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15.质量管理体系可以_ _。 A.帮助组织实现顾客满意 B.为组织提供实现持续改进的框架 C.向顾客提供信任 D.使管理过程标准化

1、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以事后检验一、判断题 18分 1、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 )为主。

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 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什么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 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 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的管理方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它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是全参与的质量管理。

2022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

5.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终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

二、判断题

(2)在施工前列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实施质量预控。质量控制点中的重点控制对象包括:人的行为,关键过程、关键作,施工设备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施工技术参数,工序之间的作业顺序,作业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四新”的应用,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等。

1.戴明十四点中指出,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应从一开始就使质量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

2.在朱兰质量三部曲中,将实际绩效与质量目标进行对比,并对异采取措施,这属于质量改进阶段的内容。(X)

3.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它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4.质量控制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X)

5.质量改进意味着在现有质量水准基础上的提高和创新,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

6.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都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目的都是为了保持产品质量稳定。(X)

7.质量改进应是全员参与、全组织和全过程开展的活动。(√)

9.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就是保证质量。(X)

1.(C)在1961年首次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A.戴明

B.朱兰

C.费根堡姆

D.克劳斯比

2.(C)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是通过生产工序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

A.早期质量管理

B.质量检验

C.统计质量控制

D.全面质量管理

3.(A)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A.质量改进

B.质量控制

C.质量策划

D.质量保证

4.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D阶段是(B)。

A.策划

B.实施

C.检查

D.处置

质量的所有环节和活动,这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C)的质量管理思想。

A.全面

B.全员

C.全过程

D.全方位

6.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是(A)。

A.质量策划

B.质量控制

C.质量保证

D.质量改进

7.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PDCA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PDCA是指(A)。

A.-实施-检查-处置

B.方法-展开-学习-整合

C.方法-实施—控制—协调

D.-组织-指挥-协调

8.以下关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强调应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B.在这个阶段休哈特提出控制图理论C.

强调事后检验与工序预防思想相结合

9.张瑞敏在海尔创业初期就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成为海尔未来成功的基石。这体现了质量管理的(B)思想。

A.预防为主

D.过程方法

10.“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名言是(B)提出来的。

质量管理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8.泰罗1875年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提出按照职能进行合理分工,并将质量检验作为一项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

定义:

质量分析应包括废品(或不合格品)分析和成品分析。废品分析,是为了找出造成废品产生的原因和,发现和掌握产生废品的规律性,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和消除。分析成品,是为了全面掌握产品达到质量标准的动态,以便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质量分析一般可以从规定的某些质量指标入手,逐步深入。质量指标有两类,一类是产品质量指标,如产品等级率、产品寿命等;另一类是工作质量指标,如废品率、不合格品率等。

为了能够在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产品设计

加速生产流程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减少经营亏损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减少

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其主要活动范围可以使用如下示意图描述:

TQM的基础:

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工程)

完善的技术方法(控制工程)

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工程)

TQM的演变:

TQM的演变过程

TQM的工作内容:

新设计的控制

进厂材料的控制

产品的控制

专题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1. 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意义上的“”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2. 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a.制订质量标准;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d.安排改善标准的。

3.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b.人方面的,即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4.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供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5.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方法上的别可概括为: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6. 质量管理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首先是向用户发送产品,并且进行安装和现场维修服务。

8. 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9. 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10. 在组织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上层管理部门的工具,用来委派产品质量方面的职权和职责,以达到既可免除上层管理部门的琐事,又可保留上层管理部门确保质量成果令人满意的手段的目的。

11. 原则上,应当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同时,他和公司其他主要职能部门还应促进公司在效率、现代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挥。

12. 从人际关系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两个方面:a.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提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b.为有关的雇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

13. 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如果上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不够热情,那么,向公司内其他人宣传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14. 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但是,数理统计方法只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内容,它不等于全面质量管理。

15. 应该认真地在公司的范围内逐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两个质量课题加以解决并取得成功,然后按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实施质量管理。

