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有哪些种类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俑坑中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兵马俑的详细介绍资料_兵马俑的详细介绍资料容貌兵马俑的详细介绍资料_兵马俑的详细介绍资料容貌


兵马俑的详细介绍资料_兵马俑的详细介绍资料容貌


编辑于 2020-06-08

扩展资料:

秦始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在时隔20多年后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秦俑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北侧,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它1976年4月发现,1994年年3月正式进行考古发掘随后对外开放,是秦兵马俑一号、二号、三号坑中发掘晚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66334俑坑。

秦俑二号坑次考古发掘表明,二号坑是一座地下土木结构的建筑,呈曲尺形。埋藏陶俑、陶马约1400余件、战车89乘、骑兵鞍马116匹,是一个面朝东的以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在建筑形制、兵种阵容及陶俑的神态等方面较一、三号坑复杂得多,为研究秦代军事制度、雕塑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马俑

参考资料来源:网——秦陵二号兵马俑坑时隔20年后再次发掘(组图)

俑坑中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扩展资料:

秦始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在时隔20多年后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秦俑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北侧,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它1976年4月发现,1994年年3月正式进行考古发掘随后对外开放,是秦兵马俑一号、二号、三号坑中发掘晚的俑坑。

秦俑二号坑次考古发掘表明,二号坑是一座地下土木结构的建筑,呈曲尺形。埋藏陶俑、陶马约1400余件、战车89乘、骑兵鞍马116匹,是一个面朝东的以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在建筑形制、兵636f7079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66334种阵容头戴长冠,身穿交领长襦,腰间束带。神情沉着稳健,是个轻装的下级军吏。及陶俑的神态等方面较一、三号坑复杂得多,为研究秦代军事制度、雕塑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主要就是军吏俑和士兵俑两大类,细分的话:

军吏俑:高级军吏俑(将军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

士兵俑:军士俑(在战车上的甲兵)、驭手俑、射手俑(又分为立射跪射两种)、骑兵俑、武士俑(普通士兵,又分为铠甲武士和战袍武士)。

俑坑中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扩展资料:

秦始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在时隔20多年后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秦俑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北侧,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它1976年4月发现,1994年年3月正式进行考古发掘随后对外开放,是秦兵马俑一号、二号、三号坑中发掘晚的俑坑。

秦俑二号坑次考古发掘表明,二号坑是一座地下土木结构的建筑,呈曲尺形。埋藏陶俑、陶马约1400余件、战车89乘、骑兵鞍马116匹,是一个面朝东的以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在建筑形制、兵种阵容及陶俑的神态等方面较一、三号坑复杂得多,为研究秦代军事制度、雕塑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马俑

将军

是秦代的都尉,起着指挥、统帅作用。头戴双卷尾冠,足穿方口翘尖履,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鱼鳞甲,或着长袍,有的显现雄壮威武,或显现气宇轩昂表现儒将之风。

军吏俑

高:196cm 重:166kg

车士俑

高:190cm 重:170kg

秦俑坑的战车基本上有三名成员,御手负责驾车,车左车右负责与敌人搏斗。

战袍武士俑

高:190cm 重:240kg

免冠束髻,身穿短袍,挽弓携箭,这种不带头盔,不着铠甲的武士,更显现秦均英勇善战和大无谓的精神。

高:186cm 重:240kg

身穿齐膝长襦,外披铠甲,头冠圆形发髻,双目凝视前方,两手做持弓弓箭状。

立射俑

高:186cm

铠甲武士俑

高:183cm 重:190kg

披甲站立,或免冠,或头戴软帽,腿扎行膝,脑后绑六股宽辩行扁髻,个个神情严肃恭谨。

跪射俑 将军俑 骑士俑 御手俑 跪坐俑 立射俑

步兵俑,骑士俑,车兵俑,鞍马俑,骑兵俑,武士佣,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军吏俑,驭手俑,高级军吏俑等等。

骑兵俑,炮兵俑,立射俑。

兵马俑有步兵,车兵,等

兵马俑(100字左右)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跪射俑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

兵马俑景点介绍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兵马俑景点介绍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一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世界经度109.2733 纬度34.3853 陕西 西安 临潼 西安以东30多千米。据 秦始皇陵兵马俑《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

兵马俑景点介绍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从身份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

兵马俑介绍30字

高:196cm 重:240kg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好像是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异。

此俑为不着铠甲的轻装步兵俑,在一个方阵中,要轮番射击不伤自己人,会有立姿和跪姿两种射击方式。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