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是四大名著之一。1972年3月17日根据同名改编的电影《水浒传》由张彻,午马,鲍学礼共同导演。从1994年4月筹拍,到1997年3月关机,历时3年8个月的同名电视剧由张绍林导演完成。另有同名电影及新版电视剧。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彦端。1296年-1370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家。

《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怎么读《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怎么读


《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怎么读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反元。张士诚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在写《水浒传》之前,虽然有点才气,但施耐庵混得却很惨,名字也是不见经传的“施子安”。在元末明初那个年代,”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更是成功的标志。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施耐庵愤然离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而咸丰五年,施耐庵的第十四世孙施峻峰在《施氏宗祠建立纪述》中也写道:吾族始祖耐庵公,明初自苏迁兴,后徙白驹场。由一本而支分派别,传衍至今,五百余年矣……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 江苏兴化人 ,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介绍: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因《水浒传》是部赞扬农民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在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长篇之父”。

作者争议: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从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题罗贯中编集。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作者:

对此,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施耐庵,一种认为是罗贯中。持后一说的人多少能提供一些证据,持前一说的,则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

关于施耐庵,有多家认为并无其人,是别人托名;有人认为是杭州人施惠;有人认为是兴化人施彦端。名有各的理由,但又不能令人信服。不过有一点,就是在《靖康稗史》一书上署名编都和作序者的是耐庵。学术界认为,这个耐庵就是施耐庵。也就是说,施耐庵编写了一部《靖康稗史》,而且这一部书在当很有名气,很受欢迎,施耐庵也就成了很名气的稗史即作家。

关于罗罱中,《水浒传》是早本子署名为“东原罗贯中编辑。”“东原”是什么地方,罗贯中是“东原”人吗?学术界急诊也很激烈。有人据此认为他是东原人,进而考证出就是现在的山东东平人。另外,还有些人认为他是太原人、杭州人、中原人、钱塘人等,不过经过学者王利器和罗尔纲先后考证,确认罗贯中就是山东东平人。

罗贯中的生平事迹虽不十分清楚,

但有几部分作品却已被学术界认可是他编写的,如《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

古代的野史,有很多是不署名的,特别是民间一些无名作都编写的野史,或者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在前人和品基础上重新加工、改造、编写的野史,一般是不署自己怕名字,而对于刊刻书籍的书商来说,作者的名气对书的发行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有些书商就在刊印时署上某个名人的名字,或者说是某某名人“本”,某某名人编撰,而真正的作者或编撰却被隐去了。高儒在《百川书志》中说:“《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我们可以据此认为《水浒传》是先由施耐庵撰写,后由罗贯中编辑、整理,作者施、罗二人;也可以认为是由其中一人撰写,别外一人是书商硬加上去的;也可以认为是由其中一人撰写,别外一人是书商硬加上去的;也可以认为施、罗二人都不是此书真正撰写者,因为他们在当时名气很,书商为了抬高此书的地位,借以促销,便硬把二人的名字署了上去,而且为了真实可信,还做了分工,“施耐庵的本”,由罗贯中“编次。”

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说浙江钱塘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灶丁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施耐庵虽然是以著书传世,但是他既然参加了科举考试,那么自然也是希望进入仕途的。进士及第之后,施耐庵曾经任浙江钱塘县尹。为官三载,因为看不惯官场黑暗,于是直接辞官回家。回到家中的施耐庵,开始专注著述。他与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的创作,同时开始收集整理《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故事。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转》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转》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署。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江湖豪客转》的创作。《江湖豪客转》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01 施耐庵(罗贯中整理)

《水浒传》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金圣叹删修为七十回本。《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列为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六才子书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一直存在异议。

一种说法是:作者施耐庵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人物生平:《施氏谱序》等有关资料记载:咸丰四年(1854年)陈广德(字懋亭)所撰《施氏谱序》云:

吾兴氏族,苏迁为多,白驹场施氏耐庵先生生于明洪武初由苏迁兴化,复由兴化徙居白驹场。其第二世处士君,扬一鹤先生曾为作墓志铭。及于施氏之自苏施家桥来迁,即场之田庐复名以施家桥……清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处署后二日赐进士出身浩授奉直大夫户部主事加一级陈广德顿首拜撰。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盐城,明清四大家之一。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从明朝到现在,有三种说法:种说法,认为是罗贯中写的,就是说《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第二种说法,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作的,这个是比较多的一些个看法,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种说法,是施耐庵一个人写的。这个最早也见于明朝人,但是时间比较晚。

我认为是施耐庵个人写的.水浒的场面与三国向去甚远,而罗贯中曾参加过元末农民,写起场面得心应手,施耐庵则不然,他没有参加过,所以水浒在场面上有欠缺,由此可见,水浒不可能是经罗贯中润色过的,更不可能是二人和著的.