16.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根源处控制质量。例如,通过由作者自己衡量成绩来促进和树立他对产品质量的感和关心,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成果。

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主要就是对软件产品从需求来源到开发完成中间每一步的文档管理、流程/质量/风险把控。

施工准备阶段对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 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 主持召开次工地会议;

2. 做好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

3. 检查承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4.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法施工图纸的审查;

5.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的审查;

6. 办理施工许可及场地移交工作;

7. 协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审查工作;

8. 对工程验收内容和质量控制点提出要求;

9. 参与“工前会”,就项目的重要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提出意见或作出要求;

l 复核工程定位及标高基准

l 检查施工平面布置

l 审查材料构配件的采购订货情况

l 审查施工机械配置情况

二、施工图纸会审

1、施工图纸会审的重点:

l 施工图与设计、特殊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l 设计与施工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否相适应

l 图纸表达深度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l 构件划分和加工要求是否可行

l 系统之间的衔接是否吻合,施工过渡是否可能

l 三、单项选择题 各专业之间的设计是否协调

l 设计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施工技术、机具和物资供应上有无困难

l 施工图之间和总图之间,总分尺寸有无矛盾

2、图纸会审的一般程序

l 管理公司或监理主持人发言;

l 设计方图纸交底;

l 图纸会审方代表提出问题;

l 逐条分析、研究、落实;

l 形成会议纪要;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审核

1、是否符合施工合同要求

2、施工方案、施工部署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可行

3、施工工期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进度是否连续均衡?工、料、机安排是否与进度协调

4、安全、节能、环保、消防、文明施工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现场平面图布置是否合理

6、季节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主要技术组织措施是否可行、合理

7、施工单位管理团队及质量、安全、技术等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8、施工过程中的沟通机制是否合理

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关键

8.__的'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或轻或重地影响着终的质量状况。 A.全过程 B.全企业 C.全员 D.全面

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关键

生产 过程中质量 管理关键总结为两句话:培养四种意识;紧跟过程控制 ;下面我一一为您介绍:

C.全员参与步:培养四种意识

在谈到意识前先导入一个名词“质量”,何谓质量?(:质量管理培训)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良心+心。员工自己要常反问自己,我拿了公司的钱,又没干好活,是不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因自己没干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损失,良心更过不去,生产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同样需要反问自己。因为人有个习惯,就是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大家有了这个意识,再往下想,其实这个质量原因也不是很难控制,只要稍微有点心,就不会出这个质量了。有了这种质量意识后,下面着重讲四种意识的培养:

一是自检意识。众所周之产品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质量控制的密决是: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要求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自我进行检验,只有自己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标识并把它分开放置。

二是互检意识。对于上道工序或车间流过来的产品,必须员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检验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进行生产,对查到上工序或车间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坚决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三是专检意识。做了自检和互检的.动作后,生产主管和品质主管须加强对专职检验员质量意识的灌输:员工一边要生产,一边都在做自检和专检的工作,做为专职的检验员,就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

四是全员参与意识。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产品决不仅仅是依靠一个检验员、一个品管部就能把质量做好,而是要靠公司各部门及所有员工(从原料、包材到产品上市整个过程的)全员动手、齐抓共管、持之以恒,方能源源不断制造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第二步:紧跟过程控制

一是首检控制。在产品上线前,班组长、品检人员和各工序员工必须对在本岗位要投入生产的物料(酒质和包材),都要按质量安全体系中规定要求仔细核实;对要使用的设备(灌装机、螺口机、贴标机等),要先确认设备性能是否稳定完好。然后小批量生产少部分产品,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合格后再上线生产,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二是巡检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和检验员要定期对产品全项目进行抽查,同时要集中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如:生手员工、关键设备、关键岗位、关键控制点、常出现瑕疵的包材等。

三是终检控制。在生产结束时,对于的产品要重点控制,往往此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急着想下班归心似箭)。本人曾碰过一件事情,现在想想都害怕,一位员工在快下班时,还缺一只产品装箱,他就找一只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没经过检验人员就直接装箱,后被班组长立马纠出,此只产品有质量缺陷。何况产品收线时,还有一部分产品等待返修,所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更要严加控制!

