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为何有两个魏国?两国的实力相比较如何?

东周分两段

魏,这是古代历史中多次使用的国名。 例如,魏国(220年12月至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的力之一,后来的历史学家经常将其称为曹魏。 由于北魏后期被称为“后魏”,曹魏也被称为“前魏”。 或“先魏”,这是三国中最强大的。 曹命名为魏公时,他在东汉魏郡所在地邺。 因此,汉高祖先给他起了“魏公”和“魏王”的称号,儿子曹丕也因此正式将命名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汉高帝投降,正式取代汉朝,建立了曹魏,并建立了洛阳的都城。

从东周时期开始的大小宗族兼并是什么_东周西周并立从东周时期开始的大小宗族兼并是什么_东周西周并立


从东周时期开始的大小宗族兼并是什么_东周西周并立


从东周时期开始的大小宗族兼并是什么_东周西周并立


而由于周朝是分封制的,东周由于周天子的统治力不足,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根本不鸟周天子。

个魏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61年)是西周初年周成王的附庸国。西周初年,在山西省芮城县以北,被授予此称号。国王是魏氏家族,姓姬。西周时,魏国原属今山西省芮城县、陕西省大理县“魏”的意思是“大”,《史记》记载:“魏,大名也。”东周时期,随着周平王东迁,特别是周地位受到冲击,各诸侯国纷纷开始加速了吞并周边小国的步伐。

例如,众所周知,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兼并周边小国,成为战国七国中的附庸国。至于魏国,它是在东周时被晋国摧毁的。

第二个魏国(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5年)是周朝的一个诸侯王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它的祖先是周朝文王之子毕公高。可见,东周魏国不仅与晋国有关,而且与姬姓诸侯国也有联系。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开始分治晋朝。公元前403年,魏、赵、韩被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至今仍在这个名字里。这意味着,三晋分治的完成,促使魏、赵、韩成为东周新的诸侯国,与秦国、齐国、楚国、燕国并称为战国七国。三国分晋后,魏文侯因其在四次大战中的地位、风雨飘摇的环境和雄心勃勃的雄心壮志,成为战国时期位实行改革、争强好胜的君主。

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背过《朝代歌》,大陆流行的人教版,其中有一段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西周与东周,西汉与东汉,西晋与东晋等等,都是后世对一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划分。但是,春秋与战国,却并非朝代名称,而是同属于周王室东迁洛邑之后至秦王朝一并天下之前的那段时期。

既然,春秋与战国并非朝代名称,那为何要将东周那段时期分为春秋与战国呢?后世之所以会将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主要原因是,这段时期比较长,约有550年之久(前770年--前221年),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与不同。

春秋的得名,源於孔子著《春秋》一书,《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计242年的历史。而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源於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战国策》西凉 400~420为国别体史书,其记录的年代大吴 902~937致上接《春秋》,下至秦朝一统。

故而,《资治通鉴》的记录年代,只能从《春秋》之后的年代开始。但是,《资治通鉴》又没有紧接着《春秋》之后的年代(前481年)开始,而是从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记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司马光等人把“三家分晋”这一,当成一个时代的分水岭。而后世也基本上都认同,“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春秋迈入战国的重要标志。

按过去主义的理论,将夏商周称之为奴隶,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期,称之为封建。但实际上这种划分,并不适用於,且本人也曾说过,他是根据西方的历史形态进行划分的,而对东方的历史形态欠缺研究。

对比东西方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觉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其实与西方中世纪那段时期更为相似。且“封建”一词,源於《诗经·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的本义,就是指封邦建国。

而春秋时期,虽说周王室已然式微,但在结构体系上并没有本质变化,仍是那种封建体系。如晋国有六卿之臣,楚有若敖氏、蒍氏、屈氏等,鲁有三桓、臧氏、展氏等,齐有高、国、崔、庆、鲍、田等等。各诸侯的国政,都由各国的世族卿大夫分掌,而很多诸侯国君都如同傀儡。

故而,君权才得以渐渐加强,而世族卿大夫的实力却渐渐削弱。这也是为何鲁国三桓,在春秋时期权势熏天,而到战国时期,却渐渐没有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不但大国在集权,小国也同样在集权。可以说,至战国中后期,封建制在各诸侯国都已基本解体,这也是战国时期的规模突然变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再至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在天下范围内确立了集权帝制的形式。简单地说,春秋时期,仍为封建制度。而到了战国时期,已悄然成为了君主集权制。正是这内在的变化,而导致了的更加动荡,从而凸显出了时代的变化。

