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的意义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出处:《论语》: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意义: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
出处:《论语》:子夏曰: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听其言也厉。
意义: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看起来庄重严肃,接近他(发现)又很温和。
如何翻译“子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则温”?
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
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作者: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春秋末年晋国温
(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现在,山
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
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
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魏文侯尊以
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在孔门中,子夏并不像颜回、
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
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
统观点的及历史理论。
子夏在这里通过“君子有三变”的论述,是给君子们怎样把握“庄严”和“和蔼”的度树立
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理性原则”,也就是说该庄严的时候就要庄严,该和蔼的时候就
和蔼,该不该的判定标准是“理性原则”。所以子夏说的看起来的三变,本质上依然是一以
之的不变。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白话解:子夏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出自哪里?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意思: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
1、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原文是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译文:子夏说:“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非常庄重,接近后却感到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很严厉。”
子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则温
【原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的话严厉不苟。”
【解读】 此章描述一个君子的容颜气度,三种变化,并不是君子的本身变化,而是从交往者与君子的关系逐渐接近的角度来说的。这一段话是一幅形神兼备的学生心目中的孔子的画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