做好上述两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相信产品质量会稳步提升。 ;

如何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质量控制中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技术负责人及时下发工程整改令,要求劳务队停工整改。并配合公司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劳务方一旦进入工程现场,首先审查劳务施工队的施工企业资质,委派的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工作经验,劳务施工人员是否具备上岗作证件,证件是否真实、有效,是否人证相符。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业主方的要求、劳务施工队的资质情况,确定施工过程控制的目标和标准,确保控制的内容和职责、权利,订出控制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正规化。

二、质量事前预防,施工作事先指导

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要求项目技术人员在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过程质量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目前商品混凝土较多,必要时项目技术人员到商品混凝土站考察。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组织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召开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然后经技术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项目部拒绝验收。另外,质检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随机抽查的方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劳务队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劳务队自检合格,再由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然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质检员检查。质检员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劳务队,不能口头讲,待劳务队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三、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现场质检人员的重要工作。对工程过程控制工作认识不多的同志往往认为质检员只是在现场转一转、看一看,验收时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这样往往使一些质量问题已经出现,甚至还要返工。我们在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检查

对于每一位现场质检员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劳务队易常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劳务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准”(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要以数据为说话依据)、“细”(工作中细心,处理事情要细致)、“实”(做一件事要实实在在,亲自去做,去检查,遇到质量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不能找理由推脱)。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全天候的、24小时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和平西路小学项目浇筑近千方砼,每次浇砼时,质检员都亲自在施工现场测定砼坍落度是否稳定;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劳务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2、工程中抓“”、“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质检员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绑扎道柱钢筋,支块梁、柱模板,浇筑根梁、柱,砌筑、粉刷面墙体时,质检员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质检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等。提前以书面通知劳务队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劳务队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四、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2、针对重要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根据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作要求,画出流程图,如浇筑柱、梁板砼的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质量时进行原因分析。产生质量或事后问题,质检员只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去强调的的原因。这样使劳务队愿意接近质检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质检员忽视的地方,与质检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我们项目部的现场质检员正是通过主抓以上所述的四个环节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业主单位创出许多优质工程,赢得业主及监理的赞誉,也树立了公司质量控制的良好形象。

企业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D.强调全员参与质量(一)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

企业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确保做到的一项基本工作,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相关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直接以及间接的管理人员,都需要针对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解和掌握,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掌握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极端优缺点有哪些,做到发挥其优势,规避其不足。

一、质量检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 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和出厂的产品质量。

1、作者的质量管理:二十世纪以前,产品的质量检验,主要依靠手工作者的手艺 和经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把关。

2、工长质量管理:18年,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执行质量管理的就由作者转移到工长。

3、检验员的质量管理:1940年,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职能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的检验部门,配备有专职的检验人员。用一定的检测手段负责全厂的产品检验工作。

专职检验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即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制造;有人专职检验产品质量。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在产品中挑废品、划等级。这样做虽然对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

其一,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委,缺乏系统的观念;

其二,只能事后把关,而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待发现废品时已经成 为事实,无法补救;

其三,对产品的全数检验,有时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破坏性检验),有时在经济上是不合理、不合算的(如检验工时太长、检验费用太高等)。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些缺点也就越来越显得突出。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由于上述的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的事后把关检查,是基于废品已经出现这种情况,而废品既已出现,即使被检查出来也已经造成了损失,因此它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积极的方式应该是,把废品消灭在发生之前,防止出现废品而带来损失。

随着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每分钟都可能产生大量废品,而它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大得令人难以忍受。这样,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它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它不是等一个工序整批工件加工完了,才去进行事后检查,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地进行抽查,并把抽查结果当成一个反馈的信号,通过控制图发现或检查生产过程是否出现了不正常情况,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不正常的原因,防止废品的产生。

