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复习_物理欧姆定律题目
2022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2.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对于学物理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2022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总结 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欧姆定律复习_物理欧姆定律题目
欧姆定律复习_物理欧姆定律题目
↓↓↓点击获取更多“ 九年级物理 知识点”相关内容↓↓↓
九年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
初三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 方法 :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 1 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 R=U/IR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19为次方)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平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10、欧姆定律意义.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4)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
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的单位: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
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Q=It(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有:瓦特();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4.平面镜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
2022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物理学论文大全及写作指导
★ 学校2022重点教学模板10篇
★ 2022教学工作总结50篇
★ 2022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三物理期末复习重点知识与概念总结归纳
★ 2022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 教育教学方面工作总结10篇(2022)
★ 初中教师年度教学工作总结9篇
★ 2022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0篇】
★ 2022八年级物理教学精选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中考物理总复习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由表格行、第二行和第三行可知,该电阻遵守欧姆定律,即R=U/I。)
(由表格行、第二行和第四行可知,P=U^2/R)
上语文:作文强调返璞归真面两行参考
下面是题目所要求的:
由表格行,第三行可知和第四行可知,P=I^2 R,第三课时 I 在这个过程中是定值,所以有
P=0.09R.
求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18、知识点:连通器是只上断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原理:当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不流动时,各容器液面相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73、将重力均为G的两磁环AB套在光滑的塑料架上,设A、B两环受到的支持力分别为FA,FB,则?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有关的练习题就做你教师布置的作业。这里太多,不便提供。
济南一线骨干教师详解高考说明变化
61、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粘着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公布后,考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把握?针对新变化,在复习、备考时要作哪些调整?昨天,本报邀请我市部分教研员以及骨干教师,为考生详细解读高考说明。
噪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教师 李青青噪解读人:山东师大附中语文组 徐世水
一、关于能力要求的修订
在考试能力要求中,对探究能力的表述,由去年的“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改为“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能力要求上降低了难度;鼓励考生个性化答题。
二、关于必考内容的修订
写作:从总体上增加了“表达应用E”。明确了写作的考试能力层级。
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实际。如在“有文采”一项中,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这表明高考作文从指导思想上开始反对追求华美、堆砌词藻的不良文风。
三、关于选考内容的修订
选考内容中,对文学类文本的四种文学体裁,作出了顺序上的调整,由去年的“诗歌、散文、、戏剧”改为“、散文、诗歌、戏剧”。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增加了“科普文章”,删掉了“访谈”和“社科论文”两类文章,将原来的“调查报告”改为范围更加宽泛的“报告”;顺序调整为“传记、、报告、科普文章”,更加符合实际。
考生可以根据试卷的明确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至于选做题难度的问题,命题人会尽可能非常慎重地来解决这一潜在的问题。难度只能大致相同,一致是不现实的。退一步说,“难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考生有选择的自由。
数学:试卷仍不设选做题
噪解读人:山东师大附中数学组 庄增臣
今年的数学科试题命题,在保持我省去年高考数学试卷结构、题型和分值安排不变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另外,由于我省各市采用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A、B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命题将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以体现高考命题的公平性。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在题型安排上和去年保持一致,仍然不设置选做题。考试内容及要求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今年理科仍是指定选考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文科暂不把选修系列4的内容列入命题范围。需要提醒学生的是,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今年的数学高考考试说明体现出三个特征:1.强调基础。高考试题大部分都是基本题,但基本题不一定是简单的题,而是利用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能力解决的基本的问题。2.注重能力。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既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又对考生升入大学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强化应用。对于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逐步提高。应用题的命题将结合我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学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英语:网上阅卷答题要规范
噪解读人:山东师大附中英语组 朱晓东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语言知识方面。
词汇量还是课标规定的3300左右,考纲为3500左右。语法项目无改变,如主从复合句的考查中仍然未包括同位语从句。
