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三际托空”指的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做到?分为哪几个层次?

比如布施,无布施之人,无接受布施之人,无布施。

无能缘,无所缘,无缘,即三际托空。

禅定的境界的九个层次 禅定的境界的九个层次是什么禅定的境界的九个层次 禅定的境界的九个层次是什么


禅定的境界的九个层次 禅定的境界的九个层次是什么


换句话,是“我空”、“法空”、“缘空”。

即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8万4千法门,都是要我们离相,即不执著于“现象”,不为外境所动。金刚经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坛经说:外不着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

就是大乘般若禅定,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境界。

凡夫心惯外驰,长深慧浅,方法如复杂,就很难契入一心----专注于一个境界的境界。

无定,要看这个僧「高」到什麼程度而定!无一心,就无慧。

所以,佛说念佛法门,六字洪名,人人易持。

大乘禅修,请百度“奇闻怪事 新浪博客”禅修专栏。

你是谁?不许说名字!

是不是有点三际托空的感觉?

呵呵。说着玩的。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禅定三昧有哪些境界

是名第二 定生喜乐定

是一种身静、心静、意静的状态。

是名第三 离喜妙乐定

初禅是什么境界?

离三界,观自性,得佛果

参考一种连自己的身体都感觉不到,没有任何想法和念头,感觉自己一切都停住了的状态。禅定,又称三昧,含义是止于一境。有人认为,止于本尊境界的,叫做本尊三昧,止于念佛境界中的,叫做念佛三昧,止于法华境界的,叫做法华三昧,不同的三昧有不同的层次,修行的越高深,三昧的境界就越高端,各种三昧,没有高低,只不过是人的修行有高低。

“禅:是四禅,就是初禅和二禅、三禅、四禅。初禅有三天,二禅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四禅有九天,这是四禅十八天。在这四禅的天人,都是修禅定;在我们人间的人修禅定,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证得初禅的境界──这是一种境界,不是说就是初禅天的天人。我们人间修禅定的人,到初禅的境界上,往那儿一坐的时候,就入这种初禅天的定,这叫离生喜乐地。离开烦恼了,生出一种快乐,这是超过人间一切的快乐。为什么他不生烦恼?因为他得到这种快乐,得到禅悦为食了。得到初禅的境界,一天到晚都觉得非常的自在、非常的舒服,身体那种感觉简直从来没有那么好的;就是人间男女的,都没有这种的感觉快乐。因为有这种的快乐,所以他觉得其他的一切都是平常,这叫离生喜乐地。

在的书说:“天根月窟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这就是说的坐禅得到初禅这种境界,这时候,人身体有三十六个大的部份,都非常快乐。“春”就形容这种快乐的意思。这是在医学上来讲,但是在医学上没有人明白,只这么念一念;在医书上有这种的说法,可是真正懂得的人很少。

这离生喜乐地,你往那儿一坐,就有这种境界;不坐的时候,也有这种境界。行、住、坐、卧,都在这种快乐之中;越修,这种境界就越增加。再坐的时间久了,人的脉搏也停止了;在这时候,坐两钟头就像几秒…"一宣化上人

高僧大德通过禅定 也无法体会涅盘的境界吗?

-----------------------------------

涅盘境界不是通过禅定得来,而是通过正确的义理见解、正确的思维为根本,通过戒、定、慧三学共同深入,八正道同时进行才可以见证佛法的真实意义,获得觉悟解脱。单依靠禅定得到的只是定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菩提六道中止和观的一部分,当然不能说真正见识到涅盘境界。

这是讲人的主观与客观之间关系的禅理。

禅定有九个层次,如果定功只达到前八个层次,没有脱离六道,果报在四空天、四禅天。如果定功再深,突破了前面八个层次,达到第九次定,就脱离了六道,脱离六道后就能证得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也就能体会到涅盘境界,当然,像证得阿罗汉果那种就是有余涅盘!

不能,因为涅盘和禅定无关。

要看这个德「大」到什麼程度而定!

请问禅定有那些功德?

