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服装_鄂伦春族服装文字资料
伊春鄂伦春族
女子亦穿大襟袍子,领襟、袖口和袍边镶绣鹿皮几何纹图案,下摆不开衩,系金银线腰带,包头巾,着皮靴,外出时套绣花长坎肩。鄂伦春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位于嘉荫县东南部约65公里处的乌拉嘎,有鄂伦春人约2300人,是伊春市鄂伦春族比较集中的居住地。据1990年统计,生活在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口为6965人。由此可见,乌拉嘎是鄂伦春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他们世代生息、繁衍于小兴安岭地式的黑龙江流域,悠久的历史、朴素的民俗生活习惯,特有的狩猎文化,以及纯朴的狍皮服饰,无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鄂伦春族服装_鄂伦春族服装文字资料
鄂伦春族服装_鄂伦春族服装文字资料
摇篮
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他们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以及弓箭、扎枪等。鄂伦春族的狩猎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方法,其高超的狩猎技术从他们制造的两个工具“乌力安”和狍哨便可窥见一斑。鄂伦春族用桦树皮制造了一种指甲盖大小的口哨,叫狍哨,含在嘴里时能够模仿狍崽的叫声,从而引来母狍,再行射杀。他们制造的乌力安(鹿犴哨)能模仿大雄犴的叫声,从而诱杀。
狍皮服饰
由于狩猎的生产特点,鄂伦春族的服饰多取自兽皮,尤以狍皮为最多。鄂伦春人用狍皮做成男女冬季长袍和夏季长袍以及靴、裤、帽、手套、被褥等。男子冬季长袍用七八张狍皮缝成,为了便于骑马,前后襟均有开衩,开衩处和袖口镶有薄皮,既结实,又显美观。这种长袍,青少年、壮年、老年均可穿用。女子冬季长袍比男袍长,大襟覆盖脚面,左右开衩,开衩处和衣边、袖口均绣有美丽的花纹,有古朴纯厚之美。
男女的夏季皮袍,同冬季皮袍样式相同,不同的只是选用的皮张不同,夏季做衣服用夏天的狍皮,冬季皮袍用冬天的狍皮,夏天也穿磨掉毛的冬季皮袍。
是用冬季狍皮制作,两三张狍皮做一条裤。过去无论男女均有穿套裤的习惯,做一件套裤需一大张或两小张狍皮,套裤无裤裆,只有两条马蹄形裤腿,用皮绳拴在裤带上,穿上套裤干活不易把裤子磨坏。
狍皮帽
鄂语“灭塔哈”,是用狍头皮按狍头原样缝制而成,“双耳挺然,如人生角”,不仅可以防寒,而且是狩猎时的伪装。
狍皮被
鄂语“乌鲁达”,如同皮口袋,外出狩猎露宿野外,钻进“乌鲁达”,不畏风雪。
桦皮2.开展关于“白桦树”的 主题教育 活动。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视觉观察,解开幼儿心中的疑团。“剥桦树皮会伤害桦树吗?”“桦树要多久才可以长出新的皮来呢?”这些都是幼儿关心的问题。剥桦树皮也是一门学问。有经验的鄂伦春妇女剥桦树皮手法灵巧,她们剥过的桦树,从不会伤到树里面的嫩皮,因此,一两年后树又可以长出新皮。既要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又要保护好白桦树,是我们的,也是要幼儿在上大后能看到高高的兴安岭的一份担当。制品
小兴安岭到处生长着洁白的桦树。鄂伦春族利用桦树皮具富油脂、柔韧轻巧、不透水、不易腐烂的特点,制成各种生活用具,夏天的仙人柱、舟船以及各种器具,皆是桦树皮为之,特别是桦皮容器尤为鄂伦春人所必需。这些容器有用于饮食的碗、盆、勺,有用来储放野菜、野果、肉干和粮食的桦皮篓,有用来汲水的桦皮桶,有用来盛衣服的桦皮箱,有用来装针线和零散物品的桦皮盒。据统计,桦皮器皿有几十种。这些用途不同,形状大小各异,样式优美的桦皮制是鄂伦春族也是北方渔猎民族(包括赫哲、鄂温克等族)物质文化 的一大特点。桦皮轻便耐用,不怕击打,不易损坏,又便于携带,因此非常适合北方渔猎民族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惯。
关东有三怪,其中的一怪是“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一对关内人说来为怪事的习俗,在鄂伦春族体现也非常明显。鄂伦春族儿童从出生之日起直至两岁,都是在摇篮里度过的。鄂伦春族的摇篮“欧姆凯”支架用两块成U形的薄木板衔接而成,长板做底帮,短板做背靠帮,衔接处呈45度角。摇篮底部钉薄木板,头部的底用皮子或用皮绳纺织而成。摇篮帮多用红、黑、绿等颜色绘成图案或花纹。背面挂有各种装饰物,如兽骨、兽角、贝壳、铜铃、神像。孩子睡在摇篮里,平时挂在仙人柱母亲铺位上的横杆上;迁徙时背于身后,骑马而行;狩猎时挂于树杈之上。摇篮,对于鄂伦春族抚育儿童起着重要作用。
鄂温克族人们有那些风情,喜欢干什么,服装是什么
白族鄂温克族的服饰体现着狩猎民族的特色,他们的衣裤鞋帽都用狍皮、鹿皮、羔皮、水獭皮或猞猁皮等兽皮、兽毛制成,这样的服装美观防潮、轻便耐磨,适于在山林雪地上行走活动。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民俗:
德昂族鄂温克族人的仓库极为奇特:将相邻的两棵大树砍去树梢做为柱子,然后用木头垒成一间悬空的仓库,地上斜竖一根砍有阶梯的木柱为梯。仓库中存放食品和猎物等,从不上锁,其他猎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鄂温克族人崇尚天鹅,以天鹅为图腾。天鹅舞是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鄂温克语叫作“斡日切”。
过游猎生活的鄂温克人,善于用桦皮和蘑菇为原料制作玩具、神像等手工艺品;鄂温克族妇女擅长刺绣、雕刻、剪纸等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节日:
主要:
鄂温克族人尊老好客,长幼之间礼节严格。听到长辈呼叫必须站起答应;吃饭时必须礼让前辈;遇到长辈必须施礼问安、敬烟等。有客临门,必须热情相待。
鄂温克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其他的还有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等。
鄂伦春族是什么样的民族?
服饰:鄂伦春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性情淳朴、坚强,以勇敢强悍而著称,被誉为"兴安岭王者"。
鄂温克人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其特点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根据鄂温克族民歌改编而成。他们的舞蹈舞步简单、生动活泼,主要有阿罕拜、爱达哈喜楞舞、哲辉冷舞等。鄂伦春族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1951年10月1日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
总之,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服饰,主要体现在材料、颜色、式样、绣花、编织和刺绣等不同方面。"鄂伦春"意思是"山岭上的人们"。
现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黑龙江省北部的呼玛县、塔河县、逊克县、嘉荫县和黑河市。
他们一般以氏族为中心,在一条或几条河的流域范围内活动。冬季的住地比较固定,春、夏、秋季随着主要狩猎对象栖息地的不同而迁徙。
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风俗文化都体现了狩猎民族的特征。1992年,鄂伦春自治旗宣布禁猎。
作为狩猎民族,鄂伦春人的服装,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比较单一。尽管如此,鄂伦春靠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完美的狍皮文化: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做得实用、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犭罕
、熊和野猪肉。
鄂伦春人的传统住宅是"斜仁柱",即撮罗子。交通工具有滑雪板、爬犁、马匹、桦皮船、大轱辘车等。
鄂伦春族在创造了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神话、传说、故事、童话、笑话、寓言、谚语、歌曲、舞蹈、绘画、雕刻和桦皮艺术等,以有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摩苏昆"。
两会鹿头帽子
白族 白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称“泊填”、“叟”、“爨”、“西爨”、“白蛮”、“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理一带。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的白族,则是从云南的大理国。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1253年,蒙古军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强征了一支“寸白军”,进攻南宋。这支“寸白军”里有三个白族兄弟,分别名叫钟迁一、谷均万、王朋凯,因为他们三个人对蒙军不满,又厌恶,因此就逃离了而流落到了江西,后迁到湖南洞庭湖。他们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当时的三个人,经700多年的繁衍,到现在已发展到近万人了。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个白族乡,终于实现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虽然来自远方,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同云理一带的白族大同小异。白族的语言基本上是说汉语,汉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为白族人长期同汉族建立了血肉联系。 白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历史上同、封建主义和官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参加1884年震惊中外的“镇捷”和1949年4月的剑川武装等,同时,还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辉煌,剑川石宝山的石窟与鸡足山的古建筑群,也颇具艺术特色。的爱情史诗《望夫云》与民间故事《美人石》与《蛇骨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同时又是进行商业活动的盛会,招来不少国内外游人。 追问: 还有没有?比如说蒙古族的、 朝鲜族 的、、、、? 回答: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 新疆 、青海、甘肃、辽宁、 吉林 、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 人口普查 ),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 交椅 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 元朝 初年随忽必烈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杞麓湖之滨、 凤凰山 之麓建设成了 鱼米之乡 。 