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怎么养殖,适合在哪里养

3、3、及时防治田鼠、蛙类等天敌,同时保证水质不会被化肥、农以及盐碱性溶液污染。饵料喂养

蚂蟥养殖首先要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如果规模比较小也可以在水坑、荒塘等地方养殖,人工养殖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的蚂蟥,这种蚂蟥比较好饲养一些。人工饲养时可利用各种动物的血液拌上饲料、草粉来进行饲喂,饲养时需要调节水质,因为人工养殖密度高,所以水质必须要保持清新。

唐山水蛭养殖方式是什么 唐山宽体水蛭养殖技术唐山水蛭养殖方式是什么 唐山宽体水蛭养殖技术


唐山水蛭养殖方式是什么 唐山宽体水蛭养殖技术


唐山水蛭养殖方式是什么 唐山宽体水蛭养殖技术


1、选址建池

如果是大规模养殖首先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的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再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休息,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最适宜的品种是金钱蛭,也可饲养茶色蛭。金钱蛭主要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需要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的蚂蟥。

4、管理技术

饲养时需要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如果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必须要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2、洼地养殖

3、稻田养殖

稻田的特点是水位较浅,水温适宜,而且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蚂蝗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稻田养殖时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

养水蛭怎么养要吃什么

3、蚂蟥是动物血液和体液为主的杂食性动物,1、在排灌方便、阳光充足、避风向阳处建造池塘,池塘宽3m,深1-1.2m,长度需要根据场地大小而定。一般水中的浮游生物、昆虫等都是它们主要的摄食饵料,人工养殖时一定要给其投喂一些动物内、配合饲料、螺蛳、植物残渣、蚯蚓、熟蛋黄等饵料。一般野生蚂蟥主要青蛙的血液,人工养殖的日本医蛭和菲牛蛭主要食物为动物鲜血凝块,为保证它们的营养均衡,需在水中培育浮游生物和大片的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

大量放养水1、在饲养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7-8月)时更好保证进水口和排水口畅通无阻,确保水质干净且有一定的溶氧量。生植物: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水蛭怕阳光直射,因此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作为田螺的饲料,又可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供给充足的饲料:每667平方米水面应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

它主要吸血液生活,在湿润的地方养殖就可以

水蛭的养殖方法

水蛭养殖池可建设在房前或者屋后,挖宽为3m、深为1m、长度不限的水池养殖,或者利用池塘、水沟、低产田等地块,挖沟起埂为连沟式的养殖池,沟宽为3m,2、水蛭生命力强、繁殖高、每条种水蛭全年产茧繁殖,幼苗约100条左右,产茧时间能在三年以上,幼苗的成活率可达50%以上,水蛭在正常养殖管理下,一般没有疾病发生,因此不宜使用物,养殖期间,严禁农、化肥和化工原料进入养殖池塘内。埂宽为40cm、高为80cm,保持水深为60cm为宜,两头分别建设排水口与进水口,池底铺设少量石块或者树枝作为水蛭的栖息场所。

1、水蛭主要吃螺类,每亩养殖池可放养25kg左右的田螺、福寿螺作为水蛭的食饵,也可以喂食昆虫、蚯蚓等,每洼地主要有各种各样的杂草,它们是蚂蝗的直接饵料或间接饵料,而且低洼地的水温相对较高,水位较浅,水体交换比较容易,溶氧充足,洼地还有田螺、河蚌等底栖生物,有利于蚂蝗的生长。隔7天左右需喂1次动物血,可将凝固的牛血、羊血、猪血分成小块投喂。

水蛭它是一种特别爱逃跑的生物,尽管非常容易饲养,但是并不是特别好管理,所以在养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就是防止水蛭逃跑,那么在养殖之前就需要在养殖场中铺好防止逃跑的道具,在养殖场中修建防逃墙,并且将将的表面弄得比较粗糙,这样那个起到很好的防逃效果。2、在养殖期间,需要保持水质清澈不被污染,特别是在7-8月份,气温比较高时要经常换水,适宜水温在15-30℃之间,低于10℃或高于30℃,都会影响水蛭的健壮生长,温度比较低时水蛭会停止摄食。