数理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另一方面,是验收抽样检查。另一方面,有的产品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很大,进行全数检验有时是很不经济的,或者时间上是不允许的。所以,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抽样检查方法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

统计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这段时间中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统计的思想方法和统计的检查方法。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

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TQM能够给企业结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所带来的变革;企业通过这些相关的变革来获得竞争优势。

作为一种完善的质量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够设立相应的部门来支援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没有坚定的决心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成果,那么企业就不应该立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在认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潜在优点之后,便满怀热情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而对到底要投入多少精力、承担多大的义务却缺乏的把握,终的结果必然让人很失望。 ;

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产品使用阶段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展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内容,需要准备好以下资料:

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

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管理,对于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进行改进。从生产管理的实际出发,可以将质量管理的过程分为产品设计过程、生产制造过程、辅助过程和使用过程四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产品设计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这一阶段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产品质量目标

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客户要求,对各类经过收集与分析整理的信息、经营目标等分析,综合制定产品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要符合目标市场内所有客户的需求,包括已经使用和尚未使用产品的客户。质量目标要比客户需要的标准适当提高一些,但也不能太高。如果定位太高,就应该采用客户等级战略,针对市场价值较大的客户;如果针对所有目标市场,那么过高的质量目标将会是一种资源浪费。

2、确定合适的产品设计方案

设计部门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联合各部门,如销售、研发设计、工艺、制造和质量管理、采购、物资、企划等部门,进行审查和验证,并经过小范围的客户试用,终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不同的设计方案,反映着同一产品的不同质量水平或称设计等级。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必将引起成本和价格上的不同。而任何产品价格,通常总是有限度的,当价格超过一定限度,用户就会减少。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成本的上升趋势几乎是无限的。因此,选定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从经济角度看,就有一个产品质量水平问题。

3、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

对于产品设计的相关技术文件,要进行登记、保管、、发放、收回、修改、注销等工作,都应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理;必须把技术文件的修改权集中起来,建立严格的修改审批和会签制度;建立技术的科学分类和保管制度;对交付使用的技术文件实行借用制与以旧换新的制度。

4、对产品的标准化进行审查

产品标准化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图样绘制、公式计算、型号选择、法定计量单位选用、外文字体的正斜体运用、产品分类等符合标准、标准、部颁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做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不利于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扩大生产批量,提高制造过程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工作质量,简化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因此,做好对产品标准化的审查,是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一项工作内容。

5、严格遵守设计、试制工作程序

新产品的设计试制,应当按照科学的设计试制程序进行。一般这种试制程序是指研究、试验、产品设计、样品试制试验和有关工艺准备、样品鉴定、定型与小批试制和有关工艺准备、小批鉴定的工作程序。应当在确保前一段工作完成和确认的情况下,再进入下一阶段。

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是对产品直接进行制造加工的过程。它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有:

1、对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

生产工序质量控制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要求在不合格品产生之前,就能够进行预防,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和控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组织工序质量控制应当建立质量管理重点。管理重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工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需要特别加强和控制的重点工序或重点部位,明确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对象。对它应使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加强管理。建立管理重点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有的放矢,使生产处于一定作业标准的管理状态中,以保证生产质量的良好。

2、进行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

3、做好质量检验工作

要严格管理各生产工序的质量,保证按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防止不合格产品转入下一道工序和出厂。质量检验工作一般包括原材料进厂检验、工序间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

4、进行文明生产

要进行文明生产,必须做到以下标准:

①应按组织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提高生产的节奏性,实现均衡生产。

②应有严明的工艺纪律,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③制品码放整齐,储运安全;设备整洁完好。

④工具存放井然有序。

⑤工作地布置合理。

⑥空气清新,照明良好。

⑦四周颜色明快、和谐,严格控制噪声。

三、辅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辅助生产过程,是为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它包括生产物资的采购供应、动力输送、设备维修、工具制造、仓库保管、运输服务等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辅助生产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做好生产物资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燃料等)。

