需要关注的点,因为高密度养殖,水体内的氧气就容易不足,如果再加上鱼群不好动的话,那就要放入一些鲇鱼鱼群的游动性,这样不但能增加水体的氧气,也有利于鱼群健康生长。

2、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工作,不能让一条感染疾病的鱼待在水塘里头,这样可能会坏了一塘子的鱼,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巡逻检查工作不可少。

高密度水产养鱼技术,不但是养殖户比较关注的问题,他也是一个行业比较注重的问题。因为发展集约化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大势所趋,他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也致使它必须要寻求更好更高的技术,才能得以在现如今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些都是对行业和养殖户的要求和影响。那对于我们广大市民消费者来说,高密度养鱼技术的发展就是福音一样的存在,因为高密度养殖也就意味着产量的提高,我们就能经常吃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鱼了。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3

1、高密度网箱养鱼适应的水域范围较广,它可以在湖泊、水库和河流中设置,只要水深大于网箱高度就可进行养殖,可建一个“水中池塘”,要比陆地池塘水活氧足,排污力强,更适宜单品种或多品种高密度养殖,而且产量高,容易管理和捕捞。

2、高密度网箱养鱼,是一种将大中型水体优越的环境条件,以及小水体密放精养方法结合起来的养鱼新技术,富营养型水域通常每100亩水面可设置1亩网箱,中等营养型水域每200亩可设置1亩网箱。

3、比如网箱养鲤鱼,每立方米可放养体长为13-20cm的鲤鱼种60-80尾,饲养期为200天,通常每尾出网重量可达到0、65-0、75公斤,亩产可达1、5万-2、5万公斤,高的亩产在5万公斤以上,高密度网箱养鱼也是未来天然水域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4、和其它养鱼方法相同,也可根据投饲情况归纳为粗养、半精养或精养,粗养全靠可以取得的天然饵料,如有机碎屑、浮游生物、漂流物等,期间无需投放任何补充饲料,这种方式适宜养鲢和鳙等滤食性鱼类。

5、半精养主要是就地取材地添加适量草料或农副产品等低蛋白质(20%)配合饲料为食。

6、半精养与精养的鱼类都是吃食性鱼类,比如草鱼、鲤鱼和鲇鱼等,其产量比粗养更高,一般在粗养的情况下,其产量在2、5-7、5公斤/平方米之间,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1665-4995公斤。

7、而半精养的产量比较高,平均产量大约为10公斤/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6700公斤上下,精养时的商品鱼产量,可高于一般池塘产量的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累计每亩产量可达3-15万公斤。

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长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称为海鲈。鲈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天然以小鱼虾为食,人工养殖以膨化料为主食少量用鱼仔。海鲈属广盐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要求与放苗准备

1、池塘。每口池塘的面积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作。池塘设进、排水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2、机械配备。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池塘需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需配置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3、清塘。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酒,以清除野杂鱼。

4、插网。用细网将池塘分小,便于鱼苗吃食。

5、培水。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80公分左右),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鲈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

二、鱼苗选购与培育

1、鱼苗选购。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广东养殖鲈鱼所需的鱼苗基本是在福建孵化并淡化后直接运到珠海斗门用网箱暂养出售,一般在2~3公分大小。选苗注意均匀度不一定要贪大,另外要注意黑身鱼苗,该鱼苗由于运输应激成活率低。

2、鱼苗放养。一般放养密度约8000尾/亩,一般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鱼苗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网格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拆网后每亩要投放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杂食性),并搭配少量花鲢(滤食性),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并能增加养殖效益。

3、鱼苗培育。放苗后要开足增氧(用散气石底部增氧),天一般不投饵料,一天后逐步开始投料训食,要求定点定时,一般四餐,开口饵料以水蛛,也可以鱼浆混和部分鳗鱼饲料开口,到鱼苗5~6公分时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防肠炎类,鱼苗逐步长大后网格随之逐步拆除。

三、管理与病害防治

(1)投饵:鲈鱼易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一般日投喂2餐,分别在早晨的6~7时和傍晚的6~7时,一般在塘中搭-饵桥,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饱为宜。如遇高温、变天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次投饵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2)水质管理: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①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