4、每亩水池放养密度,以初春期间投入种苗20kg左右为宜,进入秋季可收获鲜品1000kg以上。

水蛭养殖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比较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的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比较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就可放养蚂蝗。饲养时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

①投饵:以螺狮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可在养殖池内放养螺蜘,

二、 大塘幼苗喂食取食困难,同时受池内杂虫、天敌影响,幼苗成活率大大下降。

②水质:水温宜保持在10℃-4O℃,在污秽水中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一8月气温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

销路问题。销路是引种的前提,特种养殖由于其“特”决定了其销路之“窄”。虽然水蛭紧缺,但市场并非敞开收购,商以自己的销路为前提收购,各级材站也是根据去年医院的用量以销定购,这就致使很多人怀宝不遇,最终。闯

的 水蛭技术 提供 给你的 哦

水蛭原本生活在3、投喂。水蛭常见的食物就是田螺、河蚌和一些动物血块之类的东西,初期的话在养殖场地里面均匀的放置一定数量的田螺、河蚌,然后辅助一些血块喂养,加快其生长即可。一般早晚各喂养一次即可,投喂时常控制在1-2小时左右,每次都少量的投喂,让水蛭能程度的进食,减少饲料的损耗。自然环境中,人工养殖时,若小环境、小气候不予配合,生长必将受阻。缸养、小池水体养殖,很难形成效益。水蛭对化肥、农、盐、碱、酸、水温、容氧及天气的骤变等很敏感,任何不适都会引起逃逸。

养殖水蛭的模式有几种

1、选择个体肥大、活力较强、体表光滑且无伤痕的种蛭,以每条种蛭的体重在12g以上为宜,每亩一般可放养2000-0条。

水蛭养殖不需要强劳动力、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只要有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购买到水蛭吸取的饲料——螺蛳、河蚌就可以养殖,(除海水以外),室内室外、家前屋后、老厂房、荒田、鱼塘等,它不受南北气候的影响,养殖面积可大可小。

二、蚂蟥适合在哪里养

二、养殖模式和饲养数量:

蚂蟥的主食是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或者是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蚂蟥自由取食。动物的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

1、仿生态泥池养殖:利用农田挖养殖池(沟)【皿】字形宽B·C米、深A·AB米、长度不限。东西走向、池(沟)之间留A·AB米宽管理走道,老池塘、鱼荡进行修整养殖,做好防逃设备即可,池内水深保持50·100公分,每平方水面养殖100条,每亩养5万条左右。【这种养殖方法适宜大规模养殖低投入,高产出。是目前最理想的养殖方式。】

2、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利用荒田开挖,或地势低洼老池塘、鱼荡进行用网箱养殖,网箱宽度C--D米,长度不限,网箱高度A米以上以防洪涝,水深保持80公分以上,每平方水面养殖120条左右。【这种养殖方式采捕方便,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

3、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利用家前屋后、老厂房或旧水泥场地、园子、荒地、靠近湖泊水源方便的地方,建造水泥池无土立体养殖,建池规格宽B米—C米,池深度100公分,长度不限,养殖面积可大可小,池底做好排污出水口,池墙距池底高80公分处做好抗洪出水口,每平方水面可养200条左右。【这种养殖方式,高投入,低产出。是仅供参考的养殖方式.】

三、水蛭种苗繁殖及饲料管理:

1、人工养殖水蛭对种苗的选择是相当重要关键,对于野性水蛭自捕或购买来作种源,进行人工养殖是完全可以,但必须经过周期性驯养、培育,首先要从体外消毒、精选种龄、强化驯养,要求达到:家养习性一致,种龄整齐一致,水体深浅含量一致,这样才能适应人工养殖,否则种龄混乱、野性不稳定、水体环境与养殖生长环境难于适应,导致无法管理。

