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代表作(舒婷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舒婷致橡树写作背景
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舒婷致橡树写作背景如下:
舒婷的代表作(舒婷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舒婷的代表作(舒婷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舒婷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让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诚挚、坚贞的爱情观。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发出新时代女性的宣言。
“橡树”象征着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女性人格,摆脱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与舒婷所歌咏的女性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
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实际上,橡树是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拓展:诗人。
舒婷爱情三部曲是哪三部作品?
舒婷,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舒婷被诗歌评论界称作“女性文学只报春的燕子”。分别是: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也不止象险峰,四散而去
谁还站在船尾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我想了解一下舒婷平生,还有致橡树的写作背景。O(∩_∩)O谢谢了。
由于感情打到了最合适不怕天涯海角,的依附体,所以该诗的每一句都可以说是一语双关。这又是该诗最明显的艺术特点之一。致橡树》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它是诗人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30年前的,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清除。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欲望”,“爱情”这一“资产阶级的感情”更是与革命者的身份格格不入。但是即使是在令人窒息的年月,诗人也毫不畏惧地把她的触角伸向人性的各个领域,对人的思想和感情作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
舒婷,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记得一首叫《致橡树》的诗,希望各位资深能将其内容及作者信息透露一下,感激不尽…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双桅船》是1982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作者是舒婷。主要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曾获作家协会届诗集奖。创作于1977年3月,是后最早的爱情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龙海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捕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出自作家舒婷的那篇代表作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出自作家舒婷的《致橡舒婷树》。《致橡树》是“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曾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年前,评说纷纭。《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真能变成石头吗
舒婷的《双桅船》
双桅船
原文内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使我们再分东西。
岂在朝朝夕夕。
我在你的视线里。
扩展资料
作者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等。诗歌《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诗集奖、1993年获得庄重文文学奖。
赏析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
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
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情绪与时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不容我再迟疑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舒婷,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一首美好的诗往往是情景交融的。舒婷的《双桅船》尤其如此。似乎舒婷也很喜欢这首小诗,她出版的本诗集便以《双桅船》而命名。
多么真诚而细腻的感情。时而挥泪分别,时而握手相逢。互相牵挂,互相惦记,忘怀。全诗从每一句来看,都给人以水晶感,清澈明亮。但从整体来读,又使人捉摸不定,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余地。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赞同101| 评论(7)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color][/size][/font][/align]
一首美好的诗往往是情景交融的。舒婷的《双桅船》尤其如此。似乎舒婷也很喜欢这首小诗,她出版的本诗集便以《双桅船》而命名。
多么真诚而细腻的感情。时而挥泪分别,时而握手相逢。互相牵挂,互相惦记,忘怀。全诗从每一句来看,都给人以水晶感,清澈明亮。但从整体来读,又使人捉摸不定,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余地。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作者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急急急!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舒婷,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在一片丁当响的月光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低的不是)”。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情绪与时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吟唱祖亲。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舒婷,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亲的歌。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舒婷的致橡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境?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舒婷也不止像泉源,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表达了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具体解释:
诗的前半部落脚点落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诗上,诗人借“木棉”向“橡树”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两者是的,又是并立的岸呵,心爱的岸。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面貌表现对旧观念,旧道德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后半段中,这种“伟大的爱情”植根于平等: “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很明显,这是一种平等的爱情观。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舒婷的资料和作品
结合作品,分析舒婷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作家舒婷
人物生平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成就荣誉
舒婷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写作特点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代表作品
《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很是惭愧,父亲》等。
人物评价
通过古典与现代,融会素直与曲婉,深入时代与人生的潜流,找寻个我生命经验和群体情愫的契合而直启心理潮汐之触点:现实感伤,情志追怀,理想诉求,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和被这歌吟洗亮了的诗性人生——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的完美融合,常态写作与个在探求的经典体现。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舒婷有哪些著作
是相思不是简单之物,诗人表现也从多角度多侧面出发,用形象帮助思维说话。四个意象虽无逻辑关联,但每一意象的本质都能让人联想起意味相似的相思。此时,诗作的思维是跳跃的、抽象的,找不到明显的逻辑痕迹,但给人情感感受空间是立体的,回味是深远的。一场风暴,另一盏灯,《致橡树》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