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诵云翻译_伯牙古诗翻译
1. 求关于友谊的文言文~ 高山流水 先秦时代有位琴师,姓俞名伯牙,琴艺虽好,却苦无解语之人。
伯牙诵云翻译_伯牙古诗翻译
伯牙诵云翻译_伯牙古诗翻译
伯牙诵云翻译_伯牙古诗翻译
一日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道出其胸臆,“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于是被伯牙引为知音。但是子期早逝,伯牙痛苦万分,摔断琴弦…… 故事到这里,出现了另外一个版本,伯牙为什么要摔断琴弦呢?摔断琴弦后又发生了什么?年代久远,大部分人知道的是伯牙为了纪念朋友钟子期此后“终身不”。
但在我的故事里是这样的:闻听子期亡讯,伯牙痛哭流涕,旁人不解,曰,我之所以和他做朋友,是本想着借此机会让他白送我几担柴,谁知道,柴还没送,他人已经了!(注:古代重农抑商,乐师更是没有 桃花潭水 有两位朋友,其中一位是诗人,嗜酒如命。两人感情相当好,属于“感情深,一口闷”的类型。
在分别的前一天晚上,朋友请诗人喝好酒,还送了不少盘缠,诗人尽兴而睡,次日登舟远行,又闻岸上歌声缭绕,有感于怀,于是一首千古名诗挥笔而就:“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过春节除了要贴对联,一般还会在大门两边贴上两个人的画像,也就是传说中的两位“门神”。其中一位是传说中“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交友似孟尝,孝母赛专诸”的秦琼秦叔宝,也就是江湖上所称的“秦二哥”,还是真实历史中唐朝的开国功臣。
自然,这个故事,也就和“秦二哥”有关。 话说“秦二哥”为去登州救朋友,染面涂须冒充响马。
路过两肋庄时,出现了三条岔道,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二哥”不由得想起老母妻儿,真是“孝义难两全”,犹豫片刻,最终还是为朋友视如归去了登州。
2. 关于友谊的古文,三个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
伯牙弹琴,志向在高山,钟子期说:“妙呀!巍峨高大像泰山!”伯牙的志向在流水,钟子期说:“妙呀!浩浩荡荡像江河!”钟子期后,伯牙摔了琴,终其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没有值得他为其弹琴的人。并非只有弹琴是这个道理,贤者也是如此,即使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人来善待他,贤能的人何必向人尽忠呢!马不是自己成为千里马,而是等到伯乐出现才可以。
【包惊几笃于友谊】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
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译文】 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吴东湖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
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她,自己的女儿晚了一年才出嫁。当时的人们都以此赞扬他。
【荀巨伯忠于友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
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3. 求关于友谊的文言文
《列子·汤问》
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陈 、应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绝弦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4. 求关于友谊的文言文
《列子·汤问》 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
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陈 、应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绝弦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5. 关于友谊的故事、名言、古文、古诗.急还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友谊的名言友谊是人生的快乐. --(英)休谟 友谊--是使青春丰富多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无比美丽的青春赞歌. --(日)池田大作 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罗兰 没有彼此的敬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 --(苏)马卡连柯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友谊不再增长的时候,它马上会开始下降--对于一个人的友谊总是不进则退,两者之间没有静止和平衡状态. --(美)亨利、詹姆斯 若不能原谅彼此的小缺点便不能让友谊长存. --(法)拉布吕耶尔 最牢固的友谊是共患难中结成的,正如生铁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锤炼成锅一样. --(英)科尔顿 幸福的时候需要忠诚的友谊,患难的时刻尤其需要. --(古罗马)塞涅卡 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英)培 根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英)培根 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黎)纪伯伦 既不请求别人也不答应别人去做卑鄙的事情,为友谊的一项原则. --(古罗马)西塞罗 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法)罗曼、罗兰 以赠品收买朋友,则他也可能被他人收买. --(英)莎士比亚 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古罗马)西塞罗 友谊的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法)拉罗什夫科 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英)培根。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这首特诗叫什么
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没有题目,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悼子期》
来时多么快乐,离去,为什么如此痛苦?连江边升起的云彩都在发愁。而这只乐曲已经结束,再也不能弹起了。为了知音,我宁愿摔掉这三尺长的瑶琴!
