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被反超!VR/AR真的要来了

作者丨翟更章

ar游戏设备一体机 ar游戏设备一体机儿童ar游戏设备一体机 ar游戏设备一体机儿童


ar游戏设备一体机 ar游戏设备一体机儿童


编辑丨石航千

【亿邦动力讯】扎克伯格和库克“吵”起来了。

2021年3月,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为新一季度财报造势时,大谈公司在VR(虚拟现实)一体机的市场成就,强调自家VR布局正在和VR市场一同爆发。

在过去7年时间里,扎克伯格也一直大手笔投入VR软硬件领域,为自家生态布局。

但苹果CEO库克却在采访中澎湃地说:AR(增强现实)才是真正的未来。

扎克伯格气不过,随后在做客直播间时表态:AR是十年内最难的技术挑战之一,暗指苹果的AR远未成熟。

……

事实上,扎克伯格和库克并没有本质上的分歧,两人都曾公开表态:“AR将是下一代计算机”。其实是在为实现共识,碰撞更可信的路径。VR和AR虽然在当下的应用体验中尚存异,但未来,两者并不会存在明确的界限,都会是通过技术创造和现实世界相关联的虚拟世界。

只是如今,两位掌握近5万亿美金资产的大佬的发声,让行业在吃瓜的同时也猛然意识到: 由智能手机构建的数字时代或将面临更迭,VR/AR真的要来了!

01

VR/AR来了

智能手机面临替代危机

从“斗嘴”到用“元宇宙”概念搅动全球市场,扎克伯格和库克在VR/AR领域显得异常活跃。但在十年前,这些话题还是微软、任天堂、Sony们角力的战场,微软是个提出“下一代计算机”愿景的企业。

2010年,时任微软CEO鲍尔默在发布Kinect体感套装之后,就开始四处宣传微软正在研发下一代计算机。2015年,这个“下一代计算机”——HoloLens头盔发布,是一款分体式AR。随后,现任微软CEO纳德拉直接将HoloLens上升到了“人类前所未有的能力”层面,并将其定义为MR(混合现实)头盔。

2016年,微软和老搭档In开始一起展示VR/AR领域的成绩,分别推出Project Alloy和Project Evo项目。两家错失智能手机市场之后,立誓要抢先布局并提前拿下下一代计算机——VR/AR。In甚至在开发者大会上明确表示,自己的规划就是,打造新一代“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的设备。

2018年,高通发布代VR/AR设备专用芯片XR,并对外明确:XR(扩展现实)是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

这是早期大佬们对未来的预判:VR/AR将替代如今的计算机形态。

其实,曾经大家也认为智能手机会取代PC,但直到今天更先进的技术产品出现,智能手机也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预示着一个“可怕”的现实:在这场由技术推动的新旧宇宙切换中,被替代的,或将是智能手机。

事实上,无论MR还是XR概念,其真实落地的产品形态都是“一体式AR”。可仅仅是作为过渡产品的VR头盔们,能力已经足够替代智能手机。

在软件生态上,智能手机和PC将会被无缝替代。对比智能手机,VR/AR设备能够提供比键鼠、触控屏更精准更符合直觉更高效的手势交互体验,无论是Windows、macOS、Linux还是Android、iOS,他们的软件服务可以直接在VR/AR设备中使用,同时还能做到更高的性价比。重要的是,VR/AR设备在覆盖手机的软件生态之外,还能提供更多独特的软件生态服务。

商业场景方面,VR/AR有能力实时扫描现实世界,实时推送、标注与相关事物关联的超链信息。这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相当于将所有线下事物线上化,直接拓宽了互联网的商业空间。

而从消费场景来看,VR/AR在社交、办公、 游戏 、影视、教育、企服等领域已经有了诸多案例,只待VR一体机销量的规模爆发。彼时,包括电商在内的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都可以直接无缝转入VR/AR,获得超越智能手机里的更好体验。

回看VR/AR生态,已经发展了超过十年时间,始终没能展现“威力”,直到2021年元宇宙大热才走向大众。但其实,这个转变并非只源于元宇宙概念的出现,而是背后的技术和硬件能力的突破,终于达到了承接行业爆发的程度。

时间回到2012年,当时整个消费电子行业还在讨论,如何满足用户对屏幕的需求、如何打造更符合直觉的控体验;2014年,代VR设备——Google Cardboard的VR盒子出现,虽然市场保有量迅速过亿,但因为体验问题没解决未能普及。

然后就是HTC、Sony、valve、Oculus主打的PC外接VR头盔,和以20亿美元天价被Facebook收购的Oculus研发的3自由度VR一体机。但PC外接VR头盔价格过高,难以进入大众市场;3自由度VR一体机 游戏 体验,与智能手机、 游戏 主机、PC等相比没有竞争力。同期,Google Project Glass智能也因为体验问题,经过几轮挣扎后退场。

