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和农历一样吗 公历和农历是否相同

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1、公历和农历不一样,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总之,的农历比之阴历所包括的地理意义要丰富得多,是一种阴阳历,与阴历之间是有一定别的。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

阴历是农历吗_阴历是农历吗日阴历是农历吗_阴历是农历吗日


阴历是农历吗_阴历是农历吗日


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农历是不是也叫阴历

深刻地讨论: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农历是不是也叫阴历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旧时多称为夏历,197阳历是格里高利历,平年天,闰年天,四年一闰。闰年的二月为29天。为了进一步修正,规定每年修正,即能被整除的年份,二月仍然为28天。生日农历阳历怎么区分。0年以后改称为“农历”。

农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

日历怎么分阳历和阴历,农历和公历的区别是什么?

农历也叫阴历。阴历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是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公历),现代叫法的农历严格来说属于阴阳合历。

提起日历怎么分阳历和阴历,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农历和公历的区别是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阴历就是农历吗?在日历上面,到底什么历?什么是农历?拜托,不要给我讲那些复杂的概念,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阳历和阴历怎么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农历和公历的区别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中的阴历成份和阳历成份各有用处。阴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的大小。

日历怎么分阳历和阴历

1、日历怎么分阳历和阴历:农历和公历的区别是什么?

1,出处不同:农历是指几号还是初几。

公历=阳历,是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阳历和阴历怎么分

农历=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2,算法不同: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生日阳历11月1日阴历是。

农历是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阴历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阴历只管朔,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怎么看和对象的八字合不合。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无关,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公历,属阳历一种,公历别称公元、西历、西元等,一种源自于的纪年方法,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对儒略历加以而制成的一种历法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予以批准颁行,以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日历上面是公历还是农历。

公历是一种平均太阳历,只有回归年,不管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天,这样无论是阳历和阴历,都会有误(二者皆以天为一年)。对阳历而言,平均每4年便会少约1天,(0.,约等于1)。

而公历解决这一问题的是规定每4年里有1个闰年,将这加在天数最少的2月,故闰年的2月有29天。实际作中为了方便,规定凡是能被4除尽的年份,皆为闰年。如,等皆为闰年。

2、阴历就是农历吗?在日历上面,到底什么历?什么是农历?拜托,不要给我讲那些复杂的概念

生日是农历先到还是阳历先到。

3、日历怎么分阳历和阴历:阳历和阴历怎么分

阴历和农历区别是什么

不是。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

阴历和农历其实指的是同一种历法,即以农业季节变化和天文现象为基础的历法。区别主要在于名称和应用背景。

阴历是指按照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的历法,即以月相变化为基准的历法。在阴历中,一个月被定义为月亮从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之间的时间。阴历是传统文化中广泛使用的历法,也被用于其他东亚和地区。

农历是指以农业季节变化为基础的历法,也就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制定的历法。农历包括了月亮运行周期以及太阳运行周期的元素,因此既考虑了月份的变化,也考虑了季节的变化。农历被用于农民农业活动的时间安排,也会影响到节气、节日等的确定。

总结来说,阴历和农历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种历法,只是在名称和应用背景上稍有不同。阴历是按照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的历法,而农历是以农业季节变化为基础的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历法,每个月均以新月为月朔,月相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月亮的运行周期。阴历从远古就开始使用,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和生育方面的。阴历每个月的日期不是定的,会因为月相的变化而变动。

农历:由阴历演变而来,主要为了适应古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它以月相的变化为基本依据,但根据四季变化和中气的变化作适当调整。每个月的天数基本固定,只在干支历年的闰月会有变化,以此来适配季节的变化,符合古代农业生产的节奏。

阴历和农历的楼上的人纯属瞎扯淡主要区别在于:

月日不定与固定。阴历月朔和月望日均不定,农历月初和总天数基本固定。阴历需要不停调整,农历较为固定。

纯阴历和阴阳合历。阴历只按月亮运行而定,农历是阴阳历法,按月亮运行和太阳运行相结合而定。

交替使用。两种历法曾长期并用,但后来农历逐渐替代阴历,成为主流的历法。

阴历和农历是古代两种不同的历法,虽然农历演化自阴历,但由于适应的对象和用途不同,两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异,农历对古代生活的影响更大,成为传统上主要使用的历法。