3、人工养殖水蛭的周期一般为6个月,从交配、繁殖、孵化出苗至成品,幼苗到成品,如精心管理,养殖时间为120天,放松管理,投食不定,会延长到半年以上,因此要丰产丰收,必须运用科学的饲料管理、强化幼苗的精养以及饲料的合理搭配,做到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时、定水。

5、人工养殖水蛭效益分析:成品活水蛭每市斤大约15条—25条,【2010年】市场售价每市斤40元—50元,每条水蛭平均约2元左右,种苗和各项养殖费用为0.50元,每生产养殖一条水蛭可得净利为1.50元左右,因此养殖的效益和养殖管理、饲料模式有着双重关系,总之,以数取胜,依靠科学管理,如养殖100万条、500万条,产业。

对于人工养殖用宽体金线水蛭,规模可大可小,城乡居民,下岗人员都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蛭的用量越来越大,它不但可以用、出口创汇、保健用品、化妆用品、食用也正向我们走来,因此人工养殖金线水蛭将是一个新致富增长点!

江苏建湖水蛭养殖研究中心 :朱建华自2003年开始对用宽体金钱水蛭的试养、实践,从大塘自然泥池养殖,仿生态泥池养殖,半人工池塘网箱养殖,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经过了多次周折,路途坎坷,从水蛭交配、繁殖、生长到成品产收的整个养殖过程,结果是丰产半丰产,效益平凡,实践中总结到 大塘泥池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有着很多不利因素。

一、大塘 养殖期间水蛭遇阴雨、雷雨天气,容易逃跑。

三、大塘 养殖期间的正常性伤亡,无法把伤亡以及腐烂的水蛭捞出,容易污染水质,产生病菌。

四、大塘 饲养管理难度大,检查巡池很难全面观察,只能隔池相望。

五、 养殖池一旦产生疾病或受外界农影响。无法更换新水,整个养殖区大塘将会受到传播病菌的危险性,

七、特别是网箱养殖,夏季高温水温很难调节,水蛭成长缓慢,网箱内根本无法排出污水更换不了新水。同时网箱使用三年要重新更换,追加投入成本。

八、在同样养殖条件下,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夏季高温水温很难调节,水蛭成长缓慢,因此,生存在坚硬池塘里的水蛭,要比生存在泥池塘里的水蛭,生长缓慢。 高投入,低产出,【投入产出,得不偿失】。

综合上述,江苏建湖水蛭养殖研究中心:朱建华经过几年的精心摸索、实验,针对水蛭的生活习性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养殖实验,包括:大塘泥池养殖、仿生态泥池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室内外产茧、温控人工孵化、幼苗配合饲料的研发 等等,实践总结,探索创新,运用仿生态泥池养殖具有三大优点:

一、 养殖管理方便,在人工创造水蛭生长环境下,进行立体、高密度养殖,效益倍增。

二、 日常管理中,能观察到不健康水蛭,即捞晒干,以待销售,无损失。池内水质污辱或产生病菌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更换新水或清池消毒,不会影响大面积养殖区域。

三、 养殖面积不分大小,家前屋后、荒地、老厂房场地等,下岗失业人员多可以从事,成品水蛭产收干净,越冬安全,具有工厂化、车间室的养殖管理,一次投入,数年养殖。

水蛭人工养殖的饲养与管理

1、选址:需要把池塘建在排灌方便且阳光充足的地方,池塘宽3m,深1-1.2m并在中间建造1个平台(高于水面0.2m)。2、1、养殖方式选种及孵化期管理:挑选个体肥大的种蛭,放养密度为2000-0条/亩,当种蛭产卵并孵化出幼蛭后,便可以给幼蛭投喂螺蛳。3、日常管理:经常换水保证水质的干净,并及时防治敌害。

