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①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其他所有物理量都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其他所有物理量都与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2分 7.整理器材。 断开开关。
这属于实验结论的写法问题。如果是实验的定量结论,就有正比反比的结论。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结论就有: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还有一类是定性结论,一般不能或没有数据反映正比或反比的结论。如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的关系的结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写法时,还要注意因果关系。例如,只能与电流与电阻比反比,不能说电阻与电流与反比的问题,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电压与电流与正比的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做几次实验能确定是否有关、比例关系、解析式?
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重 拉力2次得有关
3次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下拉弹簧秤,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1分) 正确读出拉力并记录。(1分)得越…越…
6及以上得比例式
2次以上
2次得有关
3次得越…越…
6及以上得比例式
初中物理实验题中。多次测量目的是减小误的实验有哪些?探寻普遍规律的有哪些?
1分3.测L1两端电压。 正确选择量程,电压表与L1并联,正、负接线柱接确。(1分) 读数正确并记录。(1分) 2分多次测量减小实验误的实验:1、长度测量;2、质量测量;3、电压、电流测量;4、体积测量;5、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6、测量物质的密度。探寻普遍规律的实验: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8、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每次学生实验都要多次测量以减小误,探寻普遍规律的主要有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4、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5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其实说起来也多了
实验 有很多都是 进行多次测量 你看下 是 换个器材 进行多次测量 比如电学中的 灯泡 什么的 是为了寻求 普遍规律 避免特殊性! 如果是 同样的东西 多次测量 就是 取平均值 减小误! 呵呵 刚刚 中考两个月过去 本人物理还行 大概就是这样! 其实 这种东西 考得 就是1 两份 终要的 题目 还是 电学的 难题 多做点 对你成绩有好处!
体积测量,电阻测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等
初中物理探究题归纳结论的几种回答方式
例:
1.灯丝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2.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一.实验目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W=pt ]
4.重力与质量的比是一个定值。[g=9.8 N / kg ]
如果有D.B的后下方错误,请帮忙提出来,我定会改正。O(∩_∩)O谢谢
1是指俩个量之间的关系,234指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的全部重要的实验,我们要考实验评分,帮我列一下,谢谢啦
4.测L2两端电压。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3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5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6测定平均速度
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9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10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1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13研究电磁铁
14组成并联电路
物理试题16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2.5v和3.8v各一个),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6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和已连接的部分电路是否齐全、完好,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量程和小
分度。 2分 2.检查电路 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1分 3.测L1灯的电流。
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L1灯的电流。
1分 4.测L2灯的电流。
参照步骤3作要求。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L2灯的电流。
1分 5.测干路电流
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干路电流。 1分 6.记录实验结果。
正确填写实验结论。
1分 8.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两支路按什么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
小?(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来分配电流的
大小
A B
C图16 实验电路图
1、电流表量程 ,小刻度值 。 2、数据记录: A点电流IA B点电流IB C点电流IC
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 五、反思与拓展
物理试题17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练习估测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
温度计(量程0℃-100℃,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小刻度值。
2.估测热水的温度。
把手指伸入水中,把估测的温度记录下来,记录温度要有数字和单位(估测温度误小于或等于10℃)。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
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
水中,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1分)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分)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1分)
3分
4.估测冷水温度。 参照第2步评分标准。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
参照第3步评分标准。
6.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动作要轻。 1分
7.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
1、观察器村:温度计的量程` ,小刻度值 。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五、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一般要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
物理试题1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2.测手的拉力。
3.测钩码受到的重力。
将钩码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钩码重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1分)
正确读出和记录钩码所受到的重力。(2分) 3分
4.测相互作用。
将两个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互相勾在一起,
两手分别向左右拉两个秤环,拉力大小不超过弹簧秤的量程,拉力方向与弹簧秤轴线近似在同一直线上,并使弹簧秤静止在某一位置。(1分) 正确读出和记录两秤的示数。(1分)
1分 6.反思与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的伸长与拉
力成正比)
1、弹簧称的量程` ,小刻度值 ,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 。 2、记录数据: 手的拉力(N) 钩码受到的重力(N) A弹簧秤的示数(N) B弹簧秤的示数(N)
五、反思与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物理试题19 用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 二.实验器材: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按图19-1连接好部分电路,待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已连接的部分电路,
观察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量程和小
分度。 1分
2.连接电池和开关。 把电池和断开的开关正确连接入电路,正、负接线柱接确,正确读数并记录。 2分
参照步骤3作要求。(1分) 正确记录。(1分)
2分 5.整理器材。 断开开关。 1分 6.记录实验
结果。
正确填写实验结论。
7.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支路电压有什么关系?(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1、电压表量程 ,小分度值 。 2、数据记录 L1两端电压U1 L2两端电压U2
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五、反思与拓展
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支路电压有什么关系?(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物理试题20 用刻度尺测长度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实验+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标 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小刻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检查2块三角板的直角是否磨损。 1分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尺的刻度线贴近课本,尺与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平
行。(1分)
尺的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课本长(短)边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1分)
记录测量结果,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有单位。(1分)
3分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的直径。
用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将硬卡紧,另一直
角边与刻度尺紧贴(1分)
移动三角板和硬,使刻度尺某一条整数刻度线与硬被测直径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1分) 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数字,一位估计数字和单位。(1分)
3分
4.测细铜丝直径。 将细铜丝在铜笔上密绕若干圈(至少10圈),正确测出线圈长度和圈数(1分) 记录细铜丝直径(1分) 2分
0.5分 6.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
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
0.5分
1、刻度尺的量程 ,小刻度值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宽 。硬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过 ,线圈圈数 ,细铜丝直径 。 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
初中物理二.探究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归纳
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作 要 求 及 评 分 标 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制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如何让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准备: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先来回答个问题: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得快?你是怎么判断的?