实际上,VR/AR过去10年发展的困境在于核心芯片组和屏幕技术,尤其是核心芯片组。直到2019年底,高通第二代VR/AR专用芯片XR2发布,才出现了一套性能合格、能够支持6自由度、双目摄像头空间定位技术成熟的解决方案。而后经过一年多的产品研发、软件适配,VR一体机市场才在2021年爆发。

AR相关芯片、屏幕技术如今也正进入落地期。合格的AR用、单色Micro LED屏幕已经成熟量产,合格的全彩版也走在量产路上。而相关产品的芯片既可以使用高通XR2,也可以使用高通Wear系列。前者性能表现,可用于分体式AR设备;后者功耗低,可用于轻便型AR智能。

与过去十年围绕 游戏 发展的智能设备潮不同,这一次的VR/AR设备从研发之初瞄准了智能手机的目标。沉浸式超大3D屏幕体验,模拟真实世界的控体验,再加上可穿戴的轻便体验,都决定了这一全新产品形态未来将成为取代智能手机等产品的核心设备。

而这个结果似乎也并不遥远。当下,正处于VR头盔的成熟推广期和AR智能的落地 探索 期,市场进展比预计中的速度来的更快;AR也在快速成熟,有可能紧随VR头盔引爆市场。

02

全面爆发

消费电子巨头挤入市场

2021年11月,高通CEO阿蒙公开表示,Oculus Quest 2销量已破千万台。在随后的圣诞季购物潮,Oculus设备激活必须用到的Oculus应用,更持续霸占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的位置。这意味着,在此期间,Oculus Quest 2的销售量在百万量级。这样的数据直接反超了常年霸榜的TikTok。

这对于VR/AR市场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扎克伯格曾表示,当VR头盔市场存量达到1000万台时,VR商业生态就能进入自增长循环。而现在,这个已经到来。

2021年的Q2和Q3,HTC相继发布了自家的VIVE Focus VR一体机、VIVE Flow分体VR。业内数据显示,这一系列产品的销量也已经超过百万。可见VR设备的火爆趋势。

事实上,VR设备的火爆并不完全是因为元宇宙概念的热度,而是整个技术迭代让VR设备较此前有了明显的提升。6自由度、6G运存、128G内存,就早已经成为了各家最新一代设备的基础配置。(6自由度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空间移动同步体验虚拟世界)

上述HTC的两款设备,就是技术更迭后新体验设备的典型代表。

此外,今年年初开始,Meta还向业界疯狂暗示自家全新VR头盔Oculus Quest Pro。只是现在,市场还只能看到一个宣传视频,视频中虽然连产品概念图都未展示,但气氛已经拉满。

在VR一体机市场进入爆发的同时,AR产品技术也已经成熟,正在快速落地。

上个月,OPPO Air Glass智能的发布打响了消费电子品牌进入VR/AR领域的枪。只是,这一产品从实际应用来看,更像是“带屏幕的智能语音设备”。由于产品还处于落地应用初期,还难以实现重度AR服务,所以OPPO Air Glass的宣传语中也没有体现AR,而是创造了aR(辅助现实)这个词来阐述产品定位。

从技术配置上来看,OPPO Air Glass配备了绿色单色Micro LED屏幕、衍射光波导镜片和高通Wear 4100芯片解决方案。其中Micro LED屏幕、衍射光波导镜片是未来AR的关键技术。

VR/AR市场的爆发受制于产业链。2019年,OPPO发布过一款双目AR一体机,2020年还发布了分体式双目AR设备,不过两款都仅作为概念机展示。最终选择了性能相对简单、功能更加基础的智能量产。

好在,日前天风证券爆出苹果即将上市的消息,加大了整个行业对产业链的信心。而从目前市面上的几款类AR来看,在最核心的屏幕体验上,行业其实已经相对成熟。

其中,OPPO Air Glass确定在2022年春季上市,预告着AR行业核心的供应链已经成熟,接下来用户只需等待芯片性能升级和更优的解决方案。

03

“跑步进化”

VR/AR市场进入巨变期

和智能手机一样,VR/AR设备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分形态、分阶段的节奏:VR一体机、AR智能、See Through(,即利用摄像头实时呈现周边环境的技术方案)式AR一体机、分体式AR、AR一体机,乃至于还处于“科幻”阶段的AR。可以预判,每进化一步都可能对消费市场产生影响。

可以看到,VR一体机销售的爆发,已经直接“威胁”到了 游戏 主机市场。如今,VR一体机未来的定位和用户付费意愿已经对 游戏 开发者的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而在 游戏 主机这样一个强调质量和独占特性的领域,失去开发者将很容易陷入生存危机。未来, 游戏 主机将随着这一趋势,逐渐演化为VR一体机的附属设备,以边缘计算功能存在。

而相比于 游戏 主机,VR一体机在消费者需求场景的覆盖方面,想象力也更大。比如观影、教育……随着3D影视、VR影视商业模式的成熟,包括智能电视在内的相关市场空间也将被压缩。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混合在一起的,See Through式AR一体机和AR智能交替共存。(See Through式AR一体机本质上还是VR一体机,通过摄像头将现实场景实时投影在头盔里,以达成AR效果。)

