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缺失:老人斥责未让座小孩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让座给有需要的人是基本的礼仪和道德规范。然而,最近发生的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公德水平的担忧。
公德缺失:老人斥责未让座小孩
据悉,一名年迈的老人在公交车上站立时,一名年轻的孩子坐在座位上。老人上前向孩子提出让座请求,但孩子却无视了他的要求,继续坐着。老人见状非常气愤,忍不住大声斥责孩子,称其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长辈。
孩子的母亲目睹了这一过程,赶忙起身让座并为孩子的行为道歉。然而,老人的怒气并未消退,继续指责孩子和其母亲。此事引发了周围乘客的议论,有人支持老人,认为孩子应该懂得礼让长辈;也有人批评老人过激的行为,认为不应将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公交车上不让座的行为并不鲜见,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自私心理作祟:一些人认为,自己花钱购买了车票,就有权享用座位,不愿意为他人让步。 漠视他人感受: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无法理解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缺乏道德教育:家庭和学校缺乏对礼仪和尊重的教育,导致年轻人道德意识淡薄。
不让座行为不仅反映了公德水平的下降,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文明。对于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让座是尊重和关爱的体现。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社会美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