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体都在停息地运动着,那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探究活动,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活动
a.设计方案: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
1.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
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
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
2.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
②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
b.实验作:
c.交流讨论:
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
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
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
d.方案:
1.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
2.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 t1、s/ 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 t、s2/ 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3.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
(二)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么?
例题(课本课后)说明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的规范步骤。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
v=s/t,s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秒,所以v的单位就是m/s,常用单位还是km/h。
播放动画: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观察玩具小车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归纳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对比以前学习的密度图像,进行知识的迁移。
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描点。
教师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
三、小结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了解用速度——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①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②有几种方法
2.猜想与设
3.定性探究
4.定量探究实验方案
①器材: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记录:
④实验结论
5.分析论证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二、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成为速度。
2.公式:v=s/t。
3.单位:制m/s,常用单位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怎样写好物理中的实验探究题
2分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做到两点就够了
(1)熟悉每个实验所要研究的问题,实验目的是什么,那些是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
举个例子,初中物理中有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研究的问题当然就是“密度”,实验目的是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中一定是先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测剩余液体的质量。而不能“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两桶中”,再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因为液体有剩余)。这样你就会对于整个实验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细节问题也能够很突出的显露出来,印象深刻。
(2)你可以在多本练习册中找到多道同一个四、记录和结论:1、记录数据实验的题目,他们有重复的问题当然也有不同的问题,你只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纳,那么这个实验基本上就已经搞定了。
以上是对于考纲有要求的实验,如果出现你从没见过的实验,别急,通过以上你长期的总结、归纳你已经对探究性的实验有了很好的把我,从里边会有很多规律存在
例如,(1)探究性实验几乎都是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2)题目中出现“这个结果可靠么?”基本上都是“没有多次实验,不可靠。”
(3)比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会问到“由以上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你只需要回到题干中去扣题“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是电流处处相等。”如果感觉显得生硬,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稍作修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功夫下在平时,时才会更自信,成绩才会更高,希望能够帮到你,帮到有同样问题的同学!!!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压表量程______________,电流表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找作业--->>魔格)
(1)受力面(海绵木板表面)形变(凹陷)程度
(2)前两受力面材料同
(3)等于
(4)必须相同物体表面(或相同材料)情况进行比较
试题析:(1)压力作用效主要表现物体形变通比较海绵木板形变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
(2)同物体受力改变形状难易程度同海绵比较容易改变形状木板易发形变受相同压强物体形变程度同所两同结论;(4)连接电路后,两灯泡都亮,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判断方法是否可行?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或“不可行”.
故:前两受力面材料同.
(3)图b图c压力受力面积都相同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知海绵木板受压强相等;
故:等于.
故:必须相同物体表面(或相同材料)情况进行比较.
点评:题考查影响压力作用效探究压强判断;
难点问解答问题我要知道压力作用效压强同处结论
初二物理题目:物理实验有哪些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几种科学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就开始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我们逐一研究它们分别可以传声时,就必须控制其它两个因素。如果在进行该实验时就给学生恰当地点拨,提出:“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到的敲击声为什么就能认为是桌子传来而不是空气传来的?”学生去分析比较,就能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接着的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等因素的实验中,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给予简要的介绍,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热功率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并联电路中,两支路按什么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来分配电流的大小)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在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启发,他们以后遇到有关的实验设计时,就会自觉地加以运用。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其它器材不变,另有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用,要求测出未知电阻,应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进行设计了。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譬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的直径、圆锥的高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四、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当然,这里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类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类比方法。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P64图9.3—6就给人很好的启示。
五、图象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在其他的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学生采用图象来处理数据。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实验中,把各点作为横轴、电流为纵轴,作出的图象为水平直线,很直观表示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的规律。这样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图象法。这样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杠杆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形变,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时的形变忽略不计,这里我们就把杠杆经过理想化的处理,认为它无形变,视为一个硬棒,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时不被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顺利地得出杠杆平衡原理。
理想化实验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方法。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比如,我们在探究空气能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我们推理得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即真空),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从而得出空气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为无论怎样抽气是不可能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的。又如牛顿定律就是理想化实验得出的一条重要物理规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很好地渗透这一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蕴含着许多科学方法,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忽视它,又不能唯方法讲方法,要时时做有心人,把握时机,把科学方法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恰当点拨,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二物理题目:
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替代法,累积法,转换法,模型法。
控制变量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对比实验这是初中二年级用的比较多的
控制变量法,观察法,实验法,科学探究法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3.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t=S / v ]转换法,比较法
控制变量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