前者的成熟期与后者的成长期重合。而等到SLAM空间定位技术和手势控技术成熟之后,配合更加炫酷的外观设计、全新屏幕技术的应用、高性价比的价格,再加上语音助手和物联网技术生态的成熟,See Through式AR一体机和AR智能将可以替代智能电视和平板电脑,甚至提供更好的应用体验。

第四阶段则是分体式AR。随着屏幕技术、串流技术和传输接口等技术的成熟,分体式AR将全面进入市场,进一步威胁平板电脑市场,甚至蚕食PC市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与分体AR的整合,将带来媲美PC的办公体验,传统PC笔记本市场将大幅下滑,直至面临淘汰。

如今,USB Type C接口市场普及以及技术升级已经趋于成熟,WiFi7技术也已经进入市场落地,屏幕技术也比想象中进展要快。分体式AR甚至在当下市场发展的阶段,就实现了落地,但生态和体验的成熟要排在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就是的一体式AR。在5G边缘计算和QoS的落地应用以及光芯片、Micro LED屏幕、WiFi7技术的发展下,一体式AR逐渐成熟,智能手机市场也将被取代。

一体式AR的普及和分体式AR的过渡,将促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 游戏 主机形态进一步整合,演变成廉价的备用休闲通讯工具和边缘。最终整个市场能够撑起规模的将只剩下一体式AR、中低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

与智能手机在PC市场外找到了新需求相比,VR/AR是完全基于智能手机软硬件生态生长出来的,这代表着VR/AR对行业的影响将加速到来。虽然技术的发展路线会分为5个阶段,但各阶段前后的时间间隔会比想象中要短,整个市场将会呈现混战状态。

放眼整个行业,面向消费端,VR一体机已经准备好进入大众市场;面向产业端,小尺寸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LCD、OLED、MicroLED屏幕和衍射光波导镜片技术正在快速投产,相关资源正被各方争抢。

如果按照扎克伯格等元宇宙的力推者所宣传的,元宇宙代表着全新的时代,那么VR/AR硬件技术的发展则决定了这个新时代来临的速度和对 改变的深度。

确定的是,这场变革将比想象中来得快速和激烈!消费行业的从业者需要提前有完整的预判,以做出更好的切入点。

AR/VR/MR赛道打响,Pico、HTC、创维、影创等十多款产品已上新

XR扩展现实是2020年 科技 互联网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它包含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等概念。

针对这一领域,高通结合在5G和AI领域的创新以及业界领先的XR技术,推出了高通骁龙XR平台,能够跨VR、AR和MR领域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为相关行业产品提供了更沉浸、更智能,更互联的使用体验。

5月21-22日,以“一起连接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1高通技术与合作峰会,在水立方如期举行。峰会全景式呈现高通携手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随5G至万物,共创万物智能互联的美好未来。我爱音频网受邀参加,为小伙伴们带来现场的。

前面已经为大家分享了峰会上展出的搭载了高通平台的音频产品和智能手表,此次再来带大家看看智能,包括了AR、VR、VR一体机等产品。

峰会上,高通以“身临其境、XR”为主题划分出了相关展区,展出了十余款搭载高通骁龙平台的智能产品供参展人员了解体验。

表格中便是此次展出的14款搭载高通移动平台的智能产品,按照品牌名首字母排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产品吧~(按照品牌名首字母A-Z排序)

首先来看一下基于高通骁龙XR1平台的AR智能参考设计。从外观上如目前的太阳镜已经非常相似,突出特征是搭载了多颗摄像头。

从了解到,此参考设计可提供高性能、沉浸式体验,不仅可以与多种与之相兼容的智能手机、Windows PC和处理单元等设备相连,同时还专门面向搭载高通骁龙移动平台的终端进行优化,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Glasses X1S+A2 套装由VRX1S和挂脖主机3BOX A2组成,VRX1S 采用可折叠收纳设计,92 视角、近4K屏显,体验巨幕观影,还新增了内置耳麦。

3BOX A2脖挂主机外观与目前的脖挂式蓝牙音箱相似,采用人体工学设计,佩戴轻盈舒适。搭载了高通骁龙XR1处理器,支持WiFi双频双通道连接。

爱奇艺 奇遇2 Pro VR一体机,无需任何线材,开机即可使用。4K屏幕,分辨率3840x2160,RGB色彩绚烂真实;杜比&DTS双解码,体验身临其境的360 环绕音。搭载高通骁龙835处理器,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搭配6DOF体感手柄精准定位,提供沉浸式的 游戏 体验。

创维S802VR一体机,同样内置了4K显示屏,支持全景声音响环绕音效。搭载了高通骁龙821处理器,支持直接连接电脑,或者使用wifi、NAS等局域网播放。

大朋DPVR P1 Pro VR一体机采用超轻4K低蓝光屏幕,搭载了高通骁龙XR1移动平台,性能强悍,开机快、无延迟。支持本地播放或者投屏使用,拥有海量的IMAX片源。