原文: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
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
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
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
者,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
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
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
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
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
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
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
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
臣舟楫,以便。”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
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到江
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伯牙是个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
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口。
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
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以遣情怀。”童
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
指下“刮剌”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
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
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
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
道了,想是有仇家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
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
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
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
雅,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
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
“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
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
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
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
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
‘留得贤名万古扬。’”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土,隔崖窎远,难以问
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
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
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
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
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
搭膊拴腰,露出布裩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
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躧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
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
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
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
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
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
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
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
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
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
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
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僣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
凤皇来仪。凤乃百鸟,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氏知梧
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
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
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
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
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
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
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
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
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
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
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
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
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
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
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
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
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
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
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
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
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
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
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
“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
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
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锺,名徽,字子
期。”伯牙拱手道:“是锺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
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
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
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
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
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
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
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僣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
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
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
以尽父母之馀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
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
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虚度
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
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锺徽乃穷乡子,怎敢仰
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
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
重添炉火,再爇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
后兄弟相称,生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
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
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
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
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馀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
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人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
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
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
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
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
“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
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
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将锺贤弟所居地名及相
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薄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
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
命童子取黄金二笏,不用封帖,双手捧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
甘旨之费。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告别,含泪
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间,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至船
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
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
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直至晋阳,回复了晋主,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
节近,奏过晋主,给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
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然,刚刚八月
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
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
朱帘。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水底天心,
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雨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
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等了一会,想道:“我理会得了。
江边来往船只颇多,我今日所驾的,不是去年之船了,吾弟急切如何认得?去岁
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吾弟闻之,必来相见。”命童子
取琴卓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
声。伯牙停琴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
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信于亲,所
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
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傥吾弟居丧,可为赙礼。”
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
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
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
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
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
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蓝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
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
