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的书法家有哪些?

我国最的书法家有:

王羲之的代表作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及书写风格王羲之的代表作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及书写风格


王羲之的代表作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及书写风格


2、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

3、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

4、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

5、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6、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

书法家有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钟繇、柳公权等。

一、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

2、代表作介王羲之《兰亭序》绍

兰亭集序是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我认为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就在于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我认为他的代表作有兰亭集序,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初月帖等。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二、黄庭坚

2、代表作介绍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2、代表作介绍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

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四、钟繇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书法家、家。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2、代表作介绍

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五、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2、代表作介绍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缘祝福大家:收藏价值书法家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大字榜书人及中罕见的,天价书法拍卖笔夫真迹中没有的,“不做当代书法但是史上书坛”靠笔功由大小六体《千字文和百家姓》等写到榜书多体,并写有:《六部30多种以上传世书帖碑文》凭书法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法。与个别有缘分的、有素质的、有实力的、正能量的资深书友可以交流鉴赏。

-1楷书中华儿女齐奋斗抗击恶魔写春秋;望海无边天作岸登山绝顶人为峰一代六体宗师张月新书法合并20200213

1-2最收藏价值书法家榜书人真迹中罕见的“不做但是史上书坛”靠顶极六体《千字文和百家姓》及多体大榜等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法代表作禅茶一味图

1-2最收藏价值书法家榜书人真迹中罕见的“不做但是史上书坛”靠顶极六体《千字文和百家姓》及多体大榜等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法代表作202001

1-2最收藏价值书法家榜书人真迹中罕见的“不做但是史上书坛”靠顶极六体《千字文和百家姓》及多体大榜等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法代表作20200113153433_2

1-2最收藏价值书法家榜书人真迹中罕见的“不做但是史上书坛”靠顶极六体《千字文和百家姓》及多体大榜等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法代表作品

王羲之,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影响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3、赵孟頫,赵孟頫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6、苏轼,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8、张旭,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被后世誉为“草圣”.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蕴藉,为本朝。”董其昌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10、怀素,以“狂草”名世。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王羲之 、张旭 、欧阳询 、颜真卿 、怀素 、柳公权、 王铎 、黄庭坚、 米芾、 赵孟頫 、孙过庭、 启功 、沙孟海 、林散之沈鹏、周慧珺、张飙、田英章、王孟友、王学仲、欧阳中石、张海、段成桂、冉崇明、吴震启、王孟友

当代书法名家排名不分先后:启功、刘炳森、沙孟海、王遐举、溥杰、蒋之、沈鹏、李铎、欧阳中石、周广福、夏湘平、权希军、刘艺、佟伟、林凡、钟明善、张飙、张书范、林岫、周慧君、张瑞玲、米南阳、庞中华、田英章、田蕴章、田伯平、孟令芳、李力生、卢中南、张永明、刘洪彪、王学仲、唐双宁、侯双亭、孟繁禧、张旭光、张旭、洪厚甜、王厚祥、刘俊京、杨广馨、杨明臣、龙开胜、沈一丹、陈湛华、苏适、彭利明、幺喜龙、王祥之、张荣庆、熊伯齐、曾翔、张海、陈洪武、段成桂、宋华平、申万胜、旭宇、李刚田、白煦、张虎、苏士澍、张改琴、唐云来、

1、王羲之,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影响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3、赵孟頫,赵孟頫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6、苏轼,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蕴藉,为本朝。”董其昌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10、怀素,以“狂草”名世。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来源:百度搜索。

1、王羲之,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影响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3、赵孟頫,赵孟頫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6、苏轼,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的书画家。

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蕴藉,为本朝。”董其昌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10、怀素,以“狂草”名世。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书法对于我们人来说,历史悠久,那么流传下来的书法佳作也是数不胜数,名山大川有诗人的题词足迹、江河湖海有他们的踌躇满志。想必任何一位爱好书法的人都对古人的书法情有独钟,就比如说王羲之,王羲之最的代表作就是《兰亭集序》。