②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充足。

③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适当施放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盐,保持良好水质,此点最易被养殖户忽略。

④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频率视鱼吃食情况而定。

(3)巡塘:白天主要观察吃食增减情况来判断鲈鱼健康情况,一般鱼有不适反应在吃食上面,另外巡查有无鱼游水,大量发病前一般有少量几条鱼游水,此时是看病与用的时期也是关键期。晚上,特别是下半夜2~3点钟要巡查增氧机运转情况。

(4)防盗:每年都会发生偷鱼,所以养殖中后期一定要注意防盗,一般办法是鱼塘晚间应保持照明充足,鱼塘设置栅栏,条件宽裕的可装设备。

高密度养鱼需要什么方法

你知道高密度养鱼需要什么方法吗?很多塘主开始尝试高密度养鱼,以提高自己的效率,那么你知道有什么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吗?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高密度养鱼需要什么方法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密度养鱼需要什么方法1

一、高密度网箱养鱼方法

1、高密度网箱养鱼适应的水域范围较广,它可以在湖泊、水库和河流中设置,只要水深大于网箱高度就可进行养殖,可建一个“水中池塘”,要比陆地池塘水活氧足,排污力强,更适宜单品种或多品种高密度养殖,而且产量高,容易管理和捕捞。

2、高密度网箱养鱼,是一种将大中型水体优越的环境条件,以及小水体密放精养方法结合起来的养鱼新技术,富营养型水域通常每100亩水面可设置1亩网箱,中等营养型水域每200亩可设置1亩网箱。

3、比如网箱养鲤鱼,每立方米可放养体长为13-20cm的鲤鱼种60-80尾,饲养期为200天,通常每尾出网重量可达到0.65-0.75公斤,亩产可达1.5万-2.5万公斤,高的亩产在5万公斤以上,高密度网箱养鱼也是未来天然水域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4、和其它养鱼方法相同,也可根据投饲情况归纳为粗养、半精养或精养,粗养全靠可以取得的天然饵料,如有机碎屑、浮游生物、漂流物等,期间无需投放任何补充饲料,这种方式适宜养鲢和鳙等滤食性鱼类。

5、半精养主要是就地取材地添加适量草料或农副产品等低蛋白质(20%)配合饲料为食。

6、半精养与精养的鱼类都是吃食性鱼类,比如草鱼、鲤鱼和鲇鱼等,其产量比粗养更高,一般在粗养的情况下,其产量在2.5-7.5公斤/平方米之间,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1665-4995公斤。

7、而半精养的产量比较高,平均产量大约为10公斤/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6700公斤上下,精养时的商品鱼产量,可高于一般池塘产量的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累计每亩产量可达3-15万公斤。

高密度养鱼需要什么方法2

(一)养鱼环境条件选择技术

(1)养鱼池分几种类型:大棚水泥池塘、农村水库、山区池塘、深水湖泊、河流网箱等,都是高密度养鱼必备的环境。

(2)养鱼池怎样建造呢?鱼池占地面积10-200亩,水深需1.5-2.5米。鱼池的占地面积为5-20亩。长方形的鱼池很合适。池底部是平的,底面稍微向出水处倾斜,池埂边缘要用水泥密封,防止鱼塘池被鱼损坏。

(3)进水口、排水设施齐全,排水灌溉能力为每日水量变化的30%左右。

(4)水源充足(是农村的长流水),水质新鲜,无污染,配备曝气机、饵料饲养机等必要的机械设备。

(二)高密度养鱼水质管理技术

(1)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肥就是指漂浮在池塘中的各种动植物;或是水的颜色在早晨和晚上都会发生变化,而鞭毛藻类则占主导地位。嫩就是指水质肥料,但肥而不老,即生长期的优质藻类正在增长;爽就是指谈水,浮游生物和浮悬有机物以外的悬浮物并不多,水的清晰度在25-40cm,有山泉水,所以说水质是高密度养殖的条件。