第二,语言运用方面。(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听力仍沿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大意,获取细节信息,对听力内容做出推断,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态度等。
阅读的技能要求稍作修改。去年考纲中的第三条“区别文体特征”去掉,其他内容不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具体信息,生词辨义,推理判断,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写作仍然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包括情境、图画、图表、提纲等)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个-150个单词的短文。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也与2008年基本一致,仍然没有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所选文章的字数限制。但试题总阅读量不会与往年有较大出入。
三、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列举了部分例题。各题型都是在“考纲”和“课标”要求范围内,选择了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提出“新问题”,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注重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今年高考英语采用网上阅卷式,老师和考生需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噪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物理教师 张颂
今年物理命题主要有4点变化,一是“共点力的平衡”由一级要求升为二级要求,要求理解并有应用能力;二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一级要求升为二级要求,要求理解并有应用能力,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可能在大题中有所体现;三是增加了“多普勒效应”这个知识点,该知识点与火车鸣笛等生活常见现象有密切关系;四是物理实验中突出了探究能力的考察渗透,除了常规的基本要求的实验外,有可能出现与探究有关的物理实验题。
预计考题结构变化不大,必考题包括7个选择题、1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在备考中,考生需要掌握新增加的知识点要求,物理实验在掌握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与探究有关的实验题,可以借鉴广东、上海等命题而且命题比较灵活的省份的试题。因为实验题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探究”会有所体现。
生物:3考点有变
噪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 亓艳青
生物一直强调考查探究能力,今年的考试说明整体变化不大,仅3处考点有变:“其他植物激素”内容的考试要求由去年的Ⅰ(即达到“了解水平”)改为Ⅱ(即达到“理解应用水平”),要求有所提高,但这一部分在课本中的内容较少,估计会强调应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内容的考试要求也由去年的Ⅰ改为Ⅱ。去年高考本部分内容考了一道填空题,估计今年出大题的可能性不大,可能会是道选择题。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两项考点内容,均在去年的基础上加了“脊椎”二字,范围缩小了,但要求没变。
考生在备考时,考试大纲就是教材,建议首先要遵循。考前一个月要以梳理大纲、回归教材为主。介绍给考生两个方法:一是以大纲引出问题;二是做题时,通过问题再引出知识点,看大纲是如何要求的。
在此提醒考生,从现在起应加强规范训练,主要在审题、时间把握、难度把握等方面摸索出自己的规律和方法。理综是所有科目中最需要训练的。
化学:备考不求难但求新
噪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 杨彬
与2008年高考说明相比,今年的考查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今年考纲注重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在“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方面要求得非常细致,而去年只是笼统地概括了几句。
比如,基本方法的条:“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去年只是交代了这一句话而已,今年则具体列出了5个方面的考查内容。
第二条:“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去年这一条是放在后面单列,今年则放在“基本方法”的考查内容中,这说明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会提高。
新课改就是强调程序和方法,注重实验探究,注重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考纲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估计可能会加大探究性实验题考查力度。
从内容上来说,还是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所以考生在备考时,不用求难求偏,但应该求新。考题思路上应该会有变化,以前只是检验某知识点掌握了没有,今年则会增加考查为什么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后能做什么。
思想:6处考点变化,大白话答题不得分
在考试说明中,思想课的时政性更强,比如增加了“”的内容,考点主要有6处变化:、特色理论体系、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及和谐文化、生活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与时政热点相呼应的解放60、农奴翻身解放日等)、经济生活里的分配原则(由关注效率转变为关注公平等),考生必须注意这些考点的明显变化。
考试说明强调创新型问题、设计研究型学习课题等开放型课题的拟定,即如何研究课题(包括研究内容、如何研究、通过什么方式展现成果等)。必修部分有251个考点,比较侧重于经济、哲学,其中经济占81个、哲学占77个,所占分值较大,经济比重比往年更大,几乎占到三分之一。
针对上述变化,考生必须重视新增考点,尤其是时政化的表述要求非常准确,要求用术语表述,用大白话答题是不得分的。要学会根据知识点关注热点,由于题型越来越灵活,对创新型题型、研究型学习型的题型要重视,多尝试一些题型。
历史:与去年相比无变化
噪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 胡锋
与去年相比,包括必修、选修内容在内,所有的考试命题范围都没有变化。今年的历史考试在2008年基础上,以稳为主,学生按平时的思路备考就行。
地理:内容求稳,用地理的语言答题
噪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地理教师 翟媛媛
从考试说明看,今年地理的高考内容属于“求稳”,与去年基本没有变化,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由于我省的地理课本有4种版本(中地图版、湘教版、鲁教版、人教版),高考命题很可能创设一个情景,让各种版本的内容都有所体现。例如,“环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这个题目,有的版本从土壤角度解答,有的版本会从气候角度解答;考察“河流治理”,所举案例也会不一样,有的版本说的是美国河流,有的版本说的是河流。
不少考生对图表题不是很敏感,从图表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必须加以重视。同时,在备考中,考生应在审题基础上进行组织的训练,考查答题的方向性、全面性、顺序性,答题语言必须精练、具体、准确,“用地理的语言答题”。
基本能力:更侧重探究意识的考查
噪解读人:济南中学 刘威
从考试内容来看,今年在两个知识点上有变化。
基本能力测试目标的第3点中,新增加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的要求;
第4点,“与现代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技术探究、技术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中,“学习”、“探究”都是今年新增加的字眼。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今年的基本能力测试更侧重于学生实践和探究意识的考查。
在备考时,学生的知识面要广泛,每科都要了解一点。知识上,学生要关注基础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技能上,要掌握基本技能,如运动保健、基本软件信息、绘图功能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应体现时代精神,关注民生和时代热点,如中华成立60、改革开放3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人为本等;运用实践能力上,要有能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必考的内容,学生在备考中能做1至2次研究性学习,一定要作,不要只是空想。
