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杂母猪和二元母猪相对比,哪种母猪更适合散户养殖?

根据2021年行情看,农村养羊前景非常好,因为羊肉价格高,富含很多营养物质。

我觉得土杂母猪(1)农村散户适合散养本地猪,本地猪耐饥饿、耐粗饲,对于低营养忍受力强,抗寒耐热性能好,适合本地气候,不易患病。米糠、麦麸、米汤、面汤、剩饭菜及野草、野菜,都是猪的好饲料。更适合散户养殖。因为土杂母猪本身会更适应大自然野生的环境,农民饲养起来会比较简单且更高。

农村散户养殖方案_农村散养殖户需要什么手续农村散户养殖方案_农村散养殖户需要什么手续


农村散户养殖方案_农村散养殖户需要什么手续


农村散户养殖方案_农村散养殖户需要什么手续


其次,对于哪个更适合散养户饲养,我认为各有优缺点。比如土母猪和土杂母猪更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温湿度的变化,适应性相对比较好一些。然而二元母猪在生长速度和产子数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一点,适应性相对来说比较弱一点。此外二元杂交母猪是经过改良杂交的,特有的二元杂交优势,也是土母猪和土杂母猪所不能相比的。二元杂交母猪还有就是抗病性比较强,初生仔猪均匀度比较高,这都是二元杂交母猪的优势。

土杂母猪。因为土杂母猪对生活环境和质量要求没有那么高,不需要大量的人工去打理照顾它。

土杂母猪,家里养殖都是土猪的比较多,成活率也很高,繁殖能力也很强。

猪价那么高,为什么农民散户不入市养猪?

最近一则“规模场2025年市场占有率可能达到30-40%甚至更高”的消息引发热议。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猪价虽然非常的高,但是养一头猪的费用成分也是非常高的,这也就导致很多散户是不愿意养猪的,毕竟利润并不是特别的高。

高效循环饲养技术是一项特别适合农村养殖户的实用技术,现介绍如下:

这是因为养一只猪和养一群猪还是有很大别的,不是专业的养殖户的话,如果他们大量的养猪的话,可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是一般散户所承担不起的风险。

养殖散户成立公司,变成规模化养殖户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坏处?

从补贴力度来看,散户因达不到门槛而较难获得扶持。

占有市场的优势很大,坏处是投资较大,只要加强管理,对饲料严格把关,减少,总的来说,利益很多

发展特色养殖。

规模化养殖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如病害防治、苗种采购、分批上市,分工详细、专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人是有私心的,在风险、利益的问题上很难协调统一。

我懂得不多,只好帮你找到这些

你看看用得着吗

用乳酸法发酵鸡粪喂猪。用鸡粪喂猪,有许多方法,如晒干法、鲜喂法、常规发酵法等,但使用乳酸发酵鸡粪。因为使用该法可以使鸡粪变成质优、适口性好的猪饲料。其发酵方法是:先将鸡粪晒至七成干,然后在每百公斤鸡粪中掺于适量乳酸菌和10公斤麦麸或米糠,装入无毒塑料袋等容器内进行密封发酵10天左右,以能闻到酒香味即可。喂猪不要在饲料中掺入的比例超过40%,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饲料中不能超过20%。用猪粪发酵育虫喂鸡。将每天的新鲜猪粪收集堆放,每堆500公斤左右,摊开晒至七成干,然后加入20%的泥土、3%的麸皮或米糠拌匀堆好用塑料薄膜将粪堆封严7天左右,在平地上挖一深坑,然后将发酵好的猪粪平铺于坑内约30-40厘米厚,上面用青草或草帘、麻袋盖好并保持湿润,雨天防止进水。一般20天左右即可生出蛆、虫及蚯蚓等,一头猪所产粪便生出的虫子一般可喂鸡20只左右。

现在提倡小规模养猪,这对养猪散户来说是好消息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场在深亏的情形下,2021年的出栏量仍然保持翻倍的态势,以牧原为例,2020年其出栏量1811.5万头,2021年则达到了4026.3万头,翻了近3倍!

