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山林的诗句

隐居山林的诗句

王维的《青溪》:一个心里很累很想隐居山林的诗句王维的《青溪》:一个心里很累很想隐居山林的诗句


王维的《青溪》:一个心里很累很想隐居山林的诗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陈抟《归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形容“一个心里很累很想隐居山林”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一个心里很累很想隐居山林”的诗词有王维的《青溪》,李白的《秋风词》,陶渊明的《饮酒》。

一、《青溪 / 过青溪水作》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言:发语词,无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声:溪水声。色:山色。漾漾:水波动荡。菱荇:泛指水草。“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素:洁白。心素:指高洁的心怀。闲:悠闲淡泊。澹:恬静安然。磐石:又大又平的石头。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从此算了。又有写作盘石.逐:顺,循。将:将近。万转:形容山路千回万转。泛:飘浮。澄澄:清澈透明。映:倒映。葭苇:泛指芦苇请:愿。

《青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诗。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两句,以喧响的声音和幽冷的色调形成闹与静的强烈对比,如同一幅“有声画”。诗的末四句写出诗人心境的闲谈正如清川的闲淡,把自己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和起来,意味隽永。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

二、《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三、《饮酒》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翻译: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归隐山林的诗句。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隐居山林的诗人的诗句

山间秋夜

宋代:真山民

夜色秋光共一阑,饱收风露入脾肝。

虚檐立尽梧桐影,络纬数声山月寒。

真山民,生卒年不详,姓名及出生地亦不详。他是宋末的遗民,曾为进士,为逃避世俗,隐姓埋名,故自称山民。此人销声匿迹,其诗源出晚唐,而安命委时,无一怨尤语。作者的志识量,别人均不可及,为宋代遗民之第。

诗人平时深居简出,不过生活却自给自足。他在幽静的山林里独居茅屋,房前桃李芬芳,屋后清溪潺潺,时有莺雀于枝头欢唱,鸥鹭在溪中栖息。

诗人却从不打扰它们,有时还长时间地注视着,久而久之,山间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似乎也与他成为挚友,他沉醉于这种闲适无忧的生活,更在大自然中物我两忘。

日月轮转,季节更换,转眼间夏去秋来,山野里更是凉爽无比。一天傍晚,诗人用膳完毕外出散步。他独自走在林荫小道上,一阵山风拂过,周围野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再往远处眺望,天边浮现出一片片灿烂的晚霞。

不过很快天色就黯淡下来,刚开始还是淡淡的氤氲,接下来整个山林都笼罩在烟雾之中,直到一轮玉盘慢慢升起,月光如水,也如同泼墨渲染,整个秋林又沐浴在温柔的月色下。诗人不禁口占一句,“夜色秋光共一阑”。

秋夜的景色美不胜收,诗人只用七个字就加以概括,描绘出空无一人、寂静虚寒的深秋夜景。自古以来,描写秋夜的诗作数不胜数,稍不当心就容易落入俗套,不过次句“饱收风露入脾肝”弥补了这个缺陷。

风露,指秋风与白露;脾肝,指脾和肝,这里指腹中的意思。胸腹饱收风露的凉意,作者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只想与秋夜、秋山以及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的愿望,也使读者领会到寂静而幽深的秋夜气氛。

诗人来到一座废弃的空屋旁稍作休息,只见旁边杂生了各种树木,几棵梧桐树利用它们高大的身躯占据了很大地方,也在月光下留下了婆娑的影子。诗人立在檐下,再次感受到秋夜的凉爽,继续吟出后两句,“虚檐立尽梧桐影,络纬数声山月寒。”

虚檐,此处指空屋;络纬,就是蟋蟀。作者化用柳宗元的“欻乃一声山水绿”句,静寂的夜晚,突然传来三两声蟋蟀的鸣叫,令人感到秋林寂静,山月添寒。

远处云杉高耸,近处泉水汩汩,周围还有柔软的青草、长满青苔的石块,诗人虽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极其喜爱这里的草木和清泉。秋林的夜色美妙,富于变幻,诗人隐居山林,这首七绝写景如画,让人心神荡漾。作者远离尘嚣、没有烦恼,却有朦胧的月亮对着他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