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天净沙·秋思——诗歌意象的探究【教学反思】天净沙·秋思——诗歌意象的探究


【教学反思】天净沙·秋思——诗歌意象的探究


1、意象是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2、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3、作者由外界的事物触发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彩。

4、因此,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和教学诗歌的要核,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意象分析是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5、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诗歌名句中意象的感悟,使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

6、我认为要让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美,要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因此我以感受意象为引入,特别引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这是有一个思维的递变过程的,再在这个感受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学生很快就把握了意象的基本概念。

7、在这点上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一个截面的剖析。

8、进行意象分析只能举一反三,所以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诗歌意象来进行分析,月的意象和柳的意象主要是思考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意蕴,怎样成为诗歌意象的'。

9、学生在这两组的意象分析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是出乎我们预料的,这是教学的生成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学生形成了意象分析的方法。

10、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得出,意象分析必须注意意象的特点品质和诗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

11、在分析意象组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的状态被学生还原了。

12、如在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幅苍凉悲壮的秋行图。

14、原来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断肠人,所以层形成的动静相迭的事态描绘的其实是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波流离、潦倒无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下的情感轨迹。

15、学生亦能从这样画面的还原和情感的体验,将诗歌意象通过鉴赏升华为一个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审美升华。

16、诗歌鉴赏的教学,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

17、在过去的诗歌教学中,由于应试专家和老师们精心炮制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学生并没有进行真正的鉴赏活动,而是追求技巧的运用和的要点的完整性,跳过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