我觉得这对养猪散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既然提倡小规模养猪了,肯定会有一些政策来给这些养猪散户,对于他们来说一定会受益的。

我个人觉得这对于养猪散户来说肯定是一个好消息,毕竟我觉得小规模养猪还是很划算的,也是比较赚钱的。

这对养猪散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大规模的养猪的话, 前期需要投入很多。

是的。他可能会促进他们更多的养殖,而且很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收益好一点。

”因此综合来看,2021、2022年全国的非瘟虽然相对稳定,但是规模化程度依旧在迅速提升,而且由于猪价行情的持续低迷,导致散养户依旧在持续退出。当然是好事情,大家都应该正在做

散养是好,这行情别说攒钱,恐怕白饭都难吃到。

农村养殖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个体标准化养殖为何会成为养殖主力军?

今年以来,对猪市进行了多轮调控,放储、约谈猪企、发布信息等措施都意在促使猪价回归合理区间。

前景是比较好的,未来通过养殖是可以提除了老生常谈的控制成本、提高养殖技术等基本面之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供很多的农副产品的,就非常的重要。

洋葱养殖未来的发展前景整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积极的个体标准化养殖想要成为养殖的主力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带动农村的后期发展,而且对于养殖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积极的。

牧原等10大猪企将出栏超1亿头猪!规模场挤压下散户还有活路吗?

从抗风险能力来看,散户因资金断裂而退出的风险更大。

的确,近些年来规模场的市场占比正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8年-2021年,全国前10家上市猪企出栏总量从4699.58万头增长到了9336.46万头,直接翻了近一倍。

尤其2018年非瘟进入我国以来,上市猪企出栏增速明显加快。

规模场出栏增速加快,市场占比逐年提高

2022年,这种产能增长的趋势仍在扩大。

今年1-10月,前10家上市猪企的出栏总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到年底出栏超1亿头猪几乎没有问题。

而且随着业绩回暖,猪企的能繁母猪存栏也在增长。

温氏股份则表示,截至9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134万头,年末的存栏目标为140万头,还有6万头的增长空间。

天邦食品能繁母猪存栏规划是达到40万头,9月其能繁母猪30万头,意味着还要增加10万头。

在全国每年消耗5500万吨猪肉这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散户的生存空间将再度被挤压,而且面临的困境也凸显出来。

2018年以来的这轮猪周期,一大批散户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猪场关闭,而最终因为没有资金复养退出行业。

就拿2021年的下行周期来说,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养猪持续亏损,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流压力巨大,华东部分地区散养户退出比例达到60%-70%。

从市场灵敏度来看,散户时常因信息不对称而盲目养殖。

一般来说,规模猪企能更快了解到市场风向。

而不少散养户因为信息不对称,对行情后知后觉,容易产生盲目跟风压栏的行为。

此前部分养殖户压年底行情,压到如今的结果就是利润反而减少。

我国的养殖补贴种类繁多,规模补贴、基础设施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良种补贴、防疫补贴等等,这些补贴领取都有一定标准。

散户时常因为规模够不到补贴门槛而与补贴失之交臂,相比之下,规模场获得扶持的机会就要大很多。

另外,因为规模场市场占比提升,散户的价格话语权也越来越弱。

种种困境之下,散户该如何应对困局呢?

散户如何应对困局?