HTC VIVE Focus Plus VR一体机采用人体工学设计,提升佩戴舒适度。内部为3K AMOLED屏幕,75Hz刷新率。搭载高通骁龙835处理器,提供强劲的性能表现。

Inmo影目是酷派AR业务之后创建的新品牌,Inmo Xview AR,在外观设计上采用航空镁铝合金材质镜框,非常的轻薄。配置上搭载了高通骁龙0可穿戴设备平台, 支持4G通讯。

NOLO VR NOLO Sonic VR一体机,搭载骁龙845移动平台。

Nreal Light AR是Nreal与阿里钉钉合作的产品,主打沉浸式远程会议体验。在外观上已经非常的小巧轻便,配置上搭载了高通骁龙845处理器。

OPPO AR Glass 2021 AR搭载了高通骁龙865 5G处理器,通过连接手机端使用,采用Birdbath光学技术,能够提供类似于3米外观看90寸巨幕的观影体验。支持语音交互、手势控以及空间定位等功能。

Pico neo 3 游戏 VR一体机无需任何线缆即可使用,搭载了高通骁龙XR2处理器,拥有6倍屏幕分辨率驱动能力,11倍AI处理性能,支持Wi-Fi6;自研光学体系,能够更好的定位与跟踪。内置了上千小时的 游戏 内容,提供淋漓尽致的 游戏 体验。

瑞欧维尔 HMT-1头戴计算机搭载了高通骁龙4100移动平台,专为工业环境的施工人员设计,通过全语音控制,解放双手。配备1600W像素摄像头,捕捉高分辨率图像和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实现远程指导。并通过智能搜索可随时随地查看技术文档。

影创 JIMO MR混合现实,搭载高通骁龙845移动平台和自主研发的Blue Cat作系统,视场角高55 ,配备了三颗摄像头,支持6DoF,支持全息3D界面。拥有全新的UI交互,可实现多窗口同时存在,并且窗口随视觉移动。

影创 鸿鹄MR搭载高通骁龙XR2移动平台,支持全自由度的手势控。支持手头6DoF功能,无需任何外部传感器即可实现对头部和双手运动的。并且基于自研的SLAM空间定位算法,可满足世界范围MR空间中人与虚拟场景、人与人、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

以上就是此次2021高通技术与合作峰会上展示的搭载了高通平台的智能产品了,产品涵盖了VR、AR、MR等各种领域,功能方面既有用于休闲 娱乐 的,也有主打视频会议的,还有为工业场景下一线人员提供帮助的。

目前这些产品多数已经上市销售,可以在各大渠道购买。随着智能的不断发展,非常期待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 游戏 、影音、教育等内容在智能上的应用,使这类产品能够带给我们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宁德市莅临幻眼科技考察指导 力促AR产业发展

幻眼君再次对宁德市经信委及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文简称东侨开发区)亲临我司表示热烈欢迎!

【欢迎光临】

8月11日下午,宁德市经信委副主任缪明华、调研员张辉、科长郭喜,东侨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调研员周敏、副调研员/财政局陈颖、经发局王贻祥、招商局许光汀一行亲临幻眼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考察指导,幻眼科技联合创始人刘鸿惠、郭少彦及CTO许伟彬进行了热情接待。

幻眼科技联合创始人接待宁德市↓

【一行体验幻眼一体机】

市一行首先体验了幻眼一体机,幻眼一体机是一款承载了增强现实内容的主动体验型播放设备,也集成了自助终端的大部分功能。此次用于展示的是幻眼科技为七匹狼旗下服装品牌狼图腾定制的一体机,身着狼图腾系列服装站在一体机前即可观看狼头动画,市在体验过后表示十分新颖,并对幻眼科技AR一体机设备表示极高的肯定!

幻眼科技联合创始人郭少彦演示AR一体机↓

【一行体验体感一体机】

体验完幻眼一体机后,市来到体感一体机前进行互动,此次用于体验的体感一体机由幻眼科技提供的系统功能及AR技术支持,既可以实现广告营销,也可以实现游戏互动。市借助AR体感技术提前进行了一次中秋博饼,全新的互动模式让一行人惊喜连连,并对该设备在商业的发展寄予了相当大的期待!

幻眼科技联合创始人郭少彦演示体感一体机↓

体感一体机↓

随后,一行分别试戴了AR、VR智能设备,其中包括HoloLens智能、AR工业、HTC VIVE等,并就AR/VR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同时也发表了自己对于AR/VR未来发展的看法。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调研员周敏体验HTC VIVE↓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调研员周敏体验HoloLens↓

参观体验完毕之后,市一行与幻眼科技刘鸿惠进行了讨论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就幻眼科技生产实验基地落地宁德进行了热切讨论,刘鸿惠介绍道:幻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增强现实企业,也是以B2B2C模式为主的AR公司,拥有增强现实、实时贴图、实景导航、人脸识别等多项高新技术,致力于为机关及传统行业提供全新的增强现实营销解决方案。

对于此次与宁德市的合作,刘鸿惠表示:试验基地以幻眼信息科技的现有技术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导向,致力于科技产品、设备的研发,未来几年内将不断完善增强现实软件,并实现硬件设备的研发生产。

厦门幻眼信息科技内景↓

从创立至今,幻眼科技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质AR内容及更完美的营销模式,目前已经与七匹狼、特步、建发房产、柒牌、功夫动漫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除了在内容和营销模式上深耕,幻眼科技也在探究更丰富的展示平台及载体,未来,幻眼AR产品将会被应用在更多领域,更多的智能设备会采用幻眼AR技术!