2、组织好生产设备的维修工作,保持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3、做好工具制造与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

产品使用过程是终由顾客来考察产品实际质量的过程,产品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包括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保证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不断研究、改进产品质量。

1、生产的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是否真正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2、产品在使用中是否实现了设计所预期的质量目标。

3、除了预期达到的质量目标外,使用中还有哪些要求是原先没有考虑到的。

4、预计用户可能出现的新需求。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7. 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必须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这些控制就叫质量管理工作(Job of quality control),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a.新设计控制;b.进厂材料控制;c.产品控制;d.专题研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点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意识,通过对工程质量的认真管理,以质量求生存,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伴随着工程建设过程而不断产生和形成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的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这一阶段将直接影响工程的终质量。因此,施工阶段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具体来说,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涉及项目建设全过程,影响因素多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越长、生产技术复杂,因而工程项目建设影响因素多。影响因素涉及工程建设各阶段,不仅受项目管理、材料、机械、施工工艺、作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还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二)工程质量离散、波动大

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涉及多种工作和工艺,部分工程的质量不能代表整体工程的质量。工程项目的单项工程质量达标不能说明整个项目质量达标,这种离散特性给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另外,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工程项目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而且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无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l 是否满足生产运营安全经济的要求和检修作业的合理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波动大。

(三)工程质量隐蔽性大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工序是隐蔽的,完工后很难看出质量问题,从而使得工程质量的隐蔽性极大,往往即使内部出现问题也很难及时发现。另外,工序间的交接也容易造成隐蔽性的质量缺陷。

(四)工程质量受投资、进度的约束

工程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须正确处理好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工程质量终检局限性大

工程项目完成后,要全面检查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困难和局限性。这也要求各专业在施工中严格实施现场监督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的隐蔽性问题,重视工程质量的事情控制和事中控制。

1.工程图纸设计质量管理。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设产品的终质量。因此,质量管理的源头应该是设计质量管理,建议公司建立设计质量监督站,加大对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力度,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

2.施工队伍选择。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开始后,为了能找到施工队伍,必须使用招标投标方式进行选择。选择施工队伍,应主要考察:一,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资金情况、企业等级、资格证书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能走访该施工队伍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以便了解其信誉。

3.施工合同拟订。合同是约束双方行为保障自身利益有效的武器。分包合同内容必须严密过细,条款详尽,明确,奖罚分明。

4.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材料和设备采购对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等具有重大影响。在工程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应确保工程物资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对于分包商提供的材料,首先,在分包合同中应具体说明施工材料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追究方式。其次,对于分包单位提供的重要材料,应进行检验,查验材料合格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一般材料要进行抽检。未经检验合格的工程物资不得使用,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二)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2)应做好准备工作、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设计图纸的变更及其控制;做好施工现场场地及通道条件的保证;落实好事前质量保证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上,项目部应狠下功夫,不求完美,但求实用,要尊重和保持以前好的习惯,又要有所创新和突破,改良而不改变,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体系制度。这些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这里总结几种实用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制度。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施工过程技术复核制度。施工前,认真组织分包商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尺寸、误等做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在开始施工;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未经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3)现场会议制度。施工现场建立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相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合理沟通,确保各项管理指令传达的畅通,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管理层次的监督下有序进行。

4)日常质量问题报告和处理制度。建立日常质量问题报告和处理制度,应简便易行,可作性强,这有利于现场质量问题的监管和整改。

(3)重视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通过对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可以预防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即使发现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得以纠正从而使工程质量处于稳定状态,起到预防的作用;可以判断是否有“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把住质量关,使不符合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经过返修达到质量标准后才转人下道工序;通过验收所得的数据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将从中所获得的质量信息及时通知承包商,利于改进和提高。

竣工验收,是基本建设的一道程序。管理重点是对资料的整理。应保证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齐全,符合验收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