阴历和农历是指传统的日历系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换使用。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答关于阴历和农历的区别、节日由来、相关典故、寓意、庆祝方式以及相关扩展。

阴历和农历的区别:

阴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它根据月亮的周期来计算时间。而农历则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日历系统,它主要根据太阳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阴历和农历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但在传统文化中,这两个概念通常被视为同义词。

节日由来:

的传统节日多数是根据阴历或农历来确定的。其中最重要的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多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农耕习俗或传说故事。

相关典故: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典故和传说。例如,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与古代的“年兽”传说有关。元宵节则是为了纪念古代抵抗外敌的英雄而设立的。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去祭拜祖先并整理墓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等。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家庭团聚,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重阳节则是为了祈求长寿和健康,人们会登高、赏菊等。

寓意:

传统节日的寓意多种多样,但大多与祈求吉祥、团圆、丰收、健康等美好愿望有关。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增进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时刻。

庆祝方式: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等。元宵节则有猜灯谜、赏花灯等活动。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会烧纸、献花等。端午节有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中秋节则有赏月、吃月饼等活动。重阳节是登高赏菊的好时机。

相关扩展:

除了,其他如韩国、越南、日本等也有类似的阴历或农历日历系统,并且有着类似的节日和庆祝方式。此外,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阳历在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但传统的阴历或农历仍然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

阴历和农历是传统的日历系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换使用。的传统节日多数是根据阴历或农历来确定的,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典故、寓意和庆祝方式。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增进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时刻。

阴历和农历的区别如下:

1. 定义不同: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基础的计算方式,每月的长度相等,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每年12个月,一年354天或355天。农历则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2. 算法不同:阴历以月亮圆缺一周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月亮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每逢闰年,将12月改大月为30天。农历则是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3. 历史渊源不同:阴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的发展,而农历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生产和天文观测的需要。

总之,阴历和农历都是传统的日历系统,但它们的定义、算法、历史渊源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就是阴历。阴指月亮,即以月亮绕行地球的周数(由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时段,是依据太阳在公转轨道即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因此,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常说的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一年约绕11圈)来纪年;阳指太阳,即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来纪年,一年12个月。两种相1个月,这两种纪年法我们古代都有,还有岁星(木星)纪年法等。

农历和公历是一样的吗?

经常说的阴历,是根据月亮为参照设立的,人们把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称为一个“阴历月”,周期大约是29.53天,为了换算方便,所以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

农历和阴历是一个意思,阳历和公历是一个意思,区别如下:

阴历和农历是我国古代使用的两个不同的历法:

一、时间不同

1、阴历: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周期的纪年法,1月≈30.4369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并且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2、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周期的纪年法,1年≈ 365.2422天。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的二月有29天。

二、计算方式不同

1、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来计算。

2、阳历: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三、来源不同

1、阴历:阴历是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2、阳历:阳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

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个太阳历。

阴历和农历是一回事吗 农历和阴历是一个日期吗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导读:常听人说阴历就是农历,但也有人说它们并不一样,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阴历和农历是一回事吗?农历和阴历是一个日期吗?阴历和农历是两个概念,可以说有一定区别,不能完全说相同,以下是我对阴历和农历的相关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阴历和农历是一回事吗

阴历不是农历,阴历也被称作是农历、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阴历和农历的计算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的。

农历在农村虽然称为“阴历”,但它却不是纯“阴历”,它是“阴历”与“干支历”(24节气)的混合历法,也就是我们说的“阴阳合历”,农历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制度的历法!因此,来看阴历不是“纯农历”,24节气是干支历,阳历是阴阳合历,公历是一种太阳历,公元是以诞生为开始的历法。

阴历主要是根据地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制定的历法,也就是说是根据塑望月来确定的,阴历也被称为“殷力”!随着历法的不断发展,直到24节气的出现,也就形成了农历也就是“汉历”!而我国目前使用的是“阴阳历”。

在我国,古代使用的基本是阴历,原因是相对应“回归年”塑望月更容易观测!众所周知,根据太阳历法,地球围绕太阳一圈是365日,而根据塑望月来定一年大致是354天,因此,也就有了闰月之说。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它是阴阳历。现被叫做“农历”,这是期间所谓除四旧的结果,其实这个叫法也很不妥,它在季节上的日期游移可达一个月,并不是很适宜农业生产。准确说应该叫做“汉历”。此称呼,是根据此历是汉武帝时议造的这《汉历》规则,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对此历的称呼,而得出的此历自古就称为“汉历”。