(2)定期添加更换水质是保持池中水清晰的最广泛,最经济和最适用的技术方法。通常情况下水质调控,每7-10天添加一次淡水,每次大约20厘米;每月更换一次水,每次30%,并且池中水的清晰度保持在30°左右,为鱼类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是水的鱼塘,没有活水的话,比较难以高密度养鱼的。

饲养模式

(三)饲养模式选择技术

在饲养方式的选择也是高密度养鱼比较重要的技术,应突出主要鱼类,适当搭配其他鱼类,同种鱼类应一致,鱼类可大致分为上层、中下层和下层三种类型,根据这三种类型的搭配,可充分利用水产养殖水体空间,有效去除鱼塘的残留鱼饵,调节水质。

通常情况下,水体较肥的鱼塘,鲢、鱼养鱼的标准应占60%,其余鱼种占40%(如草鱼、鳊鱼、鲤鱼、鲫鱼等);水体较瘦的鱼塘,草、鳊鱼等养鱼标准应占60%,其余鱼种占40%(如鲢、鳙、鲫等)。

(1)鲤鱼为主的高密度混养类型

一类是放养尺寸规格为55~100克,鲤鱼苗量占总量(约100Kg)的55%~65%。另外混养草鱼、鲢、鳙等。鲤上市尺寸规格300克上下,超高产池,每公顷净生产量可达7500~8Kg,鲤占55%~65%。另一类是鲤鱼苗量占总量(190Kg上下)的85%~90%。

(2)鲢鱼、罗非鱼为主的混养类型

鲢、鲢放养净重约占总鱼苗量(约145Kg)的65%,鲢、鳙之比大概为3~5∶1,另外混养草鱼、鲤鱼、罗非鱼、罗非鱼、鲴类等。鲢、鳙上市尺寸规格为300克以上

(3)草鱼、罗非鱼、鲮鱼为主的高密度混养类型

草鱼苗尺寸规格为15克、300克,净重占总量(约280Kg)的35%~40%。鳙鱼放养尺寸规格为300~300克,鲮放尺寸规格为15~25克和55克,放养净重分别占总放鱼苗量的27%和19%上下。草鱼每年放2批,罗非鱼放4~6批。

(4)草鱼和鲢鱼为主的混养类型

草鱼放养尺寸规格分10克、55克和120~300克,鲢鱼的`尺寸规格为夏花、55克、200~300克;净重分别为总量(120Kg上下)的45%和30%上下,另外混养鳅、鳙鱼、罗非鱼等。

(四)高密度养鱼采用轮捕轮放技术

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留小的放养的方法,是获得高产高密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1)缓解了混养密度、投饵施肥与池塘氧量不相适应的问题

(2)解决了饲养初期鱼苗放养不足之处,不能充分运用水体的缺点

(3)确保了长期以合理的密养,适当利用饵料,充分利用池塘的一生产效率。

(五)鱼病预防技术也是高密度养鱼的主要技术之一

(1)烂腮病

烂腮病是最常见的病害,都在7-9月流行,患病期较长,它是由黏球菌造成的的病害,患病时鱼鳃变烂带有淤泥,腮内表皮充血,中间有一个变烂的小洞。

防治的方法:有病菌造成的,所以要注意灭菌灭菌,可用漂粉末防治,将漂粉末放至一个小竹篓中,竹篓口高出了水面就可以,切记每日更换,在喂食时间可鱼康复A型混合饲料喂食时间。

(2)赤皮病

赤皮病最主要危害鱼苗和成鱼,症病由荧光极毛杆菌造成的,患病时鱼的鳞片脱落,显现大面积发炎症状,鱼腹十分明显,鱼鳍的末端会变烂。

防治的方法:用漂粉末洒入灭菌灭菌,再给病鱼喂食时间磺胺噻唑,要注意用量,每10kg鱼用在1克左右,喂食时间一两天后将量减半,约七天就可以痊愈。

(3)肠炎病

肠炎病有产气单胞杆菌而引发的传染病,危害极大,往往看到较慢会传染整个鱼群,患病时鱼的腹部肿大,体表显现黑色,特别是头部,病鱼的肠壁充血,还伴有分泌物,草鱼精神不振或不吃饵料,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导致亡。