一、选址

2、池底用水泥灌浆,确保不漏水,要求池底北高南低,利于排灌,在池塘的对角处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

3、在池塘周围放上一些疏松的沙质土壤,土壤中应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方便水蛭产卵。

4、在池塘中间建造1个高于水面0.2m的平台,在池底放入适量的石块以及树枝,方便水蛭栖息。

二水蛭的饲养、选种及孵化期管理

2、当温度在11℃以上时水蛭就会繁殖产卵,在产卵期需要保证周边环境的安静,通常经过16-25天就能孵出幼蛭,需注意在孵化期应避免在平台上走动3、冬季来临前,可把池水排出再盖上禾草,有利于保持泥土湿润,让水蛭在泥土内安全越冬,也可以加深池内的水,避免池水出现冻结。,避免将卵茧踩烂。

3、孵出的3天后,幼蛭便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所以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饲料,通常每千条水蛭可以投放20kg的螺蛳、河蚌,每个星期投喂1次禽畜的血块,使其自由采食。

4、及时将血渣以及其它剩余的食物清理干净,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三、日常管理

2、当温度低于10℃时,水蛭便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因此可在池塘周围用稻草等物品遮盖保暖,辅助水蛭越冬,也可把育种水蛭集中养在塑料薄膜大棚内进行越冬,每半月投喂1次,当温度慢慢回升后,水蛭便会交配产卵。

水蛭怎么养殖?

六、大塘 成品水蛭产收不能全部捕捞,因水蛭钻进泥土中。

1、水质管理。水对于水蛭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了,现在野生的水质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很多水质的恶化导致其无法生存下去。养水蛭的水要选择天然无污染的,一些肥水或者农含量较高的水质都会对水蛭产生比较的影响,所以选择水源的时候养殖户要慎重。其次为了保证养殖池的水源质量,能长期保持活水的流通。

一、人工养殖水蛭的环境、条件:

4、控温。水蛭是很怕高温的,所水蛭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精养和粗养,在粗养的时候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来进行饲养,首先需要追的就是养殖场地的选择,要选择没有被污染过的田地、小溪、河流等进行养殖,其次就是要考虑养殖场地的水温、水位以及浮游生物等,还有就是要远离需要大量喷洒农的种植地。而精养需要注意的就是养殖的密度要合理,并且要在养殖场地中栽种一些浮萍或水生植物等,这样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提供部分水蛭所需的食物。以养殖场所一定要有控温的手段,尤其是在夏天。夏天可以搭建一些遮阳网,或者在水里投放一些漂浮的水生植物,减少阳光直接接触水蛭的机会。如果温度是在过高,适当的增加水池水深,保持水底的温度比较适合生长。

蚂蟥养殖喂什么,适合在哪里养,附养殖技术

综合如下:

蚂蟥养殖可以喂天然饲料,主要是指蚂蟥可以在自然界中自主摄取的活体食物,例如田螺、蚯蚓、水蚤等。还可以喂食人工饲料,人们把水、化学物质、防腐剂、有机物质和填充物等许多原材料混合经过专业的机械加工制成的饲料称为人工饲料,它们不仅便于蚂蟥,还能提供蚂蟥所需要的营养。

一、蚂蟥养殖喂什么

1、养殖蚂蟥可以给其喂天然饲料,天然饲料主要是指蚂蟥可以在自然界中摄取的活体食物,比如田螺、蚯蚓、水蚤等。在蚂蟥投放之前可以对池塘进行配肥,这样就能为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大量繁衍的环境,确保蚂蟥在投放后有充足的饵料。或者在投放蚂蟥后,养殖者在其他地方捕获天然饵料,再将它们投放到水蛭的环境中,让它们生长繁殖。