把握数据规律。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养殖业老板,这位老板透露出自己利用、兽、饲料产能等数据判断出未来某一的行情,从而去增减产能,达到效益化。

同理,养猪业通过母猪、仔猪、饲料协会每月公布的饲料数据等等,大致了解未来行情,避免盲目跟风压栏或者补栏,可降低风险。

抱团取暖提升效率。

如果说在数据、信息渠道方面不那么灵敏,那么建立渠道抱团取暖是明智选择。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也提出: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农户”模式在市场发展多年,确有其存在的道理,散户可以背靠大企业进行养殖。

目前业内也成立了不少联盟、养猪协会,大家抱团应对市场,可以提高养殖效率。

如果说养普通猪品种难突出重围,我国也有不少地方猪品种,比如福建槐猪、贵州小香猪、两广小花猪、青海八眉猪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特色高品质猪肉接受度更好。

养殖特色品种可以充分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一条赛道难做出花样,换条赛道也许会有更好的发展。

不过,散户船小好调头、灵活性强、成本更可控的优势也会被放大。

借用一位粉丝的评论来收尾:“只有干不好的企业,没有干不好的行业,就看你怎么养怎么卖,天无绝人之路。

”养猪散户同样能养出一番天地。

2023生猪出栏或更多!养猪散户年减少400万家,未来还有更大挑战

正月初七,开工大吉!养猪业,告别“跌宕起伏”的2022!但是根据的能繁母猪产能来看,2023年全国的生猪出栏量或许会更多,猪价也难谈大幅度上涨。

周期更替,散户锐减长期以来,我们能切实感受到全国中小散户的大量减少,但具体减少了多少,很难说得上来。

猪好多网根据已知的数据,做了简要分析如下——

据统计,2008年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散养户数量在7222万户左右,2020年散养户数量下降到2062万户。

也就是说,在12年时间,养猪散户共减少5160万户!约合每年减少高达430万户!

资料显示,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从2017年的46.9%升至2022年的58%,随着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侧面印证了散养户数量的减少。

从上图不难看出,500头以下养猪户的市场占比不断降低,由此可以得知散养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周开锋也曾指出“山东中小养殖户数量从2015年的104万降至2021年的25.9万,降幅高达75.1%。

对于2023年,可预见的是——生猪行情难以出现长期高价,养猪业竞争持续加剧;规模场会在稳定的产能中厮杀,而散养户容易在低迷的行情下退出。

2023年生猪出栏或更多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69995万头,比上年增加2867万头,增长4.3%。

2022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5256万头,比上年末增加333万头,增长0.7%。

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90万头,增加62万头,增长1.4%。

拆分来看——

首先是尽管我们一再说“消费低迷”,但全国猪肉产量依旧增长了246万吨,事实证明消费者的不是猪肉,而是“高价猪肉”;只有当猪肉价格像2022年9、10月那样大幅上涨的时候,消费量才会迅速减弱,真要是猪肉便宜了,该吃还得吃。

其次是规模化趋势下,散户生存困境凸显全国生猪存栏也增加了333万头,尽管量并不大,但也能很好地说明,猪价都降到这份上了,库存产能依旧在增加,2023年的供应不会少于2022年。

最重要的是年末能繁母猪存栏增加62万头,这一方面反映出2023年生猪出栏会更多,另一方面体现出养猪业的产能正趋于稳定,起伏变化更小了!因此2023年生猪行情不会像2022年那样“大起大落”。

综上所述,消费端极大地制约了生产端的利润,尤其是在生猪供应稳定且充足的基础上,消费端不可能有“缺肉吃”的顾忌,因此2023年猪价的上限会更低,起伏会更小!

再从整体的“肉蛋奶供应”来看,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同比增长3.8%。

重点是——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均不同程度增长。

也就是说,“内卷”的不止是生猪产业,而是整个畜牧业!尽管我们常说消费低迷,但市场上的牛羊鸡肉消费也不少,消费者可选择的空间更大,2022年末的时候甚至传出了“倒奶杀牛”的,可见畜牧业整体竞争之惨烈。

因此往2023年来看,生猪产业的竞争压力也不会缓解,但压力就是动力,激烈竞争倒逼着行业“高质量发展”,只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也要付出一些“代价”。