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
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
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
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沉吟,那老者
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
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
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
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
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
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锺家庄去。”老者闻
“锺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
锺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锺家庄,要
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锺徽,乃吾
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
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
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伯牙闻言,五内崩裂,
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锺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
“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锺公道:“元来是
吾儿好友。”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
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你有才无寿了!”
锺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锺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
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锺公道:
“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
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
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
吾儿锺徽之冢。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
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
锺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
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
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
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
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
。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
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
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
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
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老夫
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
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
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
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锺公道:“荒居
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不
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
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
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
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锺公,哭拜于地。锺公答拜,
盘桓半晌而别。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
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解释: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的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
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
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
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
者,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
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
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
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
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
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
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
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
臣舟楫,以便。”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
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到江
头而别。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警世通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锺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古代的音乐家,相传生于春秋时代。他善于弹琴,荀子认为他高超的琴艺乃“积学而成”。据《乐府解题》: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琴曲《水仙》即为伯牙当时所作。古曲《高山流水》相传也是他的作品。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伯牙喜欢弹琴,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音乐,切磋琴艺。伯牙听说成连先生的琴艺十分高明,便想去拜师学艺;钟子期全力支持他。于是伯牙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找到成连先生隐居的山中,虚心求教。三年过去了,伯牙的演奏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未能得心应手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创作新乐曲的高度境界。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他说:“伯牙,我的琴艺你已学得不多了,我再也无法教你什么了。我有一位老师,住在东海。我就带你去向他请教,帮助你完成学业吧!”于是,师徒两人驾着一叶扁舟,乘风破浪来到东海蓬莱山。成连先生让伯牙上了岸,要他自己去拜老师,便驾舟径自回去了。岛上荒无人烟,伯牙一个人登上了岸,面对着四顾茫茫的浩瀚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啁啾的鸟语,不由心潮起伏,涌起了创作。他架起琴,把满腔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就在这时,成连先生又撑船回来,出现在伯牙面前,向他表示祝贺。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的老师。成连先生听了伯牙的弹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拜别成连先生,回到家乡,钟子期前来为他接风。伯牙弹起了《高山流水》。弹到“高山”章节时,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弹到“流水”的乐章时,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久,钟子期因病不幸。伯牙抱着琴来到他的灵前,《高山流水》一曲送别朋友,伯牙悲痛欲绝,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便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王安石《伯牙》诗)
2000年来,以“伯牙教琴、伯牙琴、伯牙弦、牙弦、伯牙曲、流水琴、高山流水、流水高山、高山深水、水深山峨、流水、钟期听、钟期耳、钟期、子期、赏音、知音”等化典的诗文不可胜数,皆写琴或琴曲的高妙,以及听尽其趣;亦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心心相印。“伯牙绝弦”则喻指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以示悼念,泛指悼亡。而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则成为我礼仪之邦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
忆昔去年春,江
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里用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的心情。
俞伯牙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俞伯牙虽身为楚人,却在晋国为官,官居上大夫。一次晋国国君准备派人到楚国出使加深两国关系,俞伯牙便挺身,主动要求前往。晋国国君也深知以伯牙当今名士身份出使不过,便欣然允命。伯牙如此主动要求出使,却是有着一些私心的,那便是来到晋国后,劳公务,从未回家乡郢都看看过,思乡之情致使自己有此冲动,同时自己亦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必定能不辱使命,况且现下晋楚两国处于的交往时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次出使从业务上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正好借这个公机会回乡省亲,亦可节省自己的花销,一举两得得好事自然要积极了。
到了楚国之后自然楚王是一番盛情款待,那楚王知道俞伯牙乃当今名士,且又是自己老乡,自不能怠慢。以伯牙在晋国的影响两国一旦再度开战,没准这伯牙成为内应都有可能,于是楚君便以几近迎接当今元首的礼仪对待伯牙,楚君的态度倒是让伯牙有些讶意,伯牙是个看淡名利的人,对楚君的隆重盛情表现的宠辱不惊,说话举止甚是得体,很好的表现了一个专业外交家的风范。
一次,席间伯牙对楚君说,我出生在楚国,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对楚国的风情离开的几十年来颇是怀念,请楚王允准我在郢都附近游览一番,了表我思乡之情。楚君道,伯牙先生自可随意走动,回到自己家乡,造访相邻是人之常情,你不必客气就是。伯牙又道,从晋国一路到楚国我走的是陆路,路上舟车劳顿,引发了我的坐骨神经痛的旧疾。此番回访乡里我想乘船前往,楚王是否可以准我乘舟并准备一些个舟船以为我所用。楚王笑道,先生真是太客气了,吩咐下人说,把我那所乘的龙舟先与伯牙先生使用。伯牙说道,我那家乡,虽在汉水之滨,却是地处支流的一个偏僻处,水浅港小,楚王的龙舟恐难行驶过去,还是有两只平常的舟楫就可以了。楚王吩咐下人说,任凭伯牙先生调遣船只,另派一个连的水军保护伯牙先生。楚王之所以没有再客气是因为前些日子从那吴国得了一个绝世美女暗藏在他的龙舟之中以防老婆发现,刚才说借给伯牙龙舟倒是一时忘了此事,正好伯牙推辞不用,那是再好不过,今晚又可以与那美女幽会了,楚王心里暗自高兴。
伯牙是个喜揽风景名胜之人,此番重回楚地自是要好好游历一番,这楚地的南国风情自是要好过晋国的山无长绿,水无长流。且又挟楚国上宾之势,安全与资费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心中自是快活,心想十年勤学周礼、以及经世之道,真不枉辛苦一场啊,这番荣光的回乡当时投奔晋国时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啊。
一日伯牙乘船游历到汉口,时值中秋之夜。突然江面风狂浪涌,接着大雨瓢泼而来,幸好舟船体大坚固经的住这风浪,否则要葬身这江中了。雨越下越大,船已不能前行,于是伯牙吩咐将船泊到对岸的一处山崖之下以避风雨。大约个把时辰,雨住浪歇,一轮明月遥挂当空。雨后的月亮,更显明亮,如此美景,引得伯牙诗性大发,于是便对月吟诗。吟到快活处,身边跟随自己多年的一个老仆对伯牙道,先生好雅兴,何不抚琴一曲以来助兴。伯牙哈哈大笑道,真是好提议,拿我的琴来。老仆于是取来古琴安置妥当,伯牙屈身而坐,铮铮的弹奏起来。这伯牙乃是音律高手,当今世上无人可比,抚的一手绝世琴音。抚到酣畅处,伯牙感觉不妙,好像有人在那山崖上偷听他弹奏。心神一分,抚琴的手就掌握不好力度,只听铮的一声,一根弦断了。伯牙很是心惊,这抚琴最是忌讳心神不宁,他感觉到山崖上听琴之人非是一般之辈,像是能听懂他琴声中的玄妙似的,因为那人的呼吸随着音韵张驰,显然是个极懂音律之人。于是伯牙吩咐兵士,到那山崖处去搜寻一番。几个兵士正要弃舟上岸,忽然听得山崖的林边有一人喊道,舟中官家,不必见疑,我只不过是一个乡野樵夫,砍柴归晚,为避山雨躲到这崖下,没想到在此听到官家抚琴,并无恶意。伯牙心中颇是疑惑,心想如他所说乃一个山野之夫,如何能听懂我这琴音之律,此曲乃我不久前自创,曲中所含深意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此人绝不是一般的乡野民夫,刚才他的答话也不是一般乡野民夫能说的出来的,显然是有着一定才学之人。于是伯牙朗声道,你自称山野樵夫,但如何懂得我琴音之意,想必是一位高人吧,可否来我舟中一叙。那樵夫亦高声道,官人邀请,自不敢不前。片刻一个面色红润一身短打,腰里别着一把柴斧的青年来到舟中。舟中火烛甚是明亮,那青年仪表堂堂,脸阔眼大,眼中透着神亮,从外表看,却实不是一般的乡野樵夫。伯牙吩咐给青年看座,伯牙道,此位后生,当今之世,谁人能抚的我那绝世琴音,你一个山野村夫,如何敢称得听琴二字。伯牙此问透着责问及藐视之意,乃是他有意所为,他想看看此人如何回答,亦能从他的回答中辨认他是否真的是高人。那青年樵夫面有不愠之意,道,大人此话如何配的上你那缥缈绝世琴音,想那琴音必是心怀宽广者才能奏得,大人此话有贬损在下之意,岂不是显得大人心地骄纵了。我听说一个有着十户人家的乡村必定有忠诚信义之人,家里有君子,亦必有君子从远方来惺惺相惜。大人若认为这山野之中没有听琴之人,何必在此抚琴呢,没有知音,抚琴岂不是一件痛苦之事。伯牙被此青年樵夫的回答震惊,亦被慑服。心想,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此人可能是我此生都难求的知音,今天一定要跟他好好讨教一番。伯牙笑道,后生莫怪,刚才诘问是我有心试探,本无心存蔑视之意,请原谅冒昧。伯牙又问,你既然懂得我的琴音,可否知道我所弹何曲。那青年樵夫道,若是不知,在下亦不会在此忘归听音了,刚才大人所弹乃是孔子叹颜回,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叫人相思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大到此句时,心感我在崖下听琴,故引乱了心境,以致琴弦崩断,在下还望大人恕罪,那第四句是:“留的贤名万古扬。”。伯牙听樵夫说完,哈哈大笑,后生果然非一般俗士,真令我佩服啊。伯牙又道,请问后生尊姓大名。那樵夫道,在下姓钟名徽,字子期。