→→→ 幻眼EYESAR提供的增强现实营销解决方案,运用互联网科技拉近企业与用户的距离,想要了解更多,请在微信/微博搜索: 幻眼 。关注幻眼,更多“睛”彩等着你!

VR一体机什么品牌好

对于国内玩家来说,似乎高端VR只有两个选择:HTC Vive和PSVR(至于oculus就不用说了,估计国内很少人会买,因为玩游戏实在很麻烦)

所以就目前看来,市场上的VR一体机就属HTC vive的比较好了,而且vive现在出了新的设备vive升级套件,Vive升级套件释放更多自由给VR用户,从此不再受与电脑连接线所拘束,同时也维持了VR装置Vive和Vive Pro专业版对性能要求。只需几分钟即可安装,只要在电脑安装一个PCI-e卡及一个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与安装了Vive套件的VR头显进行通讯,其通讯范围为6米,透过传感器的视野为150度,使用In的WiGig规格在无干扰的60Ghz频段运行,并与DisplayLink的XR编相结合,提供展现出低延迟和高持久的电池效能。

OCULUS:QUEST2

爱奋艺:奇遇3

pico:NEO 2,NE03【摘要】

在VR领域内比较好的一体机主要有Quest 2、玩出梦想YVR DK1、Pico Neo 3和奇遇3这四个型号。

毫无疑问quest 2是目前全球表现的VR一体机,但quest 2需要科学上网,步骤繁琐,串流也很复杂,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门槛相对较高。

除了Q2,其余三款都是国内的VR一体机。现在国内的VR进步很快,除了基础的硬件配置和游戏体验过关,相比Q2上手门槛也更低,对新手更友好,而且售后服务更完善。

先来介绍玩出梦想YVR DK1。虽然刚发布没多久,但从各方面表现来看,YVR DK1称得上是行业内的一匹黑马。

具体参数如下图:

YVR DK1搭载高通骁龙XR2芯片,采用自研头手6DoF系统,范围:266199° 6轴传感器,可实现毫米级的精准定位。就算举着手柄剧烈摇晃,也不会出现丢失定位的情况,用它挑战硬核游戏也不用担心画面延迟的问题。

屏幕配备了两块夏普2.89寸Fast-LCD显示屏,单眼分辨率为21602160,刷新率为90Hz,视场角为100°,PPD为22.5。4K超清屏,画质清晰细腻,满足你的观影需求。

整机重量为595g,长时间佩戴下来也不会出现压迫头脸的感觉。配置脑后可调节松紧的旋钮,佩戴起来更加方便舒适。电池容量4200毫安,完整看完一部2小时的电影不在话下。

手柄小巧精致,对手掌较小的女性用户更友好。充电手柄的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更加经济环保,后期使用成本更低,而且在游戏和观影的连贯性上也更胜一筹,再也不用担心玩游戏时手柄突然没电咯。但这款VR不支持瞳距调节,算是一个小瑕疵。

拥有行业“顶配”硬件的YVR DK1,自研的生态内容还有待提升,目前《危机枪战2》和《战机世界》这两款VR射击游戏,不过YVR支持一键串流Steam,串流方法也很简单,可畅享Steam海量的游戏。

接下来是Pico Neo 3。

具体参数如下

Pico Neo3搭载XR2处理器,拥有准4K分辨率,98°FOV,整体画面蛮清晰,不过有细微的纱窗效应。自研6DOF定位算法,空间定位更准确,延迟比较低。而且支持瞳距三段调节,54—73mm适配范围,同时兼容佩戴,对近视用户很友好。

相比行业顶配的YVR DK1,Pico Neo3的硬件配置稍有逊色。Pico胜在生态内容更丰富,游戏选择范围更广,游戏经常打折。另外,Pico也支持串流Steam VR。

一个的是爱奇艺推出的奇遇3。

参数放在下面

奇遇3同样是搭载高通骁龙XR2芯片,8G运行内存,128G存储空间。单眼分辨率21602160,支持无极调节瞳距。外观上,头显做工比较精致,熊猫眼的造型提升了颜值;

奇遇的优势是分辨率高,观影效果不错;同时免费自带38款游戏(仅限首任机主),只是画面相比前面两款延迟比较明显,影响游戏体验。

如果是想玩游戏,可以选择YVR DK1和Pico Neo3,;如果是主要用来看电影,可以选择奇遇3。

这要看你打算干什么,目的不同,产业也不相同。

目前已有一些 VR 头盔文是按照价位来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增强现实产业联盟简称AR联盟或ARA设大家都不钱,并根据大家的需求和目的来 VR 头盔,希望大家能也希望对正准备掏钱买 VR 的朋友们有些帮助。