防治的方法:用每立方米每克的漂粉末洒入,在投喂鱼复康A型拌饵料喂食时间,每日两次,在第二天喂食时间磺胺胍,同样每10kg鱼喂食时间1克。

(4)出血病

出血病由呼肠孤造成的,患病时鱼的浑身都充血,肌肉、鱼鳍、口腔、鱼鳃、肠胃等都有充血,将皮肤或鱼鳃打开,会看到鱼肉充血,鳃丝泛白。

防治的方法:在幼鱼时注射,可免疫症病达一年左右,患病时用石灰粉洒入灭菌,再用鱼用克列奥-鱼复康般饵料投喂,每日一次,七天内就可以治愈。

(六)高密度养鱼日常管理技术

(1)池塘巡逻:每日早上和晚上进行一次池塘巡逻,观察水色,鱼类活动和吃饵料情况,并及时处理问题。

(2)出勤记录。每日都要做好每个池塘巡逻的日记,这是科学养鱼的最基础的工作,同样工作的总结,情况的分析,核对问题的原始记录。

(3)保持鱼池清洁卫生。池塘边缘和养殖池的杂草要经常清除,以免影响鱼塘环境。

[img]

鲈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人工养殖的鲈鱼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水产养殖产业在当下还是比较火热的,而鱼则是很多人目前养殖的品种,要养殖发家致富的人也是有不少的,下面为大家分享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1

在高密度养殖中,鱼的粪便排放、投料、倒藻等等环节都会造成这类有机质大量消耗溶氧,导致水质恶化。水质好,就必须从溶氧管理开始。“用氧养鱼”是高密度养殖的关健点。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多用机械少用”。例如下午投完料之后,鱼在吃完料的情况下,晚上巡塘发现塘边还有大量的料,这些都与溶氧息息相关。原因是氧分不足导致鱼在缺氧的前期出现的“吐料”现象,这样会导致鱼的生长速度下降,料比系数高,水质变化大,增加一系列成本。

池塘培育

(1)池塘准备:培育锦鲤鱼苗的池塘一般1~2亩,池深1、5米,进排水方便,在鱼苗下塘前15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清塘消毒,三天后加注新水70cm,加水时,做好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野杂鱼进入。

加注水后,每亩施肥300~400kg,培育鱼苗下塘后的适口饵料。

(2)放养密度:每亩放水花10万尾左右,放养前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

(3)投饲:每天3~4次,投喂黄豆浆,每天每亩用黄豆3kg左右,5天后增重5kg,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逐步有所增加。

(4)饲养管理:

1、在天然水体中,表层水具有较高的溶氧和水温,需要尽量引用表层流水,流水养鱼量要大,流速宜小,如果流速过大,不仅增加了鱼的体力消耗,也会给投饲带来困难、

2、草鱼池主要投喂青饲料,比如水草、陆草、南瓜叶和豆叶等,并适当补充精饲料。

3、而鲤鱼池主要投喂精饲料,比如大麦、配合饲料,流水养鱼多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一般在2左右。

4、鱼种下池的`前几天,每日投喂量按鱼体重3%计投,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增至5%-7%,白天每2小时投喂1次,鱼种下池前,鱼池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120g撒遍全池。

5、放入鱼种前,用3%食盐溶液浸种5分钟,草鱼注射进行免疫预防,并定期排污,可采取每2天1次或每天1次,同时要勤巡池,勤检查栏鱼设施,勤观察鱼吃食和生长情况。

鱼病防治

锦鲤喜爱游动,身体健壮,疾病少,所以锦鲤的疾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锦鲤的病害主要有烂鳃、肠炎、车轮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等。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2

一、高密度水产养鱼技术

1、网箱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三大类。其中粗养指的是鱼群不依靠人工投喂,而是通过自食其力的方式获得食物,以此生存下去,粗养比较适合滤食性鱼类,比如鲢、鳙等,他们就能自主的以捕获水中的微生物,漂浮物为生。

