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红瘦分别指什么花(关于绿肥红瘦代指的花)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哪一个季节李清照绿肥红瘦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百万个吻创作的背景 百万个吻歌词含义百万个吻创作的背景 百万个吻歌词含义


百万个吻创作的背景 百万个吻歌词含义


因一部及其改编的电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走红网络,李清照也走进人们的视野。印象中这首词一直是李清照如梦令系列的一首经典词作,但是也有部分人不记得原文。小编特意搜集了李清照《如梦·昨夜雨疏风骤》原文及其赏析,希望对考生以及感兴趣的网友有所帮助。

如梦·昨夜雨疏风骤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句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_)创作。《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白话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整体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歌词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歌词如下:

那年长街春意正浓

策马同游 烟雨如梦

檐下躲雨

望进一双深邃眼瞳

宛如华山夹着细雪的微风

雨丝微凉

风吹过暗香朦胧

一时心头悸动 似你温柔剑锋

过处翩若惊鸿

是否情字写来都空洞

一笔一画斟酌着奉送

甘愿卑微换个笑容

或沦为平庸

而你撑伞拥我入怀中

一字一句誓言多慎重

你眼中有柔情千种

如脉脉春风 冰雪也消融

后来谁家喜宴重逢

佳人在侧 烛影摇红

灯火缱绻

映照一双如画颜容

宛如豆蔻枝头温柔的旧梦

对面不识

恍然间思绪翻涌

望你白衣如旧 神色几分冰冻

谁知我心惶恐

也许我应该趁醉装疯

借你怀抱留一抹唇红

再将旧事轻歌慢诵

任旁人惊动

可我只能笑扮从容

侧耳听那些情深意重

不去看你熟悉脸孔

只默默饮酒 多无动于衷

山门外 雪拂过白衣 又在指尖消融

负长剑 试问江湖阔大 该何去何从

今生至此 像个笑话一样 自己都嘲讽

一厢情愿 有始无终

若你早与他人两心同

何苦惹我错付了情衷

难道看我失魂落魄

你竟然心动

所幸经年漂浮红尘中

这颗心已是千疮百孔

怎惧你以薄情为刃 添一道裂缝

又不会痛

不如将过往埋在风中

以长剑为碑 以霜雪为冢

此生若是错在相逢

求一个善终

孤身打马南屏旧桥间过

恰逢山雨来时雾蒙蒙

想起那年伞下轻拥

就像躺在桥索之上 做了一场梦

梦醒后跌落 粉身碎骨

无影亦无踪

歌曲的创作背景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是双笙、恋恋故人难演唱的歌曲,由陆菱纱作词,田井中彩智作曲,岛田尚编曲,收录于专辑《我的一个道姑朋友》,2019年5月25日发行。这首歌故事背景是源自于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简称《》)。

整首歌的叙事感十分强烈,这是陆菱纱一贯用歌曲讲故事的作词风格,听众很容易就能在故事中这些看似自言自语的歌词里找到自己的心声。歌手双笙重新演绎这首歌,她的歌声里多了几分深情,也多了在不可挽回的感情面前更加理智自问的冷静,像是一个在感情里跌跌撞撞后终于成长的少女,借叙述故事的口吻来倾诉自己对过往逐渐释然的心境。

翠鸟移巢文言文怎么翻译

翠鸟移巢文言文翻译如下:

原文: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翠鸟移巢出自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寓意:做事情的时候,在注意一个方面的时候,一定还要考虑另一个方面。

《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史》《古今笑》《谈概》,是由明朝家冯梦龙写的笔记集。

全书分为迂腐、怪诞、痴绝、专愚等三十六部。此书大多从历代文籍中摘录略加整理而成,小部分系冯梦龙自己创作。内容多记历史人物遗闻轶事,其中颇有讽刺和暴露较深刻的作品,表明了作者对待现实的批判态度。文笔犀利有力,对当时及后世影响较大。

《古今谭概》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古今谭概》是类似于《世说新语》的一本笔记体,冯梦龙从历代正史及野史、笔记、民间口头文学中采撷诸多笑话汇编成集,以戏谑的口吻对种种陋习恶癖、痼疾丑行进行嘲讽,即使是“灵迹”“荒唐”“妖异”等数部也对当时颇多影射。

创作《古今谭概》时,四十余岁的冯梦龙不过是一介书生,他和一群抑郁不得志的朋友在家乡组织了一个“韵社”,观尽人世百态,胸中有所感念,愤懑之余,便以笑自娱,一抒胸臆。“谭”古以“概今的同时,也未尝没有以此引起世人疗救的意思。

冯梦龙在构思《古今谭概》的时候,立场是儒家的,立意在于劝惩,故带有贬抑倾向的条目尤多,暗合着“美刺”传统;而其取材的对象却是五花八门,大体言之,有的取自大传统里的“正经”典籍,有的取自小传统里的笑话、趣谈、通俗段子,等等。

就其成书构想而言,其主观意图是以小传统里的鲜活材料与大传统里的“故事”配置在一起,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以达到端正人心、净化风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