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按照中华标准《风险管理术语》(GB/T23694-2013)的解释。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指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企业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企业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企业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


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食品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风险分级管理的原则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风险分析,是指一种用来估计人体健康和安全风险的方法,它可以确定并实施合适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并与利益相关方就风险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交流。风险分析不但能解决突发或因食品管理体系的缺陷导致的危害,还能支撑和改进标准的发展完善,能为食品安全监管者提供作出有效决策所需的信息和依据,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改善公众健康状况。风险分析是一个结构化的决策过程,由三个相互区别但是紧密相关的部分组成: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它们是整个风险分析中互相补充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典型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过程中,管理者和评估者几乎持续不断地在以风险交流为特征的环境中进行互动交流。

量化评价原则,是指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的指标进行量化赋值,按照一定的运算方法计算出该生产经营者的总风险分值,并依据总风险分值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即对风险进行评价。量化评价的原则体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统一。定量评价是指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分值的确定过程和计算结果。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静态风险、动态风险和总分值均是可量化,其中静态风险分值40分,动态风险分值60分,总分值为100分,以0.1为区分精度:定性评价则是回答该企业属于哪个风险等级。本办法在0~100分范围内划分了4个风险等级企业风险分值落在哪个区域内,即可确定该企业的风险等级:A级、B级、C级和D级。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将 公司、车间、班组、岗位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管控主体。对于有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后果的作业活动的企业应重点进行管控。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