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重农:耕者的崇高地位
宋代社会重农兴商,反映在科举制度中,“农商者,天下之大本”的理念尤为突出。在科举考试中,有道“宋人有耕者的意思”的说法,意指宋代科举制度对有耕种经历的人给予特殊照顾。
宋人重农:耕者的崇高地位
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出身于农家,其崇尚节俭务实的治国思想也影响到了科举制度。宋太祖制定科举考试科目时,特设了校考明经条例,规定凡明经及第者,如果在录取后服役一年且精于耕种者,则可以免除其下等官职的任职资历。
这种政策意在鼓励士大夫投身农业生产,体现了宋朝对耕者的尊重。宋代许多文人士大夫都身体力行,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如欧阳修自号六一老人,晚年在庐山脚下辟田自耕,并撰写了《六一居士诗集》中的一系列田园诗歌,描写了躬耕生活的乐趣。
此外,宋代还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例如,在土地制度方面,宋朝实行“均田制”,规定每户均分土地,保证农民的基本生计;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宋朝大力修建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在税收政策方面,宋朝推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促进农业发展。
这些政策共同营造了一个重农兴农的社会环境,使得耕者备受推崇。宋人重农不仅体现在科举制度中,更体现在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中。耕读传家的传统在宋代得到广泛弘扬,成为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价值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