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观测时段怎么计算

楼上的全是废话,观测时段数简单的算法就是用你所有观测测段乘以仪器数再除以测量的点数!不知道你能理解不?

各等级gps观测时段 gps观测时段数各等级gps观测时段 gps观测时段数


各等级gps观测时段 gps观测时段数


各等级gps观测时段 gps观测时段数


例如:你有10个点,用5台仪器去观测,采用边连试。也就需要三个测区。这样你的观测时段数就是=53/10=1.5。按照技术要求e级gps需要1.6。

GPS测量中,观测时段数怎么算。如1.6时段

观测时段是指做控制时同步接受数据的持续时间是一个时段,每个等级规范规定的有一个时段的长度

观测时段数=控制点数乘以每点设站次数除以工作的接收机数,取整即可算得。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在机械领域GPS则有另外一种含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简称GPS)。另外一种含义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广义为处理器分享,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中的专用术语。

GPS静态测量总结

标石类型:

B级埋设天线墩,C、D、E级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B、C 级 埋设后需经过一个雨季,冻土地区至少经过一个解冻期,基岩或岩层标石至少经一个月,方可观测。

布网形式:

同步图形扩展式分类:

网型与GPS网质量没有关系

上面两个图形如果对应的基线质量相同,则GPS网质量相同

提高GPS网的可靠性

可靠性包括:

提高的方法:

提高GPS网精度

精度主要包括:

精度质量指标:

提高精度方法:

起算数据选取与分布

布网设计实例

实例一

观测安排如下

实例二

观测安排如下

理论观测少时段Smin:

少观测期数=INT(少平均测站次数网的点数/参与观测的接收机数)

设计时段数Sd:

基线总数:

Ba=SN(N-1)/2

S是观测时段数;N是接受机数量

基线数:

Bi=S(N-1)

必要基线数:

Bn=n-1

n是点数

多余基线数:

Br=Bi-Bn

效率指标

小观测时段值与设计观测时段值的比值(e)

e=Smin/Sd

可靠性指标

多余基线数与基线总数比值,称为整网平均可靠性指标(r)

r=Br/Bi

精度指标

根据网结构得到GPS网协因数阵

Q=(BTPB)-1

B:设计矩阵,与网型,基线向量的数量与分布有关

P:权阵,与基线精度与相关性有关

在GPS网设计阶段可采用sqrt(tr(Q))作为衡量GPS网整体精度的指标。

平目的:

进行网平的步骤

平的观测值不仅包括GPS测量,还有边长、角度、方位、高等常规测量数据。

常用于GPS成果转化到特定参照系。

大地测量应用中常采用约束平,联合平常用于工程测量中。

GPS规范的精度分多少级?

分六级

GPS是英文Nigation Sa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STAR/GPS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PS静态控制测量的精度是非常高的,A级能达到亚毫米级,B级达到毫米级,C、D级都是公分级的。

GPS控制网的精度与仪器的精度、观测的时间长短、观测是的外界条件等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GPS的观测时段数怎么算

等与布设点数乘以重复设站数再除以接收机数,比如120个点,5台接收机,重复设站数3次,那么观测时段=120×3÷5=72。

观测时段是指做控制时同步接受数据的持续时间是一个时段,每个等级规范规定的有一个时段的长度,观测时段数=控制点数乘以每点设站次数除以工作的接收机数,取整即可算得。

扩展资料:

GPS测量采用精密星历时,其坐标系为相应历元的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当换算为大地坐标时,可采用与WGS84相同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

当要求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或其他参考坐标系时,可按坐标转换等方法求得这些坐标系的坐标。

当要求提供1985高程基准或其他高程系高程时,可按高程拟合、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方法求得这些高程系统的高程。

参考资料来源:

楼上的全是废话,观测时段数简单的算法就是用你所有观测测段乘以仪器数再除以测量的点数!不知道你能理解不? 例如:你有10个点,用5台仪器去观测,采用边连试。也就需要三个测区。这样你的观测时段数就是=53/10=1.5。按照技术要求E级GPS需要1.6。

我来补充一下

观测时段是指做控制时同步接受数据的持续时间是一个时段

每个等级规范规定的有一个时段的长度

观测时段数=控制点数乘以每点设站次数除以工作的接收机数,取整即可算得

等与布设点数乘以重复设站数再除以接收机数,比如120个点,5台接收机,重复设站数3次,那么观测时段=120×3÷5=72

设计网的点数x乘上规范要求的重复设站次数,如DE级网要求的1.6,再除以用于观测的接收机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