一、原理篇

尽管我想简单粗暴地直接,但每当有朋友跟我说,“我知道你们说的 VR 啊,就是暴风魔镜啊!”,我的心就好痛。在我接下来要谈的内容中,暴风魔镜恐怕是离 VR 标准最远的一种设备类型,这不是说我否认暴风魔镜在 VR 领域的重要地位,对啊,国内 VR 的伟大销量都是靠暴风魔镜撑起来的啊(微笑脸)。也多谢暴风魔镜让更多人认识到了 VR ,同时也让这些人对 VR 这个领域失去了期待。事实上,VR 并不仅仅只有类似暴风魔镜这样的盒子,粗略地划分来其实有以下几种:

而我们更多人所熟知的暴风魔镜其实只是移动头盔中的纯光学设备,遵循 Cardboard SDK 并且一脉相承,不过是改变了材质、镜片,充其量进行了反畸变、反色散算法,这类设备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光学结构造成虚拟距离,拉远并放大手机屏幕上的内容,智能手机作为数据传输设备同时负责利用自带陀螺仪捕捉人头部移动。因此评测此类头盔主要需要评价镜片呈像效果以及移动端(手机)的适配程度。

尽管价廉,移动端头盔的物实在称不上美,我也很少我的朋友去购买纯光学设备头盔,之前我也写过一篇几乎全是光学设备的头盔评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这种类型的头盔如何编造出那么花哨的文案的,要知道他们的产品跟 Cardboard 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什么 “超舒适,可佩戴两个小时”,讲真目前这个状况真不会有人戴头盔戴两个小时,什么 “海量 VR 游戏内容”,大部分也是其他游戏厂商开发的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 “应用商场”。纯光学设备尤其喜爱强调视场角,指的是人在头盔中能看到的角度大小,视场角对于任何头盔都很重要,理论上视场角越大,沉浸感越强,而人本身的市场角通常只有 90°左右,因此市面上的大部分设备都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但同时这个数据也不必过分参考,对于依赖手机的纯光学设备,手机的尺寸反而可能会决定你能看到的范围。

而更好的头盔应该是拥有外置硬件设备的,事实上在上面这个分类中,除了 cardboard 系,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硬件设备在其中。所谓硬件设备,包括屏幕、IMU、交互触板、散热装置等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IMU。简单来说,IMU(惯性测量传感器)地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头部定位以及交互,减轻使用者的眩晕感。VR 纸盒容易让人头部眩晕不在于镜片不够好,而在于它纯粹依靠手机内置的 IMU(陀螺仪传感器等),想想我们平时用手机地图导航经常找不到北的状态就知道手机的陀螺仪效果一般。因此,同样是链接手机的 Gear VR,和普通的手机盒子,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这些设备(尤其是非连接手机的),常常会强调刷新率,研究表明,头动和视野的延迟不能超过 20ms,否则会有很明显的拖影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虚拟现实在头部转动的时候会倍感头晕,足够的屏幕刷新率是降低延迟的一个必要条件,通常来说刷新率越高体验感越好。索尼号称自己的刷新率可以达到 120Hz,是目前数据显示的,理论上也就应该效果,然而体验到 PSVR 的真容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因此 120Hz 的质感到底有多好,我们还是无从得知。而目前大家公认体验的 HTC Vive 的刷新率为 50Hz。

不过,仅仅拥有外置硬件设备可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VR 头盔,在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的 VR 设备中,大部分只能头部的旋转,而对于身体的移动毫无反应,这也就导致了我们视觉和身体知觉的错位,真的 VR 设备应该能对周围环境进行定位重构并允许身体的自由活动。在这方面,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CV1 都做出了努力,虽然定位的方式不同,而且各有各的麻烦,但这就像早期的大哥大,总需要有笨重的先行者来尝鲜。

二、我想玩游戏!

早期对 VR 产生浓厚兴趣的消费者很多是重度游戏爱好者。诚然,如果 VR 能达到想象中那样优异的沉浸感,VR 游戏的迷人之处不言而喻。遗憾的是,现在谈 VR 游戏还是为时尚早,一方面是因为 VR 设备还没有舒适到可以让人连续玩两三个小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VR 游戏内容还太少。

不过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游戏迷,只想玩现有的这些 VR 游戏,不怕头盔重不怕其他配置麻烦资金充足而且一下都不想等了,想必你也早就查到要买什么 VR 设备了。当然这是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去订 Oculus Rift CV1 和 HTC VIVE 了。

Oculus Rift CV1 目前我还没有到手,但是它之前的开发者版本 DK2 我是玩过的,画面漂亮,运转流畅,是目前的 VR 体验。噢,忘记了人见人爱的 HTC Vive pre,号称拥有目前世界上的视觉体验。尽管价格贵到心痛,但仍不失良心,毕竟能让你畅游二次元时空的是无价的。不过我想即使是壕,在面对 Oculus CV1 和 HTC Vive,也会觉得这是一道单选题(友商想必一样至少一台吧)。