农历和阴历是一个日期吗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教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等记载。虽然《尚书》乃后人所托,井不足以证明当时已认识到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6天,但是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这是原始的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我国历法采用干支记法。东汉以前只以记日,建武三十年(54)以后,始以记年。

阴历是农历吗

阴历是农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由于农历本身含有节气概念,所以农历是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阴历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现代叫法的农历属阴阳合历。

阴历在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演变过程中,与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农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阴历。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绕日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29.53天),谓4. 使用范围不同:阴历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卜筮和命理等方面,在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农历则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节日庆祝和民俗习惯等方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农历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直到今天,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活动密切相关,在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历是阴历吗?

农历,是现今东亚地区民间传统广泛使用的阴阳合历。古代相传为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又称黄历、夏历。成立后,由宣布采用西方格里历,而华夏传统历法则被称为旧历、传统历。中华成立后,以西历为“公历”,旧历改称“农历”。

农历是阴阳历:“阳”以冬至回归年为基准确定岁实,配合太阳季节阳光分一岁为二十四节气;“阴”根据月球运行定朔望月。现行农历版本是依据既定基本规则,运用现代天文学成果修订,完全依照天文数据计算得来。

农历和西历、历一样,是现在应用广泛的历法之一。在华人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朝鲜、韩国、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华人社区,农历广泛应用于生日标记、各种民俗活动节日等,比如“年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庆活动,被视为中华文化象征。

扩展资料:

重要性不同。阴历主要用于宗教祭祀,农历用于指导农事生产和生活。农历对古代生活的影响更大。阴阳合历

历法是纪录时间之坐标系统,多数古代民族根据天象来确定历法,都有年和月之概念:年,就是四季周期,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就是月相盈亏周期,即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准确测量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长度,会发现一年比十二个月多大约10.875日,即单个阴历或阳历无法同时满足年和月的准确周期。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1、阳历(太阳历):

以太阳视运动周期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阳历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合理指导农业等事。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

2、阴历(太阴历):

我国农历不属于此类,但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农历称之为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除教外,已弃置不用了。

3、阴阳历:

我国的农历属于此类,它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大概掌握四季更替。

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农历是阴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农历的一个月份的起始,是按24节气来划分的。八字中月支,就是按照24节气来排的,到了相应节气,月支才会发生变化。按照这样说,一年的起始就是立春这一天,所以过了立春,代表属相的年支就会变化。

例如今年的立春时间为2月3日 23:34:01,只有在2月3日 23:34:01后出生的宝宝,属相才会是鸡,这个时间之前出生的,都是属猴。

阴历不等于农历。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历。不然你怎么理解冬至是阳历。

新历就是阳历,旧历就是农历。

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教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等记载。虽然《尚书》乃后人所托,井不足以证明当时已认识到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6天,但是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这是原始的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我国历法采用干支记法。东汉以前只以记日,建武三十年(54)以后,始以记年。

阴历

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通常所说的阴历也叫农历、夏历。是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当然这是通常情况,有时候也有一天的出入,比如有时候是355天,385天,就是5个小月。

阳历一般不闰年就是365天,润年久366天。大月一般31天,小月除了2月,七月都是30天。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阴历不是农历,两者并不相等。

农历的一个月份的起始,是按24节气来划分的。八字中月支,就是按照24节气来排的,到了相应节气,月支才会发生变化。按照这样说,一年的起始就是立春这一天,所以过了立春,代表属相的年支就会变化。例如今年的立春时间为2月3日 23:34:01,只有在2月3日 23:34:01后出生的宝宝,属相才会是鸡,这个时间之前出生的,都是属猴。

而阴历,就是以每个月的初一开始,到下一月初一的前一天,为一个月,例如2017年春节,是定于正月初一:而农历的寅月一日,是立春这一天。

世界上的历法共有三类:一类不一样,农历比阴历更复杂,农历是阴历和阳历相结合的,也叫阴阳历是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一类是阴历,就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只有年的月数可以人为地规定;第三类是阴阳合历,就是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如的农历、藏历。

所以,的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是阴历吗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球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参考资料来源:者两次,历时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27.32日),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