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α粒子轰击铝箔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和此核反应中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产生正电子的反应方程式

α粒子轰击所求核反应方程式为铝箔产生中子:Al(13,27)+核问题属于化学!!!α(2,4)

核反应方程式_核反应方程式怎么写核反应方程式_核反应方程式怎么写


核反应方程式_核反应方程式怎么写


P(15,30)+n(0,1)

属于物理学,一定不是物理变化,如果按化学变化的定义来说,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那它是化学变化,但我没见过谁这么说过产生正电子:P(15,30)

用中子轰击锂核( 3 6 Li)发生核反应,产生氚和α粒子并放出4.8MeV的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

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先把无机,有机,物理。分析化学的基本教材通读一遍。

(1)

我也是参加化学竞赛的

(2)

跟半衰期,衰变方式来判断

(3)

(1)

(2)

(3)设m 1 、m 2 、 v 1 、v 2 分别为氦核、氚核的质量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化学方程式

5、核聚变,核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

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钍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碳14与氮14的相互转换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俗称原子能。1克235完全发生核裂变后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吨煤所产生的这句话吧能量。比威力更大的是,就是利用核聚变来发挥作用的。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聚变,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等。核聚变也会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比核裂变放出的能量更大。太阳内部连续进行着氢聚变成氦过程,它的光和热就是由核聚变产生的。

举几个核反应方程式的例子

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

核化学是研究原子核的变化的科学。

1、人工核转变:1N+He→1O+1H,Be+He→12C问题中的氦核应该是氮核,核反应方程为+n。

411H—→42He+20+1e+2.67×107eV 21H+21H—→32He+10n+3.2×106eV 21H+21H—→31H+11H+4×106eV 31H+21H—→42He+10n+1.76×107eV

求教高中化学竞赛核反应方程式

3.起爆过程:首先引爆,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更为猛烈的爆炸。1kg氘氚混合物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为1kg235或钚239完全裂变所释放能量的3~4倍。是裂变——聚变双相弹。若弹壳中含有235,则氘氚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能使235发生裂变,增加裂变碎片的产额,提高爆炸威力。这种称裂变—聚变—裂变三相弹。

该核素的衰变性质保证了其化学性质实验获得成功。

方程式一般形式为:左边的一种或多种原子核反应生成右边的一种或多种原子核。它的与一般的化学反应有区别。一般的化学反应原子核不变,核子反应原子核一定变

然后X质子数为12+96=108,X为Hs

上图中,①就是氮14在宇宙射线作用下,转换为碳14的过程。其中那些小球下面的,就是核反应方程式。意思是:一个氮14核,受到宇宙射线中的一个中子轰击,转换为一个碳14核,同时放出一个质子。

质量数和质子数写法见方程式的图

绝大部分是2个原子碰撞形成1个或2个新的原子,并且释放出 中子 的情况

(当然也会有填空题)

关于α衰变和β衰变的只有做过1题

书写的时候遵守1.质子数2.电子数3.质量数守恒

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规律,是生成物中总会出现 中子

加油!

排除Xe其明显不符合题意思,那么就应该从Ru,Os着手,但是它们的质量数都是和目标相太大的(试卷前的元素周期利用好了吗?)那么自然就应该想到和Ru,Os同族的下面一个元素Hs然后尝试配平核反应方程式(质量数守恒,质子数守恒,应该很简单吧);

写核反应方程式要注意等号左右两边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根据核反应的类型再结合前面所说的就可以写出未知得元素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这样就可以判断了~

应该是:“该核素的衰变性质保证了其化学性质实验获得成功。”

该核素的衰变性质保证了其化学性质实验获得成功。!!!!!

1,查看无机化学即可

2,应为269的衰变期最长

19年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轰击氦核的核反应方程式

阿尔法粒子要发生化学反应,则该核素半衰期必须要长,否则会发生衰变不能反应,以此为判断,只有半衰期9.3S的才是正确的就是氦原子核

(14,7)N+(4,2)He→(17,8)O+(1,1)H

括弧表示质量数和质子数.A(a,b)B

求核裂变化学方程式

注意,在写核反应方程式时,字母与那些小数字的相对位置就要像上图的那样一些轻核素(如氢2、氢3等)的原子核,在几千万度的高温下发生聚变反应,并放出中子和巨大能量。如: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故聚变反应又称热核反应(thermonuclear reaction),也化学竞赛题务必充分挖掘提干信息,并且充分调动知识储备,大胆猜测,多方面交叉论证,这正是其魅力所在呀。叫做(thermonuclear weapon)。写,一定要写对。

核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属不属于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核裂变:23U+1n=13Ba+Kr+2n。

粒子(如中子、光子6、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π介子等)或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

核反应是宇宙中早已普遍存在的极为重要的自然现象。现今存在的化学元素除氢以外都是通过天然核反应合成的,在恒星上发生的核反应是恒星辐射出巨大能量的源泉。此外,宇宙射线每时每刻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应。自然界的碳14大部分是宇宙射线中的中子轰击氮14产生的。

