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行为能力人_民事完全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年满18周岁且精神健康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那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行为能力人_民事完全行为能力人
完全行为能力人_民事完全行为能力人
1、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按照的解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年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权利的行使上的区别确实存在,但是那只是在行为时考虑的,即特别例外的。但就单纯地讲,因为前者已经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一般的民事权利的行使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3、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按照的解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关于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内容就到这了。
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
法律客观:分类: /文化 >> 法律
解民事主体的特点如下:析:
我国民法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18周岁。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 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这里还要求自然人精神健康、 智力健全,不属于《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的人。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法律确定年满18周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考虑是自然人的智 力状态,而不考虑自然人的经济状况。因此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没有经济收入的,仍然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校学习的大学生。这些人如果因为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首先由本人承担民事;本人没有收入的,由扶养人垫付。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谓“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民通意见》第2条的规定,指
“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将这些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利于他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都应当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另外只要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使后来失去工作,也仍然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事活动。第13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区别在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以自己的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他们要从事民事活动,必须由其法定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人由监护人担任。
(四)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我国立法对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采取特别程序宣告制度。《民法通则》第 19条规定:“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申请宣告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宣告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被宣告人须为人(包括痴呆人)。(2)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没有利害关系人申请,不得主动进行宣告。这里所说的利害关系人,主要是指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其他亲属等。(3)须经宣告。 (4)采用特别程序。
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能力只是处于一时的中止或受限制的状态。所以,当他们智力障碍排除,具有辨认事物的能力时,可以根据其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宣告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五)例外性规定
对于涉及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还要注意几个例外: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这样规定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和人的利益,避免其在从事民事行为时的利益受损。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了劳动,雇主事后不得以行为人的行为能力欠缺主张行为无效,拒绝支付报酬。
民事行为能力是什么意思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因而也叫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在我国,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人或者经其法定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1、由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不由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决定。法律确认一个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承认他有资格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负责的资格。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才有效,才能对其不法行为承担,否则,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3、民事主体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有民事行为能力就可以进行民事活动,并通过民事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权利和设定义务。民事行为能力依民事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综上所述,民事行为能力的有无与自然人的意识能力有关。意识能力是对自己行为所发生何种效果的预见能力,自然人有无意识能力属于事实问题,现行立法技术对心智正常人采取年龄主义划线,即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有行为能力;而对成年人,则采取个案审查制。自然人在因过错侵害他人权利而须负民事时,能不能自负其责,不仅取决于其意识能力,还与能力有关,能力是自然人对自己行为加害后果承担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能力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也是有民事能力人,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有能力的,而不是限制能力。
2、精神状况正常。患有而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即使18周岁以上,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依据】:
《中华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三大类型有:法律主观: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年满18周岁且精神健康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对于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意思表达能力,具有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2、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能够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或应尽义务承担。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的同意。
《中华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法人的定义及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下列选项中,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年龄和精神状态上都有要求,年龄必须达到18周岁以上或16周岁以上能自我生存的人,精神方面必须正常,才能叫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A年龄符合要求,能做律师说明精神状态没有问题。
2、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无效。依照该条规定,即使当事人成年且平时精神正常,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在神志不清状态下所为的民事行为仍然无效。这实际上强调行为能力与意思能力是有区别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因而也叫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1)有劳动收入;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人或者经其法定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门等。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分别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年满18周岁且精神健康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若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完全行为能力,是指可以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进行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不能产生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效果的人。
相关法律规定:
1、《民法总则》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民法总则》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任何民事活动。年满18周岁且精神健康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因而也叫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人。
18周岁以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6周岁到1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6周岁以下无民事行为能力
成年人都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是第二种,未成年人是三。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人。
自然事行为能力包括哪些
这类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其辩别能力有限,不能完《中华民法典》全辩认自己行为的。应依法由认定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简述自然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2、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不能进行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人进行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单独实施的民事法律无效,但法定人的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所实施的纯获利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合同行为,由其法定人同意或。自己单独实施的效力未定,需要其法定人追认,遗嘱行为无效。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精神状况正常的自然人或者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下列自然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3、八周岁(含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人或者经其法定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D
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合法公民是多大年龄
2、《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人或者经其法定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1、18周岁以上的公民;
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进行的民事活动。
我国《民法通则》及有关司法解释又作了特殊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没有经济收入的公民。如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中指出,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年满十八周岁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抚养人垫付。由此可见,经济状况并不影响十八周岁以上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享有。
根据该规定,其完全享有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所以,不能将凡有劳动收入的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应以上述两个条件作为依据进行判断。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在一定的范围内享有民事行为能力,超出该范围就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他们尚未成年,仍处于发育阶段,故对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加以限制。
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人。
具体享有哪些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及其有关司法解释作了比较灵活的规定,即他们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如何判断是否相适应,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以生活的一般标准来衡量它的范围只限于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简单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包括重大的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可以进行日常生活需要的简单的民事法律行为外,还可以进行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对本人有利的不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他人不得以行为人只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上述行为无效,但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其他民事活动,必须通过他们的法定人代为进行,或征得法定人的同意,否则他们的行为属无效行为。
1、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疾呆老人;
4、老年性精神耗弱的人是否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对老年性精神耗弱者进行民事行为的认定,必须十分慎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践中,对人的行为能力的认定,区分是无行为能力人,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该人对自己行为的辩认程度,是“不能辩认” 还是“不能完全辩认”。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人包括疾呆病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是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人,即无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对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则可以认定为是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人,即限制行为能力人,这个解释为我们在审判实践中衡量人的辩认程度提供了标尺和依据。
(四)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在民事诉讼中确定证人资格有着重要意义。
实践中往往将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等同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缩小了证人的范围。事实上,证人作证的行为不同于民事法律行为,不能正确表达意见的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等同,只要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待下事实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应当具有证人资格。
1.18 周岁以上包括 18,是≥18,民法中的“以上、以下、以内”都包含本数。不满 18
周岁,不包括 18,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即 16≤X<18。18 周岁以上的自然人都是完人(正确),原因:无需考虑成年人,人要用特定的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认定(个案审查制)。18 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是法条原文,不能和法条原文对着干。
2.16 周岁到 18 周岁2、有经济收入但不满十八周岁公民。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即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己赚钱自己花的视为完人。考试通常把 16 换成 14,14 是刑法中
的关键年龄,但在民法中无意义。应试思维:题目中看到“某人 17 岁”,很可能考查的就是该法条。
(1)17 岁的盲人通过盲人能够做到自己赚钱自己花,可以视为完人。
(2)17 岁的富二代非常有钱,但钱都是其父亲给的,此时这个富二代不能视为完人,因为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才能视为完人,该富二代称为限人。
满18周岁,,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但有自己收入来源的
满18周岁
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三大类型
本题考查自然事行为能力的划分。(1)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本题选项D正确。注意识别题目中的“视为”二字,看到“视为”,考查的即是年龄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这一期间的公民。(2)本题也可运用排除法,选项ABC年龄均不满16岁,无论何种情况,均不可能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本题应选择选项D。民事行为能力人三大类型如下: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通过自己的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和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活动要由法定人进行。
法律依据:《中华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人或者经其法定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年满十八周岁或者已满十六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