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笔字的好字帖,高人一下·

一般而言,应该是先学楷,然后行草篆隶。所以楷又称“真”。学楷的话,又有欧颜赵柳四大书系,以及各个朝代不同的小的派系,什么“瘦金体”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建议先学四大家,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做选择。根据本人接触,在四大家中初学者选择多的是颜和柳。颜体为颜真卿所创,以肥美为标志,韵味深藏。柳体为柳公权所创,以瘦险为标志,其神外露。以本人感觉,初学者,选柳容易上手,但非一定功力难有大成。学颜短期难见成效,但一段时间之后,足可拿来唬人。具体,建议先选后学,持之以恒。至于具体字帖,楼上网友列举已是代表之作,建议参考。(匿名解答,只为解惑,不图虚名)

米芾梅花赋碑 米芾梅花赋碑帖原文米芾梅花赋碑 米芾梅花赋碑帖原文


米芾梅花赋碑 米芾梅花赋碑帖原文


颜柳开路

米芾的一幅书法

米芾的一幅书法:《梁简文帝梅花赋》。

解释:

如果从宋代的书坛选出一个代表意义的人物的话,那么这个人也一定会是米芾。米芾不论在书法的造诣还是对于后世的影响,以及对于前人的继承方面,都足以称得上的“宋朝”!

米芾的书法可以说是继承晋唐书法完美的一个人,他早年以“集古字”闻名于世,当然,他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谓,甚至说出了“一扫二王恶札,照耀皇宋千古”的话。

这句话很多人理解错了,其背后的意义是为了抨击那些学“二王”不入流的人。

米芾曾经在34岁的时候,写过一件大字行书,这是米芾所有的传世书法当中,一件署名为“臣 米芾”字样的作品,可见此作乃是给所写。

一个34岁的书法家,正是书法飞扬的时候,此作笔力纵横、霸气外露,这字宋徽宗看了都服气!

这件作品就是的米芾行书《梁简文帝梅花赋》。

梁简文帝文学造诣极高,他平生诗词歌赋样样皆能,才华横溢,这件《梅花赋》更是他平生的杰作。

米芾如今流传下来的大字作品并不多,有的《虹县诗帖》、《多景楼诗帖》、《研山铭》以及《吴江舟中诗》等等,这件《梁简文帝梅花赋》可谓是米芾生平为霸气的书法,霸气侧漏、力能扛鼎,不愧为“宋代“

对于大字书法的学习和创作是“二王”一脉书法学习欠缺的部分,因为“二王”系统本就是小字的代表,晋人也不会将字写大,而对于今人而言,写好大字也是每一个书法家的必备功课之一。

而古人秀的学习范本,则无疑是米芾了。

米芾以凭借对于晋唐法帖独特的领悟,在大字方面的探索成为了后世的模范,这件《梁简文帝梅花赋》更是其中成功的案例之一。有人说,这是米芾生平的书法,王羲之复活,也望尘莫及!

小字书法可以儒雅,含蓄蕴藉,但是在写大字的时候,则必须要有沉雄之气,米芾在用笔的方圆变化,以及在结字的欹侧纵横上,以深厚的功力支撑而极尽天然之态。

从书法的学习,到作字,再到天然,这是一个过程,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书法积累,才能达到这种自然之境。

米芾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卓然于时代之林,自然是因为他独特的天资和卓越的艺术学习环境,他一生不为稻粱谋,浸法一生,天分加功力,造就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榜书的临写技法

单手执笔采用提斗和撮管法。要领是:指实、掌垂(自然下垂,与书写小楷掌竖执笔相反)、肘斜(向桌面倾斜)、抬臂(微微抬起比掌高即可)、腋离(臂根与身躯相互离开,不要夹住)、松肩(将力量集中到肘、掌、指上)。五指分工为:犀、押、钩、格、抵。根据书写习惯,可高执笔或低执笔。

刘文风的个人履历

1941年月生于河北曲阳,现任现任五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文联书协理事、河北省榜书协会理事,曾任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艺术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杰出华人联合会,博物院名誉

小孩怎样才能练好一手好字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然后要求他力求工整就行,熟练了速度就有了。要想练就一手漂亮的字,不是你想让他练好就能练好的,这要有天赋,到一定年龄后才能临摹,只要坚持,就能达到好的效果。

临摹字帖

首先要让他喜欢上写字,然后才能教他写字!

刘文风的成长历程

从练习王羲之《圣教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勤礼碑》等名碑名帖入手,广泛涉猎,真草隶篆多种书体,后以怀素《自述贴》孙过庭《书谱》,米芾《梅花赋》为蓝本,博采众长,从中汲取书法营养。六十多年,笔耕不辍,即使参军期间,由战士到团职,也从未间断。转业到地方以后,专心投入书法研究和创作,还利用古城保定特有的地方书写习惯,湖水做墨,大地当纸,与书友一起,尽情挥洒,享受着那种既练书法,又强筋骨的怡然自乐的生活。在保定古城文化底蕴的熏陶下,经过长期练习,磨练,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临古帖,不拘泥名圣,出然意于法度之中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当场献艺,张扬个性。写字时,镇定自若,虽观者众,如入无人之境,挥洒自如,疾书成章。曾在机关会议室、会议中心和国防大学现场作书,深受书家和媒体肯定。

除了瘦金体?还有什么体?我想练字。没有临摹对象。想把字写的有特色一点。一些字体啊。谢谢!

唐代的楷书很成熟,我们称之为唐楷。后人分颜、柳、欧、赵四大派。我们一般初学的,都学前面三大派,因为结构比较整齐,形态易把握。后面的赵是元代人,他的字因为灵动些,笔划起伏大,所以就少初学者学。此外有智永,褚遂良,虞世南这些都有人学,也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在经验总结方面,就没有那三派的人总结得多,因此我建议您还是从这三派中挑一派来学,这样方便一些,随便一搜就很多同门,有问题时好解决。因为这字型的结构是大家都不多的,就像学武,内家功都不多,外功各不相同,字的表达靠点划,点划不一样,看起来是不同,但拆字要安排得当,那诸家都不多的。我学字的时候,也是学颜,后学柳,又学欧,定位是欧体较挺,适合我爱表达的这种性格,那我就不停练欧了。您开始学字,是白纸,那就正好,请不要练瘦金书,这书体有难度,如果说表现,那它跟米芾的“梅花赋”远啦,那些字才真正的杀气腾腾,吓你一跳。但饭不能一口吃饱呀,您别看着好,就想学,要先学简单的结字,熟了那力度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