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实例

实际上就是让大家用上以前只有部委才能使用的功能,提高城市治理和管理能力。

气象卫星的估算应用比较广泛。前面说过,气象卫星还能够对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及冻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后,共调集国内外18颗遥感卫星,对紧急成像,获取鲁甸区域卫星影像数据近百景,为抗震发挥了巨大作用。害进行监测,但这只是一方面。气象卫星能够对灾害面积进行估计目前,第2种应用模式离我们还有段距离。,对农作物收成作出估算,甚至对各种资源,如渔业资源,能进行遥感探测,显示出其独特的本领。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原理示意图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原理示意图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原理示意图


遥感技术都有哪些特点?

2、 可以直接监测大气、土地、海洋、河流等各种污染。

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从而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资料。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1. 遥感数据获取:选择适当的遥感数据源,如卫星图像,获取需要的地表信息。灾害、环境污染甚至军事目标等方面,遥感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

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仅从陆地卫星系列来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有4个波段(MSS),其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50nm,空间分辨率为80米,重复覆盖周期为16-18天;80年代的TM增加到7个波段,在可见光到近范围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37nm,空间分辨率增加到30米;2000年后,出现增强型TM(ETM),其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15米。法国SPOT4卫星多光谱波段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87nm,空间分辨率为20米,重复周期为26天;SPOT5空间分辨率可达2.5米,重复覆盖周期提高到1-5天。1999年发射的中巴资源卫星(CBERS)是我国颗资源卫星,空间分辨率达19.5米,重复覆盖周期为26天。1999年发射的美国IKONOS-2卫星可获得4个波段4米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数据和1个波段1米空间分辨率的全色数据。IKONOS发射稍后,又出现了空间分辨率更高的OrbView-3(轨道观察3号)和Quickbird(快鸟),其空间分辨率分别达1米和0.62米。1)将保持对地观测数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放在重要地位

美、法两国继续保持他们的“Landsat”和“SPOT”卫卫星遥感能提供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地面区域的高清图像星的系列化。Landsat卫星自1972年首次发射至今,其空间分辨率已从原MSS传感器近80m提高到ETM传感器的15m,但它185km的地面覆盖宽度始终如一。SPOT卫星的空间分辨率从初期的10m提高到2.5m,其地面覆盖宽度也一直保持在60km。这种稳定性和持续性使得这两种卫星的数据占据了光学遥感卫星数据市场之首。

继美国、法国之后,加拿大、欧洲太空局、日本和也先后于20世纪80~90年代研制发射了本国(地区)的资源、环境卫星。这些卫星不仅技术上不乏先进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数据获取能力。但其系列性不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均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为发展家的印度,其“印度遥感卫星”系列被认为是世界上的民用遥感卫星系列之一,且拥有全球的遥感卫星星座。从1988年开始,印度几乎每隔2~3年发射一颗资源型卫星,2005年还发射了测图卫星(CARTOSAT),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印度资源卫星成为继美、法之后在地球空间轨道上稳定运行的另一卫星系列。

随着世20世纪90年代,印度发射的卫星地面分辨率达到5.8m,的卫星地面分辨率达到2m;1999~2003年,美国发射了IKONOS卫星、QuickBird卫星和OrbView-3卫星,全色波段的地面分辨率已达1m以下,多光谱的地面分辨率为2~4m;法国、以色列也拥有类似的高分辨率卫星。界经济和的发展,人们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种高分辨率首先体现在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地面分辨率两个方面。

近几年来,光谱分辨率的提高是卫星遥感发展的又一个趋势。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较好地适应了众多用户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1999年美国发射的EOSTerra卫星上装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具有36个波段;号称“新千年”星的美国EO-1卫星,装载一台光谱分辨率达10nm、共220个波段的高光谱成像仪,具有特殊的优势。

(3)全天候微波遥感迅速发展

微波遥感的发展为克服天气条件对空间信息的影响开辟了途径。1981年以来,美国利用航天飞机执行了3期航天雷达(SIR-A,B,C)。对星载雷达的许多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问题开展了全球范围的实验研究。此外,一项对地球表面测绘制图的革命性技术,即美国“航天飞机雷达测图”(SRTM)的技术系统,对今后的卫星遥感发展,特别是在测绘制图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的“钻石”卫星系列在雷达卫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年到1999年,共发射了4颗“钻石”雷达卫星,所获得的数据也在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欧洲太空局的地球资源卫星主要面向海洋,定位在微波遥感,特别是雷达遥感上。19年发射的两颗卫星(ERS-1,2)至今尚在运行。2002年发射的超大型平台环境卫星(ENVISAT)集光学和微波对地观测于一身。