想想看,如此豪华的 VR 套装价格和一台价格不多,是不是应该买买买?当然不要忘了,我们的笔记本基本上都是撑不起来 VR 的运转的,而很多人的 PC 配置也是运转不起来 VR 的,那么玩 VR 需要怎样的 PC 呢?如下:

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如果要重新购买一台这样的电脑,Oculus 提供了一个 PC 套装(包括一套 Oculus Rift CV1 和一套 PC)供用户选购,定价 1499 美元,减去 CV1 定价的 599 美元,那么这套 PC 价值为 999 美元(约合 6600 元),而我们自己为了 HTC Vive 配了一套 PC 则总共花销了 9000 元左右。无论怎么说,这都不是一笔很小的花销。另外,这两个设备各有各的麻烦,在国内购买 Oculus Rift 要走海淘,而 HTC Vive 的安装流程(还得找个斜对角为 5 米内的空房间)也是令人很崩溃。所以一定要有强大的念力支撑+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让一个普通消费者愿意去买一台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CV1。

如果你愿意等,我当然会索尼的 PSVR,然而失约 CES 又在 WMB 上缄口的索尼已经将原本 Q1 发售的 PSVR 推到了 Q3,不出意外今年可能都见不到了。但按照之前索尼宣传的数据(主要是超高的刷新率)加上索尼 PlayStation 庞大的游戏资源,PSVR 理应该是一款游戏迷们最钟爱的 VR 设备。而且考虑到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都需要高配置的电脑来搭配,仅需一台 2000 元左右的 ps4 作支撑的 PSVR 相比而言更加划算。

PSVR

也许会有朋友问其他 VR 能不能玩游戏呢?能。只是游戏内容非常局限,效果还不及在 PC 上玩,恐怕也没办法满足资深玩家。

三、我只是想看电影!

我完全理解为什么人想利用头盔来看电影,记得有一次拿 Gear VR 看一段宫崎骏动画的短片,其实是 2D 的,虚拟现实中,我身处月球,画面投射在星空中的荧幕上,那一瞬间的感动无以附加,如果人能独拥一个宇宙看一场电影,谁要在电影院听陌生人叽叽喳喳。

如果只是想看电影,其实选择陡然多了很多,有钱可以买柔宇科技的 Royole-X(3999 元),画面清晰,佩戴舒适,当然这并不是一款 VR 设备,但很多号称自己是 VR 设备的设备也不是啊!况且看电影这种事情只要头盔能做到 3D 显示就好了。

Royole-X

但是如果你还是想买一个所谓的 VR 盒子,那么我首先会大朋。大朋的应用 3D 播播实在是惊艳到我了(这个我已经念了无数遍了),虽然我不确定版权有没有问题,但是电影资源真的很多,而且效果但很棒,缓冲无压力,就算你选择了其他的盒子,你仍然可以考虑用 3D 播播来看电影,这款应用应该是目前可见的对用户最友好的 3D 电影播放应用了。另外大朋的头盔我觉得舒适度也还算可以,目前有一款在淘宝上众筹,99 元,我觉得买一买尝个鲜也不会有多大问题(当然也不要听信广告谗言,抱那么大的指望)。

大朋看看

四、我想送男朋友 / 女朋友 / 爸爸妈妈!

这是一个很无解的需求,说实话我自己除了愿意拿 cardboard 给亲朋好友做演示(如果亲友鼓掌我就继续安利,如果他们说这什么,我就无奈摊手状,“没办法啊这就淘宝十块钱的东西!”)当然,送 Cardboard 可能是用来友尽的,当我们想利用虚拟现实的概念送一场真切的美梦给自己的亲友,三星和 Oculus 联合推出的 Gear VR 会是的选择。

Gear VR

Gear VR 是一款自带 IMU,触摸板的移动端头盔,但是只能适配特定型号的三星手机。如果你的亲友恰好用的还是三星 S6 系列或者 Note5 系列,就更不用犹豫了,买买买,只要 99 美元,给你们超梦幻体验。如果你还想顺便送他们一台手机,那就买新出的 S7 吧,再配一台最新的 Gear VR。Gear VR 的舒适程度完全可以接受,而且插上即用(才怪,还要下 Oculus Store 才能用),十分用户友好。Gear VR 基于 Oculus 的平台,应用越来越丰富,尤其是 Milk VR,里面的 VR 视频内容要看完就得花上好几天,而利用触摸板,可以进行简单的交互,这也使 Gear VR 中一些 VR 游戏内容非常有趣。Gear VR 本身无需充电,依靠手机供电,使用起来基本上是无脑的。最重要的是,由于内置 IMU,Gear VR 带来的眩晕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目前使用最轻松、开发最成熟也是最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的一款设备。

Gear VR 最打动我的是,里面有许许多多二次元内容的周边,光是看钢铁侠、饥饿游戏、小王子的玫瑰花这些我钟爱的 ip VR 化就让我激动不已,那种激动之前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安利 Gear VR 的作品是 “Introduction to VR”,从无垠宇宙开始,穿越时光海洋,走过梦幻边界,配上煽情台词,此时正是收人为 VR 的时机!

