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相信你也已经有所了解了,直入主题:怎么推算?

24节气时间是怎么算 二十四节气时间怎么计算24节气时间是怎么算 二十四节气时间怎么计算


24节气时间是怎么算 二十四节气时间怎么计算


那就只能算太阳的黄经了,黄经怎么算,那就是天文学家的事了,民间是没有完美的公式可以计算,不过,有人总结出了一个近几百年内可以简化计算的公式:[YD+C]-L,有兴趣可以去文库中看一下:

这里讲一下我所使用的几个方法

通过查表法来计算节气

通过现有的C++库来查询

通过Excel插件查询节气

看你是否有兴趣,如果需要,可以继续追问。

农历是按照二十四节气编排的。农历依赖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不依赖农历。二十四节气是直接根据太阳确定的,测量正午影子的长短,来确定二十四节气。农历是怎么规定的?

首先定节气。这是一切的基石。上古时期的做法是正午影子长度最长的时候,叫做「冬至」;正午影子长度最短的时候,叫做「夏至」。然后以这两天为参照,把影子长度来回的一个周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球公转太阳一圈)平均分24个时刻,定为二十四节气。其中第偶数个节气叫做「中气」。现代则完全依靠天文学仪器进行黄赤交角测算,由紫金山天文台发布二十四节气,到分秒级别。——从这里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是完全根据太阳确定的,与月亮无关,与农历无关,所以是的阳历。

然后定农历月份。把朔月(正好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规定成每月的天(初一)。——农历的「初一」一定是朔月,所以这里才体现出阴历。接着规定月份名。规定冬至所在的月份为农历十一月(体现了农历依赖节气)。以十一月为基础,规定农历月份名叫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规定农历如何置闰。如果连续两年冬至所在月(农历十一月)之间有十三个月,那么找出一年当中的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又体现了农历依赖节气),规定为闰月。——这个规则叫做「无中置闰法」。

月大月小是根据月亮绕地球的运动算出来的。

农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354天,比阳历少11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方法来设定闰月。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

记月大月小的口诀:正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摘要】

节气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形成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那么15天/节X24=360天。可是我们的一个回归年却是365.25天,如果按15日一节划分,每年就会余出5天多的时间无法处理了。古代曾将夏至作为大年,每年过二天,又将冬至定为小年,每年过两天(因此民问有冬至过小年之说)。于是,在5.25天的分配上,古人采取了夏至用三天,冬至用两天,余下的0.25天,四年赶一天的办法规定每四年一闰。“一闰”意味着每四年任冬至节加一天。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采用“定气法”划分。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24节气是根据古代劳动对农作活动的积累经验形成的

一年365天,24个节气,平均15天一个节气就是1个月有两个节气。

把一年365天平均分成了24节气,每个节气大约半个月15天。

我国古代制定的24节气具体时刻表,是通过天文,地理等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而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了。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怎么确定的?

这是说节气的日期在上半年是每月6号和21号,在下半年是每月8号和23号。

传唱时念为六廿一,八廿三,其中顿号被省略,更不好理解。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是太阳运行周期,可用于指导农历生产。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二十个节气毕竟数目不少,要一一全部记忆,着实有些难度。

节气歌形成时间是1950年。1949年前的历书、教材、工具书中,已有不同版本的节气歌。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节气歌。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29年由张心一创作完成,随之扩散到全国,并在1947年形成经典版节气歌。

顺口溜记忆: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您好,看到您的问题将要被新提的问题从问题列表中挤出,问题无人回答过期后会被扣分并且悬赏分也将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您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或者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里去看看,这样知道你问题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多认识一些知识丰富的网友,和曾经为你解答过问题的网友经常保持联系,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向这些好友询问,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的。 三,该自己做的事还是必须由自己来做的,有的事还是须由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别人不可能代劳!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别人只能给你提供指导和建议,最终靠自己。 您可以不采纳我的,但请你一定采纳我的建议哦! 虽然我的很可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定可以使你更好地使用问问哦~~~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采用“定气法”划分。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日期计算通式寿星公式——[Y×D+C]-L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21世纪立春的C值=3.87【摘要】

节气具体时间怎么计算【提问】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采用“定气法”划分。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日期计算通式寿星公式——[Y×D+C]-L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21世纪立春的C值=3.87【回答】

一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冬月:大雪、冬至

腊月:小寒、大寒

正常是15天一个节气、一个月30天,两个节(注:都是按农历算得);九天一九;十天一伏!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冬至当天数九,夏至三庚数伏(我也是转载的,你参考吧)