2、或者喂食人工饲料,人工饲料是将水、化学物质、防腐剂、有机物质和填充物等许多原材料混合经过专业机械加工制成的饲料,它们不仅方便蚂蟥,还能给蚂蟥提供所需要的营养,保证蚂蟥摄入的营养均衡。人工饲料一定要便于日常保存和投喂,有较好的物理性状,还要有能诱使水蛭的作用,有良好的化学性状,同时还要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2、养殖密度。大家不要以为水蛭比较小就认为水蛭每亩可以养很多,一般来说,每亩的养殖数量基本在2200-0条左右,种苗的话一般在40-50斤左右。因为没法保证水蛭能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养殖场地,所以适当的少一点可以保持水蛭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所以养殖场地进行分割,程度的保持水蛭的均匀分布。底层有机物、腐殖质含量比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比较丰富。因此,只要在沼泽地建好围栏,就可放养蚂蟥,饲养时一定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

2、洼地养殖

洼地主要有各种各样的杂草,它们是蚂蟥的直接饵料或间接饵料,而且低洼地的水温较高,水位较浅,水体交换比较容易。洼地还有田螺、河蚌等底栖生物,有利于蚂蟥生长。

3、稻田养殖

稻田的特点是水位较浅,水温适宜,而且有水稻可以进行遮荫,从含氧量到饵料都非常适合蚂蝗生长和繁殖。因此,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着不同品种的蚂蟥,稻田养殖时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

三、蚂蟥养殖技术

如果是大规模养殖首先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进行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的对角一定要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可以再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进行休息,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可直接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

2、苗种投放一、蚂蟥怎么养殖

人工养殖的适宜品种是金钱蛭,也可养殖茶色蛭。金钱蛭主要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比较常见,捕捉作种时一定要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一般为每立方米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的蚂蟥。

蚂蟥的主食是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时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或者是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蚂蟥自由取食,动物的血一般每星期喂1次。

4、管理技术

饲养时一定要调节水质,蚂蟥虽然能在污水中生长,但如果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就一定要保持清新,同时也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就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比较高,一定要注意适当换水。

水蛭养殖的注意事项

既然养殖水蛭,那么肯定是为了赚钱,而能不能赚到钱,那就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现在水蛭的市场价格不低,而且需求量也大,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也是很难将水蛭卖出去的,就算卖出去也赚不到什么钱,所以在养殖的时候就需要找好个方面的关系,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这样就不需要担心卖不出去啦。

水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材,以前农村的稻田中经常会有很多的水蛭存在,下田之后经常会有水蛭爬到腿上吸血,而且还拔不掉,非常,但是由于现在对农田进行的剂喷洒,导致农田污染,很多的水蛭基本上都已经灭亡,但由于水蛭的用价值很高,所以水蛭作为一种杯中养殖而被大家所接受,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蛭养殖的注意事项吧。

4、水蛭饲养管理很简单,幼苗分养后,每隔3天补充一点清水,饲料来源主要以螺蛳、河蚌为主以及适量的青汁饲料,每隔2—3天投喂一次,如自然池塘或网箱养殖,每星期投喂一次,半个月换水一次即可。通过实践,每条幼苗水蛭到成品,一般吸取螺蛳为50粒左右,大约二市两。

2、水质管理1、沼泽地养殖

水蛭对水质的要求其实没有过多的要求,因为它原本就是一种野生的动物,所以它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据说将它看成好几节之后它还能继续存活,而粗养型的水蛭养殖我们主要需要注意的就是周围的环境的污染对养殖地的影响,以及在养殖地只能使用低毒的农进行防治病虫害。而精养模式主要是要合理的进行换水,通常是每隔十二到十五天左右换一次水为宜,保持养殖场地水的透明度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即可。

3、日常管理

在每次喂食之后需要及时的将养殖场地的食物残渣给捞出来,以免食物发臭,造成水质污染,同时在平时的管理中根据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来适当的调节养殖场的水位,这样更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其次就是需要不定期的将水蛭的粪便等捞出,不然等到发酵腐烂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其他的有毒气体,最终导致水蛭中毒而亡。

4、防止逃跑

5、销售渠道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