半精养指的是根据当地鱼塘附近就有的条件就地取材,比如说添加一些稻谷壳亦或是别的蛋白质含量低的农副产品,精养则与其完全相反,它需要依靠人类投以高蛋白质的原料,例如蚯蚓,蚕蛹等。但是精养和半精养都是吃食性鱼类,如草鱼、鲤鱼、鲇鱼等,而且通常他们的产量也是相对比较高的。

2、流水养鱼

此类方法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被广泛的运用,因此也造就了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养殖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流动性的鱼塘水可以灌溉农田桑树,而反过来桑树培养的蚕蛹和水稻田里的稻谷又为鱼塘的鱼群提供原料,这就大大的减少了养殖的成本,同时鱼的肉质更为可口,鱼本身也就更具营养。这类方法比较适合草鱼、鲤、罗非鱼等吃食性鱼类的养殖。

二、高密度养殖的注意事项

1、高密度养殖其实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非常多的,像水的质量,养殖地点的深度等,都是日常需要关注的点,因为高密度养殖,水体内的氧气就容易不足,如果再加上鱼群不好动的话,那就要放入一些鲇鱼鱼群的游动性,这样不但能增加水体的氧气,也有利于鱼群健康生长。

2、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工作,不能让一条感染疾病的鱼待在水塘里头,这样可能会坏了一塘子的鱼,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巡逻检查工作不可少。

高密度水产养鱼技术,不但是养殖户比较关注的问题,他也是一个行业比较注重的问题。因为发展集约化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大势所趋,他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也致使它必须要寻求更好更高的技术,才能得以在现如今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些都是对行业和养殖户的要求和影响。那对于我们广大市民消费者来说,高密度养鱼技术的发展就是福音一样的存在,因为高密度养殖也就意味着产量的提高,我们就能经常吃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鱼了。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3

1、高密度网箱养鱼适应的水域范围较广,它可以在湖泊、水库和河流中设置,只要水深大于网箱高度就可进行养殖,可建一个“水中池塘”,要比陆地池塘水活氧足,排污力强,更适宜单品种或多品种高密度养殖,而且产量高,容易管理和捕捞。

2、高密度网箱养鱼,是一种将大中型水体优越的环境条件,以及小水体密放精养方法结合起来的养鱼新技术,富营养型水域通常每100亩水面可设置1亩网箱,中等营养型水域每200亩可设置1亩网箱。

3、比如网箱养鲤鱼,每立方米可放养体长为13-20cm的鲤鱼种60-80尾,饲养期为200天,通常每尾出网重量可达到0、65-0、75公斤,亩产可达1、5万-2、5万公斤,高的亩产在5万公斤以上,高密度网箱养鱼也是未来天然水域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4、和其它养鱼方法相同,也可根据投饲情况归纳为粗养、半精养或精养,粗养全靠可以取得的天然饵料,如有机碎屑、浮游生物、漂流物等,期间无需投放任何补充饲料,这种方式适宜养鲢和鳙等滤食性鱼类。

5、半精养主要是就地取材地添加适量草料或农副产品等低蛋白质(20%)配合饲料为食。

6、半精养与精养的鱼类都是吃食性鱼类,比如草鱼、鲤鱼和鲇鱼等,其产量比粗养更高,一般在粗养的情况下,其产量在2、5-7、5公斤/平方米之间,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1665-4995公斤。

7、而半精养的产量比较高,平均产量大约为10公斤/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6700公斤上下,精养时的商品鱼产量,可高于一般池塘产量的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累计每亩产量可达3-15万公斤。

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长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称为海鲈。鲈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天然以小鱼虾为食,人工养殖以膨化料为主食少量用鱼仔。海鲈属广盐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要求与放苗准备

1、池塘。每口池塘的面积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作。池塘设进、排水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2、机械配备。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池塘需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需配置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3、清塘。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酒,以清除野杂鱼。

4、插网。用细网将池塘分小,便于鱼苗吃食。

5、培水。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80公分左右),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鲈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

