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在哪上市

小鹏汽车将于7月7日在港交所上市。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其将于6月25日至6月30日进行招股,7月7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868,每股定价不超过180港元。此次将在全球拟发售8500万股股份,其中公开发售425万股,发售8025万股股份,另有15%超额配股权。根据目前掌握的消息,截止至6月22日,小鹏汽车美股收盘价39.99美元,市值307亿美元。小鹏汽车于2015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广州,在、上海、美国硅谷和圣地亚哥多地设有办事处,并在肇庆、郑州设有智能制造工厂。

小鹏汽车美股实时行情 小鹏汽车美股票小鹏汽车美股实时行情 小鹏汽车美股票


小鹏汽车美股实时行情 小鹏汽车美股票


小鹏汽车美股实时行情 小鹏汽车美股票


你愿意,再给小鹏一次机会吗?

从2022年下半年到现在,唱衰

美团王兴曾在2020年初发表“3+3+3+3”言论,预测汽车市场格局,一个“3”代表三家新势力,理想、

顶着很多人的不以为然,小鹏公布了自家的2022年财报。算是“蔚小理”中最晚的,也是“蔚小理”中最的。

看销量,2022年蔚来、理想、小鹏分别完成了12.25万辆、13.辆、12.08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3.97%、47.25%、23.03%。

看市值,截至3月22日,蔚来、理想、小鹏的总市值分别为153.37亿美元、242.54亿美元、83.69亿美元。

看营收,2022财年蔚来、理想、小鹏的营收分别为492.7亿元、452.9亿元、26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67.7%、28.0%。

在销量别不大的前提下,小鹏的市值、营收、增长均落后于蔚来和理想。

看亏损,2022财年蔚来净亏损达144.37亿元,同比增长259.4%;理想净亏损20.32亿元,同比增长534.2%;小鹏净亏损.38亿元,同比增长88.1%。

具体到小鹏自身,其在2022财年的研发支出为52.14亿元,销售管理费用为66.88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小鹏的储备为382.5亿元,较2021年减少52亿元。

在体现盈利能力的毛利率方面,小鹏的综合毛利率为11.5%,汽车毛利率为9.4%,折合单车毛利不到2.1万元。糟糕的单车毛利,体现了小鹏在成本管控方面出现问题。

更表象的危机体现在产品层面,在P5上市前后开始显现,在G9上市之后集中爆发。

作为一款紧凑型纯电家轿,P5瞄准了广阔的15万-20万元市场,小鹏也倾注了众多资源。它搭载小鹏引以为傲的智能辅助驾驶,欲通过科技平权实现销量向上,目标宏大。

只是,小鹏的预判与市场环境相甚远,手握20万预算的消费者往往既要又要还要,设计、空间、控、续航、补能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问题在于,P5并不算是一款全面强大的车型,智能化方面的领先没能转化为切实销量,设计、底盘等方面的平庸又难以俘获更多消费者。

纵观整个市场,截至目前仍呈哑铃形结构,15万-20万元范围内一直都没能跑出一个爆款车型。P5的失意,是小鹏对智能化的盲目乐观、也是对最广阔市场的盲目自信。

再说G9,作为旗舰车型,它覆盖30.99万-46.99万元的广阔市场,承载小鹏既要又要还要的焦急和野心。既要展现实力,又要承担销量,还要提升利润。

复杂的SKU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宽泛的价位区间更显定位不清、重心模糊。

虽然在48小时后小鹏听到了呼声,把之前的SKU与选装方案全部推倒重来,将G9从边缘拉了回来。但有时候,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车型销量平平,财报表现亦平平。不起眼的数据,暴露了小鹏在产品规划、品牌营销、人员管理、体系效率等度的问题。

作为掌舵者,何小鹏很清楚小鹏遭遇的问题,也在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不仅是G9在48小时后推翻重来,还在组织架构、管理权责、未来方向等多方面做出了调整。

财报公布后,何小鹏又进行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电话会议,向外界展示小鹏的规划,也传递更多的信心。

成本控制方面,除了对营销体系进行整合、降低内耗之外,小鹏还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配置优化等手段,将整车硬件成本下降约25%。

