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试题分析: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南极洲地形图_南极洲地形图详解南极洲地形图_南极洲地形图详解


南极洲地形图_南极洲地形图详解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1)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的大洲,读图可得,A是乌拉尔山脉,B是喜马拉雅山脉,C是马来群岛,D是日本,山脉A是乌拉尔山脉,它是和欧洲的分界线。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密西西比河地图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异

有点不全哦

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据此

小题1:C

北美大陆西部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板块运动原理。

拓展资料:

小题1:根据左图的等高线弯曲,“凸高为低”判断该地区的地形为山谷,而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该地区的岩层中间新两边老,判断为背斜。

小题1:结合该地区位于40°S,太平洋的东岸,故判断为南美洲,则甲山脉为安第斯山脉。选C项。

初中的地理会考主要要复习哪些地图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是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要把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必不可少。要熟记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要掌握各省、区与重要山脉、大河、海洋、邻国的相对位置。

二是地形图。熟悉地形概况,对掌刚果河握各区域地形的特征,对了解气候的重要界线,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大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农业、矿产、森林的分布,都有重要意义。对地形图要牢记主要山脉的位置,并熟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祁连山分布的省、区及与长江、黄河的相对位置。还要了解地势的阶梯。

三是气候图。包括一月、七月份平均气温图、温度带图、年降水量图、干湿状况图。掌握上述气候图,对了解气候的空间分布与主要特征,了解区域地理的水文、农业等异都有好处。在上述气候图中,要掌握一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年降水量图中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五个温度带、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其中以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最为重要。

四是主要干线、重要城市图。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两者放在一起,点线结合,学生容易掌握。干线图要求学生掌握重要干线,掌握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的会合点,南北向干线印度北部与长江的会合点,学会利用干线作想旅行,还要了解主要城市是否临海、临河,是否是枢纽或港口城市。

地形图分布情况是什么

第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如下图所示

海洋

及欧洲地形图

小题1:D

地形:

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弧形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地势的大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名称平原占总面积的1/4,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高峰。欧第五章:世界的居民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经最多的河。欧洲的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和内海,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的半岛。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

我国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图为沿东、西经90度附近南极洲地形剖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北冰洋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昆仑站所在的(2)②、③、④三地都位于沿海,自然带南北方向上更替,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是南极冰盖的点,气温-81.5℃,年平均温度-58.7℃,是世界年均温度的地区.冰穹A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内陆的60%左右,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然而,气候严酷的冰穹A却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是一座“天然实验室”.冰穹A地区具备地球上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现实影像的清晰度),并且有3-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被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的天文台址,在那里观测到的指标对全球气候有极大的说服力,并且最有可能在这里找到地球最古老的冰芯.

故选:A.

读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带遭破坏带来的影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安第斯山脉的成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雪线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

欧洲地形:

(3)南极(1)热带雨林带 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影响河水质量,引发饮水问题(合理即可) 东洲 美洲 挤压 整体性

(4)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

(3)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区域从Ⅰ至Ⅲ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是由于地形的隆起造成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4)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西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导致西坡雪线比东坡低。

读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l)山脉A是____________山脉,它是和欧洲的分界线。(1分)(2)

名称章:地球和地球仪

(1)乌拉尔山

(1)亚马孙河流域为世界上热带雨林带的分布区;上游植被遭破坏,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影响河水质量,引发饮水问题;南半球向左偏,西岸侵蚀,东岸沉积明显。

(2)中间高四周低 喜马拉雅山

(3)马来 热带雨林气候

(4)日本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或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地壳比较活跃)

(2)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山脉B是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3)C处是马来群岛,它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群岛,此处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

(4)图中D处是日本,岛上多火山,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

世界主要山脉河流海洋分布图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异。

山脉

恒河

位置

青喜马拉雅山脉藏高原南缘

阿尔卑斯山脉

欧洲中南部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西部

河流

位置

多瑙河

欧洲西部

尼罗河

非洲大陆东北部

非洲中部

黄河

北方

长江

南方

亚马孙河

南美洲北部

北美洲中南部

伏尔加河

西部

位置

太平洋

、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

美洲大陆以东,欧洲非洲以西

印度洋

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

北极地区

插入的是地形图,山脉和海洋都有了,河流比较难找,但我记得地理书上有的,小朋友不要太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