二、鱼苗选购与培育

1、鱼苗选购。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广东养殖鲈鱼所需的鱼苗基本是在福建孵化并淡化后直接运到珠海斗门用网箱暂养出售,一般在2~3公分大小。选苗注意均匀度不一定要贪大,另外要注意黑身鱼苗,该鱼苗由于运输应激成活率低。

2、鱼苗放养。一般放养密度约8000尾/亩,一般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鱼苗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网格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拆网后每亩要投放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杂食性),并搭配少量花鲢(滤食性),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并能增加养殖效益。

3、鱼苗培育。放苗后要开足增氧(用散气石底部增氧),天一般不投饵料,一天后逐步开始投料训食,要求定点定时,一般四餐,开口饵料以水蛛,也可以鱼浆混和部分鳗鱼饲料开口,到鱼苗5~6公分时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防肠炎类,鱼苗逐步长大后网格随之逐步拆除。

三、管理与病害防治

(1)投饵:鲈鱼易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一般日投喂2餐,分别在早晨的6~7时和傍晚的6~7时,一般在塘中搭-饵桥,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饱为宜。如遇高温、变天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次投饵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2)水质管理: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①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

②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充足。

③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适当施放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盐,保持良好水质,此点最易被养殖户忽略。

④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一般每15天消毒一次,频率视鱼吃食情况而定。

(3)巡塘:白天主要观察吃食增减情况来判断鲈鱼健康情况,一般鱼有不适反应在吃食上面,另外巡查有无鱼游水,大量发病前一般有少量几条鱼游水,此时是看病与用的时期也是关键期。晚上,特别是下半夜2~3点钟要巡查增氧机运转情况。

(4)防盗:每年都会发生偷鱼,所以养殖中后期一定要注意防盗,一般办法是鱼塘晚间应保持照明充足,鱼塘设置栅栏,条件宽裕的可装设备。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水产养殖产业在当下还是比较火热的,而鱼则是很多人目前养殖的品种,要养殖发家致富的人也是有不少的,下面为大家分享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1

在高密度养殖中,鱼的粪便排放、投料、倒藻等等环节都会造成这类有机质大量消耗溶氧,导致水质恶化。水质好,就必须从溶氧管理开始。“用氧养鱼”是高密度养殖的关健点。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多用机械少用”。例如下午投完料之后,鱼在吃完料的情况下,晚上巡塘发现塘边还有大量的料,这些都与溶氧息息相关。原因是氧分不足导致鱼在缺氧的前期出现的“吐料”现象,这样会导致鱼的生长速度下降,料比系数高,水质变化大,增加一系列成本。

池塘培育

(1)池塘准备:培育锦鲤鱼苗的池塘一般1~2亩,池深1、5米,进排水方便,在鱼苗下塘前15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清塘消毒,三天后加注新水70cm,加水时,做好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野杂鱼进入。

加注水后,每亩施肥300~400kg,培育鱼苗下塘后的适口饵料。

(2)放养密度:每亩放水花10万尾左右,放养前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

(3)投饲:每天3~4次,投喂黄豆浆,每天每亩用黄豆3kg左右,5天后增重5kg,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逐步有所增加。

(4)饲养管理:

1、在天然水体中,表层水具有较高的溶氧和水温,需要尽量引用表层流水,流水养鱼量要大,流速宜小,如果流速过大,不仅增加了鱼的体力消耗,也会给投饲带来困难、

2、草鱼池主要投喂青饲料,比如水草、陆草、南瓜叶和豆叶等,并适当补充精饲料。

3、而鲤鱼池主要投喂精饲料,比如大麦、配合饲料,流水养鱼多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一般在2左右。

4、鱼种下池的`前几天,每日投喂量按鱼体重3%计投,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增至5%-7%,白天每2小时投喂1次,鱼种下池前,鱼池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120g撒遍全池。

5、放入鱼种前,用3%食盐溶液浸种5分钟,草鱼注射进行免疫预防,并定期排污,可采取每2天1次或每天1次,同时要勤巡池,勤检查栏鱼设施,勤观察鱼吃食和生长情况。

鱼病防治

锦鲤喜爱游动,身体健壮,疾病少,所以锦鲤的疾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锦鲤的病害主要有烂鳃、肠炎、车轮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等。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2