施耐庵,但是其中有一些地名与施耐庵的生卒年不合,也有人认为是同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创作的。《水浒传》是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施耐庵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从明朝以来,梁山一百单八将就经常成为画家喜爱创作的题材。其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和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是现存最早的代表作品。清代的水浒人物画代表作者则有任薰、陆谦(与中同名人物无关)等。[4]元末明初文学家,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因《水浒传》是历史上部赞扬农民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在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长篇之父”。

《水浒传》的后世影响:

水浒传作者是谁?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Men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Are

Brothers》即《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外国的版本叫《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水浒传的作者

施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耐庵。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从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万历二十二年福建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题罗贯中编集,明万历四十二年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前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作者介绍:

施明初洪武年间,施耐庵又被徐骐聘去做私塾先生,施耐庵住在祝塘镇环境优美的徐家大院里,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水浒传》。耐庵,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因《水浒传》是历史上部赞扬农民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在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长篇之父”。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彦端。1296年-1370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家。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_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反元。张士诚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施耐庵愤然离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呀?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经过殿试,高中进士,步入官场,因看不惯官府的黑暗,愤然辞职,在教书之余,收集素材,用毕生精力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被誉为华夏之瑰宝。

施耐庵生于元末明初,原籍苏州城外施家巷人,13岁在苏州城外浒墅关季氏私塾学习,天资聪慧,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学习勤奋刻苦,深受老师喜爱,19岁时经乡试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时,经过殿试,高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钱塘县尹。

施耐庵虽然生在船人之家,但是他的父亲却非常的重视他的教育。因此施耐庵十三岁的时候,就进入私塾上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元延_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施耐庵三十六岁的时候与刘伯温同登进士。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一说是兴化白驹,一说是钱塘。其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

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进行《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

施耐庵与水浒故事:

据说,施耐庵《水浒传》中的许多地名,都取之于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庄”是全书中的重头戏,其实祝家庄就是祝塘镇。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写得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岗,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武阿二成了武松。

相传施耐庵在大宅里坐馆教学时,还经常教学生画画。他要求严格,每次只教一幅人物画,直到学生画好后再教另外一幅。他前后教学生画了108幅。这些画,张张面孔不一样,个个动作不同,神态各异,个性有别。他刻画的108个人物形象,据说就是《水浒传》里的108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施耐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水浒传

《水浒传》作者是谁?

《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

因《水浒传》是部赞扬农民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在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长篇之父”。

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水浒传》。

《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武行者”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水浒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施耐庵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施耐庵,原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历程

因刘伯温与施耐庵同年中进士,有同学情谊,在洪武面前保奏道:“施耐庵才气胜臣十倍,若让他做官,一定有好政绩。”洪武准奏,下诏书召他进京,召了几次,施耐庵厌恶了官场的险恶,委婉地推托有病,谢绝了圣旨,未再步入官场。

施耐庵在白驹场时,结识了当地很多的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好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加工创作,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梁山众将的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9世纪开始传入,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的勇士们》。英文译本有多种,最早的70回译本定名为《Water Margin》(“水边”的意思),由于出现最早和最贴近原名的原因这个译名往往被认为是标准译名,美国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All Men Are Brothers》(即《四海之内皆兄弟》),70年代末籍美国翻译家沙博理的百回本的名字是《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后来还有人把120回本也译成英文。而据传,还有某外国版本叫《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18]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水浒传》,简称《水浒》,由江苏兴化籍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施耐庵创作《水浒传》: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做了描写。

到了元朝,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的过程中,他忠实地接受了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

《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人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所著。郎瑛《七修类稿》中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罗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胡应麟黑旋风李逵——康凯《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施某所编”,“世传施号耐庵”。综上所说,明人大致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现在学术界大都认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吴梅《顾曲麈谈》记施耐庵即元末剧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所载的《施耐庵墓志》和《施耐庵传》等。但这些材料相互矛盾处不少,且有明显不可信处,因此对于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意见颇不一致,多数研究者持怀疑态度,尚待进一步研究。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故事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梁山英雄聚众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张顺、吴用等英雄形象。是古代长篇之一。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All施耐庵(129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至正十六年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6年—1370年),名耳,元末明初文学家,又名肇(zhao)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是部赞扬农民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在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长篇之父”。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残唐五代史演义》和杂剧剧本《风云会》。由此可以看出,约贯中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家。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为题材的长篇,那么《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主要人物有哪些?《水浒传》的文学影响是什么?爱美女性网生活频道,为网友解决一切生活疑问。本专题主要解决《水浒传》的作者是谁的疑问,分析《水浒传》的文学影响是什么,为大家普及《水浒传》的相关知识。