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重点题型之类的,主要是电路,凸透镜和物态变化,重点给指明一下
66、知识点:测量某液体密度时不必测出空烧杯的质量。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章 声现象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
章 声现象
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性:
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一、复习过程
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第二章 光现象
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第二课时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 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2、在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表明,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用来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二课时 (4)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7.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生活的意识。 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35℃到42℃;最小刻度是0.1℃摄氏度。 4.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8.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 9.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液化。 1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三、复习过程 (1)、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 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熔化: 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2.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5.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6.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7.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2).凝固: 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 凝固规律: ①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 二、复习过程 (3).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2.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液化: 1.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例题4 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二、复习过程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第五章 电路和电流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对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的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电学方面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科学探究,全过程地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助能力,提高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及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 正好相反。 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3、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4、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5、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6、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7、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支,再在某处会合。 8、1安培=1000毫安(mA) 1毫安=1000微安(μA) 9、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 A 10、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a、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b、电流要从"+"接线柱入,"-"接线柱出。c、被测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d、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1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的和参考资料: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地方有些不够,看不懂的自己搜一下吧)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异 误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1)减小误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定物体不动(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速度公式:v= S t(4) 速度的单位 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厚 凹透镜:边缘厚,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A)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 (B)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④电流表的读数—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有关的练习题就做你教师布置的作业。这里太多,不便提供。 八年级上册 章 物体的运动 一、科学之旅: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2、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3、初识探究:伽俐略对摆动的探究。(探究过程、探究结论) 二、运动的描述: 1、普遍现象:运动是的。 2、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与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所不同。生活中一般是默认地面做参照物。 三、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时间单位;意义、定义的区别) 3、公式:(1)公式和变形公式 (2)应用题解题要求和方法 4、单位:m/s 和km/h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5、运动的分类:匀速和变速 直线和曲线 6、测量: (1)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时间测量:单位、工具 (3)误:误的定义、减小误的方法、误与错误的区别 (4)速度的测量:实践性实验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设计、数据分析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 1、传递信息:会举例 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 二、光的应用: (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 绿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 2、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线。