一、高密度水产养鱼技术

1、网箱养殖

这种养殖方法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三大类。其中粗养指的是鱼群不依靠人工投喂,而是通过自食其力的方式获得食物,以此生存下去,粗养比较适合滤食性鱼类,比如鲢、鳙等,他们就能自主的以捕获水中的微生物,漂浮物为生。

半精养指的是根据当地鱼塘附近就有的条件就地取材,比如说添加一些稻谷壳亦或是别的蛋白质含量低的农副产品,精养则与其完全相反,它需要依靠人类投以高蛋白质的原料,例如蚯蚓,蚕蛹等。但是精养和半精养都是吃食性鱼类,如草鱼、鲤鱼、鲇鱼等,而且通常他们的产量也是相对比较高的。

2、流水养鱼

此类方法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被广泛的运用,因此也造就了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养殖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流动性的鱼塘水可以灌溉农田桑树,而反过来桑树培养的蚕蛹和水稻田里的稻谷又为鱼塘的鱼群提供原料,这就大大的减少了养殖的成本,同时鱼的肉质更为可口,鱼本身也就更具营养。这类方法比较适合草鱼、鲤、罗非鱼等吃食性鱼类的养殖。

二、高密度养殖的注意事项

1、高密度养殖其实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非常多的,像水的质量,养殖地点的深度等,都是日常需要关注的点,因为高密度养殖,水体内的氧气就容易不足,如果再加上鱼群不好动的话,那就要放入一些鲇鱼鱼群的游动性,这样不但能增加水体的氧气,也有利于鱼群健康生长。

2、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工作,不能让一条感染疾病的鱼待在水塘里头,这样可能会坏了一塘子的鱼,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巡逻检查工作不可少。

高密度水产养鱼技术,不但是养殖户比较关注的问题,他也是一个行业比较注重的问题。因为发展集约化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大势所趋,他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也致使它必须要寻求更好更高的技术,才能得以在现如今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些都是对行业和养殖户的要求和影响。那对于我们广大市民消费者来说,高密度养鱼技术的发展就是福音一样的存在,因为高密度养殖也就意味着产量的提高,我们就能经常吃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鱼了。

高密度养鱼需要注意什么3

1、高密度网箱养鱼适应的水域范围较广,它可以在湖泊、水库和河流中设置,只要水深大于网箱高度就可进行养殖,可建一个“水中池塘”,要比陆地池塘水活氧足,排污力强,更适宜单品种或多品种高密度养殖,而且产量高,容易管理和捕捞。

2、高密度网箱养鱼,是一种将大中型水体优越的环境条件,以及小水体密放精养方法结合起来的养鱼新技术,富营养型水域通常每100亩水面可设置1亩网箱,中等营养型水域每200亩可设置1亩网箱。

3、比如网箱养鲤鱼,每立方米可放养体长为13-20cm的鲤鱼种60-80尾,饲养期为200天,通常每尾出网重量可达到0、65-0、75公斤,亩产可达1、5万-2、5万公斤,高的亩产在5万公斤以上,高密度网箱养鱼也是未来天然水域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

4、和其它养鱼方法相同,也可根据投饲情况归纳为粗养、半精养或精养,粗养全靠可以取得的天然饵料,如有机碎屑、浮游生物、漂流物等,期间无需投放任何补充饲料,这种方式适宜养鲢和鳙等滤食性鱼类。

5、半精养主要是就地取材地添加适量草料或农副产品等低蛋白质(20%)配合饲料为食。

6、半精养与精养的鱼类都是吃食性鱼类,比如草鱼、鲤鱼和鲇鱼等,其产量比粗养更高,一般在粗养的情况下,其产量在2、5-7、5公斤/平方米之间,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1665-4995公斤。

7、而半精养的产量比较高,平均产量大约为10公斤/平方米,折合每亩产量大约为6700公斤上下,精养时的商品鱼产量,可高于一般池塘产量的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累计每亩产量可达3-15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