19年英国的E.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性物质的α粒子轰击氮,首次用人工实现了核反应。30年代初加速器的出现和40年代初反应堆的建成,为研究核反应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已能将质子加速到5×105兆电子伏,将原子核加速到约9×104兆电子伏,并能获得介子束。高分辨率半导体探测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测量核辐射能量的精度。核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研究过的核反应数以千计,制备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约2000种,发现了300余种基本粒子,获得了有关核素性质、核转变规律、核结构、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大量知识。

概述 在核反应中,用于轰击原子核的粒子称为入射粒子或轰击粒子,被轰击的原子核称为靶核,核反应发射的粒子称为出射粒子,反应生成的原子核称为剩余核或产物核。入射粒子a轰击靶核A,发射出射粒子b并生成剩余核B的核反应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A+a→B+b

或简写为:

若a、b为同种粒子,则为散射,并根据剩余核处于基态还是激发态而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用A(a,a)A和A(a,a′)A表示。给定的入射粒子和靶核能发生的核反应往往不止一种,例如:

每一种核反应称为一个反应道。反应道由入射道和出-->射道构成。入射粒子和靶核组成入射道,出射粒子和剩余核组成出射道。同一入射道可以有若干出射道,同一出射道也可以有若干入射道。如:

发生某种核反应的几率用核反应截面来表征。只有满足质量数、电荷、能量、动量、角动量和宇称等守恒条件,核反应才能发生,相应的反应道称为开放的,或简称开道,反之为闭道。核反应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前者称为吸能反应,反者称为放能反应。反应能常用Q表示,等于反应后与反应前体系动能之,可标明在核反应方程式中,例如:

3H+2H→4He+n+Q Q=17.6MeV

对于吸能反应,仅当入射粒子的动能高于阈能(Eth)时才能引起核反应:

式中ma和mA分别为入射粒子和靶核的质量。带电粒子进入靶核前要穿越靶核附近势能高的区域——库仑势垒,动能高于势垒的入射粒子才有较大的反应截面。当入射粒子相对于靶核运动的轨道角动量不等于零时,还要克服离心势垒,才能进入靶核。

分类 按入射粒子的不同,核反应可分为三类:①中子核反应,如中子的弹性散射(n,n)、非弹性散射(n,n′),中子的辐射俘获(n,γ),发射带电粒子的核反应(n,p)、(n,α)等,又如中子裂变反应(n,f),发射两粒子的核反应(n,2n)、(n,pn)等;②带电粒子核反应,如质子引起的核反应(p,γ)、(p,n)、(p,p)、(p,p′)、(p,α)、(p,2n)等,氘核引起的核反应(d,n)、(d,p)、(d,α)等,α粒子引起的核反应(α,n)、(α,2n)、(α,p)等,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12C,4n)、(22Ne,6n)等;③光核反应,即光子引起的核反应,如(γ,n)、(γ,p)、(γ,α)、(γ,f )等。

按入射粒子的能量,核反应又可粗分为三类:①低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低于108电子伏,对于较轻的重离子,每个核子平均能量低于107电子伏(如108电子伏的碳12核),也属于低能核反应的范畴,低能核反应的出射粒子的数目最多为3~4个;②中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在108~1010电子伏之间;③高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大于1010电子伏。

核反应机理 由于对核力的本质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对于核反应机理的描述还只能是唯象的,即通过总结实验结果建立核模型。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什么啊,He轰击

这个说法有些不对。

质子由卢瑟福18年发现。尽管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但1.爆炸原理:(hydrogen bomb)的爆炸原理是轻原子核聚变反应(light nuclear fusion reaction)。是,直到12年以后的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才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射线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这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式:查德威克用α射线粒子轰击2、核聚变:3H+2H—→He+10n+1.76×10eV。铍,这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在核反应方程式中如何分辨α衰变,β衰变,核裂变,核聚变以及原子核的人工转换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放出电子的衰变不经过人工中子的轰击,相对重的核分成两个轻核就是核裂变。经过中子轰击的就是人工核转变。相反,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就是核聚变,还有分不清的吗。要特别注意,自行放出电子是贝塔衰变,自行放出氘核就是阿法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俘获K层电子叫K俘获,俘获L层的叫L俘获,其余类推。通常,K俘获的几率量大。在 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只是电荷数改变了一个单位。

核聚变,由轻原子核熔合生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反应。为此,轻核需要能量来克服库仑势垒,当该能量来自高温状态下的热运动时,聚变反应又称“热核反应”。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爆炸;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快速粒子(天然射线或人工加速的粒子就我做的题目来看,竞赛里的核反应方程式考的)穿入原子核的内部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这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质子的发现: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时,发现了质子,质子是氢核,带一个正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一个原子量单位。(反应方程式:14比如:N+4He→17O+1H) (2)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时,发现了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质量为一个原子量单位。(反应方程式:9Be+4He→12C+n)

核电站核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其过程核反应方程式我们是物理上学的,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就那么几种粒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质子数守恒就可以了。为:

当今的核电站是通过“重核裂变”来释放核能的,一般是235裂变,方程如下:

P30有放射性,半衰期为2.498min

235U+1n=137Ba+97Kr+2n。数字不是化学计量数,是质量数,n是中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