主要原因是这段时期比较长,约有550年之久,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与不同。因此将它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进行研究分析。

春秋时期,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战国时期,是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

关于为什么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的问题,是史学界根据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中的不同阶段划分的。

一,春秋是奴隶走向崩溃的阶段

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始至公元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周王室逐渐衰弱,各诸侯为扩大实力,开始兼并,图霸、称霸。因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记载的起止年代与这段时间大体相当,所以史学家便把“春秋”作为这一时期的名称。

二,战国是封建确立时期。

自公元前475年三国(韩、赵、魏)分晋始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是封建制确立。性质不再是称霸而是统一,确立私有制。因其间255年就发生230起,汉、刘向的《战国策》记录了七国发生的。史学界便把“战国”作为这段时间的名称。

东周时期,周天子分封或承认了多少?

而另一部史籍鸿篇《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其记录的年代是从周威列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王室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即三家分晋),而到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北宋建立的前一年)。《资治通鉴》记录到959年,很好理解,是为了不述及当代(宋代)。那为何又从前403年开始记录呢?因为在司马光这些儒生看来,孔圣人已经著了《春秋》,而后世孺子是不能比拟“圣人”的。故而,孔圣人写过的那段时期历史,后世儒生是不能轻易动笔的。

齐、晋、秦、楚、陈、吴、越、宋、鲁、卫、郑、钜、邾、杞、杨、蔡、剡、任、藤、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南汉 907~971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魏、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九十六国。

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计一百零三国。

东周时期的诸侯是仍是由西周初分封而来,根据西周的分封制度,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包括了周天子的兄弟以及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都被分封到领地去了,这些得到封地功勋贵族王室成员也就成了当地的诸侯王,而诸侯王在他自己的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所以东周时期,周天子兄弟仍然是被分封出去。不管东周天子权利是否衰落,分封制度仍是周朝不变的国策。

“ 周朝的士立了功有可能提拔为卿大夫吗?”

可以,但是前提是,所提拔的“士”,是由士的直接上级,而非周天子。

比如:“周穆王任命姬冏当太仆正,吩咐他说:物色你的部属,要特别谨慎。这是让各单位自行选”

周朝的选拔官员和人才的制度与以后的汉朝相似,都是由部门的上级直接选择部下,君主只要遴选各部门的主管者就行。

东周时承认的新有四个:“三家分晋”承认了赵、魏、韩三国,“田氏代齐”则承认了新的齐国。

东周前期又称为什么时代?

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从表面上看是传统的那套规则体系越来越崩解,而使越来越无序、激烈、频繁。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於形态体系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周王朝建立的时候,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天子将部分土地封赐给宗室勋臣,以建立邦国,而称诸侯。诸侯再将自己的部分领地封赐给各卿大夫以作采邑,而称为家。诸侯的疆域(国)与各卿大夫的采邑(家),就共同构成了“”一词。

被称为“春秋”。

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据说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在前(因都城在西边镐京,即现在的西安,史称西周),东周在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西安迁到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时期,春秋在前战国在后!春秋和战国时期都属于东周,但是此时周天子名存实亡!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历史上的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东周和春秋战国是什么关系。

:中华

东周基本上可以看成春秋和战国的合称

后汉 947~950

东周是西周灭亡以后迁都成立的……因为都城洛阳不原来的镐京要靠东,所以称为东周。就和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是一个道理,都是一家人当(那个时候叫天子),但是中间经历了很大的变故,所以迁都了……影响力也比较小了,对诸侯丧失了控制权。在西周的时候,周天子还是比较能控制诸侯的,到了东周,基本上就是群雄争霸了。

东周和什么时期合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晋 265~42西魏 535~5560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东周时期的后半部被称为战国时代,为何前半段要叫春秋?你怎么理解?