比如,即将亮相的

从今年开始,小鹏的纯电整车平台、电子电气架构、动力系统、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件都将完成平台化,进入到体系化造车阶段,使成本得到大幅降低。

组织架构方面,小鹏所有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组织管理、流程制度团队都直接向何小鹏汇报,以提高公司整体的规划能力、决策效率、执行效率。

今年1月30日,原长城汽车、仅次于魏建军的“二号人物”王凤英加盟小鹏,将全面负责产品规划、销售、品牌市场及产品矩阵体系等,助力小鹏更精准地抓住客户需求,提高销售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品牌营销方面,小鹏将围绕“全自动驾驶”的核心异点打透,并将营销主力从一二线市场向三四线市场推进。

何小鹏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品牌和市场团队的初步整合,渠道方面也有清晰策略:,坚定自营和授权同时推进,逐步提高授权的比例;第二,扁平化管理以提高盈利和经营效率;第三,只纯粹面向销售的渠道将变成拥有更多4S功能的渠道。

各项调整和变革,已经可以在改款之后的P7i上体现出来。

回首3年前,P7也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实现了销量向上,高峰时期月销量一度突破8000大关,带领小鹏翻身把歌唱。

这次焕新,小鹏延续并升级了那些帮助它走向成功的地方,比如惊艳又耐看的内外饰设计、扎实又出色的三电系统、好用又领先的智能化系统。

与此同时,小鹏又改善了那些它曾经不太擅长的地方,比如SKU设定,P7i的几款车型仅在智能化、动力、续航等方面存在异,其它方面全部标配;比如上市即交付,让客户的喜爱不再等待。

基于以上改观,你愿不愿意再给小鹏一次机会呢?

至少,资本市场是愿意给的。财报公布当晚,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上涨了11%,截至收盘上涨了6.12%。

至少,一部分消费者也是愿意给的。敝司就有P7和P5两款车型的车主,他们经常在讨论的一个话题是:换购、升级、买G9。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选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Q3财报】困则思变,拐点在2023年?

撰文|Misfire

编辑|于杰

出品|汽车产经

“在实现长期目标的道路上,

在11月30日召开的小鹏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何小鹏没有避讳公司面临的困境。

10月份,

但财报会上,何小鹏表示,“虽然受到G9产能爬坡影响,但11月

从第三季度的财报中,也能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

总营收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车辆销售收入62.4亿元,同比增长14.3%。

毛利率13.5%,相较第二季度10.9%有所提升。

净亏损23.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但相较第二季度的27亿元,环比收窄12%。

储备401.2亿元,何小鹏认为这笔资金可以支持

何小鹏本人,在财报会上依旧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并且对于解决当前困境也有明确的思路。

从财报会的沟通情况来看,关于如何“过冬”,何小鹏总结了至少三个要点:即更加聚焦核心战略和汽车业务;优化成本管控,加速产品平台化;全力推动城市NGP落地。

NO.1[何小鹏本人将更聚焦汽车业务]

用户需求,是财报发布会上的一个高频词汇。

看上去小鹏G9“二次上市”确实给

在本次财报会中,何小鹏特别强调要更加有效地倾听用户需求,简化产品配置的选择,提升产品软件和硬件的吸引力。

当然,G9的SKU修改只是一方面,从过往的一些OTA“”中,也能看出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掌握,是

今年1月初,小鹏P7通过OTA升级了车内的丹拿音响效果。但效果适得其反,社区里一片吐槽,只得通过OTA又改回去;小鹏G9上带有模拟V8发动机声浪的功能,但很多用户在尝试完之后,都表示效果一般,完全没有大排量发动机的气势。

一桩桩小事看上去无伤大雅,但除了反映了

财报会上,何小鹏表示今后自己将更多聚焦在

“我们要让客户价值驱动产品定义、研发、销售的全流程。”何小鹏说道。

作为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另外,

据何小鹏介绍,今后每一个平台都将有一位大矩阵产品端到端负责,并且统筹负责该平台车型从设计、研发到服务的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决策。

