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讽刺对象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寓意的侧重点有何区别?

这两类人都丢失了问题的重点所在,主观臆断,区别郑人买履说的是太过遵守教条,而刻舟求剑说的是缺乏客观分析,所以说二者不同

刻舟求剑讽刺了_刻舟求剑讽刺了哪一类人刻舟求剑讽刺了_刻舟求剑讽刺了哪一类人


刻舟求剑讽刺了_刻舟求剑讽刺了哪一类人


就是他们都讽刺了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不会根据客观实际和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灵活对策和改变观念和方法的蠢人 刻舟求剑说的是:我们要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观念

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讽刺了在寓言中讽刺在于郑人买履的自主聪明的人

讽他们都讽刺了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不会根据客观实际和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灵活对策和改变观念和方法的蠢人都是讽刺那些愚笨 不懂得变通之人刺笨蛋的

刻舟求剑讽刺甚么人

好多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迷信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都是讽刺那种过于固执、迷信教条的人

1、讽刺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2、讽刺不知变化的笨拙可笑的行动。

《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翻译

他们都讽刺了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不会根据客观实际和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灵活对策和改变观念和方【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2.自--从。3.遽--急忙,立即,匆忙。4.契--用刀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7.坠--掉下。8.若--像。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1.求--寻找。12.之--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15.从其所契者,其:他。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17.止:动词,停止。18.行:前进。19.亦:也。《刻舟求剑》讽刺了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的人。法的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