不过这款设备的 bug 在于目前还没有国行,在国内使用必须。

这里我也要提及一下在今年WMC 推出的 LG VR,这款设备的特定是异常轻盈,因为是通过线直接将手机和头盔相连。虽然我还没有拿到手,无法给出准确的评测,不过根据国外的评测,这款产品漏洞不少,漏光 + 延迟,因此不建议做尝试。

LG VR

另外国内也有一些仿 Gear VR 逻辑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优势就是不局限于特定手机。其中 pico 的评测可查看公众历史,另外我还听说有一款产品居然可以兼容 oculus store……希望有尝试过的朋友可以有所反馈。但AR联盟还是要指出,这类产品在兼容性上做得还是略逊一筹,体验感远远比不上 Gear VR。

VR一体机有些品牌

VR一体机现在越来越多,不懂行的想要挑款好的产品很难,目前来说大朋、UGP这两款值得入手,大朋售价2999、UGP售价899。

VR一体机什么品牌好?

早期对 VR 产生浓厚兴趣的消费者很多是重度游戏爱好者。诚然,如果 VR 能达到想象中那样优异的沉浸感,VR 游戏的迷人之处不言而喻。遗憾的是,现在谈 VR 游戏还是为时尚早,一方面是因为 VR 设备还没有舒适到可以让人连续玩两三个小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VR 游戏内容还太少。

不过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游戏迷,只想玩现有的这些 VR 游戏,不怕头盔重不怕其他配置麻烦资金充足而且一下都不想等了,想必你也早就查到要买什么 VR 设备了。当然这是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去订 Oculus Rift CV1 和 HTC VIVE 了。

这个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小宅X6,对比目前的VR一体机,能够调节600度以内的近视。就是600度以内近视用户可以无需就能玩。

还自带耳机,在私密性上要好过类似于小米,大朋他们的外放式喇叭

要说品牌的话, Oculus、HTC都很不错。 Oculus的性价比更加高一些。HTC在PC VR上,属于大哥大的级别。

价格区别:vr比较便宜,一般的就是小几十块,大品牌的也就100多 。而vr一体机山寨便宜的要大几百,普通品牌入门型号要1000块起步,更贵的套件上万块。

效果不同:vr一体机分辨率目前起步是1080p主流是2k 高端货4k 。vr只是将手机显示投影。vr一体机不需要外联手机或者电脑,可随时观看VR影视、玩VR游戏及体验360度全景视频,可以享受的移动VR体验。vr最多实现3d效果,全方位的虚拟场景未能达到

成像原理不同:VR是单独的镜片,不附带任何集成系统的主机及配件。VR一体机是指在VR内添加了屏幕,集成了系统的主机及配件,自带安卓系统,不用再放手机进去,

重量不同:VR一体机由于高度集成其机身重量固定,vr正体重量受具体使用手机影响。一般来说 VR一体机的要轻很多。用了用开欧客的一体机感觉还可以

什么牌子的vr一体机好?准备买vr的朋友不妨先进来了解一下吧

射箭人科技

arpara AIO一体机什么时候发布

近日,arpara微博宣布arpara AIO VR一体机即将在国内开售。据悉,arpara于12月14日登陆全球众筹平台Kickstarter,并推出了全球5K双Micro OLED VR一体机arpara AIO。

据了解,arpara海外版VR产品一经开售,就以上线24小时破目标800%的优异成绩荣登热门科技类产品榜首,目前已经收获超过80万美元的资金与近1500位支持者,项目仍在进行中。

arpara AIO VR一体机搭载晓龙XR2芯片,同时采用双1.03英寸Micro-OLED屏幕,支持5120x2560分辨率,像素密度为3514PPI,具有100万:1的对比度与sRGB 127%的色域范围。

在GPU渲染性能上,arpara AIO可实现目前水准的像素填充率与纹理速率进行图形渲染,结合6500mAh电池,可游玩大型VR游戏2小时,观影3.5小时。此外,arpara AIO还通过自带摄像头与位置算法实现6DoF头手定位,在前后位移时也能捕捉所在位置,实现VR游戏的精准畅玩。

值得一提的是,与arpara AIO VR一体机一起推出的还有其虚拟社交平台arparaland,据了解首批购买一体机的用户可以优先体验到arparaland中的虚拟多人会议功能,用户不但能以自己的虚拟形象出席会议,还可以实现多人动作和语音的交互,同时满足会议室播放PPT等图文文档和手绘白板的功能,在打破空间隔阂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会议的沟通效率。同时,arpara旗下VR设备还将接入HTCVive麾下的Viveport平台,共享Viveport平台的海量VR游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