这样的改变,具体效果还有待检验。但像此前,为一个小问题多部门轮番回访客户最终变成“骚扰”的现象,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NO.2[加速产品平台化]

“公司目前拥有超过400亿元的流。”这一点在本次财报发布会上被反复强调。

在现下凋敝的经济环境中,手里捏着大把流,底气自然更足。

何小鹏表示,得益于前期在产能上的布局,

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甚至是几年内,不断加强成本管控、提升运营效率,将是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平台化,让车型之间共享更多的平台和模块,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在不久前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中,

其实平台化,在汽车行业,这原本是很常见的手段。但不同于

目前

对此,

马后炮的角度,这种策略算不上成功。不连续的产品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是会拖累企业运营效率。

举个例子,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精简电池类型规格,因为这个零部件,开发周期最长。

理想和

小鹏则完全相反,早期的G3、P7等车型,一款车6-7种电池包类型非常常见。

这么做固然可以保障供应,但这个过程中工程开发、样件采购、验证测试等,都需要大量甚至是重复投入。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甚至认为,复杂的电池包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小鹏的毛利率。

为了规避上述弊端,化共享技术及供应链等资源,

“目前E平台已经完成,车型G9有望成为30万纯电SUV的前三名,F平台和H平台将在明年完成。”何小鹏说道。

“同平台的车型将会非常例的共用动力、智能、底盘、电子电器架构以及对应的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能力等。之后的新品,研发周期会缩短,费用将会大幅减少,并且整车软硬件的质量都会更加稳定。”

NO.3[急需XNGP落地]

9月17日,小鹏城市NGP在广州全量开放,小鹏P5以行业较低的硬件成本让辅助驾驶率先进城。

10月31日,小鹏G9以零改装量产车的身份,拿到了广州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格,在行业属于首次。

很少有人质疑

比如,现阶段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再比如,

不过,看起来这些质疑并没有改变何小鹏的想法。

2017年,他出任兼CEO后的件大事就是赴北美筹备智能技术自研团队。

在斯坦福的演讲中,他说:“只做电是没有未来的。”

昨晚的财报会上,何小鹏表示:“智能汽车的时代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而

在他看来,XNGP的落地将是智能辅助驾驶真正成为高频且功能的拐点。

理由之一是,目前G9车型订单中,有相当高比例的用户在XNGP尚未OTA的情况下,选择了支持该功能的MAX版本车型。

另外,何小鹏认为XNGP的硬件成本,今后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供应链的成熟而持续下降,进而加速该功能向全国用户普及。

而且从明年季度起,

总之,何小鹏笃信XNGP的推出,能够为

而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靠软件盈利是何小鹏未来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最终实现硬件和软件都取得大规模收入的强者,才能最终在长跑中胜出。”何小鹏在财报会上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XNGP是

NO.4[ 写在 ]

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势力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挫败、调整都不可避免。一时的销量高低可以客观分析,但并不足以评定一个企业的胜败。

何小鹏在这次财报会上表达了很多期许。包括但不限于:

12月份交付量明显反弹、预计四季度总体交付量在2万辆-2.1万辆之间;G9将成为30万以上SUV前三名;2023年将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业绩增长……

受此消息影响,

小鹏老板跑路?

小鹏老板没有跑路。2022年9月25日晚,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CEO何小鹏于9月23日在公开市场买入220万股小鹏汽车美股,均价为13.58美元/股,没有小鹏老板跑路的信息,所以小鹏老板没有跑路。

小鹏:最糟糕的财报,竟带来最多信心?

