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日琪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西楼月如钩全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西楼月如钩全诗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西楼月如钩全诗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西楼月如钩全诗


1、5、《新雷》——清代张维屏@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2、为赋新词强说愁。

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无言独上西楼”。

5、这儿“无言”并非无言可诉,而是无人共其言而听之,是恨其共言之亲朋故旧不在身边。

6、因而“独上”更显形单影只、茕茕一身之情境。

7、“独上”既是“无言”的补充说明,又是它的深化揭示,两者互为因果。

8、本来“无言”之恨已使人难堪,“独上”之举更令人惆怅。

9、如此心态,登上“西楼”,他又能看见什么呢?他看见了两种意象。

10、一是“月如钩”。

11、如钩残月,凄冷幽光,正好与“西楼”上人的愁苦心境取得了“异质同构”。

12、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传统的历史积淀中,“残月”总是和忧郁结下不解之缘的。

13、二是“梧桐深院锁清秋。

14、”这一句上承萧纲“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下启苏轼“缺月挂疏桐”(《卜算子》)。

15、它们在审美意象的捕获上具有连贯性和继承性,都是人们某种离愁经验的艺术观照。

16、梧桐本无所谓之情态,但诗人偏以“”而形容之,这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借助于艺术通感,把梧桐想象成为一个历尽沧桑、淡于世情、甘居的老人,以衬托自己不耐的炽热心怀。

17、可是残月的几缕清辉,飘洒在梧桐的疏影上,如钩的残月,象是梧桐老人手中的一把锁,把“清秋”锁在“深院”中了。

18、也可说把“深院”锁进“清秋”里了。

19、尽管“清秋”是一种时间存在,“深字”是一种空间存在,两者泾渭分明,但由于一个“锁”字的妙用,在艺术表现上产生了千钧之力,正是它把存在着的时空转换,在动态中焊接、交融在一起了,统统被“锁”在这不可名状的“”里,怎不使人诹愁满怀、感慨万千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0、梧桐深院锁清秋。

2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3、有关无言的诗句: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