(2)作用:三条。 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2)作用:三条(3)危害。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 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无得平行光 U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无放大镜 补充规律: 1、当物体向焦点靠近时,其实像或虚像是变大的。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 3、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像的倒正取决于像与物的关系。 三、凸透镜的应用: (一)眼睛和 1、物体――角膜和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倒立缩小的实像) 2、睫状体――晶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3、远视和近视 分类 症状 原因 表现 矫正 近视眼 看清近处,看不清远处 晶状体太厚,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眼 看清远处,看不清近处 晶状体太薄,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 1、 显微镜:物体――放大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2、 望远镜:物体――缩小的实像(物镜)――放大的虚像(目镜) 四、光现象小结 现象 规律 应用 直线传播 影子形成日食、月食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反射镜:平面镜球面镜 光的折射 筷子变弯碗底变浅 1、前提 2、三线共面3、两线分居 4、两角关系5、角的变化 6、垂直入射 折射镜:凸透镜凹透镜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一、 列表对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进行归类记忆: 二、其他几个重要知识点: 1、天平的使用: (1)观察:秤量和感量(A、秤量:砝码盒中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的示数。B、感量:标尺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所表示的质量)。 (2)调节:将天平放在水平台;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左沉右调,右沉左调),使天平横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A、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指针在分度盘中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使用: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4)读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标尺示数以游码左端所对刻线为准)。 (5)注意:A、潮湿物体和化学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测量。 B、用镊子夹取砝码。 C、认准秤量和感量。 D、左物右码。(如果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可用砝码质量减游码所对刻度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E、调节平衡的天平移动位置后使用,仍要调节横梁平衡,不能直接使用。 F、在衡量过程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G、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不能互换。 2、几个常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如无特殊说明可当作常数来运用。其他的几个重要密度也记下来,如铜、铁、铝,水银、酒精、煤油等。 3、密度的计算:ρ=m/v,m=ρv,v=m/ρ。 4、密度的测量:(1)测量液体密度的标准方法。(2)测量过程中要本着尽量减小误的原则进行。 5、密度与生活: (1)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如空气受热膨胀可形成风。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以4℃为界,无论升温还是降温均膨胀,体积增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但是有些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所以其鉴别存在局限性;在新材料的开发过程中,材料的密度仍然是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质量 密度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单位 主单位kg,还有t ,g ,mg。要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单位:kg/m3,实验室里还常用g/c m3 性质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测量 实验室里有天平进行测量。各种秤也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间接地测量物质的密度。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厚 凹透镜: 边缘厚, 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发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同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1、 运动的自行车刹车后会停止运动,自行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运动的自行车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刹车后,车轮不易转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变为滑动,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的多,所以自行车会停下。 2、知识点: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植的下一位。 3、知识点:水银柱的高度是从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表面到水银槽里水银面的竖直距离,因此,当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长度变大但高度不变。 4、物体在长度相等但粗糙程度不同的两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光滑段上做的功为W1,粗糙段上做的功为W2,求W1与W2的大小关系。 :W1=W2 5、一小球放在光滑的车厢底版上,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时,车厢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小球对地的运动情况是? :静止。 6、甲乙两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底面、高度都比乙小),求甲乙密度谁大,重力谁大? :甲大。甲小。 7、刻度尺测得一物体长3。50CM,求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0.1CM 8、知识点: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在表面及内部同时进行,蒸发较平和,沸腾较剧烈,蒸发可在任何温度进行,而沸腾在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发生,蒸发自身及周围温度降低,沸腾温度不变。 9、知识点:温度——内能(一定) 内能——温度(不一定) 内能——热量(不一定) 热量——内能(一定) 温度与热量正反都是不一定 10、知识点:做功冲程特征: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转轴向左运动,不进气,不排气。 11、知识点:凸透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也减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减小。