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源今天给分享占居高声自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居高声自远的上一句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占居高声自远 居高声自远的上一句占居高声自远 居高声自远的上一句


占居高声自远 居高声自远的上一句


1、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2、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蝉》原文作者:唐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鉴赏: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6、“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

7、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8、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9、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

10、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11、“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

12、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13、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14、《蝉》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15、翻译如下: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16、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