伯牙甚是喜爱此后生,心想我家乡楚国历来远离周晋中原文化,在此却有如此贤达聪慧的青年,这楚国必将成霸业啊。伯牙指着自己的古琴道,后生可知我此琴的来历。那钟子期走到琴前仔细端详了伯牙的古琴一番之后道,先生此琴乃伏羲氏遗留。想那伏羲造此琴时,看见一只凤凰落到一棵梧桐树上,凤凰乃神鸟,非梧桐不栖。那株梧桐树乃是千年的上好之才,存了天地之精气,若为雅乐之用必会令琴音更加悠远、回荡。于是伏羲命人伐此梧桐并亲自刀雕琴,此琴弦亦是上古精铜所炼造。再说这梧桐树干,当时被分为三节,分属天、地、人三种不同属性材质。取上一段,由于天之空冥。故而其声太轻泛;取下端,由于人之太浊故而其声也浊混;这中间的一段最是适合雕琴,因为中段属地,轻浊相兼,空混并蕴。此琴经过七十二天阴干,选良辰吉日在瑶池雕刻而成,故称瑶琴。此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根据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取其长短。前部宽八寸。分为八节,后部宽四寸,分为四节,厚两寸,取意是两仪、四相、八卦。故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一说。五条弦在上,分按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火候锻造。据说尧舜氏抚此琴,歌南风诗,天下大安。后因周王被囚于久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故为文弦。后武王伐纣又添弦一根,谓之武弦。由于此琴原为五弦,后加之两弦,故又称,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六忌是,忌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大雪;七不弹是,闻丧不弹、奏乐不弹,事情烦杂不弹、不沐浴不弹、不烧香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遇知音不弹;八绝是,清、奇、优、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处,猛虎听之而不吼,哀猿听之而不啼,乃雅乐之瑰宝啊,先生能得此琴,时乃此生最快慰之事。
钟子期如此一番叙说,让伯牙更加惊讶不已,心想我说刚才弹琴时怎么感觉此琴会如此亢奋异动,原来琴遇知音之故啊。伯牙又想,刚才钟子期的此番论述,很多琴书都有记载,他若是背书而说,到也不显得有多高明,还想试他一试。于是道,后生既然知乐理,又知此琴出处与妙处。当时孔子得此琴,一日在室中弹奏,颜回自外边进来,听到琴声中有幽沉之气,因而怀疑有贪念杀戮之意。于是奇怪并问他。孔丘说,刚才我弹奏时候,看见一只猫在捕捉一只老鼠,我既想那猫捉到那偷食的老鼠,又想那老鼠能逃生以尽天年。故而琴音中有此意。伯牙问子期道,此说想必你亦知道,现下我来抚琴,你猜其中之意,看可否中我心意如何。钟子期道,先生弹奏就是了,我姑且妄言一次。于是伯牙心想着巍峨高山抚琴一曲,曲闭,没等伯牙相问,钟子期道,先生此曲意在高山。伯牙会心一笑,又是抚琴一曲,此时心里想着浩瀚江河。曲闭,钟子期道,先生此曲意在流水。钟子期两番料中伯牙心意,令伯牙很是感慨。心想,真是千金易得,知己难逢啊,今天真的是遇到了知己。伯牙吩咐下人取酒菜来,拉着钟子期的手道,后生真乃我的知己,有如此知己如我得此琴一样,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啊,来来来,我们边饮酒边谈。席间,钟子期告诉伯牙他乃离此处不远的马安山集贤村人,以打柴为生,自幼习得一些诗书,并粗通乐理。伯牙问道,后生决不是一般文士,才学广博,为人宽厚,何不求得功名,慈济天下。钟子期告知,家中尚有二老需要赡养,且并无兄弟可以分忧,故不忍将二老抛下去求得功名。钟子期此言更令伯牙刮目相看,看来,钟子期不仅才学出色,而且孝心宅厚,实乃人中龙凤啊。伯牙又问,后生今时几岁,子期道,二十七岁,伯牙道,我正好大你一轮。我们结拜为兄弟如何。伯牙一出此言,子期赶紧起身推辞,道,先生身居高位,且又是当今名士,如此声望,在下实在不敢高攀。伯牙拉着子期的手道,虚名乃过眼云烟,所寄之身不过百十年而已,生不带来,不带去,何有尊卑之分,子期莫非是看不起我俞伯牙。子期赶紧道,非有此意,非有此意,既然先生如此厚爱小生,那今后您就是我的大哥了。伯牙哈哈笑道,如此才好,来我们再干三杯。分手时伯牙送给子期许多黄金并嘱咐子期一定要求得功名,作个兼济天下,造福于民的好人才不枉腹中所学的经史。子期诺诺答应。
回到楚王的宫殿,跟楚王辞行后,伯牙便领着随从回到了晋国。
如此经年,伯牙心里总是惦念着他那子期兄弟,时常派人送些银两衣物并嘱咐子期苦学经史报效君王与。一日午后,伯牙对着深秋的残花想抚琴一曲,但是想到抚那瑶琴的忌讳,没有知音不弹,甚是扫兴,这更让他思念起子期来。不知我那子期兄弟现在如何,不如我再去寻他一次……想到此,伯牙去心更急。匆忙跟晋王告,晋王准之后便收拾行装驱车南下。
约莫快到集贤村附近,却是有两条大路分岔开,伯牙亦不知那条路通往集贤村,便吩咐车夫停下,待有人经过询问一下。不一会从来路走来一位老者,左手拄杖,右手挎着一个竹篮。待老者走近,伯牙上前问道,老丈,可否告诉此两条路哪一条是通往集贤村的。那老者道,此两条路皆通往集贤村,左边的是通往上集贤村,右边的那条通往下集贤村,不知先生是往哪个集贤村而去啊。如此可让伯牙犯了难,当时子期并没有告知他住在哪个集贤村,这个该如何是好。那老者见伯牙面有愁色,道,先生不知到集贤村找哪姓人家,我对上下集贤村的人家都熟悉,你说出姓名来,我自会告知你他在哪个集贤村。伯牙喜,我要找的是我那结拜兄弟钟徽钟子期,老丈可否知晓。伯牙的话音刚落,却看见那老者漱漱的落下两行老泪来,老者道,那钟子期是我的儿子,可是他一个月前刚刚过世了。闻听此言,伯牙如五雷轰顶,跌坐在大路上号啕痛哭。见此状,那老者以及伯牙的下人们赶紧过来掺扶。哭罢,那老者道,先生定是那晋国俞伯牙了,唉,先生来晚了一步,我那可怜的孩儿,临前一直还挂念着先生,说完又是一阵老泪横流。伯牙道,老丈是我那子期兄弟的父亲,就让我以伯父来称呼你吧,您可否能带我去到子期兄弟的坟上拜祭一番。老者道,那我们就走吧,子期被葬在当初与伯牙相见的江边山崖下,此亦是应子期要求葬到此处的。途中,伯牙问老者子期尚且年轻,何以如此先走了。老者告知道,子期自从与伯牙分手后,日夜苦读经书史籍,加之家中贫寒,自是饱暖无人照料,且他极是发奋认真,几个月下来身染伤寒,于上月初八辞世。来到子期坟前,伯牙又是一番痛哭。之后伯牙吩咐取来瑶琴,下人们将琴支好在坟前的祭台上,于是伯牙对坟抚琴。只抚的天昏地暗,落叶飘零,江水愁泣,山崖失声。伯牙诵云:忆昔年春,江边会君。今日重访,不见知音。但见新坟,惨然伤心……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唱罢,伯牙取出将那琴弦皆数砍断。钟子期之父见此状大惊,道,伯牙先生这是何苦,此琴乃是宝物啊。伯牙道,知音已去,留的此琴作甚。钟老者伤心垂泪道,真是知己啊,可怜,可叹。
祭拜完毕,伯牙对钟老者道,那子期是我兄弟,虽是结拜之交,但如我亲弟一般,子期生前甚是孝心,对您二老亦是慈孝,此下他升仙而去,我做为他的义兄自当有照料您二老之责,伯父就随我回那晋国,颐养天年。老者自是推辞一番,说在乡野住的惯了,不喜都城的吵闹,但是拗不过伯牙的一番盛情,又被伯牙的诚心感动,于是回村收拾一番,携了老妇同伯牙回了晋国。
这就是千古传唱的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这句是出自宋代岳飞《小重山》,我还记得原文是这么写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窗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你可以理解为满腔心事欲付与瑶琴,可是知音太少,即使弹断琴弦,又有谁来听你!;是一种无奈的心情写照。在我的印象中岳飞一直是一个精忠报国的人物,一个英雄,他的人身应该是充满着抱负,就像是一个勇猛的战士,但是却没有想到却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曾经有人分析他的小重山,说到: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壮怀激烈,为豪放之作;此词则深情委婉,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痛。在他那个时代,非但宋高宗和奸相秦桧力主和议,即使一般大臣和将领如张浚、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对他的北伐主张也不尽理解。因此他在这三句中抒发了曲高和寡、知音难遇的感慨。“欲将”句为一扬,以下两句为一抑,抑扬之间,调苦情深,加以“弦断”一辞,则表现了决绝语气。词人内心之悲愤,可想而知。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除了上面诸位的解释之外,还有一首类似的诗。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
满面春风朋友对,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首诗同样也是说知音难求的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