又名: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创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水浒传:“天翻地覆事,侠肝义胆情,忠义照千秋,热血奇男儿。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于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至此,施氏族谱已经出现了。

《水浒传》的文学影响

文学影响

《水浒传》是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开创了白话章回体的先河。明代时被列入“四大奇书”。近现代以来,“四大奇书”演变为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其中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乃至东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衍生

从明清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作家为不同版本的《水浒传》水浒传创作续书。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明末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这两本作品都是续百回本水浒的代表,而清代钱彩所著《说岳全传》中也有不少承接百回本《水浒》的人物和内容;清代俞万春的70回本续书《荡寇志》是站在梁山好汉对立立场上的续书中的典型作品;而清末西泠冬青的《新水浒》和陆士谔的《新水浒》则借水浒故事表达了对变革的认识,近现代的续书,则有程善之描写梁山好汉分崩离析的《残水浒》、张恨水讲述梁山好汉抗金的《水浒新传》,以及姜鸿飞构思独特的《水浒中传》等。此外还有被部分研究者认为是古本的《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等。而20世纪下半叶以后作者所作续书中,代表作包括袁阔成的评书《水泊梁山》,以及根据该书节选改编的《大闹大名府》《巧破乾坤楼》《大闹神州擂》等;王中文规模浩大的《水浒别传》、巴孤讲述梁山好汉与三国群雄争霸的《贼三国》、林冲(作者笔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作之身”的《结荡寇志》、诗词讲述水浒人物在阴间的故事的《贼水浒》等。[3]

此外,近现代作家褚同庆有从头改写的《水浒新传》一部,日本家吉川英治有《新水浒》,其他日本作家如柴田炼三郎、北方谦三等都有重撰的水浒题材。

另外,明代兰陵笑笑生的名著《》也是衍生自《水浒传》武松故事的一部。

《水浒》的日文译本最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影响较大。其对东亚各国的艺术产生极深远的影响,朝鲜最早的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史诗《南总里见八犬传》均是受《水浒》影响产生的。

意大利把《水浒》中鲁智深的故事取出译成《佛牙记》。后来,德国人又把《佛牙记》翻译成了德文,译名成了《鲁达上山始末记》。德国还翻译了《水浒》中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译名是《圣洁的寺院》。而《水浒》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德国人则译成了《卖炊饼武大的不忠实妇人的故事》。德国人还翻译了《水浒》中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译名有两个:《黄泥冈的袭击》、《强盗们设置的圈套》。英国翻译了《水浒》中林冲的故事,译名是《一个英雄的故事》。[19]

评价

赛珍珠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以古代的发展史作为主要内容,其中有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水浒传》的`创作、演变及流传过程。演说中也评价《水浒传》是“生活伟大的文献”。[20]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专门撰文对《水浒》进行过点评,他认为《水浒》的情节有“史诗般的广阔”,并认为其与西班牙17世纪的“流浪汉”有异曲同工之妙。[21]

法国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曾自称很早就读过《水浒》,他认为《水浒》“记录了那个遥远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状态”。

水浒画作

20世纪以来,传世的水浒人物画则更多,如张光宇、黄永玉、戴敦邦、叶雄、孙景全、于文龙等人的作品都较有影响。作为深受古典文学影响的,日本从19世纪开始也有大量画家创作水浒人物画,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都画过水浒人物。[23] 而现代则有日本插画家正子公也的《绘卷水浒》中油画风格的人物图。连环画之中,刘继卣的《武松打虎》堪称经典之作。[24] 而漫画中则有蔡志忠的水浒漫画和当代漫画家黑背的《梁山》系列,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现水浒故事。此外还有梁伟家和日本横山光辉等人的漫画画册都较为。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背景

施耐庵(原名彦端,1296年-1370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家,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居淮安卒,终年74岁。

《水浒传》现在出版的《水浒传》在封面和扉页上著的名字有的是施耐庵,有的是罗贯中,或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意思很明白,《水浒传》的版权或者归施耐庵、或者归罗贯中,或者同属两人所有。但是,无论施耐庵还是罗贯中,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学术界尚无定论。建国以来出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在涉及两人的资料介绍时,都语焉不详,只笼而统之地说:生平未见史传,一般认为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人等等。很显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这些所谓的大家,在官家编撰的史书上是无证可考的,后人仅仅是根据古人的笔记、传奇之类材料的零碎记载为参照进行推论,因此,其真实性往往要大打折扣。文学影响:

《水浒传》是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开创了白话章回体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演义》一起,奠定了古代长篇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

但它比之《三国演义》,更贴近生活,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市井、日常琐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并纯熟地使用了白话,多方面地推进了古代长篇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