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高2.9米净高应为多少

层高2.9米净高应为多少

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


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


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2018 居住区住宅设计规范


层高是包含楼楼板的厚度,从我们踩的地板到上一层的地板的距离,我们层高2.9米不是说我们拿卷尺测量的高度,室内卷尺测量的叫净高;层高还应该包含了天花楼板的厚度,目前的楼板一般是10cm加上天花抹灰0.5cm左右,一般来说我们的层高在未装修铺设地板、吊顶的情况下净高为2.75cm左右。如果有些地方开发商装了地热此时净高应该再减5cm左右,达到270cm的净高。

商品房层高标准2018

《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楼层高度为280cm,如果建筑层高为290cm属于标准范围;住房目前结构属于梁板结构,净层高应该是位的梁低与地板之间的高度,做正常层高240cm以上就足够,;290-300cm层高属于正常的平层,符合建筑的要求;利用顶层斜面屋顶作为起居室时,所有面积的一半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10cm。

实际房屋层高与标准不符怎么办

1、如果是开发商因规划设计的的改变而导致的楼层高度和实际不符,应该按照购房合同中相关约定处理;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购房合同中对于这项没有标注,如果我们在交房时发现了类似问题就无法处理。

2、经相关机构批准建设的楼层高度与《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的层高不符合的,且在建实际楼层高度与批准的高度不一致;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商存在的欺瞒现象,买房人可请求当地过相关仲裁机构进行变更或者撤销《商品房买卖合同》,且房地产开发商需赔偿买房人相应的损伤。如果属于建设施工导致楼层实际高度和合同中不符合,也可通过上述方法处理,开发商必须按合同的约定处理问题。

层高并非越高越好

1、住房层高是空间的一种感知,它的实际高度应该根据宽度来决定;如果空间过高所产生的感觉也是很难受的,比如一个房间只有5平米面积,此时层高也达到5米,你会感觉这时电梯井吗?所有楼层的高度并非是越高就越好,而是要满足实际使用功能及人的视觉心理感受最合适;在房地产行业有句话叫做“合适的楼层高度直接决定着使用舒适度”。

2、同时楼层太低也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在精神上会产生压抑感;在一个空间中热气流上往上升,冷气则是往地面下层,如果楼层太低冷热空气无法形成对流,室内空气就会显得压抑闷热,长久以往对身心是不利的,所有必要的楼层高度还是需要的。

层高低于2.9米时购买需谨慎

如果层高是290cm此时扣除相应的楼板一般高度为275cm,如果再经地暖、瓷砖、吊顶装修后层高只有260cm,一些横梁位置可以说伸手就能碰触,如果买的房子层高低于290cm是就需要谨慎购买了,不仅装修受影响而且不利于健康;某些不良的开发商就非常的就经常在层高上“下工夫”别人建设楼房38层,他们能建出40层,这样可多卖2层,对于开发商来说是很可观的一笔。

、有关房屋建筑的四项标准有?

有关房屋建筑的标准很多,例如GB 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GB 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504-2009《民用建筑设计术语标准》等。

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平安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性标准的规定。

其他要求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镇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并应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住宅设计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合理组织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除应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尚应根据需要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住宅设计应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风和隔声的要求。

住宅设计必须满足节能要求,住宅建筑应能合理利用能源。宜结合各地能源条件,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模数化及多样化,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积极推广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和模数应用技术。

住宅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要求。 住宅设计应符合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

2018版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4.0.2中住宅用地容积率为1.5,建筑高度值一定为27米吗?

. 容积率是指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如,在1万平方米用地的土地上,有6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6。 规划对低密度住宅的大体标准概念,高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不大于2.2;多层(小高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不大于1.2;排屋(Town House)容积率不大于0.7;别墅(Villa)容积率不大于0.35。房屋价值不单是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价格关键是容积率大小,如:容积率1.20左右比容积率2.40左右的房屋,每平方米价格要高出一倍左右。

[浅谈居住区规划设计]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摘 要】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雅典》指出 “居住是城市的活动” “在建立城市中不同活动空间的关系时,城市工作者切不可忘记居住是城市的一个为首的要素”,强调居住是城市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对环境的作用,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社区。针对居住区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强调居住区规划设计应与城市发展协调共赢。

【】居住区规划设计;以人为本;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单纯的物质享受与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文化领域的层次推进。同时居住区也由单一居住功能,向多元化的居住功能发展。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伴随着商业化的大量因素存在,居住区常常被当作商品去运作,片面追求高经济效益,大肆的宣扬欧陆风、北美风等居住建筑,结果忽视居住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风格,造成城市特色丧失,城市功能受到影响,居住区与城市发展相互制约。