四禅定。谓

!师兄,若论禅定之究竟义,即是如如不动之自性佛心。此性此心能生万法、万相、万缘、万境。此心能生一切功德,无有遗余。此心同于诸佛之心,无二无别。故而师兄,佛一切功德福德智慧慈悲具足,此心亦如是,亦具足。只要能想到的一切功德,无有离此心外者,皆此禅心之物。

能让你解脱烦恼。入大涅槃寂灭海。是的功德。世间小小福报不足道。

功德不用外求,本自圆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满,福德虽可以求取,但不是真正修佛人的目的。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胜计,不住相禅定,福德亦不可胜计,不求自有,强求却无

禅定是自身的修为。与功德无关。

禅坐几个境界感受?

可以,禅定有世间四禅八定,超出世间的则有灭尽定,此定乃阿罗汉之定。至于超出阿罗汉之定,佛境界的定则有无量无数,如金刚喻定、海印三昧、寂照神变三摩地,以及时轮金刚禅定九次第定之「等住」等等。佛境界的定应该是无相之定,所以不住涅盘,亦不住世间,可住涅盘,亦可住世间。总而言之,无相之定是不可思议的,凡夫所不能测度。

禅定时!!!主观,即“能缘”,客观,即“所缘”。

就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思想了!自己身体都感觉不到了!周围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意识在!!什么叫寂灭忍!!!真的是所有的都没了!!寂静!!都熄灭了!!无我、无法、空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当到达明镜台的境界的时候,身心已经清净了,自己已经能做主了,不堕恶道。

当到达本来无一物的境界时,那个时候可以说成就了,可以教导其他人解脱了。

初禅到四禅都有什么境界?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于第三种四中,由于镇伏诸盖为有寻、伺、喜、乐、定五支的初禅9。自(初禅)以后,止息了寻与伺而成为三支的第二(禅)。后离了喜而成为二支的第三(禅)。再自彼后舍断了乐而成为定与舍受俱的二支的第四(禅)。如是依此等四之支而有四定。如是依四禅支为四种。

又复何名为四禅定。谓

离诸欲及诸染法。断除疑惑分别之想。

是名 离生喜乐定

是名第四复次离欲断除分别想已。当于外法悉皆泯绝。内复寂定。摄内外法。悉皆归一。 舍念清净定。

如是名为四禅定法

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怎么回事

这个是一种修行的境界描述

离诸欲及诸染法。断除疑惑分别之想。

是名 离生喜乐定

是名第四 舍念清净定。

如是名为四禅定法

推若论狭义,禅定做静虑讲,则具祛除众恶,远离贪嗔痴等等一切净行,虽非诸佛心根本之境,然为生长一切功德之良田,能长养一切诸功德!荐您看南怀瑾的《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初禅的境界是怎样

南无。祝大家吉祥如意

一。清净心中,诸漏不动,是为初禅。具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等五支。即得八触、十功德,心能寂静审虑,感受到离开欲界之恶而生喜、乐,心感喜受,身感乐受,故称‘离生喜乐’,然仍有寻与伺之心理活动,称为初禅。寻,旧译作‘觉’,为心之粗分别作用;伺,旧译作‘观’,为心之细分别作用。以得此禅定之人仍有寻、伺作用,故又称‘有觉有观’。若于现世成就初禅,即得生于初禅天之果报。又于此禅定之中,可对治贪恚害寻、苦、忧、犯复次舍苦乐法。无忧喜想。诸法清净。戒、散乱等五种修道之障难。此外,于初禅定中,以寻、伺之心理活动,故有见、闻、触之活动,且能起语业;二禅以上则以远离寻伺之故,不再起语业。楞严经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法苑珠林,若据火劫,即是初禅。若约火劫,即是二禅。若约风劫,是其三禅。’

什么是非想非非想 禅定的境界是什么 禅天指的是什么 是另一个世界吗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复次舍于喜乐思念之想。于身喜乐。而无所受。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此中复有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复次阿难。是。 -摘自楞严经

世界并没有各式各样的 是人的心到达什么境界 就会有什么境界现前

离三界观自像得佛

禅定是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