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如何分档?分别交多少?

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25%;

法律依据:

2012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2年2012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2年


2012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2年


精益IE理念、工具视频演示(完整版)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五千元,也就是说每月工资在五千元以下的,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超过五千元不超过八千元的,税率为3%;工资在八千元到一万七千元之间的,税率为10%,也就是说工资越高,缴纳的税费也越高。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历年变化

(3)工资范围2008年免征额由1600元提升至2000元。在8k-17k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2018年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从2011年9月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全国统一3500元。征点调整到5000元。缴纳社保以后,工资小于或等于5000元将不再需要缴纳个税。本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减少了低收入人群的纳税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现了纳税的公平性原则。

5000元的标准又被称为免征额,是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将收取税收。

举例来说,某人的工资为9000元,扣完三险一金和专项附加扣除,还剩余7000元。5000元作为免征额,是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免收个人所得税的。超出的2000元,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2个税起征点及税率表

2022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工资范围的个税税率为:

在1-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0%;

在5000-8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

在8000-17000元之间的,税率为10%;

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20%;

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0%;

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5%;

在85000元以上的,税率为45%。

税率表一: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 注:

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8)工资范围在85k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经营所得适用 注:

因2019年1月1日新个人所得税实施,劳动者都非常关心自己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扣除的。那么发布了《关于发布

的公告》,介绍了个人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方法。

(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本月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下表),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即纳税人如果5月份入职,则扣缴义务人发放5月份工资扣缴税款时,减除费用按5000元计算;6月份发工资扣缴税款时,减除费用按10000元计算,以此类推。

(二)预扣预缴环节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方法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有关信息并依法要求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在工资、薪金所得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三)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款的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按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见下表),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四)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代扣款的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代扣款:

税收起征点是多少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法律分析:1、2021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月或60000万元/年。

(1)工资范围在1-5k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k-8k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4)工资范围在17k-30k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k-40k万元之间的,包括4万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k-60k元之间的,包括6万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k-85k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1、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内居住而从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纳税义务人。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3、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年度收入减掉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年度累计60000、减掉年度专项附加扣除及年度个人承担社保公积金后,即为全年纳税所得额,用全年纳税所得额计算个人所得税。:《中华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哪一年开始的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见下表)计算应纳税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所得税执行时间为2019年1月1日,即由此开始征收。

个人所得税执行时间为2019年1月1日,即由此开始征收。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综上所述,人所得税的执行时间是2019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起征点和税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中华个人所得税法》条

在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_月_日起至十ニ月三十_日止。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多少?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01 3%至45%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3%至45%。201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5000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个人应纳税额=综合所得-5000元起征点-“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依法已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2018年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请十三届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依据决定草案,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拟确定为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

全国各地方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多少?

全年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税率25%,速算扣除数31920;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全国是统一的,不存在各地方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是调整个人收入距的杠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会有所调整。从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起征点次为1500元,第二次调整为2000元,2011年9月起统一是3500元。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1.2011.9.1以前的个税计算方法:

扣除数为2000元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2. 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时间

新个税法已经将起征点调至5000元,没有设立明确的抵扣机制。新个税法2018年10月1开始正式实施,明年1月1日起,社保费将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针对目前流传的新个税到手工资降低问题的疑惑,我们根据日报正确解读新个税法几个问题:

,针对社保费的政策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征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可分为下列档次: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其他应纳税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管方式。

社保费为什么要改由税务统征?《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说得很清楚,要调整优化税务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增强政策透明度和执法统一性,统一税收、保险费、非税收入征管服务标准。所以企业社保缴费的变化,实质上不是哪个部门征收的问题,而是2007年12月29日,十届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社保缴费规不规范的问题。

第二,征管能力增强后,会统筹考虑,根据实际调整。专家表示,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社保费之后,征管能力确实会增强。但层面会考虑企业负担实际问题,在当前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企业负担飙升的情况。目前社保缴费究竟是什么样的现状?不按规定缴费,到底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如果规范之后征收率明显提高,那是不是社保费还有下调的空间?会统筹考虑,在扎实调研、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实际上,我国社保费率已阶段性降低。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4次降低社保费率,总体社保费率从41%降到37.25%,减少企业成本约3150亿元。今年,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继续阶段性降低保险费率的通知》称,自今年5月1日起,继续阶段性降低保险费率。有专家透露,有关部门也在考虑继续降低社保费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