畜牧业是蒙古族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 加工业 、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 马头琴 。喜爱 摔交 运动。 蒙古包 和 勒勒车 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 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 回鹘 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 蒙古文 。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出版、广播、 戏剧 、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蒙古秘史》 等典籍已被 教科文组织 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三 大英 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补充: 朝鲜族 生活在我国东北同朝鲜主义毗邻的 长白山 地区。这里群山耸立,峡谷纵横,风光一绚丽, 山的主峰-- 白头山 是我国东北地 的高峰,海拔2744米。的 旅游胜地 天池宛如一块 剔透 的碧玉,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来这儿沐浴。天池北侧有一个瀑布,浩浩清流悬空而落,犹如 白练 垂天,银龙飞舞。长白山脉是 鸭绿江 、 图们江 和 松花江 的发源地。奔流不息的 海兰 江、 布尔哈通河 、嘎呀河、 珲春 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婉蜒回环,滋润着长白山麓的广大地区。这山 灵水 秀的地方,就是朝鲜族的家乡。 我国的朝鲜族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余散居在内地的一些城市。的聚居区是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人口的近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 我国的朝鲜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原是从 朝鲜半岛 陆续迁来的。早在17世纪末,就有部分朝鲜族居民零星从朝鲜迁来。1869年朝鲜北部遭到大饥荒,灾民们陆续渡过图们江、鸭绿江,迁人到我国 延边 等地开荒定居,到19世纪80年代初已达几万人。10年侵朝鲜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残暴统治 和压迫的 朝鲜人 民,更是大批迁人我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不分男女都比较喜欢穿素白色的服装,显示出他们喜爱清净朴素的个性。妇女的 民族服装 ,上身是白色斜襟的短衣,垂着飘带;下向是裙子,有 水粉 、淡绿、 淡蓝 、淡紫几种颜色,分长裙和短裙。长裙到脚面,短裙仅过膝,有 筒裙 和缠裙两种。男子在短衣外加坎肩,下面穿比较肥大的裤于,外出时再穿上斜襟的用布带做纽扣的长袍。 朝鲜族妇女善于在头上顶着东西走路,如盛满水的瓦瓮、装有衣物的 包袱 等,都用头顶着,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能走得很快。朝鲜族的妇女还十分喜爱清洁,房间、餐具、衣被随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内用土坯和平整的石头砌成炕,人一进屋便脱鞋,在炕上坐卧 朝鲜族的主食是大米、小米,也爱吃 打糕 、冷面和 大酱汤 。特别喜欢吃狗肉和一种叫“克依姆奇”的泡菜,这种泡菜是以白菜和萝卜为原料,佐以 大蒜 、辣椒、生姜,用盐水腌渍而成,味道很独特。 。 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朝鲜文与朝鲜主义的相同。朝鲜文最早是1444年在朝鲜 李朝 世宗的主持下创制的, 1527年曾作过改进。它有4个 音素 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叠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1952年朝鲜主义再次作了改进,井取消了 夹用的汉字。但韩国的文字至今仍夹用汉字。 中华成立以后,朝鲜族的文教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先后建立了 延边大学 等上千所大、中、小学校,创办了使用朝鲜族语言文字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出版社,在全国统一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还专门设有使用朝鲜族文字的考场。现在,朝鲜族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成为我国每万人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较高的民族之一。是鄂伦春族代表,不是鹿头帽,那个是狍子头冒,现在鄂伦春族有养殖的鹿跟狍子(这里有个部落就专门养殖驯鹿都上过纪录片哦)所以请不要说什么鄂伦春族不知道保护野生动物之类的话,而且那是鄂伦春族的传统习俗,鄂伦春族在重大会议跟重大节日的时候都是要穿民族服装的(才表示不尊重)所以请大家要尊重少数民族习俗,请不要恶意攻击~!