物距为一倍焦距时,不成像。 15.某地看见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原因是什么? :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象,鸟是光反射形成的实像。 16、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可以做的运动? :例:用弹簧测力器健身。跑步机上跑步、引体向上均不可。 17、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汽车,汽车的重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还是平衡力? :平衡力。 19、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强植比真实值小,原因是? :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20、一下粗上细的容器中装有水,水对容器地面压力为15N,再把一重2N的蜡块放入容器中,蜡块漂浮,水不溢出容器,放入蜡块后,水对容器地面压力与17N大小关系? :大于17N。 21、一冰块放入等温的水中,露出液面且重力大于浮力,当冰完全融化后,水位如何变化? :上升。 22、知识点:做功必须满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3、某人想把5N的物体提高1M,做功最少的是?1、徒手2、动滑轮3、斜面4、定滑轮? :徒手。 24、自然伸展的弹簧具有什么机械能? :无。 25、场景:云南过桥米线。找出物理现象并作解释。 :1不冒热气:油减缓了水的蒸发2形成油膜:油的密度比空气小。3、肉被烫熟:汤与肉发生了热传递。 26、知识点:做功与热传递在增加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7、小刚用照相机拍一水底美景,水排掉后,小刚不动,他应将镜头前伸还是后缩? :后缩。 28.一苍蝇停在照相机镜头前,拍出照片会怎样? :没苍蝇但会暗一些。 29、小刚想验证自己的橡胶球弹性好,还是小明的好,他可以? 33、公路上有一辆汽车(汽油)和一辆拖拉机发生故障,经检验都是蓄电池坏了不能启动,这时有人建议把它们推动后,什么车可以开行? :拖拉机。 34、知识点: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 35、一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在它上面放一铁块B,木块部分及铁块都露出水面,木块浸入的体积为V1,将铁块从A上取下,放入水中,木块和铁块共排水体积为V2,已知V1-V2=4立方分米,A的体积为8立方分米,则铁块放入水中后,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为? :40N 36.用竖直向上的力,拉一个放在水平面的100N物体,其底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物体受到合力为?地面受到压强为? :0。3000Pa。 37、做托里拆力实验时,一同学将水银管向上提了3mm,管口未离开液面,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若实验时管内有残留的空气,竖直放置时测得大气压P,那么管倾斜测得的大气压植与P的大小关系? :没有。小于。 38、知识点: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39、跳伞运动员离开飞机后,若立即张开伞在空中下落,已知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整个下落过程中,运动员机械能变化情况是? :势能减小,动能先增加后不变,机械能减小。 40、情景:拔火罐。找出物理现象并作出解释。 :火罐扣住皮肤:大气压。 把火罐时先松动罐口使少许气体进入:内外气压平衡。 罐口扁平: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44、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读数为4N则物体重力? :一定小于4N。 45、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至沸腾时,撤去酒精灯,沸腾会立即停止吗? :不会。因为石棉瓦温度很高,可以维持水一段时间的沸腾。 46、在太空中做实验,天平,水银温度计,密度计,水银压强计,什么可以使用? :水银温度计。 47、为了保证宇航员在宇航服的情况下生活和实验,舱内充有人造空气,你认为这种气体的压强大约是?两名宇航员能否在舱内交谈?理由是? :大气压。能。人造空气可以传声。 4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桌面照射,则从侧面看上去?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50、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中,坐着一位乘客,他发现自己正上方有一滴水要下落,这滴水将落在哪里? :该乘客的头上。 2、光的折射规律51、知识点: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52、知识点:热机每4个冲程功,转2R。 56、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7.81dm,7.84dm,7.83dm,此物体长多少米?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0。783米。1cm。 58、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A,A上又放一物体B,如图,A、B间有摩擦,现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使B相对桌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A相对与桌面怎样运动? :向右运动。 59、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入装水的烧杯中(不与烧杯壁接触),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试管和烧杯中水的沸腾情况为? :烧杯中水沸腾后,试管中水不会沸腾。 60、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这是用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的/ :音调。 :凝华。 62、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物体做顺时针转动,像做逆时针转动 物体离的越远像越小。 :物体做顺时针转动,像做逆时针转动。 63、知识点: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组成的角反射器,射入光线与射出光线平行,当角反射器转动时,射出光线不偏转,仍与射入光线平行。 64、皮鞋擦过油后,还要用软布擦,越擦越亮,原因是? :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发射效果。 65、桌面上竖一玻璃板,板前放了一根蜡烛,但无论怎样调节另一只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67、知识点:当太阳月亮地球三点一线地球在中间时,可能发生月食。 68、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 69、知识点:物质有固液气三态,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70、常识: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面的压强接近10000Pa。 71、 知识点:一架飞机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1S从飞机上自由释放一小球,当三只小球落下均未落至地面时,不记空气阻力,则小球如图排列。 :FA=G,FB=2G。 80、知识点:物体由于地球吸引力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81、知识点: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时,靠近飞机机翼上部的气流速度大于机翼下部的气流速度。 82、知识点: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他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调整在同一高度。 83、常识:力臂画成虚线。 84、知识点:灯泡顶部连火线或经过开关连火线,金属圈连零线。 85、考察队员在野外活动时,裤腿常常会沾上湿泥巴,通常人们简单清理它们的办法是等泥土干后,用力将它搓一搓,然后用力拍打此处,泥灰就会掉落下来,裤子就干净了,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 :搓可使泥变成泥灰,拍打,使裤腿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停止运动后,泥灰因惯性继续运动,从裤腿上掉落下来。 86、知识点:光纤通信的优点:容量大,不受干扰。 88、知识点:弹簧测力计原理:测某物体重力时二力平衡,重力等于拉力,弹簧受拉力而伸长。