虞舜 前2257~前2208

是因为当时因为条件的原因,很多诸侯都出现了不服从管理的情况,变得特别混乱,再根据一年四季,就有了春秋这个称呼,我了解到的就是也是根据孔子的春秋,才有了这个命名。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这是因为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规定,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在当时的时代是只有春秋两个季节的。所以才会叫做春秋时期。

从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开始(公元前1046年),一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这一段大约三百年的历史称之为西周;

而从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到秦国灭亡东周(公元前256年),这一段大约五百年的历史称之为东周。

东周和西周共计加起来传了国君32代37王,存在共计790年。

西周因为都城在镐京(今天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在西边,故称为西周;东周的都城在成周(今洛阳),在东边,故称为东周。

这段时期是周天子统治天下,这个名字来源于孔子的《春秋》,这本书当中记录了当时鲁国的历史。

历史,从原始人到现在,是怎么排的?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枣70万年前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

约5000枣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枣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黄帝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前2357~前2258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西周 前1121~前 771

东周(春秋、战国) 前 770~前 249

秦 前248~前 207

汉 前206~ 220

西 前206~ 8

更始帝 23~ 25

东汉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

三国 220~280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十六国304~439

前赵 304~329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成汉/前蜀 304~347

后赵 319~350

前凉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后秦 384~417

后燕 386~403

南凉 397~414

南燕 398~410

北凉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386~589

北朝 386~581

南朝 420~589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 907~960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前蜀 907~925

吴越 907~978

楚 924~960

闽 909~94元 1206~1367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1279年灭南宋5

南平/荆南 924~960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6年始建年号, 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明 1368~1644公元1644年桂王

清 1616~11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 1644年入关

12~1949

中华 1949~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枣70万年前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

约5000枣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枣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黄帝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唐尧 前2357~前2258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西周 前1121~前 771

东周(春秋、战国) 前 770~前 249

秦 前248~前 207

汉 前206~ 220

西 前206~ 8

更始帝 23~ 25

东汉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

三国 220~280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十六国304~439

前赵 304~329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成汉/前蜀 304~347

后赵 319~350

前凉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后秦 384~417

后燕 386~403

南凉 397~414

南燕 398~410

北凉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386~589

北朝 386~581

南朝 420~589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 907~960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前蜀 907~925

吴越 907~978

楚 924~960

闽 909~945

南平/荆南 924~960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6年始建年号, 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明 1368~1644公元1644年桂王

清 1616~11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 1644年入关

12~1949

中华 1949~

原始:元谋人、人、山顶洞人、三皇五帝

奴隶: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

封建: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1840年鸭片前)

半封建半殖民地:清末(1840年鸭片后)、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

宋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的战国时期,也是封建的开始。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元明清后

皇室至此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

宋元明清后

皇室至此完

在清后

四九年!

古猿-类人猿-猿人-现代人

东周分两段 。是什么意思

元 1206~1367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1279年灭南宋

整句话的意思是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的。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的瓦解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与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与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东周是一个诸侯称霸的时期,薄弱,藩镇割据势力强大,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所以才说两段

东周分春秋与战国

封建的农奴制,经历了东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它们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却发生了变化。各诸侯纷纷实行变革,魏有李悝,齐有邹忌,楚有吴起,韩有申不害,秦有商鞅,赵有肥义,燕有乐毅。虽变革的措施不尽相同,但其变革的核心就是:加强君权、削弱世族卿大夫的权力。故而,在战国时期,虽也有分封采邑制度,但已经不占据主流。而渐渐实行了郡制、县制(县制始於楚,郡制在秦盛行),即由直接管理地方。

先后顺序是:春秋,战国分为东西周,先有西周,后有东周。

附: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与战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 。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粗略的给你讲下,就是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就像历史上的西晋.东晋和北宋南宋一样)

春秋战国只是编年史学家根据孔子所著的《春秋》以及汉代刘向所著《战国策》,而把东周划分成两个时期。春秋战国的不同点就在于,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的没落时期,战国时期这是封建制的形成时期。

西周在前

在东周

东周时开始春秋

春秋后战国

春秋还没开始东周就开始了

战国还没结束东周就结束了

西周,东周与春秋、战国并列,春秋先于战国,战国末期秦灭东周;战国

初中历史古代封建主要分为几个历史时期?特点是什么?

北齐 550~577

封建可分为五个阶新莽9~ 23段:

1、战国、秦、汉(是封建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2、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3、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的繁荣阶段 )。

4、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5、明、清(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古代封建主要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夏商周时期、东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1.夏商周时期:是历史上最早的封建时期,具有君主制度、宗族血统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等基本特征。夏商两朝是建立君主制度、奠定封建基础的时期。2.东周时期:分为东周西周两个阶段。东周时期是封建发展中比较重要的时期,具有分封制度、宗族与城邑发展、礼乐制度和诸侯的形成等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向儒家强调的大公无私、博爱精神转变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城邑化、商业发展、解放农奴、军事改革、思想多样化、地方分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