是全国有鄂伦春族人口8196人,其中3573人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
好象是鄂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族人的祖先原住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的山林中,从事渔猎生产和饲养驯鹿,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现在鄂温克族人人口少但分布较广,多与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鄂伦春族等民族人交错杂居于大兴安岭西侧缓坡和草原地区,过着定居放牧的生活。伦春族
怎样从服装上区别的55个少数民族?
阿昌达斡尔族服饰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一些地区的中年妇女还保持着梳满饰发髻的习俗。海拉尔地区达斡尔妇女的头饰与当地17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族生活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直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过着"土地旷阔,散居,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的生活。蒙古族相同。传统的达斡尔服装为男子穿大襟皮袍,袍子前襟正中开衩,以便于骑乘,夏天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袍边镶有云纹或八宝纹,腰系宽大腰带,佩短刀,脚蹬绣花皮鞋,戴狍头帽。族
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更显得英俊而潇洒。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包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该(一)运用多种方法向幼儿介绍鄂伦春民族传统的桦树皮工艺由注册用户"中华小当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十分惹人喜爱!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该由注册用户"中华小当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布依族
朝鲜族
该由注册用户"中华小当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达斡尔族
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
从服装上区别的55个少数民族需要对不同民族的服饰有一定了解。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区别:
2. 汉族:没有特定的民族服饰;
3. 蒙古族:男性穿大袍,头戴马褂帽;女性穿长袍,头戴发冠;
4. 瑶族:男性穿短上衣,下穿黑色裤子;女性穿蓝色上衣和黑色褶裙;
5. 藏族:男性穿长袍,靴子和藏帽,女性穿长裙、半臂袖和藏帽。
每个少数民族的服装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图案、颜色和结构。例如,蒙古族的传统服装“蒙古衣”通常是黑色或深蓝色,饰以绣花、贴花、穿孔等多种装饰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花纹图案。尔族的传统服装“尔服”,的特点是用面料制作出的花纹,而藏族的传统服装“藏族服”,有着丰富多彩的图案,以及非常复杂的刺绣工艺。
鄂伦春桦树皮画_鄂伦春民族传统桦树皮工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鄂伦春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原始森林深处,在与大自然和獐狍野鹿等野兽的抗争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兽皮文化、桦树皮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开展桦树皮工艺教育的必要性
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的游动,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鄂伦春人的狍皮服饰、桦树皮屋、盆、盒等不仅仅再现着过去鄂伦春人的原始生活,同时也记载着鄂伦春民族从原始直接进入,实现三次历史性跨越的进程。2006年,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经批准,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方有几个少数民族也有桦树皮工艺的制作,但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的造型及丰富的装饰纹样,而且种类最多,保留也最完整。受现代文明的影响,鄂伦春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桦树皮工艺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在过去,它们主要用做生活用品为主。现在制作桦树皮工艺多以收藏和观赏性为主。
《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如何在开展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工艺文化的教学活动
1.利用家长资源。我们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把不同文化背景、职业的家长请狍皮服装均出自妇女之手,其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首先必须将生成鞣成熟皮。鞣皮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毛丹”(带齿的鞣皮工具),一种是不带齿但有刃的鞣皮工具“贺得勒”。鞣皮时,将生皮涂以捣烂的狍犴,使其发酵后,将皮子顶在膝盖上,用毛丹刮去皮板上的污垢,用贺得勒反复鞣皮子,直至鞣软为止。鞣好皮子之后,就可根据需要剪缝制成各种服装。缝制用的线是狍筋线。狍皮服饰之上绣有各各样式不同、颜色各异的图案、花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进。邀请鄂伦春族家长身穿民族服装,现场为幼儿边讲解边制作桦树皮工艺品,介绍桦树皮工艺品的名称。在欣赏制作过程中幼儿对鄂伦春族传统桦树皮制作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自己动手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开展对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制作有效的教学活动