3月20日,当

吃瓜群众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小鹏公布了一份全面下跌的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资本市场反而信心满满。上周五财报公布当天,小鹏汽车美股股价甚至一度上涨逾11%。

从全年来看,小鹏的情况看起来还算正常。

小鹏汽车2022全年总收入达到268.6亿元,同比增长28.0%,汽车销售收入 248.4亿元,同比增长23.9%,总交付量 120757 辆,同比增长23%。

看起来是正增长,但是11.5%的毛利率相比2021年12.5%的水平有所下滑,.4亿元的净亏损更是同比增长87.9%。

如果单看四季度,问题的性就凸显出来了。

2022年Q4小鹏汽车总收入 51.4 亿元,同比下降 39.9%,环比下降 24.7%,汽车销售收入 46.6 亿元,同比下降43.1%,环比下降 25.3%。

毛利率只有8.7%,净亏损却高达23.6 亿元,同比扩大83%,为全年季度亏损之最;总交付量为 22,204 辆,同比下降 46.8%,新款车型G9三个月6189 辆的成绩更是尴尬,连L9单月销量水平都比不上。

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财报数据很悲观,但是财报会上的何小鹏本人也和股价的走势一样,出奇的乐观,甚至是心情还不错。

为什么会这样?

有句话说得好,“因为当你处在人生低谷时,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路。”而刚刚过去的四季度,正是小鹏近年来的谷。

终端销量方面,虽然同比增长了23%,但是相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涨93.4%的行情,小鹏跑输大市。不仅多个月遭遇零跑、哪吒、深蓝、问界反超,个别月份销量更是一度腰斩至五千多辆的水平。

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新款中大型SUV G9,不仅遭遇了的SKU翻车,订单销量更是不及预期。

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更加严峻,小鹏港股股价从6月份138港元的持续下滑了半年,11月底一度跌到了27港元的新谷底,堪称“脚踝斩”。

庆幸的是,也正是因为在

也正因为病灶的暴露,才让小鹏汽车立下了刮骨疗毒的决心。

所以说,2022年四季度既是小鹏汽车的谷底,同时也是小鹏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的开端。

不同于2021年财报会议花重笔墨在 XPILOT和NGP的作风,2022年财报会财报会议上,何小鹏针对管理层改革、车型销量、自动驾驶趋势、规模化、降低BOM成本等关键领域给出了更有指向性的规划。

这正是前文所说,财报数据悲观,资本市场和何小鹏本人却更乐观的关键原因所在。

组织架构方面,今年2月开始,小鹏所有的设计、研发、生产、供应链、组织管理、流程制度团队都直接向何小鹏汇报;同时,小鹏还将NPS用户净值定为公司各个业务部门的考核核心目标之一,每月收集反馈。

在品牌营销方面,公司完成了品牌和市场团队的初步整合,并重新确定了整体策略,营销成本预计可实现大幅度下降。

产品方面,小鹏明确透露,除了G6将会在二季度末正式发布并交付外,公司下半年还会再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电七座MPV。

小鹏最引以为傲的XNGP,这一次并没有过多强调技术的OTA,反而是强调BOM成本(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大幅下降。

何小鹏还破天荒地表态,一家企业是否拥有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小鹏汽车将通过平台模块化和技术创新这两个方向来推进降本战略。明年整车硬件含动力系统成本将下降约25%。

谈到小鹏的刮骨疗毒,则不得不提王凤英这位营销老将的加入。

王凤英入职小鹏前在一份报告里毫不留情地批评小鹏在规划和营销上都没有做好。所以王凤英入职后规划和营销两手同时抓。在王凤英的把持下,小鹏已经完成了销售网络的扁平化管理的组织调整,并正在加强网络布局和提高一线销售人员培训和战斗力。

何小鹏还特别强调,王凤英给他的压力,就是一周工作七天,卷得他也得跟着干七天。

虽然表面上说是压力,但看得出何小鹏说这话的时候,内心可是乐开了花。毕竟小鹏最严峻的渠道问题,正是王凤英最擅长的领域。如今这位53岁的老将愿意躬身力行整顿小鹏最关键的痛点,意味着小鹏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改革的成效。

不得不说,过去一直只在乎技术性能和功能的小鹏汽车,真的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正如前文所言,过去的小鹏,三句不离NGP、XPILOT、OTA,给人的感觉常常是在画一些虚无缥缈的智能化的饼。但是说到底,智能化不能代表汽车消费的全部,再大的饼车主吃了终究不管饱;成本、效率、用户体验、产品力、产能、供应链……才是终端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意的指标。

所以,当小鹏如今开始大篇幅考虑降成本,抓营销的时候,虽然不能确信一定能逆袭,但起码足以说明,曾经飘在天上的小鹏,这次是真的要落地,拥抱消费者真实的需求,2023年改变掉队的局面也将更有底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事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2全年营收269亿元!小鹏年度财报还透露了啥?