笔者认为要做好居住区规划设计,除了要满足居住区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的问题。

一、居住区设计要因地制宜

1.居住区设计要符合当地特点

居住区设计中应对城市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注意保护当地形成的风格风貌,多吸纳当地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元素,而非一味照搬欧陆风格、北美风格,要体现建筑的地域性,同时,建筑布局需考虑当地居住习惯,日照朝向及道路的走向,尊重地域的条件,使得建成后的居住区与城市发展完整有序结合,体现出城市文化传统的延续。

2.居住区设计要结合现有地形地貌

居住区设计应尊重地域的自然条件、结构形成,应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及地块形状进行规划,而非追求利益化,大肆破坏现有地形地貌,大兴工程,即使形成的居住区内部环境新秀,但破坏了居住区周边整体环境,影响了城市整体环境景观的塑造。居住区建设应与大环境结合,并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应能做到能借景建居。

二、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居住区设计应结合人的需求出发,应适合不同的开发人群。居住区设计需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而做相应的调整。如今,居住区不仅仅是居住之地,而是承载人心灵放松、休憩的载体。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阶段已经从以前的被动选择到现在的自主买房阶段。在挑选的过程中,从房屋面积的大小,户型好坏,建筑形式等“基本指标”转向居住区的环境,物业管理,文化氛围等“附加指标”。只有找出消费群体的主要生活状态,以及对消费群体的生理需求和兴趣爱好进入深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建设出能适合人们自身需求的等级,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体现出具有特色与活力的人文环境的居住区,利于城市发展。

三、居住区设计应完善与城市功能的结合

在我国,大部分居住区在设计过程中常常强调封闭式,而封闭式不单单是围墙、围栏的围合,社区中道路也是强调内部的,这使得较大片区的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真正成为内部道路,与城市的道路以及其他小区的道路缺乏联系,造成了城市地块间距相隔很远才有一条城市性道路,增加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居住区被围墙封闭后,形成了闭合空间,片面强调了居住区内部的安全性、私密性和性,但是居住区内的空间就被私有化了。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往往都享用不到整体绿化系统。这使得居住区内部绿地系统是的,使得城市空间部分被私有化,造成城市交通系统和绿地系统的不连续,对城市空间产生影响。在居住区设计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不管开发商还是居民都有一种私有化、化的心态,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居住区道路、绿地公共空间资源能够程度上共享。这样不但可以分担城市主次干道的交通量,也会促进不同小区居民的交往和交流,完善城市功能。

四、居住区设计应注重建筑与环境并重

居住区设计与其说是规划建筑,倒不如说是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来规划一种生活形态。人们在评价你的建筑时,不仅仅说它是如何的舒适和宽敞,而是说它是否能带给你心灵上的认同,和具有“浓郁的气质”。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绿化景观与环境功能的相结合, 并从人与建筑、与环境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作为吸引人群的特点,这样居住空间就有了自己的特色,建筑就被披上了艺术的内涵,环境就被赋予艺术的表达能力。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居住空间形态格局、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植物配置多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建筑和环境的和谐,使建筑、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使居住区每一处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景观并加以连接,加强绿化间的渗透,创造出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建筑与人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让居住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景观生态系统中,营造出注重生活空间的理想居住空间景观生态系统。

五、居住区设计应合理布置地下停车系统

当前私家车在居住区内迅速增多,车位需求急剧扩大,居住区的停车位比率在急速增高,私汽车的发展给居住区内交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停车位不足而随处出现乱停乱放现象,道路变得更加狭窄,造成交通不畅,有的居住区将草坪改成草坪砖供汽车停放,但降低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居住区停车已经成为居住区规划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通常居住区设计常通过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停车方式来解决。现阶段,开发商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提升居住区景观与居住区品质,居住区停车主要依靠地下停。由于地块容积率较大,根据停车位计算办法,地下通常要做到地下二层、三层才能满足停车要求,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常常居住区出现满铺地下一层的情况。这就为城市排水带来新的问题。由于城市开发速度的过快,各地块内部地下空间都被利用,地下建筑主要采用混凝土材质,造成雨水下落后渗透小,只能通过城市市政管道排除,无形之中加大了市政管道压力,造成暴雨天气城市受淹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城市发展,因此,在设计规划区时,我们应避免地下满铺情况的发生,合理布置地下,为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的提供良性互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小结

现代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居住区规划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的发展。规划区规划将不断面临着新发生的问题产生,消费者也将更加挑剔。居住区的好坏脱离不了城市,居住区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整合平衡发展与文化继承创新的目标,将居住区的经济属性、生态属性和属性融合在一起,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2

[2]周海波 周俭谈居住区规划设计 《理想空间》第二十四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12

[3]孙长兵、张巍、邵方勇(期刊文章)浅析住宅区规划《勘察设计》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