3.在活动区中投放相关的制作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表现的良好机会。幼儿在活动区中能够动手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美工区中投放桦树皮、废布、彩纸、卡纸、画笔等材料,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制作。在活动区里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桦树皮作品,虽然没有精良的做工,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了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制作的过程,对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民族意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开展相应的展出活动。幼儿有了制作桦树皮工艺的技法后,要给幼儿提供一个相应的展示机会,把幼儿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览,让幼儿与幼儿家长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品味自己制作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传统、古老、、宝贵的桦树皮文化不能丢,一定要挖掘、传承、发扬下去,让灿烂的鄂伦春民族文化遗产大放光彩。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是同在的,我园为传承鄂伦春传统民族桦树皮文化的做法,使我园的幼儿与家长、教师更加热爱民族文化,培养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达斡尔族服饰
“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人们要进行、套马比赛,给当年产的羊羔剪耳朵,送给后辈人母羊羔,设宴款待亲朋好友等活动。“奥米那楞会”,牧区盛大的宗教活动和娱乐节日,一般都在八月举行。“敖包会”也是牧区比较大的宗教节日,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1. 壮族:男性穿黑色外衣,女性穿青色外衣;达斡尔族服饰
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男子往往头戴皮帽,身穿皮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生活在鄂伦春民族文化繁衍生息的地区,我们被这悠久的、传奇的桦树皮工艺所感染。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贡献一份力量。袍。
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头,佩戴各式耳环。
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
因此,我园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着眼于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了“鄂伦春民族传统桦树皮工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制作桦树皮工艺的技法。白族——人口159.48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布依族——人口十四万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藏族——人口45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朝鲜族——人口为192.0597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达翰尔族——人口12.14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傣族——人口102. 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东乡族——人口37.3872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鄂伦春族——人口6900余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侗族——人口251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鄂温克族——人口263151.建立一间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工作室。工作室中有大量供幼儿作的制作材料,让幼儿和有着一定桦树皮制作经验的教师和孩子一同制作;创设与鄂伦春民族桦树皮文化相适宜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鄂伦春民族环境中学习和生活,通过环境传递给幼儿大量的鄂伦春民族艺术美的信息和,使幼儿在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工作室中教师也可以提高自己制作桦树皮工艺品的技能,还可以进行“亲子桦树皮制作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家长有了一定的亲子互动,家长有了更多了解自己孩子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扩大了桦树皮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幼儿带动家长加入到保护与传承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制作工艺的队伍中来。幼儿在活动室中可以自己制作桦树皮工艺品,也可以集体制作,有利于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支持、肯定、表扬,以形成积极的心理环境。人(1994年)。 高山族——总人口约40万人,大陆散居有290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哈尼族——人口125万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哈萨克族——人口110多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赫哲族——人口4200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人口总人口为11. 9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景颇族——总人口为11. 9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柯尔克孜族——人口14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畲族——人口63.037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黎族——人口1112.利用社区资源。与社区联系,带幼儿到桦树皮手工艺品店进行参观,了解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工艺制作的过程和新兴的工艺品制作技法。如在桦树皮上烫画、制作书签、笔筒、筷筒、茶叶盒、凉帽等。幼儿观察、欣赏、感受、体验民族文化,激发幼儿感知、参与鄂伦春民族传统桦树皮文化教育活动的兴趣。.08万(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 傈僳族——人口57.485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2、简述服饰民俗所体现的观念。
皮裤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我国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观念主要有四个方面: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观念的载体
达斡尔族是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约有12万多人。达斡尔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少数人信仰教。你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