一、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_王氏,相信大家都看过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琅琊榜》,琅琊一词由此了解。他很小的时候就擅长书法。最的传说莫过于当时的去祭祀或者郊游,都让王羲之把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的人把木板削了一层又是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二、代表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晋代王羲之以文会友,写下来的书法,后人称为“天下行书”,也称《兰亭序》、《来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当时。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编成一集、作序一篇,记述这一事情,并抒写内心的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三、历史评价

《兰亭集序》虽然是王羲之等人在游山饮酒中所作出的诗词,但是,诗句毕竟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总结以及对人生观念的想法,由此作出的诗句往往令人钦佩的同时又不失人生的实际意义。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变为澎湃,再由澎湃变为平静,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抑扬顿挫。诗词中各种对人物、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与对平淡生活的美好向往。

王羲之书法作品代表作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行书”。

王羲之的代表作

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很丰富,除《兰亭序》外,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等。

王羲之《兰亭序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等。》,被誉为“天下行书”。《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

王羲之的作品特点

据传王羲之学书自述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_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处见张旭《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晋书》王羲之“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别传》云:“羲之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其所措意,皆自然万象,无以加也。”

王羲之的什么书

行书。

行书代表作中最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行书”。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的一宗。王羲之行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_,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扩展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资料:

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书

王羲之十大名帖

“十大传世名帖”指:三希堂法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怀素《自叙帖》、米芾《蜀素帖》、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赵孟_《前后赤壁赋》、祝允明《草书古诗帖》,现将这些名帖有关情况介绍于后:

1、名帖之冠?皇家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这幅作品原本是一封信的内容,全文总共就28个字,他的原帖至今还在,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馆,也是特别珍贵的一件物品。_《伯远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_《伯远帖》

2、晋唐心印天下行书—《兰亭序》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世誉为“天下行书”,是中华“法书”,它所具有的当时人所不及的技艺境界,即使其后也难的与之比肩者;它对笔与纸的驾驭能力;那种运用自如、出神入化的技巧,达到了登峰造极、臻于完美的境界,它标志着书法从荜路蓝缕阶段走向艺术的成熟。

3、神写天成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颜鲁公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被后世称誉最多的便是《祭侄文稿》。此帖是颜真卿为已侄写的一篇祭文草稿,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这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这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是历史上一颗耀眼明星,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一生仕途崎岖,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于“东坡雪堂”写就了光彪史册的《黄州寒食帖》。此帖不仅是苏轼平生最得意的作品,被称为“苏书”,大书法家鲜于枢还把它誉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5、临池模范天下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唐初书法大家欧阳询被称为“唐人楷书”。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梦奠帖》可谓中华楷书中登峰造极之作。此帖笔力苍劲古茂。用墨淡而不浓,秃疾书,转折自如,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6、狂僧醉笔天下草书—怀素《自叙帖》

怀素《自叙帖》

7、至美至真天下美帖—米芾《蜀素帖》

北宋时蜀地出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娟,名为蜀素。有人将一段织有乌丝栏的蜀素裱成长卷,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写。但蜀素的纹路滞涩,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因此传了三代,竟无人敢写。北宋元佑三年,米芾得见此段蜀素,一挥而就,在上面题自作诗八首。笔笔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美不胜收。从些《蜀素帖》名扬天下,成为历代墨林至宝。

8、天下一人艺术绝世墨宝—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

9、俊彩星驰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_《前后赤壁赋》

赵孟_《前后赤壁赋》

文学史上有许多不朽名篇,书法史上有许多传世名帖,两者若能合一,更显弥足珍贵。赵孟_书苏轼《赤壁赋》便是这样一件难得佳构。一位宋代文坛翘楚,一位元代书法宗师,两人跨越二百余年在这卷千古名帖中神思交触。该帖用笔圆润遒劲,尽得魏晋;与苏轼文章意境妙然天成,珠联璧合。

10、草圣遗风书法奇才草书—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在明代的文化领域影响力的“四大才子”中,祝允明被世人公认文人特质。《草书古诗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书,是祝氏草书杰作。此帖得欧体之骨、颜体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些帖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是唐宋以后难得一见的草书。

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1、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1、《兰亭序》。

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最早著录于《晋书·王羲之传》,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3月3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此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2、《官奴帖》。

