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总结
唐诗五言、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的平仄口诀(举例)?
一。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总结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总结
七言绝句
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
(1)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种格式。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
(2)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
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
(4)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一。 七言绝句
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
(1)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种格式。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
(2)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
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
(3)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额,点我名字,进我空间,有一篇日志《近体诗格律小谈》有简单的讲解,因为手机上不能给你,你自己看吧
呵呵^_^
五绝格律平仄规律是什么?
五言绝句(二、作步骤律绝)讲究平仄和格律。共有四个基本句型和四种基本格式。
句型:在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
格式: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五言绝句的:
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特色。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闫江东的《观云有感》等。
五绝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五绝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它的平仄格律是很重要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五绝的平仄规律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和掌握,但只要掌握了规律,就能够写出优美的五绝诗。
下面是五绝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表格看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只要按照它的规律去写诗,就能够写出符合五绝平仄格律的诗歌。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五绝的平仄规律,并提供一些作步骤,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五绝的平仄格律。
一、五绝的平仄规律
五绝的平仄规律是指每句诗的音节有平和仄之分。平音节是指声音平稳的音节,仄音节是指声音有抑扬顿挫的音节。
在五绝中,每句诗有七个音节,其中第1、2、5、6个音节为平音节,第3、4、7个音节为仄音节。这就是五绝的平仄格律。
1.确定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在写五绝诗歌之前,首先要确定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把握平仄格律,让你的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在写五绝诗歌时,需要注意每句诗的平仄。平音节的声音平稳,仄音节的声音有抑扬顿挫。根据五绝的平仄格律,每句诗的第1、2、5、6个音节为平音节,第3、4、7个音节为仄音节。
3.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用字要恰当
在写五绝诗歌时,用字要恰当。要注意用字的平仄,使得每句诗的平仄规律符合五绝的平仄格律。
4.根据情感选用词汇
在写五绝诗歌时,要根据情感选用词汇。词汇的选择要与情感相符,这样才能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5.注意诗歌的整体效果
在写五绝诗歌时,要注意诗歌的整体效果。要让每句诗的平仄规律符合五绝的平仄格律,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三、小结
五绝的平仄规律是很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够写出符合五绝平仄格律的诗歌。在写五绝诗歌时,要注意每句诗的平仄规律,用字要恰当,根据情感选用词汇,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整体效果。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和练习,就能够写出优美的五绝诗歌。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1、同句交替:近体诗在句的第二字用仄声,称为仄起;用平声,称为平起。五律以仄起为正格,七律正相反。句的第五字为仄声,称为仄收;用平声,称为平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仄起仄收式: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秋夜独坐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2)仄起平收式。和仄起仄收式相比,仅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平起仄收式: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平起平收式。和平起仄收式相比,仅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形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形式有四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三:仄起首句押韵
四: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首先说一下平仄:平就是(一声、二声)的字,仄就是(三声、四声)的字啦。至于什么古仄而现在是平声的字,巴拉巴拉一堆,我也懒得去了解了。懂点皮毛,消遣消遣而已。
2.然后说一下平起或者仄起:很长一段时间呢,我都不知道到底是从哪里起,后来才弄明白,原来起,指的是从句诗的第二个字算,如果第二个字是平声就是平起,反之就是仄起啦。
谁知到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从军行
[唐]杨 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y《日报海外版》 ( 2006-11-23 第07版 )
五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3)仄起平收的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平起平收格: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格律
(4)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仄起首句不入韵(| |)
对照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仄起首句入韵(| --)
对照诗:卢纶《塞下曲》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 |)
对照诗:李端《听筝》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鸣筝金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四)平起首王维句入韵(-- --)
对照诗:王涯《闺人赠远》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5]
【说明:加方框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 | )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
五绝格律平仄是什么?
基本格式2、平起式五言绝句(律绝)讲究平仄和格律。共有四个基本句型和四种基本格式。
句型: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
格式: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2.确定每句诗的平仄”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五言绝句的发展过程
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首创的,它源于汉魏乐府古诗,风格上比较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
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五言绝句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是什么?
一:平起首句押韵五言律诗平仄规律如下: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以五言为例,凡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平仄目的
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两种格律形式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2】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