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对仗工整的诗句

1. 关于读书对仗整齐的诗句

旧书不厌百回读_旧书不厌百回读全诗解析旧书不厌百回读_旧书不厌百回读全诗解析


旧书不厌百回读_旧书不厌百回读全诗解析


2. 关于读书的对账工整的诗句

关于读书对仗整齐的诗句 1.收集三十句对仗整齐语言优美的句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 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 维)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 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 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 甫)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 甫)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

野火烧岗草,断烟生石松.(贾 岛)

2.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 章碣《焚书坑》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 欧阳修《画地学书》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刘昚虚《阙题》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 孟郊《劝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陆游《读书》

3.关于对仗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

一丈长竿一寸钩,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天一地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百尺楼前丈八溪,四声羌笛六桥西.

传书望断三春雁,倚枕愁闻五夜鸡.

七夕一逢牛女会,十年空说案眉齐.

万千心事肠回九,二月黄鹂向客啼.

4.描写对偶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崔颢《黄鹤楼》

3、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七律·到韶山》

4、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6、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二首》

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8、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

9、茫茫九派流,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楼》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13、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4、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6、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7、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水调歌头·游泳》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9、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

20、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对酒》

2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22、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

23、春种一粒,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4、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唱歌。——《七律·送瘟神二首》

2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关于读书的对账工整的诗句 1.关于读书的读书的诗句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柏学士茅屋》

唐代: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4、《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宋代: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译文: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5、《送董元达》

宋代:谢逸

译文:

读尽了诗书,你毫无腐儒的酸气;投笔从戎,跃马在西北边关。边塞的气候恶劣,寒风凛冽,你回来时,满面皱纹,须眉已斑。先在延和殿召见,你慷慨激昂,纵横议论,得到了皇上的激赏。

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2.关于读书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关于发奋读书的诗句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7、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4.关于读书的诗句四句简单又好背

一、《清明》

作者: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赏析: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三、《读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赏析:

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四、《白鹿洞二首·其一》

作者:唐代王贞白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启发后人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五、《劝学》

作者: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关于学习读书的诗句和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吾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解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6.关于读书的诗句

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作者:宋代陆游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7.关于读书的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吾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解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8.找关于读书的诗句五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什么意思?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释义: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 甫)

出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赏析:这是关于读书方法的名句。安悼淳参加科举考试落第,苏轼写此诗传授读书之道。从形式上看,此条讲的是读古书,其实,无论占今,读书的道理是一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历来如此。苏轼此句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在“读”的基础上,还强调“思”的重要作用,有了“思”的一面’读书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

古代学子刻苦读书的诗句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生活真实的一面。

1. 古代关于读书的诗句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代关于读书的诗句 1. 古人关于读书的诗句,谚语,格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 古代诗人写了不少有关读书的诗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 古代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字串6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 关于读书的古诗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5. 关于读书的古诗

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涯苦作舟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涯苦作舟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4.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旧书不厌百回读,下一句是什么,是那个朝代的谁写的

旧书不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家,思想家,文学家。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深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思子自如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意思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义这句话出自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原文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宋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义这句话出自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原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次品味后才知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名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当你读得多了,你自然就明白了。

旧书不厌百回读出自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全文如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这句话直接的翻译就是旧书读很多很多回都不满足,多次读仔细地品味,自然会知道文章的含义厌,是满足的意思百回,不是就实指一百回,而是指很多回子,就是 你 的意思苏轼这句话说得是很对的我中学;“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释义一本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读的遍数多了,深入思考了,自然了解书中的意思旧者故也,指经典书籍;“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是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这句诗来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全诗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诗的意思是古人的书籍不能粗略地读几遍,而是要成千上万次地阅读,只有不厌其烦地阅读思考,你才能明白书中的道理,并从书中获得你想要的知识诗词的释义和所指“故书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大意书只要多读几遍,就会知道意思;意为读过的好书要一遍遍地再去诵读,读熟和深思后你自会明了其中的意思#160 #160 #160 苏轼曾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和深思是读书的两个重要门径,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有静下心;释义一本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读的遍数多了,深入思考了,自然了解书中的意思名言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名言解释宋·苏轼送安淳落第诗故书旧书,指古人之书子你,男子的;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注旧书经典 释义经典要多读,多读并且深思后个中道理自然也就知道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经典文字;释义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出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原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1、《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义。根据瑞文网查询显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是,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义。送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是什么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是“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东坡《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

来源:《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是: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意思是: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附原诗: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6. 关于读书的读书的诗句古诗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子自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旧书”指的是经典。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才能了解和体会,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要多读,所以要“熟读深思”。所谓“意自见”,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当然,“百读”只是“重读”,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熟读,仔细玩味,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是: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