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

3、《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佳作。

4、《二谢帖》。

《二谢帖》用笔爽利,遒劲之力尽显。风格与之相若的法帖有《频有哀祸帖》。用笔之难在于笔毫于短距离内作出复杂的铺毫、调锋、折转等书写中文名:王羲之动作。

5、《奉桔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三帖连为一纸。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响拓勾摹本。

王羲之: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主要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而《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行书”。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资料,王羲之代表作品,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王羲之(303年,一作321年~361年,一作379年) 王羲之的资料

三、颜真卿

国 籍:东晋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职 业:官员,书法家

信 仰:

称 号:书圣

后世子孙:王献之等

身 高:七尺有余

王羲之——东晋书法5、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家、“书圣”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的肩头上去摘取的。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9、米芾,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创“柳体”,竖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人们瞻仰这丰碑时,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故书与人并垂不朽。

王羲之书法作品有《兰亭序》、《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等。

王羲之书法指最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包括《黄庭经》《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序》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行书”。

《兰亭序》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据说,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

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亘古”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爱重,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无嗣,交辩才保存,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

作者:

王羲之书法,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哪些?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这是一幅行书作品,作品当中的字错落有致,不管是章法、笔法、结体都是十分的一幅作品。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但是有一天,王羲之突然得知姨母的噩耗,内心是万分悲痛,所以就写下了这幅作品。而现在世间所流传的《姨母贴》是的临摹本,原帖还给了唐朝的王方庆,最终就不知去向了。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草书:《十七帖》

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集字帖(这个是行书 很重要):《雁塔圣教序》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4、雪堂余韵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快雪时晴帖豹奴帖等

《兰亭序》

王羲之的代表作 代表作讲解

主要成就:创作书出生地:琅琊(今山东临沂)法

1、《兰亭序》这篇文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

2、《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3、《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4、《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代表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代表作

米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芾《蜀素帖》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1、人物

王羲之书法作品有哪些?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01 王羲之书法作品有《兰亭序》、《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等。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兰亭序》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行书”。

外文名:Wang Xizhi

02

怀素时人谓之“醉僧”,为有唐一代草书宗师。《续书断》将其书法列为妙品。《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杰出代表。通篇狂草,笔笔中锋,上下呼应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觚之时,心手相师,一气贯之的情景。全篇洋洋洒洒,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不一而足,为中华草书不二至宝。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

他的创作背景就是曾经在兰亭举办的一场学术交流会,王羲之就用它来描述当时的场景和内心的想法。这幅作品虽然很杰出,但被李世民带进了昭陵,传世的之后摹本。

03

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

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04

王羲之书法作品《丧乱帖》

在书法与绘画中,方笔与圆笔同许多笔画因素相贯通。圆笔可涉及逆入、中锋、藏锋、提笔、转笔等;方笔可联系切入、侧锋、露锋、顿笔、折笔等。由用笔之方圆,还直接体现出结构、体势之方圆。因此,人们认为方、圆乃运笔之纲领。

05

从名字来看就知道,这幅帖子是写给他姨母的,作品总共六行,加起来一共是四十二个字。王羲之和他姨母比较亲,感情比较深厚。

06

《快雪时晴帖》

当时是大学之后的一个晴天,也是王羲之开始隐居的时候,写给张侯的一封信,但是王羲之是一位大书法家,即便是随手一封信,也足够成为一幅出名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

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我国最的书法家除了书圣王羲之、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还有文徵明、董其昌、怀素、王铎、何绍基、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等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是非常的飘逸,感觉非常的敏捷而且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领军地位。有力,具有篆隶遗韵;它的代表作主要有兰亭集序,乐毅论,丧乱帖 ,初月帖 ,黄庭经 。

他的书法笔力劲健,速度匀畅,起笔和收笔动作非常精致,形态丰纤适度、自然含蓄;代表作品有黄庭经,兰亭集序,初月帖,圣教序。

非常的潇洒,特别的流畅,圆转自如,姿态殊异, 代表作有兰亭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姨母帖》品。

“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很多爱书法的人都会临摹,给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王羲之的代表作就是《兰亭集序》,他在诗词当中记述了山水的优美以及和朋友的欢聚,真的非常洒脱。

书圣王羲之别 名:王右军、王会稽,字逸少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而且这个作品是在王羲之喝醉酒之后无意中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