在人们倾注于发展大型综合平台,实施较全面而综合的对地观测的同时,一种专业性很强,目标明确的小卫星甚至微卫星、纳卫星也在悄然兴起并得到发展,这种“快、好、省”的空间对地观测系统尤其受到广大中、小的欢迎。美国数字全球公司的“晨鸟”和“快鸟”卫星,空间成像公司的IKONOS卫星,以及轨道成像公司的OrbView系列卫星,甚至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 LightSAR卫星,TRW公司的Lewis高光谱卫星,都属小卫星之列。美国鼓励发展小卫星,旨在提高其商用价值。以色列和法国为军事需要,研制和发射了地面分辨率为1m的小卫星,其中以色列在高分辨率成像方面技术先进,提高了其卫星的小型化程度。

(5)航空遥感对地观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卫星对地观测高度发达的今天,航空遥感仍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发达都组建了的大型、综合航空遥感系统。美国所拥有的先进遥感飞机,如 ER-2 型飞机、C-130、C-141、DC-8等大型飞机平台受人们关注。其中,飞行高度达20km以上的ER-2型飞机可装载数十种仪器,进行综合性遥感,包括遥感技术发展和对各类对地观测卫星进行模拟,以论证和开展一些重要应用领域的业务观测和监测任务。同时,由于军事需要,无人驾驶飞机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在美国的军事行动中,“全球鹰”无人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对地观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在平流层的对地观测系统也在一些加快了研发的进度。

卫星遥感技术水平发展较快

加拿大的雷达卫星(Radasat)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即多入射角、多成像带宽、多分辨率的特点,可在45km、75km、100km、150km、300km和500km的地面宽度上成像,分辨率为6m,100m,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以及在全球多个地面站的接收能力,成为目前使用为广泛的空间雷达信息数据源。

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小卫星和飞船对地观测系统等,同时形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机载对地观测方面,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遥感系统和应用系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我国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目前已成功发射CBERS01星、CBERS02星、CBERS02B星。CBERS01星设计寿命为2年,在轨运行近5年,卫星遥感系统装载19.5m多光谱CCD相机、77.8/156m两种扫描仪(IRMSS)和258m宽视场成像仪(WFI),共有11个谱段,4种不同空间分辨率,以及26天、5天的重复观测周期,通过CCD相机侧摆镜可在3天内对重点地区进行重复观测。据悉,CBERS-03/04星将装载5m全色和10m多光谱的CCD相机2、第二、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意义是可以使宇宙科学发展:因为宇宙科学发展模式就是根据现有太空环境做出想,然后提出设性理论。然后再通过进一步观察来验证理论。所以说无论是理论提出还是验证,都离不开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太空探测。所以此举意义是推动宇宙科学向前发展。。2011年“资源一号”02C星(简称ZY-1 02C)发射成功,该卫星为国土资源部定制,数据质量满足1:2.5万~1:10万国土资源调查监测精度要求,小监测图斑面积达到0.2亩,满足对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关注地区资源现状高分辨率调查、监测的要求,融合影像的属性精度、面积精度、小监测图斑等指标与常规使用的法国SPOT-5、德国RapidEye数据接近,可广泛用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境外矿产资源调查等国土资源主体业务。

2002年,科技部启动了“一号”小卫星。通过与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一号”小卫星项目的实施采用了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小卫星的自7.军事。主运营,促进了我国遥感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一号”小卫星具有多光谱中空间分辨率(32m)及全色高空间分辨率(4m)双遥感器运行,并有侧摆能力。小卫星应用不仅纳入了市业务运行系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而且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市监测、环境减灾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实现了卫星遥感数据向国外的出口和企业的自负盈亏。目前,“二号”小卫星正在研制之中,空间分辨率达1m,且技术更先进,这将为我国商业化卫星的发展铺展道路。

2010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2013年4月,我国“高分专项”的首发星“高分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一星多用户模式,具备高分辨率、多光谱、大幅宽等成像特点,空间分辨率可达2m左右,上载的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可以下传具有红、黄、蓝、绿四个谱段的彩色图像,是目前国内运行卫星载荷中的水平,可用于国土资源、农业、环境、灾害等多个领域的监测。该专项后续卫星的研制,将在“高分一号”基础上,向更高分辨率、更高精度方向循序渐进式发展。

2012年,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发射成功,其产生的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都优于3m,测绘精度超过了国外同类卫星。在此之前,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完全被国外垄断,我国1:5万卫星测绘数据源基本依赖国外卫星。这个项目实现了国产遥感卫星从“有”到“好用”、从应用到业务化运行的根本性转变,将无地面控制而全部由卫星测图的精度提高了近百倍,突破了困扰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长期依赖进口的瓶颈。

利用卫星图像的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什么调查法

一、遥感技术,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探测技术,主要是从人造卫星或者其它飞行器上面收集地面物体辐射的信息。

利用卫星图像进行调查的遥感技术属于"遥感调查法"。遥感调查法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或大气中的信息,并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变化和相关问题的一种调查方法。