高质量发展的“代价”其实,在生猪养殖水平迅速提升的背景下,不仅仅是“中小养户生存艰难”,猪企的生存难度也在加大,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近5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2018~2022的新增猪企数量分别是3.38万家、3.15万家、5.28万家、2.46万家、1.63万家。

可以看到,除了2020年因为“非瘟红利”大量资本涌入养猪业,导致养猪企业异常暴增以外,整体形势确定为“新增猪企越来越少”。

但这并非坏事,当一个行业进入门槛越高,就会越发稳定。

以养猪为例,如果动辄需要一两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的进入门槛,并且还需要至少5年以上的技术沉淀,那么开办猪场的人会轻而易举的放弃吗?并不会!养猪人会在低迷行情下,不断精进养殖技术,以获取生存与利润空间。

而这种业内的技术精进,又会拔高进入门槛,形成良性循环。

相反,如果一个行业大家能够在高行情时蜂拥而至,在低迷行情时又“一哄而散”,那么该行业整体上稳定性、安全性较低。

典型案例就是非瘟爆因此,养殖畜禽无疑可以让人致富,但这是最容易致富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对养殖规模没有严格要求。正是因为规模可以大也可以小,资本投资可以多也可以少。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行事。有了雄厚的资本,他们可以扩大规模。如果没有太多的资本,它们可以从小到大,并继续增长。发后的生猪产业,产能大量淘汰而后迅速增加,结果行情崩塌又一片哀鸿......

因此我们都看到,尽管在规模化的趋势之下,生猪均价一降再降,依旧在鼓励规模化的发展。

2021年,全国排名前20的猪企市场占有率为21.41%!据悉,2022年这一数据提升到了24%!这是因为规模化促进了养殖业水平提升,实现了肉蛋奶稳定供应,强化了民生保障。

但代价也相当明显,那就是猪企市场占比越来越大、行业门槛越来越高、竞争越发激烈!

可值得反思的是,至今很多人还在盼望“非瘟”等带来“猪病红利”。

但这类人不会想到,在他一方面眼巴巴盼望着疾病侵袭行业,只能依靠“暴利猪价”存活的时候,别人正在全副武装不断提升防病能力。

要知道,4年来非瘟的感染力从未下降!毒株甚至还在不断变异!但为什么发瘟越来越少?

可见,没有任何成功是白白得来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也一定会有一些“牺牲”——那就是牺牲掉劣质产能、牺牲掉落后技术、牺牲掉了暴利行情......

不可否认,真话往往听来刺耳!但无论是散养户还是大猪企,现实就是我们必须抛弃“疾病推动行情”、“大猪企迟早”、“猪价还会暴利”这些幻想,“防病高产”已经由浮动因素成长为必然因素,养猪必为民生保驾护航。

简单来说,养猪业已不再必需非瘟,更不再需要暴利行情,重要的是你还需要什么才能养好猪?

农村养羊前景如何呢?

大家都想知道数据,但2021、2022年的散养户数量还无从查证,不过从养猪业规模化程度来看,散养户减少的程度并未有大的缓解。

农村养羊的前景还是不错的。随着全球饮食文化的交流。烤羊排,烤羊肉,羊肉火锅。深受大家的喜爱。羊肉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如果能结合农家乐或者农庄那么更好。

羊是非常典型的食草家畜,它可以纯放牧养殖,也可以圈养。在我国养羊属于一种比较常规的养殖项目,羊的品种虽然很多,但是不管什么品种的羊,近年来其优势明显。根据当地的条件、养殖户的自身条件,来确定饲养什么品种。比如海南有黑山羊、湘西有马头羊、北方地区有各种大型绵羊,这些品种都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品种羊。

最近这些年来,羊价还算比较稳定的,不会像猪价一样大起大落。根据有关人士分析,2022年的羊价将继续保持在高位,还会有小幅度上升的可能,所以明年养羊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是养育肥羊,每只赚500元左右还是不难的,如果养母羊,每年也能获利300-500元左右。