近日,

2022年还算滋润?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财报数据方面的信息

2022年,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120.757辆,相较于2021年,增长23、0%。

2022年总营收为268.6亿元,较2021年的209.9亿元增长28%。2-22年净亏损为.4亿元。

2022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51.4亿元,同比下滑39.9%,环比下滑24.7%。在第四季度,小鹏汽车交付了22,204辆汽车,同比下滑46.8%,其中,

在财报、其他方面的营收为4.8亿元,同比增长29.9%,环比降低17.7%。季度销售成本为47亿元,同比下滑37.7%、环比下滑20.4%。

季度毛利率为8.7%,季度研发费用为12.3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小鹏汽车手握382.5亿元资金。

交付量正增长、节流见效

从整体财报来看,小鹏汽车展现出的信息有喜有忧,首先我们来看忧的一面。

2022年第四季度,G9的出师不利,和上市之初的争议有着很大关联,而值得欣慰的是,小鹏G9在12月的交付量达到4020辆,环比增长160%,可见产能正在爬坡。同时,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也提到今年将继续投资两大生产基地,并打造三个车型平台,提高交付能力。

在积极信号方面,小鹏2022年第三季度提出的降本增效,初现成果,第四季度,小鹏营业成本46.95亿,同比减少37.67%,也低于第三季度的75.33亿元,从各项数据上来看,销售、管理成本都有所下降,只有研发费用投入增加。在3月17日财报会发布当晚,小鹏美股股价高涨,一度涨逾13%,收盘6.12%。从股价走高来看,市场也对小鹏的未来充满希望,而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一再提及的规模效益、产能增长以及成本控制,在某些方面也得到了投资者的信任。目前,小鹏汽车需要做的,是如何兑现自己的承诺,满足市场对于小鹏汽车的期望。

在财报会议中,何小鹏提到,在过去的技术研发中,主攻性能和功能,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小鹏汽车的研发能力会体现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并通过技术创新、配置优化等手段,使车辆的硬件含动力系统成本下降约25%。

而将在今年

而目前,小鹏还有2年要扛,小鹏汽车是否有足够的防御呢?在上边我们提到,截至2022年底,小鹏手握383亿,相较于21年底的435亿,一年内烧了52亿,按照这个烧钱速度,小鹏扛个3、4年并不是什么问题,也能够保证正常经验和新品推出的节奏。

改革如火如荼 不破不立

相信关注汽车行业的各位都知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小鹏内部的改革如火如荼,改革涉及到人事、组织架构、品牌宣传等,而在这次财报会议上,这些信息也都被放到台面上供大家讨论。

个问题是 王凤英的空降 给小鹏汽车带来了什么改变?

自从王凤英接任小鹏汽车总裁之后,主要负责产品规划、矩阵和销售体,尽管王凤英来到小鹏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小鹏内部,已经发生了不少实质性的改变。

,有相关媒体,小鹏汽车营销体系已经完成变革,在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上,汽贸和UDS两个渠道完成合并,销售体系上,全国两大渠道的销售大区撤除,并在全国重新划分了20余个销售小区,每个小区内的直营门店和授权经销商均由小区负责人主管。

而之前,小鹏汽车在终端网络上采用的是“自建直营+授权经销商加盟”的混合模式,其中,直营渠道在小鹏汽贸之下,而授权经销商在UDS之下,而这两个组织在框架上有属于平级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系统内耗问题。

例如,自营店和加盟店有的时候会出现“抢客”现象,有不少的小鹏用户表示,在下订之后,曾接到过“劝退”电话,称在直营店购买,售后和服务更有保障,而加盟店,则能够为用户争取更多的。