俗话说:“冬至入九。”又说:“冬至当天数九,夏至三庚数伏。”《清嘉录》有“连冬起九”之说。意即数九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冬至日是头九的天,从此便进入“数九寒天”。数九之俗起源于何朝何代,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文献资料佐证。据梁·宗懔《荆楚岁时录》记:“俗用冬至日数及八十一日,为寒尽。”为什么要把冬至这一天,作为数九的开始呢?而且,为什么不叫数六、数七、数八、数十,而单叫数九呢?就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数九的习俗与《易》有关。据《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星历,建五行,起消息,正闰余。”所谓“起消息”,就是用《易》中的十二消息卦(亦名十二辟卦: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复,临),来对应农历从正月到腊月的十二个月(以及每个月份里相对应的节气)。《易》中的每一卦,均由六个阴爻(— —)或阳爻(——)组成。阴爻(— —)称“六”,表示阴虚为“消”;阳爻(——)称“九”,表示阳盈为“息”。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十二消息卦通过阴阳二气的消长转化,将春夏秋冬气候的冷暖变化,精准、简括而又形象地表述出来。冬至所对应的是十二辟卦中的复卦,复卦的最下一爻是阳爻(——),上面的五爻都是阴爻(— —),故称“一阳来复”。《易·复》:“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宋·邵雍讲道:“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亦讲:“一阳初动于下,天地生育万物者本于此,故曰天地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也。”自然造化真是奇妙得很,阴生于极热之时,阳生于极冷之时。由于冬至夜子时“一阳来复”,又因复卦之初爻(阳爻)称之为“初九”,故而便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一个“九”为九天,九个“九”共有八十一天,直到惊蛰后的第六天“出九”,数九才告结束,此时已是春暖花开时节。所以俗话常说:“数九数暖哩,吃饭数碗哩。”又说:“又一九,便是春风吼。”还说:“九尽桃花开,农活一齐来。”关于数九,各个地区流传着不同的“歌”。我自小听母亲教的“歌”是:“头九二九,冻破碓臼;三九四九,牙门叫狗;五九六九,阳婆看柳;七九八九,河塌水流;又一九,犁牛遍地走;十九不消算,地头等饭罐。”其他地区的“歌”版本还有很多,比如:“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丝;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柳絮飞满地;八十一,蓑衣兼斗笠。”清·顾禄《清嘉录》记录了一首“歌”,颇为有趣:“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躲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虼蚤出。”虽然说“数九数得热了,数伏数得凉了”,但数九天毕竟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因而谚云,“数九不冻,来年有瘟”,“数九不冷又无雪,暑伏之中雨水缺”,“数九东风拂脸,来年收成保险”。而且,数九天里刮风下雪,对庄户人来说都是好事。老话常说,“数九天风多,数伏天雨多”,“九里多大风,伏里多大雨”,“九里一场雪,伏里一场雨”,“九里有雪,伏里有雨,锅里有米”,“九里的风,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又存米”,等等。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夏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冬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直到西汉时才成为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24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视位置来决定的,古人将周天划分为360度,以太阳视黄经0度为起点,然后太阳视黄经每增加15度为一个节气,正好24节气。如果掌握太阳的位置计算,24节气就能轻而易举算出!例如:2199年中气时间:大寒 1月20日 09:32:16

雨水 2月18日 23:02:45

春分 3月20日 20:51:35

谷雨 4月20日 06:28:15

小满 5月21日 04:19:02

夏至 6月21日 11:27:35

大暑 7月22日 22:15:14

处暑 8月23日 05:58:09

秋分 9月23日 04:48:44

霜降 10月23日 15:34:52

小雪 11月22日 14:24:38

冬至 12月22日 04:31:44

该说的上家都说了,我来也就是顶一顶~~~

买一个带农历的挂历就可以看了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夏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冬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直到西汉时才成为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1~2日。

将一回归年的长度等分成24份,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依次相同安排各个中气和节气。这种方法叫做平气。由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按太阳黄经每移行15°的节气是非等间距的,此法称为定气。定气使用于历法计算中。因为两个节气的时间长于一个朔望月(见月)的时间,所以可能出现一个月内只有一个节气或一个中气的情况。从西汉的《太初历》起,规定遇到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沿用至今。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侯现象、气侯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侯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侯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通式寿星公式——[Y×D+C]-L,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

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歌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七)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蜇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春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冬 季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2017年春社日是哪一天

2017年春社日是2017年03月22号,星期三,农历二月廿五日,丁酉年【鸡年】癸卯月

戊申日

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2017年春社怎么算

社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推算方法是以干支纪年来算,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戊日就是查看万年历中有农历的天干地支年,月,日中的天干地支。2017年立春是2月3日,正月初七。所以2017年春社日是2017年03月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