人家是进口v12的发动机,咱是手摇拖拉机你怎么比?现在随着消费渠道的扩大,特别是社区团购、电商平台买菜的兴起,人们想买羊肉就非常方便了,所以羊肉的销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养羊还是有不错前景的。

农村的环境是非常适合养羊的,特别是小规模散养,农村养羊有很多先天的优势:首先农村山坡多,山上到处都是青草,可以放牧。其次农村有非常廉价的草料,可以作为散养羊的补充饲料,用纯放牧的形式,养出来的羊饲料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利润特别高。再有就是散养羊体质非常好,基本不会生病,饲养风险也很小,只要做好一些主要疾病的预防,就基本不用担心羊会生病

弯道超车,大猪场绝处逢生,上千个万头猪场拔地而起,散户该咋办

养猪的前景并不是特别的好,现在猪肉供大于求,养猪前期的投资是非常高的。

弯道超车,大猪场绝处逢生,上千个万头猪场拔地而起,散户该咋办

新猪企数量的减少,根本原因是其生存难度不断加大,导致提升了养猪的整体门槛。

熟悉这段的养殖户应该被这段的行情惊到了,都说好行情持续不了半年,这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那些没养猪的农民别提有多后悔了,但是有用吗?没有,还是来说点有用的。

从去年开始,熟悉养猪的应该知道大猪场的疯狂扩张之路,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开建的都是规模化的猪场,5千头1万头以上的居多,反而是那些小猪场少多了,这个时候大猪场的资金资源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笔者了解到的山西某养殖公司,新建猪场养猪一旦出现猪病,立刻清圈改成鸡场继续养殖,你说这种模式一般的养殖户,中小养殖户能比的了吗?

想也不敢想吧,这就是优势。

以前总给咱散户说弯道超车,结果真到节骨眼上,真到了该超车的时候,被大猪场一脚油门超过去了。

这也没办法。

有条件的趁着这个机会,能赶上末班车的抓紧时间,剩下的说句实在的笔者建议早做打算,毕竟现在的养猪业已经不是小买卖了。

农村养殖的出路在哪里?为何现在养殖业很难发展?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生猪养殖相关企业35.95万家。

过去,在农村,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打油诗:“如果你想活得好,就离不开猪、牛、羊和家禽”。事实上,这表明,过去在我国农村,除了种植业的保障口粮外,养殖畜禽已成为额外的副业收入。换句话说,几乎所有超出保证寿命的额外费用都来自养殖业。随着人们收入渠道的逐步多样化,零星畜牧养殖不再是人们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过去“养肥猪过年,养鸡改种”的自然经济格局下,人们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在这一丰富经验的指导下,如果没有灾害,一些家庭饲养普通鸡、鸭、鹅、牛、猪、羊等普通畜禽,将获得比养殖更高的收入。

是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可以降低他们的成本,而且还会得到一些补助,降低他们的压力。

此外,饲养畜禽的饲料容易获得。一方面,农作物的残留物可以用作牲畜和家禽的饲料。另一方面,在农村和山区以外,到处都可以找到家畜和家禽的可食用饲料。因此,这些副产品可以成为当地畜禽饲料后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适应农村家庭经营特点。过去,由于人口无法流动,农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人多地少,这些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发展畜禽养殖找到出路。即使在今天,一些不想意外工作或不能外出工作的人仍然可以在淡季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来增加收入。

当下农村养殖的出路是大面积养殖,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小面积农村养殖很难发展。养殖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两方面,一是养殖人才较少,第二点就是受地理限制因素较多。

现在养殖困难在饲料涨价厉害,而且动物也不便宜,所以很难发展成大规模,这样利润也不高。还是要发展多元化,比如自己种牧草,这样能降低饲料成本

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要选择新型养殖模式,要科学的进行管理。现在养殖业会遇到很多的难题,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病害,可能会影响到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