通过此次调整,在组织架构上,小鹏汽车消耗了两个团队的竞争关系,有助于减少内耗,增强效率。

第二 在完成了渠道组织架构的优化整合后,何小鹏也表示,将会继续对自营+授权渠道模式坚定地推进,同时,授权点的比例会相对的提高。目前小鹏直营和授权店的比例约为7:3。

此外,何小鹏也表示未来将会积极拓展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渠道主要通过合作伙伴来做,这样也可以让小鹏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快的扩张速度,未来,小鹏汽车也可以在产品规划上,考虑更多适合三四线渠道销售的车型。

这样的作,我们也能够看出小鹏汽车将会在下沉市场抢客,把销量搞上来。实现规模效应。但是,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传统品牌的样子?但是换个角度想,出身于传统品牌的王凤英,为小鹏带来传统行业的思维,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除了王凤英给小鹏带来的改变以外,何小鹏本人自己也有了不少的改变,我们都知道2022年Q3季度之后,何小鹏将更多的重心从生态企业放回到小鹏汽车,并亲自下场捏造爆款。例如为了能够更多的在产品规划、设计上,围绕用户可感知到的价值和异化来进行创新,何小鹏开始亲自掌管设计部分,并同时打造三个造型前段团队进行创意竞争。

此外,在组织架构上,何小鹏表示从今年2月开始,小鹏汽车的设计团队、研发、生产、供应链和组织管理团队、流程制度团队都直接向何小鹏本人汇报,以此提高规划能力、决策效率等。

电动EV:初见成效 未来仍需继续努力

尽管财报数据并不亮眼,但是财报会议结束后,小鹏美股股价上涨,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对于小鹏汽车的自救态度表示认可,那么未来小鹏汽车的路要怎么走呢?

短期来看,P7i的表现也将会影响到公司接下来的业绩,此外电池材料的降价,也有助于缓解小鹏汽车的盈利压力。根据小鹏透露的消息来看,自P7i上市以后,门店的客流量和订单量也有了明显上升。G9的也在逐渐积累,订单量也获得了稳步增长,G9也有希望成为马拉松型的长跑选手。

长期来看,目前汽车市场的动荡很,首先是燃油车被逼无奈挥出了一通乱拳,带领行业进入了火热的价格战,另外是

除了外忧,内患自然也不能忽视,首先是产品力能否更加抓住用户的心,还有小鹏一直以来高举的“智能化”大旗,在今年能否在落地速度规模、产品体验上赶超对手。

何小鹏也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上,都将会有所改变,届时,我们在一一考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E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一股美股等于几股港股啊

1ADR相当于2股港股。12月1日上午,小鹏汽车-W跳空高开21.84%报41港元,隔夜小鹏汽车美股收涨47.28%报10.81美元,折算成港股市场价格为43.297港元/股。

其实同一家公司在港股、美股交易的,是同一个东西、同一份资产。换句话说,就是同一份资产,在两个交易所进行交易,它只是被换算成了不同的价值单位,而并不是因此变成了双倍资产。感觉可以类比下在全球各大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外汇、黄金。如果我在港股买了100股,总体上别人可买的普通股数量就少了100股,同样也少了按比例换算过的ADR股数可买。

企业在美国上市,其一只美股不等于一只普通股,而是一只ADR。ADR叫做美国存托凭证,是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独特上市方式,其可以代表很多股普通股。

如果我在港股买了100股,总体上别人可买的普通股数量就少了100股,同样也少了按比例换算过的ADR股数可买。

企业在美国上市,其一只美股不等于一只普通股,而是一只ADR。ADR叫做美国存托凭证,是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独特上市方式,其可以代表很多股普通股

小鹏一股美股等于几股港股.. ADR=2股港股

小鹏汽车早在2020年8月27日率先登陆美国纽交所,2021年7月7日又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双重主要上市”公司。属于二次上市融资,同股同权的。正如有不少在国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也在证券交易所也上市一样,绝大多数是同股同权的。只是市场不同,投资者对同一公司估值不同而造成股价的异。

快讯|小鹏汽车港股IPO定价为165港元,相当于每ADS 42.52美元 港美股资讯|

小鹏汽车据悉港股定价165港元 较美股价格折让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