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目标:使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信息化建设必须详细分析、系统实施。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品牌2.0理论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品牌母体树冠部份的支持网络,庞大的品牌识别系统必须对应有强大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如果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品牌识别系统的要求,品牌识别系统也将受到伤害,会自动调低到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可以支撑的大小,这是品牌母体的自我调整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有的品牌进行了很好的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初看起来是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品牌,但却不能持久,并马上出现了负品牌效应(品牌的负面元素暴露进行损害品牌的美誉度)。

Teamface企典: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痛点及解决方案Teamface企典: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Teamface企典: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集成?集成的目标是什么?

详解企业所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的痛点及需要系统

作者:Teamface企典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专家

企业在2020年上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近几年中上升快的一年,其中为明显的就是国内,但因企业的性质与服务的不一样,企业所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有所别,下面Teamface企典将给大家详谈:

根据目前的信息化系统有财务、HR、OA、CRM、零售行业的收银系统、电商系统,制造行业的MES系统、PLM系统,地产行业售楼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建筑行业的BIM、工程管理系统,医疗行业的HIS、LIS、PACS,以及ERP系统等。对于行业性的不同的,厂商会针对性的进行定制开发来满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1、系统应用建设:应用建设阶段是业务系统的建设,业务系统是企业各级员工接触的系统,信息化系统有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2、需求发生:信息化建设可以以生产作业管理(例如作业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生成管理等)和企业主要营业业务的系统为中心构建。 或者初期什么都不做,只是制定业务和信息化的。

3、信息系统的扩展:系统深化期的企业从体量到信息化建设具备一定的规模,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可以解决整体人、财、物、产、供、销运行需求的扩展。

4、信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平台系统建设阶段,平台系统大多是中间件产品,主要是在分散的计算环境下可以直接相互连接应用层程序的实时系统

5、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根据企业业务需要,进行主数据标准化,保证企业内数据的完整性、完成和正确性。 关于数据分析,构建数据分析平台、数据仓库,实现企业范围内的数据收集、加工、聚合、融合,用各种方法表现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平台暴露问题,分析问题,预测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辅助管理层进行决策。

6、业务流程重构: BPM流程集成平台对数数据分析平台暴露的问题是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重构、连接,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系统间的流程,企业进行业务之间的系统流程优化,帮助企业实现从战略到运营端对端的跟踪、反馈与优化。

7、数字智慧企业:智能企业阶段是企业全面运用智能管理系统,接受智能技术的阶段,具体深化大中台理念模型,结合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AI等,企业管理中智能化有效整合与实现。

什么是适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信息化管理目标是一个项,适合企业就是从这个项里面选出重点、次重点和定下发展方向。

信息化管理目标:效率目标、安全目标、协同工作目标、分享目标、数据目标、战略支持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成本管控目标、提升管理能力目标……

适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从上面选出企业想实现的目标——远期目标、有效的目标——中期目标、可能实现的目标——短期目标,组合成的目标体系就是适合企业的目标了。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_制造业:加速转型现代服务业

现代制造业将转向服务为中心的新业态。信息化可以加速转型速度,协同工作平台、 供应链网络和产业集群将是主要三大变化。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制造业信息化如何进一步发展?这是业界所关心的问题。

服务型为主

制造业信息化的需求来自制造业发展本身,20世纪后期经济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变化就是“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目前在制造业发达的,生产已占到服务领域总额的50%以上,欧盟达到52.3%,日本超过了54%。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向中后期推进的阶段。20余年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是以提高企业TQCSE为目标,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中也不乏涉及“S(服务)”的内容,但并未从形成一种新的产业业态来考虑。“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2008年11月26~28日,科技部召开了现代制造服务业专题工作研讨会,到底如何来发展这种业态?特别是信息化如何来加速其发展,目前尚在探索之中。

为此,需要考察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内涵,由此分析其对信息化的需求,进而讨论信息化如何加速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一般认为,现代制造服务业是指围绕现代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的各种业务,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现代”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这是区别于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特征之一,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没有信息化无法实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也无法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

为适应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必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着力发展。

趋于协同平台

为促进服务型制造,需要根据企业的类型不同进行信息化的推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过去以集成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信息化进一步向以协同为核心的企业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互作拓展,其核心是利用信息网络,特别是Internet,跨越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的空间距,通过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过程协同、资源共享,对企业开展异地协同的设计、生产、网上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环境,加速实现产品商务协同、产品设计协同、产品生产协同、供应链协同、物流配送协同、产品服务协同等。其中,支持协同的两种基本模式:协同产品商务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应该得到大力发展。

CPC使用Internet技术把产品设计、分析、制造、采购、销售、现场服务连成一个全球网络,使得在地理上分布的个体能够在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承担不同角色、使用不同工具,协作地完成产品的开发、生产、服务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ASP模式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特别的意义,避免搞大而全的信息化,减少投资,降低信息化风险,同时与大型企业获得同样的信息化支撑。

形成供应链网络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下,如何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制造服务业融合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索的问题。

现代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新兴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制造服务业是企业为企业所提供的中间服务。众所周知,传统供应链从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称之为“牛鞭效应”。“牛鞭效应”造成产业链全库存加大、库存与物流成本加大。

以企业为核心供应链信息系统已经得到应用,但这种单核的供应链系统仍然难以有效解决“牛鞭效应”。例如,我国汽车零配件用于储存、装卸和搬运的时间大于90%,我国的物流成本高于5%;医制造业物流费用为30%~40%,而发达这一数字仅为3%~5%;我国IT制造业物流成本占20%左右,而美国仅为13%。

因此,在推进服务型制造时,单核的供应链系统必然发展为多核的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的耦合。从而,不但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条平行的、单链式供应链,同时还有跨链企业关联、竞争和协同。它是供应链适应纵向企业相互分工协作、横向相互交叉的而形成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企业间/供应链间采购、制造、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与传统的以某个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相比较,具有大规模、高效益,节约资源、快速敏捷等优势,因此集成供应链,可更为有效地减少 “牛鞭效应” 。

集群式供应链业态是制造服务业的主要业态之一,信息化是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加速形成这种业态的不可或缺支撑环境。

面向产业集群

在发展方向上,要将重心从面向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发展。产业集群包括区域集群、行业(产业)集群、集群多种形态,不但有同一产业的一批企业,更有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还可能包括多种产业。信息化的形态表现为从相对单一的信息系统发展为信息化服务平台,从强调无缝集成发展到松耦合的协同,典型的是CPC服务平台,ASP服务平台、集群供应链服务平台。

基于目前的技术及市场发展水平,服务平台较理想的信息化模式是采用服务总线架构,实现异构CAx/ERP/SCM/ CRM等系统的互联、互通、互作,基本特点是:1)基于标准、协议,通过组合信息源完成应用服务;2)通过适配器进行消息系统和事务系统处理;3)基于Web的联邦架构:可伸缩的应用框架,松耦合、无边界环境,自主加入与退出能力。

在发展模式上,要总结20余年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减少“人搭台,外国人唱戏”的现象,发展各种行业软件、行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及面向行业的集成服务提供商(ISP)、应用服务提供商(ASP)、SaaS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司,加强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为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行业内大企业联合建立服务共性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构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体系;支持大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部门出来,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