卫星应用模式2: 卫星遥感全时在线,并有充沛算力支撑,其展示出来的能力无限

遥感调查法通过使用遥感传感器(如卫星、航空器、无人机)采集的图像数据,包括光谱、热和雷达等数据,对地表特征进行观测和记录。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获取关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自然灾害监测等方面的信息。

(二)环保方面。凡是具有卫星遥感相关技术的都将其应用于该国的环境保护,有效促进了遥感在环保方面的发展。

遥感调查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3. 遥感数据解译:对图像进行解译和分类,识别不同地物和地表特征。

5. 结果呈现和报告:将分析结果以图像、图表和报告等形式呈现,提供给相关研究或决策者使用。

遥感调查法在环境科学、地质勘探、土地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提供大范围和连续的地表信息,为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管理等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的意义

1.3 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可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总体来说,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不但使我国卫星发射技术更加成熟,并且通过这颗卫星遥感功能我们将更加深入进行太空探索。所以说这颗卫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星发射可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体来说有这些意义:为航天技术提供依据,推动宇宙科学发展,起到信息中继作用。以下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就拿目前受关注的雾霾治理工作来说,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70多个城市开展了PM2.5的监测,同时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从空中监测灰霾的影响范围。

3、第三、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意义是能起到信息中继作用:因为空间站并不能把信息直接传递到地面控制中心,需要以卫星作为中继和桥接来进行信息传递。而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又是一颗遥感卫星,可以接收并传递信息。所以说发射此卫星意义是可以起到信息中继作用。

卫星遥感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而卫星遥感,乍一听跟智慧城市没什么关系,找不到两者的结合之处。

那么,卫星遥感有实用价值么,城市发展需要卫星遥感么?

(三)测绘方面。近年来遥感技术在测绘方面应用广泛,从根本上改变了测绘工作情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测绘精度。是——需要!

2015年,谷歌地球现世,多少人为之惊奇!让普通人从更高的维度看世界,这该算做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性

2022年,马斯克的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星链初具规模,数万颗卫星在宇宙飘荡,提供全球互联网服务,卫星的成本和性能发生质的改变

我国卫星技术同样不甘落后,近些年发展势头强劲,在城市规划导航、遥感等民生领域不断应用拓展

如何实际应用,不妨来充分想象一下

如,统计洪水受灾面积,统计山水林田湖海面积,山林火灾预警,城市违建分析,城市模型(CIM)、建筑模型(BIM)辅助建立,等等

比如,卫星智能导航停车。通过卫星对城市停车位进行不间断,在车辆需要停靠时导航至就近空闲车位,解决车位难找的问题

比如,实时的现场查看,实时的,等等,城市真正拥有千里眼,对整体态势的掌控以及层级指挥调度能力将更上层楼!

(目前有企业推出卫星智能导航停车服务,能够实现上述功能,但其技术模式推测为:整合各类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LBS位置服务+路边停车位管理收费的智能化改造+室内定位技术+通用导航技术,卫星只不过是噱头而已)

对于智慧城市而言,其核心内涵强调对城市整体态势的全面掌控,而卫星遥感能从更高维度提供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目前并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达成,从这个角度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应当接入卫星遥感能力。

对卫星遥感技术而言,其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故此,

从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紧迫度及必要性来分析,卫星遥感不属于必要项

但从智慧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卫星遥感是智慧城市能力的新增长点,接入运用是迟早的事情

遥感技术的应用

(4)综合性和专业化成为卫星发展两个相辅相成的方向

遥感技比如,卫星智能出行。实时分析车流,提供城市运行模型数据,智能出行,等等术的应用如下

(一)农业方面。主要是识别各类农作物、监测作物生长状态、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监测农业病虫害,并及时针对其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措施。

(四)地学方面。目前,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已智慧城市十分普遍,技术手段也相对成熟。

遥感卫星有哪些种类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利用国外卫星数据进行资源调查和灾害、环境监测的同时,就开始了我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开展了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成为继美国、法国、等国之后,能够研制、发射和运行对大气、海洋和陆地进行持续观测的卫星遥感大国,初步形成了对大气、海洋和陆地进行遥感信息系统采集的遥感卫星系列及其地面接收、处理、分发和应用系统。同时,中巴资源系列卫星(CBERS)及之后发射的“一号”小卫星和成功发射的HJ-1A/B星座为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极大地改善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商用卫星的状况,推动了我国资源卫星事业的发展。

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2. 遥感数据处理: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校正和增强等作,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数据。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3、应急灾害资料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

陆地卫星是绕地球南北极附近运行的太阳同步卫星,具有接近圆形的轨道。

海洋卫星以搜集海洋资源及其环境信息为主要任务的遥感卫星。海洋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对气象有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