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丈=多少尺=多少米 1丈等于多少米
一丈等于多少米(一尺等于多少米)
南北朝1、一丈等于多少尺一尺等于多少米。
1丈=多少尺=多少米 1丈等于多少米
1丈=多少尺=多少米 1丈等于多少米
1丈=多少尺=多少米 1丈等于多少米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4、一尺等于多少米。
营造尺: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2.十尺也。
3.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着一根棍状的东西。
4.后用作量词,作十尺。
5.夫部曰。
6.周制八寸为尺。
7.十尺为丈。
8.人长八尺。
9.故曰丈夫。
10.然则伸臂一寻。
11.周之丈也。
12.故从又持十。
13.丈是市制长度单位,一丈等于十尺等于一百寸。
16.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
一尺,一寸,一丈分别有多长?
近现代 3尺≈1米(m)1尺=10寸。
唐代,一丈合今307cm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三国,一尺合今24.2cm—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一尺等于多少米?
1尺是0.333333米,一寸是0.03333333米,一丈是3.333333米=3又3分之2米1. 1米=3市尺,所以1尺=1/3 米=0.3333 米
2. 1米=100厘米,1尺=10寸。
所以1寸=10/3 厘米=3.3333厘米
3.33米
0.参考资料来源:33米
二两米足够一尺了
古时候一丈,一尺,一寸分别是多少
商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尺 = 15.8厘米,1寸 = 1.58厘米
战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1引 = 2310厘米,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汉1引 = 10丈,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引 = 2310,1丈 = 231,1尺 = 23.1,1寸 = 2.31,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西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北朝: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米,1分 = 0.296厘米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米,1分 = 0.296厘米
唐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小尺:1丈 = 300厘米,1尺 = 30厘米,1寸 = 3厘米,1分 = 0.3厘米
大尺:1丈 = 360厘米,1尺 = 36厘米,1寸 = 3.6厘14.尺,是一种长度单位,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米,1分 = 0.36厘米
宋元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312厘米,1尺 = 31.2厘米,1寸 = 3.12厘米,1分 = 0.312厘米
明1丈 = 10尺,1尺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尺 = 34厘米,1寸 = 3.4厘米
量地尺:1尺 = 32.7厘米,1寸 = 3.27厘米
清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丈 = 355厘米,1尺 = 35.5厘米,1寸 = 3.55厘米
量地尺:1丈 = 345厘米,1尺 = 34.5厘米,1寸 = 3.45厘米
营造尺:1丈 = 320厘米,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
关羽九尺约为2.178米,张飞八尺约为1.936米,刘邦七尺约为1.694米
各个朝代的尺寸代表长度不尽相同。
夏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晋
十六国
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后期:1尺=23.5厘米)
唐;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元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营造尺:1尺=31.1厘米)
清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营造尺:1尺=32厘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
换成现在长度:关羽身高216.90cm,,张飞19唐代,一尺合今30.7cm ;2.80cm,刘备168.70cm.
貌似不同时代不同。。。
邹忌修八尺有余-------好像是1.825左右
古时候一丈=10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一寸等于3又1/3厘米
一尺有多长?
一寸=0.03333333333333333333333······米(M)1尺=10寸。
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1丈=3.33米,
1寸=3.33厘米。1尺=3.33分米,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问题二:一尺到底有多长? 古代一尺等于现代23厘米。所以古代说的七尺南儿一般就是161厘米。与古代人身高很符合。而说身长八尺,就是184
问题三:一尺是多长?一丈有多长? 应该从两方面来看,按现在的标准尺寸,一丈是十尺,所以当然是一丈长了。
但是古代却不是这个标准,各个朝代也都不一样: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
一尺等于24.12厘米,隋唐一尺等于26.7厘米,而宋元一尺等于30.72厘米,明清大概一尺等于30.2厘米。现代十尺为一丈现代一丈约3.3米,就是三尺=1米,一丈有的近似等于三米。
在古典中形容战将高大,都说是身高八尺或是身高丈二(相当于现在的1.85米或是2.36米),这个尺寸都是以汉代的尺寸为准的,而且是三国演义中形容的较多,到了隋唐以后就很少这样形容了,因为隋唐以后一尺都大于27厘米,接近于现代了。
问题四:一尺有多长啊? 三尺一米
问题五:一尺是多长? 现在的一尺是33厘米左右
但是和古代的不一样
古人说的身长8尺,7尺男儿的尺是现在的23.4厘米
也就是说7尺男儿,象曹就是1米62左右,而8尺的帅哥象邹忌什么的就是1米86了,但估计古人可能把现在的1米78以上都算做8尺,所以古人平均水平是没有现在的人高的。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1尺≈33.3333厘米(cm)
问题六:一尺是多大?多少厘米左右? 市制单位:一市尺约等33.33厘米。
不过,买衣服时,很多都是以英寸标记的,楼主注意呀。
一市尺约等于13.12英寸。
1米(公尺)=3市尺
所以,1尺=0.33333……米=(约)33.33厘米
问题七:一尺是多长? 33.333cm
问题八:古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多长?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海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问题九:宋代的一尺有多长?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历史上,不同的时期,一尺的长度也是不一样的。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1尺≈33.3333厘米(cm)
一丈是多少米
现代1丈≈3.33米。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丈是在特有的测量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常见到丈这个单位的出现,在古代使用的情况比较多。在不同的时期丈的进制不一样,比如在汉代时期1丈=2.31厘米,而在宋元时期1丈=3.072厘米。
刘邦属于正常身高,关羽身高极高,他们都是武将,这种身高都很普遍丈与米的换算,例:如何计算14丈是多少米(按照1丈=3.33米计算),14×3.33=46.62(米),由此得出14丈等于46.62米。例:如何计算12米是多少丈(按照1丈=3.33米计算)12×3.33=39.96(丈),由此得出12米等于39.96丈。
古代测量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古代测量工具虽然简单,但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例如,在测量长度时,可以使用尺子或绳子,但需要注意工具的精度和材质。
2、测量前的准备:在进行测量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清理测量对象表面的杂物,确保测量对象在平稳、水平的表面上等。
3、测量时的姿势和方法: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自己的姿势和方法。例如,在使用绳子测量距离时,需要保持绳子平直,用力均匀,同时避免拉伸过度。
4、测量精度的控制:古代测量精度受限,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测量技巧和方法,以控制测量误。例如,在使用尺子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一尺一丈分别是多少米?
2、一丈等于多少尺 一丈等于多少米。1 丈 = 3.3333333333333 米
新莽;后汉1 丈 = 3.3333333333333 米
一尺等于1/3米
一15.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丈等于3米
一尺等于多少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汉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一尺=0.33333333333333333333333······米(M)
一尺等于1/3米 因为:1米=3尺,所以,1尺=1/3米
三分之一米一丈一尺=11尺
33cm咯
古时候一丈,一尺,一寸分别是多少
1.丈,从又持十。一丈大约是3.33米,一尺大约是0.333米,一寸大约是 0.033米。
3、一丈等于多少米。虽然丈、尺、寸的换算有具体的公式,但是在古代,不同朝代所定义的实际长度跟我们现在所表示的长度还是有所区别,不同朝代的“丈”的实际长度如下:
商代,一丈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丈合今231cm ;
秦时,一丈约231cm ;
汉时,一丈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丈合今242cm ;
南朝,一丈约258cm ;
北魏,一丈合今309cm ;
隋代,一丈合今296cm ;
宋元时,一丈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丈合今311cm。
参考资料
李家俊,王军.探析长度单位的定义发展和复现方式.:电子世界,201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