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 2.据体内有无脊柱,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我们学过的动植物类群中,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4.节肢动物包括甲壳动物(eg:虾类、蟹类)、昆虫(eg:蝗虫、蜜蜂)、还有 蜘蛛、蜈蚣等。 5.鱼类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呼吸时,水从口进入鱼鳃,又从鳃盖后缘 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相比,O2减少,而CO2增多。 鱼鳃的特点: 1颜色鲜红,内含丰富的血管; 2每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为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6.鱼类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动力为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鱼鳍分五种,分别为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其中,起到平衡作用的有胸鳍、腹鳍、背鳍,决定运动方向的是尾鳍。 7.模拟实验.eg.试验:观察鱼鳍在游泳的作用。 8.腔肠动物,食物进入消化腔内被消化,有口无。 9.软体动物,一般靠贝壳保护身体,eg.鲍鱼。但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0.海豚、鲸、海豹为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1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⑴ 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⑵ 一般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⑶ 有在陆地上呼吸器官。eg.肺、蝗虫的气管。 ⑷ 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12.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如下:鱼~鳃 蚯蚓~体壁 蝗虫~气管 蝌蚪~鳃 兔~肺 家鸽~肺+气囊 青蛙~肺+皮肤 13.蚯蚓,属环节动物,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运动。靠能分泌黏液的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不能保持恒温的体温。所以,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14.环节动物,除蚯蚓外,还有水蛭、沙蚕等。 15.牙齿的图 牙齿的类型与动物的食性有关。 1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eg.兔。 17.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是恒温动物。 兔身体结构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的有: ⑴ 体毛~保温。 ⑵ 心四腔,血循两种途径,输送O2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分解。 ⑶ 用肺呼吸,有利于获得O2。 ⑷ 消化功能强,有门齿、臼齿之分。有发达的盲肠,有利于呼吸有机物。 ⑸ 神经系统发达,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18.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19.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20.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⑴流线型身体,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⑵胸部的骨很突出,使于肌肉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着。 ⑶胸肌发达,能够产生飞行的动力。 ⑷前肢化成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 ⑸体内有气囊,可以减轻身体比重,并且辅助呼吸。 ⑹具双重呼吸。 ⑺口内无牙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和要及时,有利于飞行。 ⑻骨薄中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⑼食量大,消化快,可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质量。 (10)心四腔,血液输送氧气能力强。 21.鸟类气囊的图。 22.鸟类飞翔扇动的翼的动力来自胸肌。 23.鸟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征: ⑴ 前肢变为翼。 ⑵ 体表有羽毛。 ⑶ 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 24.昆虫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2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有翅和足,均着生在胸部。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作用:⑴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⑵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26.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7.两栖动物,eg.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使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三章 1.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肌肉和关节。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可以这样描述: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关节运动。 3.骨骼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4.关节的结构图(见P书)。 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6.哺乳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先天,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 8.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9.行为的特征:⑴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⑵成员之间由明确的分工。⑶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eg.蜜蜂、蚂蚁、羊、鸡等。 10.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1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2.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里一个动态平衡。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 维持生态平衡。 ⑵ 促进生态的物质平衡。 ⑶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3.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种物质,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最理想的是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可以产生和分泌出某些物质。 优点:⑴节省建厂房和购买设备的费用。 ⑵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4、仿生——模拟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eg.人脑和智能机器人。eg.蛙泳(不是)求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第四章 物态变化初二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87、知识点: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为:地球是宇宙中心 太阳是宇宙中心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