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分布图中的五带划分依据是什么?

带和

五带划分:

全球气候分布_全球气候分布图全球气候分布_全球气候分布图


全球气候分布_全球气候分布图


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北纬23.5度至北纬66.5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至南北纬度23.5度

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甘共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南纬23.5度至南纬66.5度

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点:南纬66.5度至南纬90度

北寒带——北极圈到北极点:北纬66.5度至北纬90度

全球有几种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

温带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异,以及海、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1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6高山气候1种:实际是两种气候(高原气候:特点年温较小,日温较大)、山地气候(特点年、日温较皆小)

世界气候分布在哪些地方

??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关键是确定气候带与气候型的界线.然而迄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是因为在自然界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型都是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至于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分出来的,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了.但是也有人说全球气候类型要分为16种

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一般用最热月均温10?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分界线,用最冷月均温18?等温线作为温带和热带分界线.温带所跨纬度最宽,高、低纬之间气温别很大,所以习惯上又在温带范围内进一步划分出亚寒带和亚热带.前者是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后者是向热带的过渡地带.在每个气候带内,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平衡分布的特点,又进一步划分出各种气候类型.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各大陆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尽管复杂多样,但是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烙印仍然清晰可见,从赤道到极地,各种气候类型基本上是按纬度更替的.

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前者接收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各种气候类型均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贯大陆东西.例如低纬地带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高纬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都是体现纬向地带性较显著的气候类型.

气候分类法有多种,各有利弊.我国气候学家以斯查勒的动力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若干气候型.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环流条件

的热量

1、全球气候带如下图,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球气候带分“五带”,即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2、全球气候类型(北半球至赤道)分布如下图

3、如下图,全球气候带分布和大气环流条件。

北寒带——极地东风

热带——赤道以北东北信风,赤道以南东南信风。

南寒带4.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北纬10°~25°大陆东岸)。——极地东风

全球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亚热带2种: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5、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8、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9、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促,冬季严寒漫长,降水量少。

11、苔原气候。气候特点:长冬无夏,降水稀少。

12、冰原气候。气候特点:终年严寒干燥。

13、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气候。气候特点:垂直变化显著。

全球有十一种气候类型,包括:

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左右。

2.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湿季多雨,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3.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

6.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大陆2、热带草原气侯(南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压(夏)、信风带(冬)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 巴马科,里约热内卢东岸。

7.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8.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大陆内部。

9.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东部(35°~60°大陆东岸)。

11.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全年低温,年气温较小,日较大,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这些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性。

通常把地球分为几个气候带

5.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分为五个气候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谢谢。

五带又称天文气候带、数理气候带,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这种划分方法可初步反映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和少。是气候学上划分气候的基础。

首先,来说一下气候形成的原因:

天文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全世界的气候类型好像一共有9种,其中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

热带: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异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全球气候区分为多少

3、热带季风气候(南纬10°~2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孟买

1.热带4种: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季节风

南温带——盛行西风

3.温带3种: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狭义包括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教材是温带沙漠,鄙人不敬同》;广义上还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有的还把温落叶阔叶林气候即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内陆包括进去)、温带海洋性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种

5.寒带(即极地)气候2种: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总体上教材划为1热带雨林气候2类气候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地中海,温带海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亚寒带大陆,冰原苔原,高原高山气候

以等温线为标准,全球划分为几个气温带?

1、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冬季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于北温带——盛行西风陆地,夏季同纬度的海洋低于陆地.故③④不正确.故选:D.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全球的11个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代表城市.

因素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新加坡,伊基托斯

与洋流

4、热带纬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中部、西岸):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干旱 阿斯旺

5、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上海

6、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副高、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罗马

7、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 伦敦

8、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莫斯科,,纽约

9、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0~5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0、极地气候(极地附近):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东方站

11、高原山地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海拔高,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那曲

地球上的五个基本气候带是怎样划分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南寒

关于

7、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带

的划分

原则

和方法,是随着

气候学

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最早

古希腊

学者亚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

北极圈

为界,把

地球

上分为

热带

、南温带

、北温带

北寒带

等五个气候带。它是完全按照

,即

太阳

高度

和昼夜

长短,也就是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但它的名称是

气候

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另外,以

回归线

和极圈四条

纬线

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

地带

,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

,这是地球上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

地面

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热带地区

气候终年炎热,

四季

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

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

南极圈

黑夜

,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

极昼

、极夜

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

南回归线

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

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

下垫面

的性质和

大气环流

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

等温线地中海气候

为划分气候带的

界线

,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

热月

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

柯本气候分类法

,以气温和

降水

两个

气候要素

为基础,并参照

自然植被

的分布,把

全球

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

极地

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的气候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太阳气候带。

根据太阳气候带,每个气候带的面积占整个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热带占40%,温带占52%,寒带占8%。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异。温带如此大的面积,与实际气候分布很不相称。因此,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亚热带、温带和冷温带。赤道无风带是空气辐合的地带,除了全年高温外,也全年多雨,不论气候和植物都与热带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况且热带面积也太大,所以又从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热带就只包括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这样,地球上的气候带就包括: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冷温带和寒带。

因为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均匀,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都影响气候,上述划分的各个副带并没有人们公认的界线。实际上,等温线并不与纬圈完全平行,用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气候带与实际气候有很大别,尤其是以高纬度地区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简单,并且能大致反映地球上的生物现象分布情况,所以至今还是被人们采用。

各个气候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表面是按气温和降水量划分,实际上是按纬度划分的

热带跨度是南北纬30度,特点是热,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干燥,热带雨林气候湿润

温带分为南温带和北温带,分别是南北纬30-60度,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特点是四级分明,气候宜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寒带分为南寒带和北寒带,分别是南北纬60-90度,特点是寒冷干燥

简单一点,气候带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不同地区在一年内所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世界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不同,是不同地区在同一天接受的太阳热量不一样,所以根据热量的不同,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那南寒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那南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